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行論釋·善說海 第叁品 受持菩提心

  第叁品 受持菩提心

   辛五(隨喜)分二:一、隨喜世間善;二、隨喜出世善。

   壬一、隨喜世間善:

   欣樂而隨喜,一切衆有情,

   息苦諸善行,得樂諸福報。

   以歡喜的心情隨喜一切衆生消除惡趣的痛苦,行持暫時不受苦之因的善業以及脫離苦果享受快樂的福德。

   壬二、隨喜出世善:

   隨喜積善行:彼爲菩提因。

   隨喜衆有情:實脫輪回苦。

   隨喜佛菩提,佛子地諸果。

   亦複樂隨喜:能與有情樂,

   發心福善海,及諸饒益行。

   隨喜小乘的善法:欣然隨喜積累聲聞緣覺菩提之因的善行。

   隨喜果:隨喜衆生真正脫離輪回痛苦獲得阿羅漢果位。

   隨喜大乘的善法:也隨喜究竟果位的菩提與暫時果位的菩薩地。

   隨喜因:欣悅隨喜發心給衆生帶來安樂的如海善意以及利益衆生的行爲。

   辛六、請轉*輪:

   我于十方佛,合常誠祈請,

   爲苦惑迷衆,燃亮正法燈。

   合掌祈請諸方佛陀,爲被痛苦黑暗或者痛苦無知黑暗籠罩而不知正道與非道的一切衆生點亮正法明燈、指引正道。

   辛七、請不涅槃:

   知佛欲涅槃,合掌速祈請,

   住世無量劫,莫遺世間迷。

   在即將趨入涅槃的諸位佛陀前合掌祈求:請佛陀不要抛下迷盲無知的衆生,住世無量劫不入涅槃。

   辛八(回向)分二:一、總回向;二、別回向。

   壬一、總回向:

   如是諸觀行,所積一切善,

   以彼願消除,有情一切苦。

   如是以前面所說的供養至祈請住世之間自己所積累的這一切善根願遣除一切衆生的所有痛苦。

   壬二(別回向)分叁:一、爲患病者回向;二、爲飲渴者回向;叁、爲貧窮者回向。

   癸一、爲患病者回向:

   乃至衆生疾,尚未療愈前,

   願爲醫與藥,並作看護士。

   直至衆生的疾病尚未恢複之前我願作爲醫生、妙藥以及護士。

   癸二、爲饑渴者回向:

   盼天降食雨,解除饑渴難,

   于彼災荒劫,願成充饑食。

   期盼能降下飲食之雨,排除饑渴的危難;願我在饑馑中劫時能變成豐足飲食解除受苦者的饑渴;同樣,祈願在刀兵中劫時天降莊稼妙雨(作爲人們充饑的糧食)。

   癸叁、爲貧窮者回向:

   爲濟貧困者,願成無盡藏,

   願諸資生物,悉現彼等前。

   爲了振濟一切窮困僚倒的衆生,願我變成無盡的寶藏,使各種各樣的資具用品現于這些貧困有情的面前。

   庚二(爲利他而修心)分二:一、總說布施一切;二、別說布施身體。

   辛一(總說布施一切)分二:一、所施;二、原因。

   壬一、所施:

   爲利有情故,不吝盡施舍,

   身及諸受用,叁世一切善。

   爲了成辦利衆之事應當毫不吝惜地布施身體、受用以及叁世已造、正在造、即將造的一切善根。

   壬二、原因:

   舍盡則脫苦,吾心成涅槃,

   死時既須舍,何若生盡施。

   施舍一切是爲了脫離痛苦,使自己的心爲自他二利成就涅槃。再者,既然死亡時身體及一切受用都會一同舍棄,那現在布施給一切衆生是最好不過的,依此也能成爲自他的大利。

   辛二(別說布施身體)分二:一、布施緣自己而造積業之衆生;二、回向成爲利衆之因。

   壬一(布施緣自己而造業之衆生)分二:一、不顧而布施;二、發願成爲利益之因。

   癸一、不顧而布施:

   吾既將此身,隨順施有情,

   一任彼歡喜,恒常打罵殺。

   縱人戲我身,侵侮並譏諷,

   吾身既已施,雲何複珍惜?

   一切無害業,令身盡順受。

   我既然已經將自己的這個身體隨意施給了所有衆生,那當然就任憑他們恒時隨心所欲進行殺害、謾罵、毆打等,縱然對我的身體百般戲弄玩耍、輕侮侵犯、冷嘲熱諷,都未嘗不可,既然我的這個身體已經施給了他們,還談什麼防護對它的損害呢?只要不成爲對他們有暫時長久危害的業,就隨他們的便吧。

   癸二(發願成爲利益之因)分二:一、總說;二、別說。

   子一、總說:

   願彼見我者,悉獲衆利益。

   但願見到我的一切有情,永遠獲得利樂,不要成爲無有意義。

   子二(別說)分二:一、回向意樂具義;二、回向行爲具義。

   醜一、回向意樂具義:

   若人因見我,生起信憎心,

   願彼恒成爲,成辦衆利因。

   凡是見到我的衆生無論是生嗔心還是生信心,願恒時成爲實現他們一切願望的因。所謂的“信心”,《大疏》中說是不信。

   醜二、回向行爲具義:

