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內加行 供曼茶羅(一)

  2011百日共修 供曼茶羅(一)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一、積累資糧的重要性

  

   我們通過學修四外加行,生起了出離心;通過學修五內加行的皈依和發心,生起了菩提心。接下來學修五內加行的供曼茶羅、金剛薩垛除障法和上師瑜伽,就是淨除業障,積累資糧,最後得到上師的竅訣。這樣才能真正地證悟諸法的實相——遠離八邊戲論的大空性。

  

   出離心主要是明白六道輪回只有痛苦,沒有安樂,想從中獲得解脫。要解脫就要靠佛法僧叁寶以及叁寶的總體——具德上師,因此我們皈依了上師叁寶。佛講的解脫的方法有很多,我們選擇的是大乘佛法,因爲我們不是只求自己解脫,還要幫助衆生解脫。若是只求自己解脫,就不用學修大乘佛法,不用發菩提心了。雖然我們自己能從六道輪回中解脫,但如果沒有利他心,就不能度化衆生,這樣,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就不能圓滿,而且父母衆生也無法解脫輪回之苦。因此我們選擇了大乘佛法。

  

   既然選擇了大乘佛法,就要發利他心,將來度化衆生。度化衆生,就要自己先成佛。《寶積經》雲:“未渡不能度他人;未解不能令他解,盲人無法指引路,解脫者能令解脫,具目者能導盲人。”若是自己沒有解脫,就不能令衆生解脫,就像盲人無法給別人指路一樣。自己解脫以後,才能令衆生解脫。“具目者能導盲人”,就是說,明眼人才能給盲人引路。所以要先度自己,然後再去度他人;先讓自己解脫,然後再去幫他人解脫;自己先成佛,功德、福德圓滿了,然後再去度化衆生。因爲只有成佛了,才能轉*輪;只有轉*輪了,才有自己的教法;有了自己的教法,才能真正地利益衆生。

  

   《十法經》中雲:“我爲救渡一切衆生而精進,爲令一切衆生解脫而精進,爲令一切衆生寂靜調柔而精進,若自己尚未調柔,不寂靜、不護根門,則非爲我所能,故當寂靜、調柔、護根門。”“護根門”是以正知正見護持自己的六根之門。此處也就是講先要自己解脫,然後再去度化衆生。成佛的目的就是度化衆生,不成佛不能度化衆生。

  

   衆生能不能成佛呢?能,衆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佛在經中講:“奇哉!奇哉!一切衆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即我們心的自性本來就具有叁身佛所有無漏的功德。佛講“如來藏”,“如來”就是佛,每位衆生都有如來藏,每位衆生都是佛;“藏”就是被執著、妄想、分別遮蔽了,在業障、煩惱裏沒有顯現出來。猶如天空中的太陽,自身就有光芒,但被雲遮住了,陽光無法灑在地面上一樣。想辦法把烏雲驅散了,陽光自然就能普照大地了。同樣,每個衆生都有佛性,本來就具有佛無漏的功德,如十力、四無畏、不共同十八種功德等。但是現在這些無漏的功德都被妄想和分別遮蔽了,沒有顯現出來。

  

   若要將這些本具的功德顯現出來靠什麼?就要靠積累資糧,消除業障和上師的竅訣。佛在經中講:“當知勝義俱生智,唯依積資淨障力,乃與具證師加持,依止他法誠愚癡。”若不積累資糧,消除業障,不靠上師的加持或竅訣,靠其他的方法想證悟法性,證得本具的功德,這種人就是愚癡之人,不可能成就。我們通過邏輯推理等方法可以分析,但是只能大概地了知,而不能真正地領悟和證悟。好比一個人從來沒有吃過糖,不知道糖的味道,無論另一個人把糖的味道給他講得多明白、多生動,聽的人也只是在理論上明白,無法真正領悟、體會糖的味道一樣。

  

