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供了,我就做意幻供養,就做意禮拜了,上師說了都一樣。”找借口的時候,上師說的都特別好用。一到其他關鍵的時候,上師說的就不好用了,上師說的就都不算了。盡管有人提醒:“這不是上師說的嗎?”“是啊!”但還是不去做。這都是自以爲是,這是利用上師的教言找借口,不能這樣。若是在家裏有時間、有條件,就必須要拜要供。爲什麼呢?你當面都不拜不供,那是不恭敬、不重視,沒有真正的恭敬心,所以是不如法的。
現在還有一種現象,很多人一聽說供護法,護法就能保佑自己,讓自己稱心如意,貪心就又上來了。出門時不背修法儀軌,不背佛經、佛書,卻背個護法杯,到哪裏都擺上、供上。用不著吧!你帶護法杯幹什麼啊?供護法必須要靠那個杯子啊?護法杯是做供養的專用器具,在壇城,在家裏,用它來裝供品,顯得莊嚴、隆重,護法也許更高興、更威猛。你出差的時候,應該背修法儀軌,有時間就修,修法不能間斷;應該背佛書,有時間就看。這才是正確的、如法的。你只背個護法杯,外人看到了也不理解,自己還裝得很神秘,意思是“我有護法,我每天都供護法,若是你們不好好對待我,護法會懲罰你們、收拾你們”。就是爲了嚇唬身邊的人。你這個護法是什麼護法啊?你每天供一杯茶就保佑你,不然就不保佑你了?沒有這樣的。供護法也是一樣,心到位了就都到位了。
對佛菩薩可以做意幻供養,對護法也可以做意幻供養,沒有必要背個護法杯。若是你在外地工作時間長,也方便,可以帶;若是不方便,還非要執著這些,這是著相。背個護法杯,還非要供酒,酒味濃濃的,有人看到你這樣學佛就起煩惱了。不應該這樣,佛法是圓融的,給護法供酒也要在適合的時候,條件具備的情況下,不要太執著。供什麼都行,實在不行意幻供養也可以。我們做這些是爲了什麼?就是爲了憶念他們的功德,憶念他們的加持。
若是家裏有佛堂,就要保持清淨、莊嚴。有些人家裏的佛龛上面全是灰,一點都不莊嚴、不幹淨,這樣設佛堂還不如不設。有些人不懂裝懂,說佛龛上有香灰好。你有什麼依據這樣說?書裏面特意強調,佛臺上不能有灰,包括香灰。供香的時候,香灰不能撒到壇城、供臺上面。供水的時候從左側開始供,收水的時候從右側開始收。大的水碗之間可以有一點距離,小的水碗之間只能有一粒青稞的距離。供水、供燈時的水、油都不能溢到外面,不能灑到供桌上,否則都是破壞戒律的因,會經常破壞戒律,緣起不好。不管是供香、供水、供燈,都要整整齊齊、幹幹淨淨。
如果家裏沒有佛堂,可以臨時設一個叁層供桌。佛像、佛經、佛塔供在最上層,所修的曼茶羅供在中間層,花、香、水供在最下層。若是條件不允許,沒有佛堂,也不方便設供桌,可以做一個所修的曼茶羅,單獨放在一個比較高的位置上,然後在所修曼茶羅的前面供曼茶羅。如果沒有曼茶羅,也可以挂個皈依境的唐卡,然後在它前面修。如果連這個條件也不具備,也可以只觀想。這都根據自身條件,具體情況而定,有條件就必須都按傳統做,沒有條件也不要緊。
四、所修曼茶羅的具體修法
修法時,自己安坐在佛堂裏或臨時做的供臺前面。我們現在依據全知麥彭仁波切所造的《前行念誦儀軌
開顯解脫道》來修加行。首先皈依、發心,然後開始念誦儀軌,誦至“供曼茶羅”這段偈頌。
先做所修的曼茶羅。所修的曼茶羅有兩種:一種是五部佛的壇城,一種是皈依境。
第一種,五部佛的壇城。最好有托盤,先把托盤放好,然後擦拭曼茶羅的基盤,擦幹淨、擦亮後放在托盤上。在基盤上面放第一個圓圈,依次在其內中央、東、南、西、北安放五堆供品,代表五部佛的壇城:中央的一堆供品觀想成毗盧遮那佛,由如來部的尊衆圍繞著;前面即東方(靠近自己一方)的一堆供品觀想成金剛不動佛,由金剛部的尊衆圍繞著;左邊即南方的一堆供品觀想成寶生佛,由珍寶部的尊衆圍繞著;後面即西方的一堆供品觀想成無量光佛,由蓮花部的尊衆圍繞著;右邊即北方的一堆供品觀想成不空成就佛,由事業部的尊衆圍繞著。這是第一層。其上的第二、叁個圓圈內也是這樣安放供堆。擺放這幾個圓圈的時候,注意上面的圖案不能倒置,否則緣起不好。這是所修的曼茶羅,也是我們供養的對境,裏面擺放了五堆供品,代表著五部佛壇城,五部佛壇城裏所有的尊衆及眷屬都在這裏,這是一個圓滿的所依和對境。修好以後,供在供桌的中層就可以了。
