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准提淨業卷之一(謝于教)▪P2

  ..續本文上一頁所願皆得圓滿。此咒是諸佛心。若人專誦一遍。能守護自身。一切鬼神天魔不敢侵近。誦兩遍。能守護同伴。誦叁遍。能守護一宅中人。誦四遍。能守護一城中人。乃至七遍。能守護四天下人(上二咒各持百八遍亦得)。

  次誦六字大明真言一百(八遍)。

  六字大明真言

  唵麼尼缽讷銘(二合)吽 ◇◇◇◇◇◇(此是梵書六字)

  若誦此咒。隨所住處。有無量諸佛菩薩天龍八部集會。又具無量叁昧法門。誦持之人。七代種族皆得解脫。腹中諸蟲當得菩薩之位。是人日日得具六波羅蜜。圓滿功德。得無量辨才清淨智聚。口中所出之氣。觸他人身蒙所觸者。離諸嗔毒。當得菩薩之位。假若四天下人皆得七地菩薩之位。彼諸菩薩所有功德。與誦六字咒一遍功德。等無有異。此咒是觀世音菩薩微妙本心。若人書寫此六字大明。則同書寫八萬四千法藏所獲功德。等無有異。若以金寶造如來像。數如微塵。不如書寫。此六字中一字功德。若人得此六字大明。是人貪嗔癡不能染著。若戴持此咒在身者。亦不染著貪嗔癡病。此戴持人。身手所觸。眼目所睹。一切有情速得菩薩之位。永不複受生老病死等苦。說此六字大明竟。有七十七俱胝佛。一時現前。同聲說准提咒。即知此六字大明。與准提真言。次第相須也。然後結准提印。當于心上。以准提真言。與一字大輪咒。同誦一百八遍。于頂上散其手印(或有不樂大論咒者。只持准提真言亦得。准提印法。以二手無名指。並小指相義于內。二中指直豎相柱。二頭指屈附二中指第一節。二大拇指。撚右手無名指中節。若有請召。二頭指來去。正結印誦咒。欲記數時。于自身分手指上記。或准提菩薩手臂上記。或于觀心上記皆得。或結印誦得一千八十遍更好。或一百八遍外。但以左手作金剛拳印。右手掐數珠持亦得。若務忙者。只散持之)。

  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一字大輪咒。附後同誦)

  南無飒哆喃叁藐叁菩馱俱胝喃怛你也(二合)他◇◇◇◇◇◇◇◇◇◇◇◇◇◇◇ ◇唵折隸主隸准提娑婆(二合)诃 部林(二合)◇◇◇◇◇◇◇ ◇ ◇ ◇(此是梵書准提二咒)

  佛言。此咒能滅十惡五逆一切罪障。成就一切白法功德。持此咒者。不問在家出家。飲酒食肉。有妻子。不揀淨穢。但志心持誦。能使短命衆生。增壽無量。迦摩羅疾尚得除差。何況余病。若不消滅。無有是處。若誦滿四十九日。准提菩薩。令二聖者常隨其人。所有善惡心之所念。皆于耳邊。一一具報。若有無福無相。求官不遂。貧苦所逼者。常誦此咒。能令現世得輪王福。所求官位必得稱遂(禅宗傳燈錄中。引古人雲。俱胝只念叁行咒。便得名超一切人是也)。若求智慧。得大智慧。求男女者。便得男女。凡有所求。無不稱遂。似如意珠一切隨心。又誦此咒。能令國王大臣及諸四衆生愛敬心。見即歡喜。誦此咒人。水不能溺。火不能燒。毒藥怨家。軍陣強賊。及惡龍獸。諸鬼魅等。皆不能害。若欲請梵王帝釋四天王閻羅天子等。但誦此咒。隨請必至。不敢前次。所有驅使。隨心皆得。此咒于南贍部洲。有大勢力。移須彌山。竭大海水。咒幹枯木。能生花果。何況更能依法持誦。不轉肉身。得大神足。往兜率天。若求長生及諸仙藥。但依法誦咒。即得見觀世音菩薩。或金剛手菩薩。授與神仙妙藥。隨取食之。即成仙道。得延壽命。齊于日月。證菩薩位。若依法誦。滿一百萬遍。便得往詣十方淨土。曆事諸佛。普聞妙法。得證菩提。

  大輪一字咒。即部林(二合)是也。亦名末法中一字心咒。此咒于末法時。法欲滅時。有大勢力。能于世間。作大利益。能護如來一切法藏。能降伏一切八部之衆。能摧世間一切惡咒。是一切諸佛之頂。是文殊菩薩之心。能施一切衆生無畏。能與一切衆生快樂。凡有修持。隨意得果。同如意珠。能滿一切之願。若誦此咒。于四方面五百驿內。諸惡鬼神皆自馳散。諸惡星曜及諸天魔不敢侵近。若持誦余一切真言。恐不成就。即用此咒。共余真言。一處同誦持之。決定成就若不成就。及無現驗。其咒神等。即當頭破七分。是知此咒能助一切真言。疾得成就。(或別持此咒亦得)上來次第持誦。至准提咒。若不能結得准提印者。但以左手作金剛拳印。右手持珠誦之。或不能從前淨法界真言等次第持誦者。只持准提神咒。更或根鈍不能具受此准提者。只唵字已下持之。唵字已上是歸敬詞。唵字等是正咒也。每持誦了。卻用右手。作金剛拳印。口誦吽字真言。而印五處。先印額上。次印左右肩。次印心上。從印喉上印竟。頂上散之。能除一切魔障。成就一切勝事。回向發願如前。隨意稱之。

