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總論
這世間上的一般人常認爲可以從財富、權力和社交活動中得到快樂、安祥與調和,也想由家庭關系、職位、朋友和感官得到快樂。他們試著運用各種方法來改變自己的物質、社交和政治環境等的外在條件,以爲當這些條件達成之後就可以變得快樂和安祥,但是他們卻不知道世事難料,甚至在夢想實現之前,已起變化,快樂的承諾就已個消失無蹤如黎明的晨霧一般;愈是努力想得到快樂,愈是難以捉摸,就像眼前飛舞的蝴蝶,它是那麼地誘人,卻不容易捉住。
人們不知道如何控製內心時,浪費很多精神能量于不知不覺當中;能量像一座瀑布的水從上傾瀉而下,一位工程師在研究這現象之後,建了一座水壩,將水的位能轉變成電能,點亮了街道和房屋,並且使工廠運轉;相同的道理,我們可以積聚精神能量並好好利用它,不但使自己感受到安祥和快樂外,也能服務別人;佛陀發展精神能量到極點時,就開悟了。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原子能可以使整個世界動搖,但它卻無法訓練一個人的心,這就是心的本性。如果沒有宗教的引導,要馴服它是困難的。
人類因爲自大、仇恨、自私自利和奸詐狡滑,把整個世界轉變成一顆定時炸彈,由于聰明的人濫用了那些動力製造了各種發明物,使人類的生命處于危險中,例如,人類發現了原子能,它可以被利用在建設性或毀滅性的目的上,但是今日的政治家似乎正利用這個原子能來威脅鄰國或全世界,除非他們控製自己的精神能量以及引導它作爲建設性的目的,否則會導致大毀滅。
2. 人類缺乏安全
今 日,人與人之間充滿著恐懼、猜疑與緊張,沒有人能安祥地過日子,每個人存在著製造一些問題給其它人,彼此之間要忍受無知所造成的結果,爲什麼有一些人會製造一些問題來妨害其它人的安祥與快樂?因爲自私自利已根深蒂固于一個未受訓練的心中;無論我們采取什麼方法來增加科學方面、工業技術方面或理論方面的知識,都無助于心的發展,心既沒有被正確地發展,也沒有被真正地了解,因此被物質的欲望所奴役。由于現實主義的增加,人們的心變得愈來愈凶暴、嫉妒,以及爲仇恨所獨占。
現在的人似乎以自私和貪心來經營任何事情,雖然大家生活在一起,卻無法相互信賴,甚至在這人口稠密的世界,因爲彼此之間缺乏自信與信賴,所以人們多少有些被缺乏安全感和孤獨所苦惱。要判斷一個人的心是什麼樣的心,是很困難的,他可以佯裝成文雅、虔誠、有教養的樣子,沒有人知道他是騙子或他的真正面目,他爲了自己的利益可以欺騙他人或引導他人入岐途;當你在衡量人類的不誠實時,你會感到動物有很多方面勝過我們人類,動物不懂得奸詐狡滑,也不會引導他人入岐途。
誰會毀滅了這世界?答案一定是人類自己;在過去人們有一些神話,相信神或惡魔有一天將毀滅這世界,現在我們自己可以清楚誰將會毀滅這世界;太多的政治權力付予少數決定者,導致數百萬人的生命交在他們的手中,假使其中之一人按了一個按鈕,則全世界將在幾分鍾之內化爲瓦礫與灰燼,如果他是一位心智錯亂的人,則全球毀于一旦的機會更是增高。
3. 內觀你自己
大多數的人采取錯誤的方法去尋求安祥與快樂,以向外求取的方式來替代向內求取,愚昧地借著追求感官的享樂(喝酒、賭博和跳舞等,于此幻象中享受快樂),來企圖消除心中的痛苦,但感官的刺激並無法帶來真正的安祥與放松,愈是想耽溺于感官的快樂,就愈成爲感官的奴隸,所以如果想以此方法來滿足自己,那是錯誤的,因爲欲望是永無止境。
