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百日共修 供曼茶羅(二)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成佛要靠叁種方法:積累資糧、淨除罪障和上師的加持。若是沒有這些方法,不可能成佛;依靠其他的方式或方法,都是愚癡的做法,也不可能成佛。
一、供曼茶羅的基礎和心態
爲了淨除罪障修金剛薩垛除障法,爲了積累資糧供曼茶羅,爲了獲得上師加持修上師瑜伽,這叁個是證悟空性、即身成佛的方法。通過這些修法,可以直接領悟諸法的實相,可以證得空性實義,也可以獲得圓滿的佛果,但是必須要有出離心和菩提心的基礎。我們修四外加行,是爲了生起出離心;我們修五內加行的皈依和發心,是爲了生起菩提心。若是沒有出離心和菩提心的攝持,無論是淨除罪障、積累資糧、得到上師的加持,還是做其他任何善事,都是世間法,只能得到世間的一些福報,暫時的一些利益,都不能成爲解脫成佛之因。要成爲解脫之因,就要有出離心的基礎;要成爲成佛之因,就要有菩提心的攝持。沒有這兩個基礎與前提條件,即使通過各種方法、渠道非常努力、精進地積累資糧,也無法讓資糧達到圓滿。
大家一定要觀察自己,在相續中是否有出離心、菩提心?是不是真心希求解脫?是不是真心想利益衆生、救度衆生?若是真心求解脫,對世間法沒有絲毫的貪戀;若是真心想利益衆生、度化衆生,沒有絲毫的自私自利心,再接著往下學修,容易獲得成就。供曼茶羅、金剛薩垛除障法和上師瑜伽,每個修法都非常殊勝,都非常有加持力。但若是基礎沒有打好,出離心和菩提心沒有修好,修這些殊勝的法就難了。這不是法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因爲人還沒有成爲這些法的法器,所以得不到法益。
雖然我們上供下施了,也積累了資糧,但是爲什麼沒有收到明顯的效果,沒有得到如是的成就呢?就是因爲基礎不牢,前提條件不具備。佛在經中講,金剛薩垛除障法是淨除罪障最爲殊勝的方法。佛親口說過,念一百零八遍百字明能消除往昔所造的一切惡業。我們每天都念一百零八遍百字明,但宿世的業障仍然沒有清淨,就是因爲沒有出離心的基礎,沒有菩提心的攝持。所以我經常強調次第,次第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明白這些道理,不能忽略這些基礎,否則會大失所望的。
現在很多人都有貪心,一說供曼茶羅好,能積累資糧,積累福報,能發財,就開始學修,甚至是閉關修。一周、一個月、一年過去了,沒有任何變化和收獲,就開始懷疑了。一說金剛薩垛除障法好,能遣除各種障礙,尤其是能遣除病障,貪心就生起來了,“我有病,有業障,我要接這個傳承、修這個法。”然後使勁地念百字明,念完了十萬遍,又念了四十萬遍金剛薩垛心咒,但業障沒消,病也沒好,又開始懷疑了。如果心裏還有希求世間福報的欲望,還有私心,心不清淨,以這樣的心態修法,就得不到加持、成就和利益。所以,打下堅實的基礎非常重要。
出離心是目光不能短淺,能放長遠。不考慮一生一世的事,而考慮生生世世的事;不求一生一世的快樂,而求永生永世的快樂。目光短淺的人不是真正的學佛人。發菩提心是沒有自私自利,放開心量。不求自己的利益,而求衆生的利益;不做利益自己的事,而要承辦利益衆生的事。因果是不虛的,你不利益自己,而去利益衆生的時候,衆生一定會利益你;你不爲自己,只爲衆生的時候,衆生就會爲你。這就是以前給大家講過的:火點上了,灰自然就有。目光放遠,就是出離心;心量放開,心胸打開,就是菩提心。
有這樣的基礎,在這樣的心態下積累資糧,淨除罪障,祈求上師加持,才能成就,才能得到利益。這個基礎很重要,這種心態很重要。無論做任何功德或善根,目光都不能短淺,心胸都不能狹窄。若是能做到這些,才是如理如法。一定要仔細地觀察、思維:自己是以什麼心態修除障法,淨除罪障的?是以什麼心態供曼茶羅,積累資糧的?是以什麼心態修上師瑜伽,祈求上師加持的?這是最根本的。
爲什麼說修行要如理如法?強調的主要是心態。若是心地不清淨,發心不正確,你爲了積累資糧而供曼茶羅也是不如法的,因爲你的發心和動機錯了。發心動機有問題,這是根本上的問題,是主觀上的問題。所以心態非常重要。
二、供曼茶羅的重要性
如果沒有圓滿福慧兩種資糧,就無法獲得具備二種清淨的佛果。積累資糧就是要圓滿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若是這兩種資糧不圓滿,不能獲得法身佛和色身佛的果位。佛陀以大慈大悲,善巧方便宣說了很多不可思議積累資糧的方法,其中位居于首的就是供曼茶羅。佛是無欺的,說的都是金剛語。所以我們要供曼茶羅。
