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百日共修上師瑜伽(四)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一、上師瑜伽的實修方法
所有積累資糧的方法,都包含在七支供裏。七支供不但能積累資糧,還能消除業障,讓善根和功德增長,直至圓滿。
(二)七支供
七支供包括:第一、頂禮支;第二、供養支;第叁、忏悔支;第四、隨喜支;第五、請轉*輪支;第六、祈請不入涅槃支;第七、回向支。
在上師叁寶的面前做七支供的修法,念誦下文,並如法觀想。
複行七支供者:
吙! 吙!
德逆理德給貝香擦漏 化身塵數恭敬而頂禮
囊折耶樣根桑巧貝巧 奉獻現有本圓普賢供
才RA內薩德冬解期夏 無始所積罪墮皆忏悔
靠地給措根拉吉耶讓 輪涅一切諸善作隨喜
桌卡結折多吉格耶內 乃至輪盡祈駐金剛身
雜吉秋結庫漏估德所 祈請常轉深廣正*輪
給措瑪哩桑吉脫些哦 無盡善聚回向成正覺
第一、頂禮支:
吙!化身塵數恭敬而頂禮
頂禮主要是對治傲慢。人都有傲慢這種不好的習氣,若是有傲慢心,相續不會有任何進步。傲慢有兩個特點:一個是無法發現自己的缺點和毛病,另一個是無法發現他人的優點和功德。這樣,你永遠無法改正自己的缺點和不好的習氣,也學不到他人的優點和功德。
傲慢心對我們的危害非常大。生活和工作中所發生的很多矛盾與沖突,還有很多的煩惱與痛苦,都是由傲慢心導致的。傲慢分好多種,自我的觀點就是一種傲慢。我們總是看不到自己的問題,看不到對方的優點,這就令我們顛倒。其實問題就出在自己身上,但是我們沒從自身上找原因,而是向外找,從他人身上找原因,然後就煩惱、痛苦、委屈。若是真能反省自己:“這是我自己造的業,是我自己業力現前,是我自己的心不清淨,是自己的問題。”這樣,就能去改正自己相續中存在的問題,任何時候都不會怨恨別人,也不會再遭受這些委屈和痛苦了。所以對治傲慢心非常重要。
我們的相續爲什麼沒有改變,修行爲什麼沒有進步呢?就是因爲有傲慢心,有我執。我們爲什麼不能依教奉行?爲什麼不能把上師視爲佛?也是因爲有傲慢,有我執。如果沒有傲慢,沒有我執,就能在任何時候都把自己放在最低處,把他人放在最高處。這樣,把上師放在最高處,依教奉行,就更沒問題了。就是因爲有傲慢心,所以目前還做不到。
有傲慢就沒有功德,即使有功德也是微不足道的。無論是世間還是出世間,稍微有一點點成功,就目中無人、趾高氣揚,這樣貢高傲慢的人沒有功德。這樣的人就像狹溝裏的小溪一樣,“嘩啦嘩啦……”流得快,聲音也大。真正有大功德的人,就像無邊無際的大海一樣,不可能那樣宣揚,那樣傲氣。
能把自己放在最低處時,實際上你在最高處,因爲你內心的智慧、德行就在最高處;你把自己放在最高處時,你內心的智慧、德行便落在最低處了,就是說你內心裏已經沒有德行,沒有智慧了。把自己放在最低處時,心就像大地一樣,無論挖、推,在上面行走或蓋房子都行,這種心態叫沒有傲慢。這樣行,那樣不行;這樣可以,那樣不可以;這個人行,那個人不行……總這樣分別、斤斤計較,這叫傲慢。
對治傲慢就要做頂禮,先給佛、上師頂禮,慢慢再給所有的衆生頂禮。
頂禮有叁種:身頂禮、語頂禮、意頂禮。
意頂禮:即恭敬心。意頂禮是根,是叁種頂禮當中最主要的頂禮。若是沒有恭敬心,僅口頭上念贊歎文或說悅耳語,也沒有用;若沒有恭敬心,外表上再有禮貌,再僞裝,也沒有用。
什麼時候才能生起恭敬心呢?你憶念佛的功德,上師的功德,僧衆的功德時,心裏滿懷喜悅,法喜充滿,這叫恭敬心。憶念同修道友的優點,憶念身邊衆生的優點,憶念所有衆生的優點,“這都是我種福的福田,都是我成佛的助緣。若是沒有這些衆生,我怎麼種福田,怎麼成佛,怎麼發菩提心,怎麼利益衆生啊?”“每一個衆生,乃至外在的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優點,都有其存在的意義,都有它的優點和功德。”能這樣憶念,就能生起恭敬心。