   願彼毀我者,及余害我者,

   乃至辱我者,皆具菩提緣。

   無論是任何衆生對我直接惡語中傷也好,或者進行其它加害也好,或者在他人面前挖苦諷刺也好,願這些衆生都具有菩提的緣份。

   壬二、回向成爲利衆之因:

   路人無怙依,願爲彼引導,

   並作渡者舟,船筏與橋梁。

   願我變成一切無依無怙衆生的依怙,一切行程者的向導,想渡江河者的航船、小舟與橋梁。

   求島即成島,欲燈化爲燈,

   覓床變作床,凡需仆從者,

   我願成彼仆。

   我願在求海島者前成爲島嶼,欲求明燈者前變成明燈,想要床榻者前變爲床榻,願作爲需求奴仆衆生的仆人。

   願成如意牛,妙瓶如意寶,

   明咒及靈藥,如意諸寶樹。

   我願變成可隨心所欲乘騎的如意牛、滿足心願的摩尼寶珠、妙寶瓶、成辦一切所欲之事的明咒、祛除一切疾病的靈丹妙藥、出生所需的如意樹。

   如空及四大,願我恒成爲,

   無量衆有情,資生大根本。

   也願我成爲地等四大以及虛空,恒時作爲一切有情生存的根本,同時也以許多形相作爲無量衆生的生存之因。

   迨至盡空際,有情種種界,

   殊途悉涅槃,願成資生因。

   乃至遍及虛空際的一切衆生界獲得涅槃果位之間,也願我成爲他們生存的根本。

   己二、正行:

   如昔諸善逝,先發菩提心,

   複此循序住,菩薩諸學處。

   如是爲利生,我發菩提心,

   複于諸學處,次第勤修學。

   如果在阿阇黎前或叁寶所依前受菩薩戒,則先念誦“祈禱十方諸佛菩薩垂念我”。如果分別受願行心菩薩戒,那麼要以念誦叁遍“如昔諸善逝,先發菩提心,如是爲利衆,我發菩提心。”來受願心戒;以念誦叁遍“如昔諸善逝,漸守菩薩戒,複此循序住,菩薩諸學處。”來受行心菩薩戒。如果一起受,則按照此論中所說而受。如往昔的一切如來爲利益他衆而發起想獲得佛果的菩提心,循序漸進守護菩薩戒的所有學處,同樣我也爲利衆生發菩提心,次第學修學處。

   己叁(後行儀軌)分二:一、連接文;二、真實後行。

   庚一、連接文:

   智者如是持,清淨覺心已,

   複爲增長故,如是贊發心。

   爲了使具有智慧的人受持清淨菩提心後發心自始至終不失毀並得以增上而這般高度贊歎菩提心。

   庚二(真實後行)分二:一、令自歡喜;二、令他歡喜。

   辛一(令自歡喜)分二:一、因成辦自利而生歡喜;二、因成辦他利而生歡喜。

   壬一、因成辦自利而生歡喜:

   今生吾獲福,善得此人身,

   複生佛家族,今成如來子。

   今生中我已成爲具大福報之人,爲什麼這樣說呢?已經獲得了人身,並且如今也投生在如來種姓中變成佛子。

   爾後我當爲,宜乎佛族業,

   慎莫染汙此,無垢尊貴種。

   因此我一定要盡己所能從事合乎種姓的叁門之事,初中後都要清淨無垢,絕不能以惡行的垢染玷汙這純潔尊貴的種姓。

   猶如目盲人,廢聚獲至寶,

   生此菩提心,如是我何幸!

   例如,一位雙目失明的盲人在垃圾堆中得到了珍寶,那該是多麼稀奇的一件事。同樣,我生起了如此的菩提心,該是何等的幸運啊!

   壬二、因成辦他利而生歡喜:

   滅死勝甘露,即此菩提心,

   除貧無盡藏,即此菩提心,

   療疾最勝藥,亦此菩提心。

   能摧毀衆生之死主而令不死的勝妙甘露就是這顆菩提心,遣除衆生一切貧窮的無盡寶藏也是這顆菩提心,能盡除衆生身心疾患的最勝妙藥還是這顆菩提心。

   彼爲泊世途,衆生休憩樹,

   複是出苦橋,度衆離惡趣。

   菩提心是漂泊在世間路途中被痛苦折磨得疲憊不堪的苦難衆生得以休息具有涼蔭的妙樹,她也是能救度衆生脫離惡趣的共同梯階或橋梁。

   複是璀璨日,能驅無知霾。

   是拌正法乳,所出妙醍醐。

   菩提心也是驅除衆生煩惱障酷熱心中升起的皓月,也是遣除衆生無明所知障眼翳的一輪紅日,她是攪拌所有正法乳汁所提煉出的精華醍醐。

   于諸漂泊客,欲享福樂者,

   此心能足彼,令住最勝樂。

   對于流浪在叁有路途中想享受快樂的一切衆生賓客,此菩提心能使他們獲得最殊勝的安樂,也就是說她能以安樂滿足一切有情貴客。

   辛二、令他歡喜:

   今于怙主前,筵衆爲上賓,

   宴飨成佛樂,普願皆歡喜。

   我今日在所有怙主前,請他們作證,以究竟正等佛果的安樂及暫時的安樂宴請一切衆生作爲上賓,願天非天等所有衆生皆大歡喜。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