   通過邏輯推理等方式抉擇諸法的真相、實義,就像用手指指月亮一樣,只能大概地看到月亮,而無法仔細地看清楚月亮。若是不實修實證,通過唯識、中觀等邏輯方法抉擇空性、無我,只能是大概地明白,是比量。若是要真正明白、現量見到,就要通過積累資糧,消除業障和上師的竅訣叁個方法。

  

   我們現在修大圓滿法加行就是要修出離心,發菩提心,然後證悟空性。證悟空性的智慧也分很多層次,但最究竟、最圓滿的智慧是大圓滿的智慧。通過消業、積福和上師的加持這叁個方法,最後我們就能領悟大圓滿,證得大圓滿。若是你想獲得這樣的智慧和境界,只有通過這叁種方法,其他的方法都是徒勞無益的。

  

   二、供曼茶羅的真實意義

  

   佛在經中講了很多種積累資糧的方法,但是最殊勝、最方便的方法就是供曼茶羅。通過上供或下施來積累資糧時,有實物供養和意幻供養。供曼茶羅是意幻供養,不需要具備很多的物品和資具,主要是憶念,即心裏觀想。通過觀想,我們可以把叁千大千世界裏所有清淨美好的東西都供養給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菩薩,所以是最殊勝的一種方法。

  

   若是發心到位了,意幻供養和實物供養沒有絲毫差別。實物供養是以身體、受用和善根進行供養,意幻供養是心裏憶念,如普賢雲供的供養方式就是意幻供養。意幻供養和實物供養爲什麼沒有區別?首先要明確供養的目的。其一,是要憶念上師叁寶、諸佛菩薩的功德;其二,是要斷除對世間物質的貪著。若是我們能夠時時將清淨美好的東西都進行意幻供養,就能憶念上師叁寶、諸佛菩薩的功德。之所以要憶念上師叁寶、諸佛菩薩的功德,就是因爲在我們的相續中要圓滿這些功德,若是我們沒有時刻憶念,就容易忘掉,容易退心。憶念的同時,還會生起信心,即清淨信心、欲樂信心和勝解信心。清淨信心就是歡喜之心,你越喜歡佛菩薩具有的功德,希求之心就會越強烈,修行就會越精進;欲樂信心是自己也想獲得佛菩薩的功德;勝解信心是相信自己也能具有、圓滿這些功德。憶念佛菩薩的功德能培養並生起這叁種信心,同時能降伏、斷除貪著。我們見到了自己喜愛的東西不去貪著,而能時時憶念上師,時時做供養,就直接對治了貪心。

  

   我們在街上或在家裏,無論衣食住行,任何時候都應該做意幻供養。我們可以穿衣服,但不能貪穿;我們可以吃東西,但是不能貪吃。我們可以意幻將這些衣食住處乃至世界上所有清淨美好的東西,都供養給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菩薩,就是供曼茶羅。這是種圓滿的供養,同時又直接對治了貪心。不能生起貪心,要時時刻刻去對治它、降伏它,不讓它生起來。無論在哪裏,比如看到美麗的草原、鮮花,看見漂亮的人或物等,都不能生起貪心,都要進行意幻供養。通過憶念叁寶的功德,對叁寶生起信心,時時刻刻提起正念,通過這樣的正念直接對治我們的煩惱和習氣,這是方法。要想斷除煩惱、改變習性,就要時時刻刻這樣去做、去落實。如果只在口頭上說,很難降伏煩惱,改變習性。

  

   意幻供養是積累資糧最殊勝的方法。誰做供養?我們。供養誰?供養諸佛菩薩。供養什麼?供養叁千大千世界清淨美好珍貴稀有的東西。爲什麼要供養諸佛菩薩呢?因爲諸佛菩薩有很多不共的、無漏的功德,所以供養的對境是諸佛菩薩。如法做供養的同時,我們又憶念了佛菩薩的功德,對佛菩薩生起了信心;若是沒有憶念佛菩薩的功德,對佛菩薩沒有生起信心,這個供養還是不如法。

  