傲慢心和恭敬心是相違的。若在相續中有恭敬心,傲慢心就沒有産生或存留的機會了,它的位置已經被恭敬心取代了。不要把機會讓給傲慢心,因爲傲慢心對我們的傷害太大了,危害太嚴重了。無始劫以來到現在,傲慢心束縛著我們,牽引著我們,讓我們造下了彌天大罪;讓我們六道輪回,受盡了無窮無盡的痛苦。現在我們不能再讓它坐在那個位置上,不能再讓它像往昔那樣傷害我們,我們要對治傲慢心,把它阻擋在門外,不讓它進入相續。我們要邀請恭敬心進入相續,有了恭敬心的對治力,傲慢就無法進入了。
那怎樣邀請恭敬心呢?通過權力、勢力邀請不到。時時憶念上師叁寶的功德,憶念有緣衆生以及所有衆生的優點,這是邀請恭敬心。恭敬心能利益我們,能幫助我們永遠地脫離煩惱痛苦,讓我們的福德和智慧圓滿,最終能解脫成佛。這是意頂禮,也是最重要的。
語頂禮:口中念誦頂禮句或祈禱文,如念誦上師叁寶的贊頌文,誦持佛菩薩的名號,贊歎衆生等。
身頂禮:顯宗裏主要講了兩種方式,一種是禮足,直接把佛或上師的腳頂在頭上。這種方式在現代已經很少用了。還有一種是五體投地的頂禮。密宗裏,主要是全身著地進行頂禮。
無論是全身著地還是五體投地,兩種方式都要如理如法。書上講:一邊頂禮,一邊東張西望、胡言亂語、心不在焉,當右方有人來來往往、說話交談時,眼睛與心思便轉向右方,結果雙手也就合十到左臉頰上了;當左邊出現類似的情況,或有什麼響動,心又往左邊跑,眼睛也跟著心一起跑,這時雙手又合十到右臉頰上了。這都是不如法的。
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如果東張西望,心不在焉,邊頂禮邊說話,身口意不專注,只是東倒西歪地在那裏頂禮,除了自己的身體白白受累以外,沒有任何實義,甚至是造業,因爲這是一種最大的不恭敬。
僅僅做一次禮拜也要如理如法。身體端直,專心致志,雙手合十,宛如含苞待放的蓮花一般空心合攏。絕不可以掌心毫無空隙地並攏或者僅僅以指尖接觸等,這是不如法的。《大解脫經》中講:“如蓮花待放,合掌于頂上,無量身雲聚,敬禮十方佛。”手掌下方閉合,手指上方稍開,意指關閉叁惡道之門,打開叁善道之門。
首先將雙手置于胸前,在前面明觀福田的殊勝所依境面前做頂禮。觀想在浩瀚無際的壇城裏有無量諸佛、主尊,每一尊佛,每一位本尊前面都有一個自己,自己的周圍站滿了家親眷屬、冤親債主等一切衆生,和自己一起頂禮。也就是憶念衆生,發菩提心。
然後開始做身頂禮、語頂禮、意頂禮。心裏生起猛烈的信心,口裏念誦祈禱文、贊頌偈、佛號或咒語。先合掌放在頂輪,觀想獲得了諸佛菩薩身的加持,淨除了身的業障;合掌放在喉間,觀想獲得了諸佛菩薩語的加持,淨除了自己語的業障;合掌放在心間,觀想獲得了諸佛菩薩意的加持,淨除了自己意的業障。然後五體投地,即前額、兩手、雙膝著地。若是任何一體沒有著地,都是不如法的。此時觀想淨除了五毒煩惱的障礙,獲得了佛身、語、意、功德、事業五種加持,也可以說是獲得了佛所具有的五種智慧。站起來時,身端直,心不散亂,語不散亂,即不說閑話、止語,僅念誦贊歎文、祈禱文、佛號、咒語等。雙手合掌,按照前述方法再次頂禮。
一定要按照傳承如理如法地頂禮。以前,密勒日巴尊者去見瑪爾巴上師的弟子、自己的同門師兄鄂巴上師的時候,鄂巴上師正在講法,尊者就遠遠地向鄂巴上師頂禮。鄂巴上師看到遠處有一個人在向自己頂禮,而且他的頂禮表裏如一,非常如法。以他頂禮的方式就能看出來,此人不是一般人,或者是瑪爾巴上師的弟子,或者是修瑪爾巴傳承的人。