什麼叫曼茶羅?曼茶羅是梵音,它有很多含義,在此處翻譯過來是壇城的意思。無論是叁千大千世界,還是叁身佛的刹土都是壇城。曼茶羅有所供的曼茶羅(壇城)和所修的曼茶羅(壇城)兩種。將叁千大千世界裏的或者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等叁身佛刹土裏的所有清淨美好、珍貴稀有的東西,都毫無保留地做供養,這就是所供曼茶羅;所修的曼茶羅也就是供養的對境,無論是叁千大千世界裏的,還是叁身佛刹土裏的佛菩薩、具德的上師,也可以說上師、本尊、空行、護法等,都是所修的曼茶羅。我們通過供養等方法,最終要獲得這些佛菩薩、上師、本尊的果位,即成就這些果位,所以叫“所修”。簡單地講,所修的曼茶羅就是指壇城裏的這些主尊,所供的曼茶羅是指壇城裏這些清淨美好、珍貴稀有的東西。
爲什麼說供曼茶羅是積累資糧最殊勝的方法呢?從供養的對境上講,它包括了叁千大千世界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菩薩或叁身佛刹土裏的所有主尊;所供養的供品,包括了叁千大千世界裏或叁身佛刹土裏所有清淨美好、珍貴稀有的物品,都毫無保留地做供養。供養的對境(所依)和所供養的供品都是最殊勝、最圓滿的,所以供曼茶羅是積累資糧最殊勝、最圓滿的方法。
叁、供曼茶的前期准備
若是條件實在不具備,只在心裏觀想,做意幻供養也可以;若是條件和時間允許,我們可以按傳統的方式,准備一些有代表性的供品,通過儀軌操作的方式做圓滿的供養。時間允許,即有時間或在固定的時間;條件允許,即最好在固定的地方,並且准備好曼茶盤等資具。
通常情況下,最好准備兩套曼茶盤。按材質,曼茶盤有上、中、下叁等:上等者是金銀、珠寶材質製成的,中等者是用青銅等材質製成的,下等者是用光滑平坦的石板或木板製成的。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和實際情況進行准備。擺放的供堆也分叁等:上等者用松石、珊瑚、青金石或珠寶等奇珍異寶;中等者用橄榄籽等各種藥材;下等者用各種五谷雜糧,如青稞、大米、小米等。實在沒有條件,用碎石、細沙代表也可以。這些都是種緣起,是種代表,主要是心到位就可以。一定要根據自己的條件選擇,不要勉強,有條件就用好的,沒有條件就用一般的,實在沒有條件就用下等的。但無論是珠寶、藥材,還是五谷雜糧,都必須幹幹淨淨,裏面不能有雜物,並恭恭敬敬地操作。什麼時間做都可以,主要是在比較安靜、清淨的時候做。如果家裏有佛堂,就在佛堂做。
供曼茶羅前,最好先洗手、洗臉、漱口,讓自己幹淨、清淨。若是家裏有佛堂,應該清潔佛堂。
若是具備條件,應該在家裏設佛堂;若是不具備條件,也不要執著,可以把佛堂設在心裏。有些人雖然有條件,但是也不設佛堂,還說:“佛在心中,心裏有佛就行了。”這都是找借口,說得都好聽。不只是佛在心中,你也在心中,這樣你不用吃飯,不用休息,什麼也不要做了。這些都是根據條件做的,若是沒有這個條件或者家裏不方便,爲了避免身邊的衆生起煩惱,家裏可以暫時不設佛堂。佛是不惱害衆生的,若是讓家裏衆生起煩惱了,就是惱害衆生,還不如不設;有些人家裏沒有這個條件,還非要請很多佛像,還要請最好的,這也是執著。若是有條件應該設佛堂,因爲這是給自己種福田,是學法修行的所依、對境。一般的佛堂,應該有佛像、佛經、佛塔等佛身、佛語和佛意的代表。佛身口意的所依都在家裏,相當于佛就在家裏,你可以在自己家裏種福田,把他們作爲所依、對境,然後修法。
有些人又有顧慮了:“家裏設佛堂了,若我不在,誰供啊?”什麼叫你不在?難道你從法界中消失了?“我經常出差……”你出差的時候,可以意念家裏的佛堂,意念佛身口意這些所依。心到位了,一切就都到位了。雖然你身在外面,但心可以頂禮、供養,將自己見到、聞到、想到的清淨美好、珍貴稀有的一切,都可以做供養。對佛菩薩來說,沒有距離遠近的分別,在近處在遠處都一樣。主要是你能憶念佛菩薩身口意的功德,能憶念上師叁寶的功德就行。
在哪裏都可以做禮拜,你出差在外做禮拜也一樣。雖然佛像、佛經、佛塔這些佛菩薩的身口意在家裏,但是你在遠處也可以做禮拜。若是磕頭不方便,可以做語禮拜;若是語禮拜不方便,可以做意禮拜。供養也一樣,如果你在遠處做實物供養不方便,可以做意幻供養。有些人總有這些顧慮,就是因爲不懂佛理。
我的屋子雖然小,但裏面全是經文、佛像和佛塔。我外出的時候,根本沒有顧慮,沒有距離感。在哪兒拜都是拜,在哪兒供都是供,所以沒有必要顧慮。但是你不能又找借口:“我心到位就行了,雖然在家裏,但是我今天不拜了…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內加行 供曼茶羅(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