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內加行 供曼茶羅(七)▪P2

  ..續本文上一頁夫越會心生嫉妒,然後開始誹謗你、诋毀你。但是上師如意寶卻將這些轉爲道用,轉成福報了,然後弘法利生事業越來越廣大,越來越興旺。放心吧,若是自己有這個因緣,誰也阻礙不了;若是自己沒有這個因緣,即使再努力也很難。成就要靠自己積累的這些資糧,沒有資糧就不能成就。弘法利生要靠願力,有願力、有機緣的時候,任何人想影響也影響不到,想阻礙也阻礙不了。若是沒有願力,因緣不到的時候,你再想也很難。所以若是將誹謗、诋毀都看成福報,都轉爲福氣,不會有事的。他要說就讓他說。

  

   真有修行的人,是最有自信和毅力的,是最容易成就的。有大成功、大成就的人,就是這樣的修行人。佛在經中講,世間再有名氣、權力、財産的人,當時看著挺有威望,挺了不起,但是就像十五的月亮一樣,很快就會衰敗、窮盡,最後一片黑暗。真正有修行的人,就像初一的月亮。初一雖然看不到多少月亮,但是越往後越明亮、越圓滿,到十五的時候就徹底圓滿了。堅定信念,堅持學修,不會有事的。讓大家看看,學佛人的思想,修行人的毅力,修行人的自信!世間也一樣。若是你真想取得成就,想獲得世間的福報,也要靠這樣的心態和方法。

  

   大家認爲誹謗不好,現在我已經推翻了這種說法、概念,將誹謗說成好的了。現在一想,誹謗好啊,誹謗是如意寶!

  

   剛才我將榮譽說成不好,因爲榮譽對我們的誘惑最大,對我們的傷害最大,這種傷害不是一時的,而是生生世世的。這樣我們就將以前認爲榮譽好的想法和概念推翻了。佛法就是這樣,這叫智慧。

  

   榮譽好與不好就看你的心態,若是你有一個正確的心態,用智慧去觀察,都是好的,沒有不好的;若是你沒有一個正確的心態,沒有智慧,都是不好的。現在我也可以把榮譽說成好。有榮譽好,可以利用榮譽幫助、利益更多的衆生;有榮譽好,這是自己修來的福報,它就像桶裏的水,如果只往外取,不往裏加,有一天肯定會窮盡的。你明白、深信了這些道理,一定會更精進地消業、積福。這樣榮譽又變成了修行成就的助緣。

  

   現在的人不認別的,就認有榮譽、有錢財、有權力的人,就喜歡跟他們跑。爲什麼那麼多人喜歡明星呢?就是因爲他有榮譽,有名氣。見到明星,追啊、搶啊,但是什麼也沒得到。對你來說只有損失,沒有收獲。若是明星們願意,用自己的名氣和榮譽利益衆生就好了。現在有的明星也信佛學佛,但是他們沒有利用這個平臺與機會真正地幫助、利益衆生,這樣就沒有多大意義了。有榮譽也是好事,自己沒有執著,不受影響,更精進地取舍因果;利用這種榮譽的機緣,幫助他人,利益衆生。這樣就變成了修行、成就的方便,而沒有成爲障礙。

  

   成就和衰敗也一樣,都是平等的。今天我講的都是《快樂之歌》的內容。《快樂之歌》雖然沒有太多的詞句,沒有太多的內容,但它是一個覺悟者、成就者寫的,是他自己的東西。若是沒有悟性,沒有智慧,沒有成就,怎麼能寫出這些呢?有病也好,沒病也好;快樂也好,痛苦也好;死了也好,活著也好。我們的上師如意寶也講,活著也好,能利益衆生;死了也好,去西方極樂世界。怎麼都好,這個時候才有修行。

  

   世間八法叫“八風”,若我們都能平等地接受,心不被八風所動,這叫八風吹不動,這就是境界。

  

   二、供曼茶羅要把握心態

  

   我們修除障法、供曼茶羅,不要只爲了暫時的利益,一定要把世間看破,把這些都放下,不要考慮這些利益。現在都願意修除障法,就怕生病、遭受災難。“我業障重,總有病;我業障重,總有事!”然後精進地修除障法,就是爲了逃避這些現實。以這樣的心態修法,不會得到任何利益。修除障法、供曼茶羅應該是爲了解脫、爲了成佛,不是爲了暫時的利益和世間的福報。

  

   主要就是心態,若是心態有問題了,念得再流利、操作得再熟練也沒用。身口意叁門,意是根本,好比是樹根。如果樹根是毒,枝和葉也是毒;如果樹根是藥,枝和葉也是藥。同樣,若心是善的、清淨的,語言和行爲也是善的、清淨的;若心是惡的、不清淨的,語言和行爲也是惡的、不清淨的。

  

   百日共修期間,大家每天都在聞法、修法,語言和行爲都沒有離開佛法,但自己的心態是怎樣的?一定要觀察,這個很重要啊!你的語言、行爲與你的成就、成佛沒有直接關系,主要是這顆心。盡量地去調伏心,盡量地去調整、把握心態。每天上早晚課的時候,有沒有專心,專注于所緣?有沒有邊念邊觀想,邊念邊思維?主要是心,語言和行爲不算。若是心沒有散亂,發自內心地念誦,才算上課。若是心散亂了、動搖了,心不在焉了,就不算上課。這是標准,大家不要忽略這個標准。

  

   無論在藏地還是在漢地,很多人都在表面上、形式上修行,沒有發自內心地做,這是最可怕的。念了那麼多年的佛,修了那麼多年的法,卻始終沒有一點點的進步和轉變,煩惱依舊,習氣依舊,就是因爲功夫沒有下到心地上,沒有用心做,沒有用心學。

  

   一個小時的課誦,若是能將心安住、專注,哪怕是一分鍾也不錯啊!今天安住一分鍾,明天安住兩分鍾,後天安住叁分鍾,大後天安住四分鍾……這樣積累,逐漸安住十分鍾、二十分鍾、叁十分鍾就沒問題了。這樣過幾個月,過一年,安住一個小時都沒問題了。這就是修行,這樣最終才能圓滿成就。

  

   觀察自己的心,調整自己的心,把握自己的心,這是最重要的。我們在表面上、形式上非常精進,每天早上五點鍾開始修法,一直到晚上十一點,但就怕心不到位。自己最清楚自己,若是不觀察,甚至去僞裝,自己都很難察覺到,別人就更察覺不到,更看不到你的內心了。這是最關鍵的,也是最可怕的。我們修行的成就主要靠這個。自己心裏每天哪怕只有一點點的進步,這也叫修行,也叫學佛。就像積水一般,再大的容器也能慢慢地盛滿。就這樣一點一點地去積累,這很重要。無論是消業積福,還是聞法修法,一定要把功夫下到心地上,觀察這顆心,改變這顆心。

  

   相對來說你們還行,但若是按曆代祖師的要求,按佛的要求,還差得很遠很遠!這樣修行根本不可能成就!所以大家要抓這些重點、要點,這是非常重要的。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內加行 供曼茶羅(七)》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