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百日共修上師瑜伽(一)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佛在續中講:“當知勝義俱生智,唯依積資淨障力,具證上師之加持,依止他法誠愚癡。”我們要成就,要解脫成佛,就要消除業障、積累資糧,還要有上師的加持。積累資糧和淨除罪障主要是爲了生起信心,尤其是對上師生起信心。佛在經中講:“勝義谛是依靠信心而證悟的。”有信心才有加持,依靠上師的加持,才能在自相續中生起證悟空性的智慧。
邬金蓮花生大士講:“具有堅信得加持,若離疑心成所願。”對上師的信心是成就的根本。具足信心地修上師瑜伽,才能獲得和上師無二無別的成就;若是對上師沒有信心,就沒有資格修上師瑜伽。若是對上師沒有感恩戴德之心,即使修上師瑜伽,也不會有任何收獲,不會有任何成就。只有對上師生起了堅定不移的虔誠信心,通過修持上師瑜伽,才能得到上師的加持,才能獲得最究竟、最圓滿的成就。
一、修上師瑜伽必須了知的五個要點
(一)了知上師是佛
成佛共有叁道——遠道、近道、捷徑道。
遠道指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就是顯教。小乘裏把上師看成是大阿羅漢,有這樣的信心最好;即便不看成是羅漢,看成是一位具有功德,具足法相的比丘也可以。比如,無論是親教師還是軌範師,主要是戒律清淨,精通經藏,是一位具足法相的比丘或善知識。在菩薩乘裏,能夠將上師或善知識看成是菩薩,具有這樣的信心是最好的,若是沒有也不要求。菩薩乘裏也講了很多上師的功德,要依止具有功德、具足法相的上師。
外密叁乘和內密的瑪哈瑜伽和阿努瑜伽都屬于近道。這裏強調不能把上師視爲一般的凡夫——補特伽羅,而必須要把上師視爲佛之化身。
內密的阿底瑜伽,即無上瑜伽屬于捷徑道。在這裏,既不能把上師視爲具有功德的班智達,也不能把上師視爲菩薩,也不能把上師視爲佛的化身,而是要將上師視爲佛!上師是佛,身爲化身,語爲報身,意爲法身,總集叁身。在末法時期,具德的上師就是佛的化身,也可以說就是佛。經中講,佛在涅槃之時告訴阿難,不要傷心,不要哭泣,自己將來會化現成上師善知識的形象來度化他們。第二佛邬金蓮花生大士也說過,所有具德的上師都是他的化身。佛在經中講,上師是叁世諸佛之本體。上師是過去諸佛之化身,未來諸佛之源泉,現在諸佛之補處。
無上瑜伽是最頂乘、最高的境界,因此在此處強調要把上師視爲佛。
修行的過程就是認識佛的過程,修行的過程就是拉近自己與佛之間距離的過程。修行的境界越高,對佛的認識程度越深;修行的層次越高,自己離佛越近。剛開始認爲,佛在西方極樂世界;後來知道,佛就在身邊,就在眼前;最後明了,佛與自己是一體的,自己就是佛。
我們經常講,一切色相都是佛之身,就是佛。但現在若是無法將自己最崇拜,最有功德和恩德的人視爲佛,那就更不可能將一切觀爲清淨了。上師本來就是佛,包括一切衆生本來就是佛。你不能把上師視爲佛,你不明白、不能接受上師是佛,這都是自己的問題,說明你修行的境界還沒有達到那個層次。修密法要觀五種圓滿,一切都要觀爲清淨、圓滿。若是有這麼高的境界和智慧,把上師視爲佛一點難度都沒有。若是沒有這麼高的境界和智慧,把上師視爲佛就比較困難了。
(二)了知上師所作所爲都是佛之事業
上師所做的一切都是佛的事業,一切都要觀爲清淨,一切都要當作竅訣,都要當作加持。
有些人可能覺得困難。如果你真正一步一步地修到這個程度,一點都不難。爲什麼呢?一切都觀爲清淨,一切都轉爲道用,在這種情況下,把上師的所作所爲觀爲清淨,轉爲道用,視爲佛的事業,一點都不難!若覺得難,是自己的悟性還不夠,自己的修行還沒達到那種境界。