假使能控製心,則外界的事物將不再影響我們,當心完全被控製和淨化時就不再受擾亂,並且可以看到許多人肉眼所無法察覺的東西。心的訓練是獲得心清淨和解脫的唯一方法,佛陀借著這個方法和他個人的經驗得到開悟,然後開示了這條路讓其它的人跟著走。雖然人類和動物的身體知覺可以被訓練,但要訓練心則比較困難;靜坐是訓練心的方法,因此靜坐不是一件容易做的工作,並且需要認真與努力。
靜坐的主要目標是幫助我們正確地了解事物的事實真相,以除去四大和合的虛幻假相。當這個心被貪念所影響,就如同裝有顔色水的碗一樣,無法正確地反射光的顔色;生氣的心就像裝著沸騰水的碗一樣,妨礙了光的清晰穿入;被懶惰製服的心就像死水一般,全部被青苔和雜草所覆蓋;被興奮和擔憂擾亂的心,就像被風擾亂的水一樣;習慣于猜疑的心,就像黑暗中泥濘的水一樣;在這裏,我們能了解到:如果心被汙染或迷惑,將必須面對許多困難。
4. 靜坐的力量
盡管生活在新潮的世界中,但仍普遍存在著各種不同的煩惱,而靜坐能非常有效地幫助一個人安祥過日。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隱居到森林裏或住在象牙塔中,去『遠離令人發狂的群衆』。借著靜坐的練習,我們能夠冷靜地面對現代生活的壓力。不斷地練習靜坐,將幫助一個人去面對、了解和克服生活上的每一個問題。
隨著靜坐的進行和進步,這個心對于渴望和厭惡的事物將會保持完全的中立,不再受其左右。當然,在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會發現要馴服心是件非常困難的工作,必須借著不斷地練習和理解,以正確的方法來努力才能得到。
5. 靜坐的價值
佛教徒從來沒有被強迫做靜坐,但靜坐能幫助我們了解佛陀的教導,他的教導以正確的透視法解釋了生命和世俗的真相、苦難的真相以及快樂會瞬息即逝的真相。借著了解事物因緣合和的事實真相,我們體會到所有的感覺都是由心所創造的;我們也體會到必須平靜及控製這個心,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爲了使靜坐練習能産生良好的結果,必須有自信地去徹底調合心。靜坐會強化心並且幫助它去正確地了解事物真相。
身體需要清洗、喂食和藥物治療;心也和身體一樣,需要借著安靜的靜坐來洗滌它,用佛法來喂食它,用佛法作爲無上的藥物來治療它,使這個心不再有生氣、貪念和愚昧無知的疾病。這個身體需要衣服去覆蓋裸露;相同地,心也需要接受訓練以避免有精神病態的裸露。醫術的科學和治療,無法有效地幫助人去根除心的動亂,諸如:挫折和憂郁,因爲這不是由有機體失常所引起的,而是心所造成的,對這個問題,其治療法就是靜坐。
6. 最有力的力量
世界上最大的力量就是心的力量,一個想法出現在看不見的內心,它會産生保護或摧毀這個世界的力量;心如一個金礦,但人們汙染了它,因此心必須接受訓練來做適當的引導,以防止受汙染是很重要的。佛陀曾開示:『欲望的思想、仇恨的思想、嫉妒的思想,傷害一個人甚于任何一個敵人的傷害』。當我們馴服心時,就能克服如此負面的思想,這負面的思想會令我們自己和其它人過著令人討厭的生活。