   爲什麼要如法地將叁千大千世界所有清淨美好、珍貴稀有的東西都供養給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菩薩?有兩個原因。第一、十方叁世包括了所有的諸佛菩薩,他們都具有不共的、無漏的功德,都值得我們崇拜和學習。憶念這些功德叫恭敬心。自己喜歡這種功德,想獲得這些功德,自己自信能獲得、能圓滿這些功德,這就産生了叁種信心。第二、通過這些正知正念,直接去對治貪著的煩惱和習性。時時刻刻做這樣的意幻供養,時時刻刻去對治這樣的煩惱和習性,這叫修行。無論是衣食住行、行住坐臥,任何時候都要做意幻供養。若是有機緣或條件,可以將受用、身體和善根等做實物供養;若是沒有機緣或條件,可以做意幻供養。這樣去對治煩惱、對治習性,慢慢才能降伏煩惱、改變習性。否則非常困難!

  

   此處強調的是“任何時候”,這很重要。不是在一個小時的聞法期間,也不是在一個小時的上座期間,而是時時刻刻在衣食住行、行住坐臥中。即時時刻刻做供養,時時刻刻降伏煩惱,對治習性。佛法、正法是直接對治煩惱、對治習氣的。爲什麼我們學佛修行這麼多年,還是煩惱依舊呢?就是因爲我們沒有時時刻刻去降伏煩惱,對治習性。佛講過,若是不能對治煩惱、對治習氣,就不是佛法、不是正法了。很多人不知不覺地就犯錯犯戒了,有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犯了什麼戒,根本不知道怎樣違背了自己的誓言,還自以爲很有修行、很有成就。這樣很難成就。是否有修行、有成就,就看煩惱是否減少了,習氣是否改變了。學修佛法,尤其是剛接觸正法,想立刻斷掉所有的煩惱和習氣,除了一些上上根基之人,其他人很難做到。但煩惱也應該有一點點減少吧,習氣也應該有一點點改變吧!若是煩惱依舊,習氣依舊,學佛修行就沒有意義了。

  

   一定要時時刻刻做意幻供養,時時刻刻對治自己的煩惱習氣,這是積累資糧最好的方法,這是供曼茶羅的真實意義。我們現在都沒有明白供曼茶羅具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力和加持力,所以都不重視這個修法。都覺得供曼茶羅的實際操作步驟複雜,有難度。現在的人都不願意受累,學佛也是,稍微有點複雜、有點難度,就不學不修了。其實供曼茶羅的步驟與操作,有條件就做,沒有條件也可以不做,但是意幻供養必須要做。將叁千大千世界所有清淨美好、珍貴稀有的東西都供養給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菩薩了,多圓滿啊!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視起來,一定要真正地明白、掌握這樣的方法。

  

   供曼茶羅是積累資糧最好的方法。通過這樣的方法能積累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這兩種資糧是成佛根本的因。想成佛就要圓滿這兩種資糧,否則是不會成佛的。智慧資糧爲因,福德資糧爲緣,能獲得法身佛的果位;福德資糧爲因,智慧資糧爲緣,能獲得色身佛的果位。若要獲得法身佛和色身佛的果位,就要具足、圓滿二種資糧。圓滿二種資糧最好的方法就是供曼茶羅,這種方法最方便,最殊勝。

  

   以前大家對供曼茶羅的修法沒有太明白,掌握得不是很好。希望從現在開始都能有正確的認識,好好地掌握。無論是叁十七堆曼茶羅、叁身曼茶羅,還是七堆曼茶羅,方便時可以操作,不方便時可以不操作,主要是要明白它的真實意義與作用。希望大家在生活工作中,在任何時候都能好好地利用這種方法,做圓滿的意幻供養。

  

   也有很多其他的意幻供養的方法,但是曆代祖師爲什麼選擇這樣一種方法積累資糧呢?就是因爲它既方便、又殊勝、又圓滿。其實真正明白了、掌握了供曼茶羅的實際操作以後,一點也不複雜,一點都不難!你們爲什麼認爲複雜呢?就是因爲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沒有修持過,所以覺得難。其實修持這個法非常重要,我們積累資糧主要靠供曼茶羅的修法。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內加行 供曼茶羅(一)》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