上師所做的一切,包括打你、罵你都是竅訣,都是幫你消業,讓你開悟。看看那些大德高僧的傳記,當時那諾巴尊者在依止上師帝洛巴之前,是精通叁藏的班智達。後來智慧空行母告訴他,他只是精通詞句,並沒有通達意義,所以仍然要依止上師。那諾巴遵照空行母的授記,曆盡了千辛萬苦,依止了上師帝洛巴尊者,經曆了很多磨難,苦修了很長時間。到了一定的時候,上師對他說:“這般宣講開示還不了達。”說完,便用鞋底猛擊他的額頭,結果那諾巴尊者的相續中頓時生起了實相的證悟,達到了與上師的密意平等一味的境界。他依止上師帝洛巴的時候,上師沒有給他傳更多的教義,主要是通過各種苦行磨煉他的習性,最後通過這樣一種方式開顯了他的智慧,喚醒了他迷失的覺性。
華智仁波切依止欽則益西多吉上師的時候,上師也不是很關照他,他的生活等各方面都非常艱苦。他的住處也只是一個很小很小的地方。有一天他在裏面閉關的時候,上師喝醉酒了,從外面回來,怒氣沖沖地在門口喊:“你這個老狗,有本事出來!”華智仁波切戰戰兢兢地出來後,便受到上師的一頓打罵。華智仁波切後來回憶道,在上師叫他“老狗”的時候,他已經明白了諸法的實相。因此他就給自己起了個別號——“老狗”。他把上師欽則益西多吉罵他“老狗”當成了一種竅訣,並且通過這種方式開悟了、成就了。
因此,要將上師的一切所作所爲都視爲佛的事業。佛的事業就是降伏煩惱,對治煩惱,調伏衆生,度化衆生的一種方便。
(叁)了知對自身而言,上師的恩德比佛的恩德還大
上師攝受了我們這些甚至是賢劫千佛也未能調化的濁世衆生,從慈悲、恩德方面來說,上師已經勝過了諸佛,超越了諸佛。
過去世中出現過無數諸佛,但是都沒能度化我們。現在上師教我們斷惡的道理,幫我們關閉了墮落惡趣之門;上師教我們奉行善業的方法,幫我們樹立了善趣與解脫的梯子;上師教我們發菩提心,利益衆生,在我們的相續中播下了成佛的菩提種,讓我們脫離輪回,讓我們獲得圓滿的佛果;上師直指人心,讓我們明白了諸法的實相,讓我們見到了自己的本性、佛性。這都是上師在攝受我們,幫助我們。
佛傳講了佛法,但是佛法廣大奧妙,若沒有上師的竅訣則無法領悟。我們要真正證悟勝義谛,要開悟、明心見性,沒有上師的加持則無法實現。所以上師的恩德比佛還大。
(四)上師是一切皈依處的總集
上師身爲僧,語爲法,意爲佛,總集叁寶;上師身爲上師,語爲本尊,意爲空行,總集叁根本;上師身爲化身,語爲報身,意爲法身,總集叁身。
佛在經中講,想喝到一百條河流裏的水,就要到河流彙聚的地方,在那裏喝一口水就相當于喝到了所有河流的水。同樣,你修諸本尊,修諸壇城,不如修上師。修上師就是修一切本尊,修上師就是修一切壇城。
佛在《誓言莊嚴續》中雲:“十萬劫中勤觀修,具相隨好之本尊,不如刹那念師勝,念咒修法千萬遍,不如祈師一遍勝。”若具有信心就是這樣,修本尊不如念上師,念咒語不如念上師。但哪怕是念一遍上師的名號,也要在具足信心的基礎上;若是沒有具足的信心,就不是這樣子了。
不通過上師,無法獲得一切佛菩薩的加持;不通過上師,無法取得一切成就。
(五)了知虔誠祈禱就能在自相續中生起證悟智慧,無需依賴他道之緣
一心一意祈禱上師,憶念上師,就能在相續中生起證悟的智慧,就能開悟、成就。也就是說不用修其他法,不用靠其他的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等修法,僅修上師瑜伽就可以了。
也許有人會有疑惑:“只修上師瑜伽,就不用學修前面那些加行了嗎?”不是!出離心、菩提心、消業積福是基礎。沒有這些基礎,不可能對上師生起無比的、具足的信心!