我們也經常講,如法地進行身語意頂禮非常重要。但是現在很多人的頂禮都不如法,只是點點頭,彎彎腰。若是這樣,就不要頂禮了,我們的傳承裏沒有這樣的頂禮方式。頂禮是通過身體的表現形式啓發內在的恭敬心,將內在的恭敬心體現于外在的形式上,心和行爲是互動的。若外在體現出的是不如法、不恭敬,你的心肯定也是不恭敬的。這樣的頂禮就是不恭敬,以不恭敬的心頂禮就是造業。
因果不可思議,頂禮是爲了積累資糧。但若是不如法地頂禮,將來很難得到人身;即便得到了人身,也是駝背或者歪脖,這不是修福是修禍。佛不勉強你,上師也不勉強你,都是自由自願的,自己不願意頂禮就不要頂禮。若是想頂禮,就發自內心、表裏如一地頂禮;若不是發自內心,僅僅是因爲佛或上師要求你而頂禮,都是不如法的,那不叫頂禮。華智仁波切講過,佛也講過,曆代祖師們都異口同聲地說:不如法的頂禮,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有罪過,將來要遭受果報的。
通過身語意叁種頂禮,主要是爲了心裏能生起恭敬心,對治傲慢。有些人雖然學佛修行了,但是相續沒有絲毫的改變。華智仁波切在《大圓滿前行引導文》中講到:將氆氇放在染料中,雖然染成的色彩可能有好與壞的差別,但是它與未染色之前的氆氇相比,怎麼可能沒有改變呢?可當今時代,有些人是這樣,法求了不下百次,可是自相續與從前相比較,沒有一絲一毫的轉變,所作所爲和世間的俗人相比,沒有一點一滴的差距。這種人就叫佛教油子,或者失毀誓言之因。這些人雖然也求了很多法,在表面上聽了很多,也似乎明白了一些,卻沒有拿來對照自己,對治自己的煩惱習氣,根本沒有將法融入相續,沒有運用到生活當中去。佛法和相續是分開的,修行和生活是分開的,這種人很難調伏啊!
學佛修行了,就不能跟普通人一樣了。雖然都進入了佛門,修持了佛法,但每個人的修行的層次、境界肯定有差別,有的可能進步大,有的可能進步小。盡管如此,無論如何也應該有一點點變化吧?如同染色的氆氇,色彩可能有好與壞的差別,但是和染色前比肯定不一樣了。你在修法的行列中,若是沒有一點點進步,相續沒有一點一滴的改變,還和普通的凡夫俗子一樣,那就真的是沒法救度了,真的成爲佛教的油子了。再惡劣的人佛法也能調伏,但是卻無法調伏佛教油子。就像酥油無法軟化裝酥油的皮殼一樣,因爲皮殼的堅硬是和酥油一起變成的,不可能再拿酥油軟化它。佛教油子的惡劣、凶殘是和佛法一起變成的。越聞法修法,內心越堅硬,越惡劣。佛法也沒有辦法,也救度不了這種人。所以要從內心深處有進步、有變化,不能一切照舊啊!
百日共修快要結束了,以後不能再和那些凡夫俗子一樣了。你們參加了一百零八天的百日共修,我每天都能看到大部分人在進步。我覺得與百日共修之前相比,真的是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希望你們下山以後繼續修行,進一步地改變。
皈依佛門就是你新生命的開始,希望大家都有進步,都能成長。有人皈依兩叁年,兩叁歲了;有的人皈依十年,十歲了;有的人皈依二十年,二十歲了……但是還不如昨天才皈依的人!年齡越來越大了,思想與行爲都應該有所改變,有所進步。不能今年兩歲,明年也兩歲,後年還兩歲,還是很幼稚,總是不成長,長不大。雖然年齡大了,但是心相續沒有成熟,內心的智慧沒有增長,那就變成傻子、呆子了,變成父母、社會的負擔了;就成爲佛教的油子,就是佛、上師、同修道友的負擔了。如果這樣,你影響的不僅是你自己,而是上師叁寶的事業,是同修道友的利益,是整個團體。所以希望大家不要成爲佛教的油子,都應該不停地改變,直至成佛圓滿。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內加行 上師瑜伽(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