修密的弟子是寶器
我在《勝道啓門頌》中講:修密的弟子是寶器,不是漏器。漏器不行,不能用,因爲漏器你裝再好的甘露,它也會漏下去,一點也剩不下,那麼什麼是寶器呢?能夠按上師、佛法中的要求去做,這樣才能積攢功德,布施、忍辱、精進、隨喜等都是積攢功德的方法。我們學佛、想成就沒有功德資糧不行,功德資糧不夠,修行會遇到障礙、違緣。
首先能夠布施,不吝啬,我們布施可以先從施舍自己的財物開始,因爲大家對于自己的財物最爲貪著,所以用施舍財物對治自己貪心,進一步還有無畏施和法施,我們平時進行放生、獻血都是無畏施,救衆生的性命,使衆生遠離恐怖等。法施是將自己懂得的佛法道理教給別人,講經、印經並結緣給他人、記錄講經說法的碟片結緣給他人、勸人學佛等均是法布施。經論中說,修財布施得財富、修法布施得聰明智慧、修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
對待他人的侮辱、誹謗、傷害能夠忍辱,忍可以分爲兩種情況:一種是面忍心不忍,表面上能夠忍辱,不與其鬥爭,但是心裏放不下,有怨恨心,這不叫忍辱,另一種情況是不但表面上能夠忍的下,心裏也能忍的過,能夠放下,不怨恨,心胸寬廣,這才叫忍辱。忍辱後還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對于傷害你的人有一種中立的感情,既不怨恨也不感恩,不理不睬。另一種是對于傷害你的人,非但不怨恨,還要以德報怨,自己的功德回向給他,發心幫助他,這是忍辱的最高境界,能做到這點確實不容易。但我們要激勵自己努力去做。
在修行中我們要精進。我們想在世間獲得點成功,取得點成就,都得努力奮鬥,付出辛苦,何況我們想取得佛法上的成就,怎麼能夠不精進呢?在家居士修法的時間有限,如何能夠利用更多的時間修學佛法呢
對這個問題,我在《在家居士如何在生活中修行》曾經介紹過,在這裏不再重複。
接下來要講隨喜,隨喜是個最簡單、最方便積攢功德的方法,但是人們往往因爲傲慢和妒忌而不願意隨喜他人,如果我們會修隨喜,功德就會快速的增長,當別人做件善事、做的好,我們以歡喜心隨喜他、贊歎他,我們雖然自己沒有付出辛苦,但卻獲得了和他一樣的功德。也許我們平時會把“隨喜”挂在嘴邊上,會常常說“隨喜你!”“贊歎你!”但很多時候就是一句口頭禅,沒有從內心當中生成歡喜心,那麼真正隨喜心是什麼樣的狀態呢?《廣論》用一個“最貧窮、最困苦的人遇到寶藏”來比喻,我們想想看,是不是會無比的歡喜呢?以上這些都是積攢功德的方法。
那麼漏器是什麼?就是好不容易積攢的功德漏掉了。怎樣漏掉的呢?我們好不容易修了些法,但是我們控製不住犯口業,背地裏說別人的過失,這樣功德沒有了,漏掉了;別人的侮辱和誹謗,我們不能修忍辱,發了一陣脾氣,強烈嗔恨心生起了,功德也漏掉了。這樣一邊積累功德,一邊漏掉,剩不下來,就是漏器了,對于這樣的弟子,就是傳給他密法了,他也修不起來,內心生不起證量,因爲修密法,必須是寶器,我們要努力培養自己成爲寶器,如何培養呢?就是當內心起煩惱的時候,習氣來了要造業的時候,馬上提醒自己,趕快忏悔,這樣慢慢的我們就會成爲寶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