現在人都說得好聽:“上師是佛,我現在不觀別的了,只觀上師行不行?”那是懶,不願意觀,觀不出來,然後找借口。“金剛薩垛佛我觀不出來,蓮花生大士我也觀不出來,直接觀上師,行吧?”不行!對上師具足了真正的信心時才行,對上師的信心勝過了對佛的信心時才行!不是表面上的,而是內心真正具足了這樣的信心,而且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動搖!你對上師有這麼大的信心嗎?你對上師的信心已經勝過了對佛的信心了嗎?
想真正獲得上師的加持,必須具足這些條件和要點。如果具備了剛才所講的五個要點,才是修上師瑜伽。
二、對五個要點應一一對照
第一、要把上師視爲佛。視爲佛的色身不行,要視爲佛的法身,是諸法的本性,也是自己的自性。對此,你是否明白了?
第二、把上師的一切所爲都視爲佛的事業,即視爲正法、竅訣。你能做到嗎?對你說一句不順心、不悅耳的話,就開始動心了、懷疑了、生氣了。這樣的人還想修上師瑜伽?還說自己可以把上師視爲佛了?別說這些大妄語了!
第叁、上師的恩德比佛的恩德還深廣。你是否真正明白了這個道理?
第四、把上師視爲一切皈依處的總體,那麼在你的心中就沒有別的佛、菩薩了,只有上師。你現在是這樣嗎?若沒有一定的成就,很難在相續中生起這樣的信心啊!
你真正能把上師視爲佛了,依此類推,衆生就都是佛了;你真正能把上師視爲佛了,上師就會直接告訴你:“不要到別處去找佛,你自己就是佛,去認識自己吧!”若是你對上師所言無有絲毫懷疑,當下就開悟了,當下就圓滿了。
第五、僅僅依靠上師瑜伽而證悟。上師瑜伽非常重要,最後的成就就要靠上師瑜伽,就要靠上師的加持。但是你要有前面加行的基礎,然後再看你對上師的信心是否完全具足了,如果回答是肯定的,你就是利根者,你離開悟、成就就不遠了,快了!所以大家不要忽略基礎與前行。修四外加行是爲了生起出離心,接下來皈依、發菩提心,然後消業積福,最後修上師瑜伽。爲什麼上師瑜伽要放在最後講?就是要具有出離心、菩提心,消業積福的基礎,通過一步一步地修持加行,才會對上師生起無僞的、具足的信心。此時只修上師瑜伽,很快就能開悟,就能成就,不用靠其他方法。
你對上師的信心是否是完全具足而且堅定不移?你現在能不能修上師瑜伽?你是不是合格的修上師瑜伽的人?你是否真正得到了上師的加持?就用前述五個要點來衡量。若是都具足了,你就是修上師瑜伽合格的法器。你現在快要得到上師的加持了,快要開悟了!可能上師突然罵了你一句,或者打了你一頓,你就成就了。瓜熟蒂落——瓜已經熟了,一碰就會落到地面上。對于相續成熟的人來說,開悟是非常容易的。
加持也分很多種,信心有多大,加持有多大。現在有些人也得到了一些加持:身體好了,家庭好了,相續也變成熟些了。這雖然也是加持,但這不是真正的、最後的加持。真正的、最後的加持是讓你明心見性,令你開悟的竅訣。很多人都急著問:“開悟是什麼樣子啊?我現在是不是開悟了啊?”是否開悟了,自己最清楚。開悟了,還會這樣糊塗啊?開悟了,自己能不明白嗎!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內加行 上師瑜伽(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