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特加行
身語意叁門要調和,才能靜修,特別是剛開始的時候,正確的姿勢很重要。身直則脈直,脈直則心直。心直是指心裏沒有太多的雜念。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境界,可以選擇、采取不同的姿勢。
身調和
身調和的方法有很多種,毗盧七支座是大家經常采用的方法。這種坐姿有利于身體安穩,坐時要求全身放松,不能緊張,否則心不容易靜下來。姿勢要正確,如果養成不好的習慣,就難以改正了。而且這些不好的習慣對心理和生理都有影響,容易成病。最初習坐時,采取時間少、次數多的方式。
毗盧七支座
一、兩腿做金剛跏趺坐,俗稱盤腿,雙盤或單盤都可以。金剛跏趺坐就是唐卡中佛菩薩的坐姿,我們平時做的盤腿叫作單盤,如果初期這樣盤腿比較疼,無法忍受,那怎麼方便都可以,但按要求是盤腿。
二、身體正直。
叁、手結定印,即左手放在下面,右手放在上面,左右兩個拇指對好,這叫禅定的手印,定印要放在肚臍處。
四、兩臂展開,不是內收。
五、頭稍微往前低。
六、除了特殊情況,一般眼睛要往下,看著鼻尖。
七、舌抵上腭。
吉祥臥
臉朝上仰臥,易生貪心;臉朝下俯臥,易引發嗔心;左側而臥,易增長癡心。種種不如法的臥式,會引生各種無明煩惱,唯有右脅而臥才最有功德。
右側下臥,以足壓足,右手墊在右臉頰下,左手放在左腿上。以這種臥式入睡,即使突然離開人間,也不會墮入惡趣。蓮花生大士在《六中陰》中再叁地宣講:“任何一個衆生,臨死時若是吉祥臥,即便是業力再深重,也不會墮入叁惡趣。
基本上來說吉祥臥有四種功德:一、身體不放松,不會因散亂而産生不如法的念頭和行爲;二、不失正念,獅子是百獸之王,睡眠中不會失去正念,我們依此臥式而睡,也不會忘失修持善法的正念;叁、不會入于酣睡、深度昏沈,而能時刻保持警覺的狀態;四、不起惡夢,經常做吉祥之夢。
息調和
這裏說的息調和,是排濁氣。因爲打坐的時候心要靜下來,而靜心跟呼吸也有關系。所以,將呼吸的調整叫息調和。
調整的時候要觀想身體中那些不幹淨的汙濁之氣被排出去了,身心比較清淨了,心就能靜下來了。就是將濁氣通過鼻孔排出去:左邊鼻孔排叁次,右邊鼻孔排叁次,左右鼻孔同時排叁次;或者是左鼻孔排一次,右鼻孔排一次,左右鼻孔同時排一次。
具體的調整方法是:首先從左邊的鼻孔排濁氣,這時左手要做金剛拳,就是將拇指尖壓住無明指指根,然後把其他四個手指放在拇指之上,握成拳頭,這叫金剛拳。把金剛拳放在左大腿的腿根處,此處有個動脈,要壓住它。右手也握成左手一樣的拳頭,再將食指或中指伸出來,壓住右邊的鼻孔,從左邊鼻孔排氣。排氣時觀想:無始劫以來所造的罪業都變成黑氣,通過鼻孔排出去。右鼻孔排氣時,跟左鼻孔排氣是一樣的過程;兩個鼻孔同時排氣時,手的姿勢,跟上面講的方法是一樣的。如果前面是排叁次,後面也是排叁次:如果前面是一次,後面也是一次。排叁次或排一次都可以。這是息調和。這樣做就可以讓心靜下來。靜心需要很多決竅、技巧,通過這些才能征服心、控製心。否則,越想控製越無法控製。
還有一種息調和的方法,就是在排氣的時候,把排出去的氣,觀想成貪嗔癡叁毒。其它的地方,跟上面講的方法是一樣的。
意調和
這裏的意調和的方法,是大圓滿傳承中特有的方法,是拆毀心房之竅訣。就是觀察心從何處來,到何處去,現在何處。如果沒有來處,沒有去處,沒有住處,心就空了。也就是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沒有如是的空性見解,無法能夠直接契入光明大圓滿法的境界。我們的第十七代傳承祖師麥彭仁波切也講過:“真正的大圓滿法的境界,將外在的顯現抉擇爲心,心抉擇爲空,空抉擇爲光明。”最後達到大圓滿法的境界。所以要證得大圓滿,就要經過這樣的過程。
到目前爲止,我們還沒有仔細講這些,但是我們會很快安排這些課程的。
在沒有證得大圓滿之前,以觀修爲主,沒有強調身口意叁門的調和。修大圓滿正行的時候,以靜修爲主。所以身口意叁門調和這些殊勝的助緣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剛開始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