第二種,皈依境。先把托盤放在面前,然後把基盤擦幹淨、擦亮,直接放在托盤上。此處,所修曼茶羅和所供曼茶羅有些不同,現在是所修曼茶羅,將基盤直接放上去就可以。擺設皈依境,也是安放五堆供品。中央一堆觀想成自己的根本上師,本體是上師,形象爲蓮花生大士,然後曆代傳承上師以重樓式層層安坐;前面(即靠近自己一方爲東方)一堆觀想成釋迦牟尼佛由賢劫一千零二尊佛圍繞;右側的一堆觀想成八大隨行佛子由大乘聖者僧衆圍繞;左側的一堆觀想成聲聞二聖由小乘聖者僧衆圍繞;後面的一堆觀想成光芒閃爍的方格架內層層疊疊放置著法寶經函。中央是師寶,前面是佛寶,左右是僧寶,後面是法寶。還有護法環繞在周圍,女相護法面朝裏,男相護法面朝外,這就是一個浩瀚無際的壇城、皈依境了。其上第二層和第叁層也是按這樣的程序擺放,裝滿供品。擺放圓圈的時候也要注意圖案,不要倒置。這是所修的曼茶羅,代表皈依境,也是供養的對境。有佛堂就放在佛堂的中央,有叁層供桌的就放在中層,若是都沒有就放在高處。
剛才說的是觀想成五部佛的壇城,或觀想成皈依境。其實你若真正明心見性、真正開悟證悟了,這不是觀想,它就是一個五部佛壇城,就是皈依境。曼茶盤這麼小,能裝下浩瀚無際的壇城嗎?能!只這樣觀想、憶念,就圓滿了?是!若是你心裏不明白、有懷疑,就是你自己的問題,你沒有明白緣起性空的道理,沒有明白“一塵中有塵數刹,一一刹有難思佛”的道理,沒有明白事實的真相,沒有證悟事實的真理。
諸法的實相就是這樣的不可思議。密勒日巴尊者鑽牛角,牛角沒有變大,密勒日巴尊者也沒有變小,可他仍然鑽進去了,還在裏面唱金剛歌呢!爲什麼呢?因爲都是空性,所以什麼都可以。如果密勒日巴尊者變小了或牛角變大了,密勒日巴尊者再鑽進去,那是一般的神通,都不神奇。但是密勒日巴尊者沒有變小,牛角也沒有變大,而密勒日巴尊者仍然鑽進去了,這才是“大神通”。證悟了諸法的事實真理、諸法實相的時候,就是這樣。這也是“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大即是小,小即是大”的意思。一厘米和一毫米沒有區別,一個微塵的重量和須彌山的重量也沒有區別,都是一樣的。
當你明白了緣起性空的道理以後,就不會懷疑了。包括我們每天觀想金剛薩垛佛降甘露消除業障,這都是緣起性空的道理。如果你不明白這個道理,修除障法對你來說也不會起作用的。你要明白、證悟緣起性空的道理,才能真正得到修法的功德和利益。
今天我們在這裏擺設五部佛的壇城、擺設皈依境,在這樣一個小小的曼茶盤裏這樣一擺,就都圓滿了。真的,要相信不可思議!要相信這樣的真理!
這是所修的曼茶羅,是我們供養的對境,也是我們修法的所依。若是條件不具備,僅觀想也可以;若是條件具備了,就准備這樣一個曼茶盤,安放供堆,更容易觀想、憶念。如果一點所依、緣起都沒有,很難觀出來,也很難憶念。
按傳承,曼茶羅分兩種:所供的曼茶羅和所修的曼茶羅。所修的曼茶羅是供養的對境,是我們修法的所依,也就是皈依境、五部佛的壇城。在這樣一個殊勝圓滿的對境、所依前面,我們做供養或忏悔才是如法的。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內加行 供曼茶羅(二)》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