這些內部的敵人對我們的傷害勝過外面的敵人,由于擔憂、敵對和暴躁從內心升起,使我們受更多的苦,因此必須利用專心與理解的心力努力克服。對于練習靜坐,一個人必須要有堅定的決心、努力與耐力,迅速的效果是不應被期待的。我們應該知道:一個人如果想成爲一位醫師、律師、數學家、史學家或科學家,他必須花很多年的時間。相同地,要當一位好的靜坐家,必將花時間去控製分散的心以及使眼耳鼻舌身五根安靜;練習靜坐就好象在河裏遊泳,必須對抗水流,如果在初期階段,無法得到明顯的效果,你必須繼續保持耐心去練習。
假使需要使用力量和強迫的方式來做靜坐,這將和我們的真實本性對抗。我們緊握著自大並發展更多的傲慢,來替代放松與放下,在這種方式下,靜坐變成了擴充個人野心的遊戲。靜坐就如仁慈:它是自然生長的經驗,而不是用強迫或艱辛努力得來的。
7. 靜坐的誤解
Bhikshu Sangharakshita 在他『什麼是真正的靜坐』的小冊子裏說,許多人已經誤解『靜坐』這兩個字,常聽到人們說『靜坐的意思就是把心變成一片空白,把心變成空的』。其它人似乎認爲:靜坐,簡單地說,就是坐在那兒,什麼事也不做;但這不是靜坐。再來,有時你會聽到人們談起,甚至你會閱讀到:靜坐的意思就是坐在那兒並且眼半睜半閉地凝視你的肚臍,或者有些人使用『恍惚』當做靜坐的同義詞,認爲靜坐是『進入一種恍惚的狀態』。也有人認爲:靜坐就是安靜地坐在那兒想事情,『事情在心中翻轉』。還有人認爲:靜坐就是使自己進入一種催眠狀態。以上所述的是目前對靜坐較廣泛流傳的一些誤解。
靜坐時常被認定只有一種獨特的靜坐,或一種獨特的專心技巧;或許,它沒有被廣泛地了解,其實是有很多種靜坐的方法和技巧。有時候人們只知道其中一種,或只有練習一種,就排外地認爲整個靜坐練習就只有他這個獨特的方法與技巧,他們可能對外宣稱他們的方法是最好的,甚或是唯一的,並且認爲除此法之外,其它的技巧、其它的練習、其它的傳統方法都是沒有價值。
8. 靜坐的誤用
有一則有趣的故事,就是有一個人向佛陀誇耀說,他認真努力多年的結果,現在已精通于水上走路的這項技巧,佛陀評論說:假如一個人靜坐的意圖只是爲了橫越一條河,則不需要花費那麼多的時間與努力,你只要付一點費用給船夫,他就可以輕松地將你運過對岸。我們必須培養靜坐的正確觀念,並且渴望越過生死輪回的海,以得到解脫;佛法靜坐的目標就是使心平靜和清淨,以便從生死輪回中得到解脫與自在。
狂妄的人可能經由靜坐來發展他們心的力量,並使用這些已得到的力量來做惡魔似的目的;但在佛法的靜坐裏,一個人必須發展『觀法靜坐』(Vipassana),就是一種開發「覺照、澈見事實本然真相能力」的心,並拋棄自私自利的欲望;要想淨化一個人的心及避免走入罪惡的路或走入自私的欲望中,唯一解決的方法就是練習『觀法靜坐』。有一些人練習靜坐,不是爲了心的進步,而是爲了物質的獲得,他們想得到較好的工作、賺更多的錢、或使事業更成功;或許他們不能了解到佛教徒靜坐的目的是降低欲望,而不是增加欲望。一個人應該靜坐,去感受一些精神上的利益,此利益絕非交易行爲可以辦到的。
一個人在靜坐之前,必須要有自信和堅定的決心;全世界的人都在談論空氣汙染、水的汙染…等等,但他們並不夠關心自己心的汙染;人類的心,因爲生氣、嫉妒、怨恨、仇恨以及其它各種邪惡的暴力而汙染了整個世界和大氣,這些負面的心能量會影響到正常宇宙能量以及擾亂整個世界的秩序;當我們的心被恐懼、生氣和刺激擾亂時,不但自己的心受到毒害,而且也會感受到許多身體上的疾病。就像引擎運轉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後,需要冷卻以避免過熱;心也是一樣,受到各種形態的汙染,需要借著靜坐來定期再冷卻。