  淨業續課

  (按准提經雲。誦真言回向竟。隨意經行。轉讀大乘經典華嚴大般若等經。故今續課)。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挂礙。無挂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叁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谛揭谛波羅揭谛波羅僧揭谛菩提薩婆(二合)诃。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叁者廣修供養。四者忏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衆生。十者普皆回向。

  所有禮贊供養福  請佛住世轉*輪  隨喜忏悔諸善根  回向衆生及佛道  願我臨欲命終時  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  即得往生安樂刹  我既往生彼國已  現前成就此大願  一切圓滿盡無余  利樂一切衆生界  彼佛衆會鹹清淨  我時于勝蓮華生  親睹如來無量光  現前授我菩提記  蒙彼如來授記已  化身無數百俱胝  智力廣大遍十方  普利一切衆生界  乃至虛空世界盡  衆生及業煩惱盡  如是一切無盡時  我願究竟恒無盡  我此普賢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回向  普願沈溺諸衆生  速往無量光佛刹

  觀無量壽佛經上品上生章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衆生。願生彼國者。發叁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爲叁。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叁者回向發願心。具叁心者。必生彼國。複有叁種衆生。當得往生。何等爲叁。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叁者修行六念。回向發願。願生彼國。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生彼國時。此人精進勇猛。故阿彌陀如來與觀世音大勢至。無數化佛。百千比丘。聲聞大衆。無量諸天。七寶宮殿。觀世音菩薩執金剛臺。與大勢至菩薩。至行者前。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與諸菩薩。授手迎接。觀世音大勢至與無數菩薩。贊歎行者。勸進其心。行者見已。歡喜踴躍。自見其身乘金剛臺。隨從佛後。如彈指頃。往生彼國。生彼國已。見佛色身。衆相具足。見諸菩薩。色相具足。光明寶林。演說妙法。聞已即悟無生法忍。經須臾間。曆事諸佛。遍十方界。于諸佛前。次第受記。還至本國。得無量百千陀羅尼門。是名上品上生者。

  拔一切業障根本往生淨土神咒

  曩谟阿彌哆婆夜哆他伽哆夜哆地夜他阿彌唎都婆毗阿彌唎哆悉耽婆毗阿彌唎哆毗迦蘭帝阿彌唎哆毗迦蘭哆伽彌膩伽伽那枳多迦隸娑婆诃(哆去聲讀如掇又如帶隨便皆得)

  阿彌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無等倫  白毫宛轉五須彌  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無數億  化菩薩衆亦無邊  四十八願度衆生  九品鹹令登彼岸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或千聲。或叁五百聲。或十念)  南無觀世音菩薩(十聲)  南無大勢至菩薩(十聲)  南無清淨大海衆菩薩(十聲)

  回向西方願文

  稽首西方安樂國  接引衆生大導師  我今發願願往生  唯願慈悲哀攝受

  弟子(某)普爲四恩叁有法界衆生。求于諸佛一乘無上菩提道。故專心持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期生淨土。又以業重福輕。障深慧淺。染心易熾。淨德難成。今念佛前。翹勤五體。披瀝一心。投誠忏悔。我及衆生。曠劫至今。迷本淨心。縱貪嗔癡染穢叁業。無量無邊所作罪垢。無量無邊所結冤業。願悉消滅。從于今日。立深誓願。遠離惡法。誓不更造。勤修聖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覺。誓度衆生。阿彌陀佛以慈悲願力。當證知我。當哀憫我。當加被我。願禅觀之中。夢寐之際。得見阿彌陀佛金色之身。得曆阿彌陀佛寶嚴之土。得蒙阿彌陀佛甘露灌頂光明照身。手摩我頭。衣覆我體。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長。疾空煩惱。頓破無明。圓覺妙心廓然開悟。寂光真境常得現前。至于臨欲命終。預知時至。身無一切病苦厄難。心無一切貪戀迷惑。諸根悅豫。正念分明。舍報安詳。如入禅定。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諸聖賢衆。放光接引。垂手提攜。樓閣幢幡。異香天樂。西方聖境。昭示目前。令諸衆生。見者聞者。歡喜感歎。發菩提心。我于爾時。乘金剛臺。隨從佛後。如彈指頃。生極樂國。七寶池內。勝蓮華中。華開見佛。見諸菩薩。聞妙法音。獲無生忍。于須臾間。承事諸佛。親蒙授記。得受記已。叁身四智。五眼六通。無量百千陀羅尼門。一切功德。皆悉成就。然後不違安養。回入娑婆。分身無數遍十方刹。以不可思議自在神力種種方便。度脫衆生。鹹令離染。還得淨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如是大願。世界無盡。衆生無盡。業及煩惱一切無盡。我願無盡。願今禮佛發願。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總報。叁有齊資。法界衆生。同圓種智。

  自皈依佛。當願衆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衆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衆生。統理大衆。一切無礙。  和南聖衆

  (已上俱依蓮池大師節定在家要略)。(又金剛般若經普賢行願品阿彌陀經俱大乘切要經典。若有余力者。更當全持)。

  十念法門

  世有冗忙之極。頃刻無間者。每日晨朝必須十念。十念者。清晨面西。正立合掌。連聲稱阿彌陀佛。盡一氣爲一念。如是十氣。名爲十念。但隨氣長短。不限佛數多少。唯長唯久。氣極爲度。其佛聲不高不低。不緩不急。調停得中。如是十氣。連屬不斷。意在令心不散。專精爲功。故名此爲十念者。顯是藉氣束心也。盡此一生。不得一日。暫廢十念畢。回向發願雲。

  弟子(某)一心皈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爲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衆生。欲生我國。志心信樂。稱我名號。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衆罪消滅。淨因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亦不顛倒。如入禅定。佛及聖衆。手執金臺。來迎接我。于一念頃。生極樂國。華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衆生。滿菩提願。

  

《准提淨業卷之一(謝于教)》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