9. 妨礙進步
有些人第一次靜坐時會遇到困難,當他們集中注意力于某一對象做靜坐時,甚至感受到一些焦慮不安,這可能是他們選擇錯誤的對象來做靜坐,雖然這對象的本身不具危險性,但它可能會産生一些身和心的問題。然而,靜坐對于情緒不安定的人來說,可能是一個問題,他們會發現將內心保持確切的平衡是困難的,初學的人由于想要立刻得到結果而可能感到挫折,如果了解心的本貌,就體會到得到立即的效果是不容易的,我們曾聽過一些過度狂熱的年輕男女,因爲他們的過度野心,對于靜坐采取錯誤的態度,以及沒有被正確地引導而導致發瘋。
固執、錯覺、幻覺和妄念汙染了心,爲了除去這些心的汙染和妨礙,一個人必須要有自信、決心與勤勉,則好的結果會隨之而來,爲了在靜坐上有進步,一個人必須要具有很大的耐心。佛法與其它的東方教育一樣,耐心是個重要的美德;這個未馴服的心必須漸漸地被控製,如果這個心沒有接受正確和有系統的訓練,你將無法得到較高的精神層次。
靜坐是一個減少心受汙染的溫和對治法;如果人們想要借著獲得「成功」或「成就」,來向其它人誇耀自己已得到靜坐的某種境界,那他們就是濫用訓練心的方法。一個人必須具有德行,並清楚地了解世俗的成就與精神的發展是不相等的,如此才能有利于靜坐的訓練;在觀念上,如果能在有經驗的老師或指導者的教導下,沿著正確的途徑來學習和發展是有益的;但是最重要的,一個人決不可以匆促地想要快速地獲得很多。
10. 成佛之道
佛門的靜坐是要在『戒(Sila)』、『定(Samadhi)』、『慧(Panna)』叁學上成就的。首先,必須主動地去遵守戒條、保持美德來發展我們的德行背景,假如違背了宇宙的因果定律(Karma),遲早會感召惡報,這就是爲什麼佛陀以箴誡的方式提倡道德律,以增進所有的衆生能彼此之間過得協調、健康與和平。假使每一個人能對其他人散發慈愛、憐憫與諒解,那麼,這個世界將不會再有恐懼、緊張和懷疑,每個人都能和平相處。
有了德行之後,我們必須更專心于心的發展,那就是「叁摩地」—深層地專心,以達到甯靜與安祥,當這個心清淨了,我們就會得到『慧(Panna)』;經由靜坐可以得到清淨、覺照、智能,這就是我們的目標。從靜坐得到的信心與智能是非常重要的,因爲它可以幫助我們避免不必要的擔憂與挫折。我們應試圖了解生命的事實真相,靜坐不只是爲了精神發展,而且要在每日生活中保持心的甯靜與均衡;假使具有耐心與寬容,將不容易被他人激動,因爲我們能了解並正確地觀察一切事務。
借著培養美德和正面的特質,使心發展到最極限,這保持了人類的高尚品德並恪遵道德和戒律,如此體會到心的真正自由;這將感激那些已達到修行終點的人,並對他們表示敬意。那些脫俗的人是快樂的,他們在生活中保持著安祥與知足。
人類對社會最大的服務就是戒除罪惡,一個已發展和訓練的心能獻給他人幸福和快樂;靜坐是簡單而不花時間的,它能使我們的心産生智能,並且教化及解決我們的問題。當我們猶疑不知要走那一條路時,經由靜坐,將會做正確的決定。這些特質只能從靜坐中得到,無法在任何地方買到,而且不是金錢或財産能換來的。
《靜坐概論》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