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很多緣,現在必須要了。你已經拿了別人的錢,現在必須得還,所以現在就要演戲,不演不行。我們沒有導演,因果就是我們的導演,它讓我們演什麼我們就必須演什麼,把緣都了了,債都還完了,就自由了,不用再這樣演了。那時是因願力而來的,雖然那個時候還要演,但自己既是演員也是導演,雖然也要演一些角色,但是這時是自由的。
佛菩薩是因願力而來,他也要演好角色。衆生是因業力而來,是人家雇的,更要演好角色。舞臺上的演員雖然要演嗔恨、貪心、嫉妒、傲慢等角色,但是他們根本不可能把這些視爲真有,執著心強的也許有時候動一些心,但知道那是演戲。我們也不能把什麼都視爲真有、實有,演員的任務就是演戲,演戲的過程中不能當真。若是當真了,就受影響了。要麼就生起貪心,舍不得了;要麼就生起嗔恨心,恨之入骨。
我們現在都當真了。你要知道你是演員,不要嗔恨,沒有可恨的;不要貪心,沒有可貪的,都是在演戲。夫妻本是同林鳥,很快就要分開了。敵人、親人也一樣,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親人。都是演員,都在演戲。若不是演戲,親人就應該是永遠的親人,仇人也應該是永遠的仇人。但事實不是這樣的,昨天的親人今天會變成仇人,昨天的仇人又會變成今天的親人。昨天還愛得不得了,今天又恨得不得了。難道這不是演節目嗎?我們就是演員嘛。
這就是“萬法皆空,緣起不空”、“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很多人都說得好聽,但是很難真正明白這個道理。很多人都似懂非懂,有的根本沒懂。這都是緣起性空的意思,是二谛雙運的意思。現在我們將這個道理生活化,就是“要放下,但是不能放棄;要認真,但是不能執著;要隨緣,但是不能隨便”。
“放下”講的是空性,“不放棄”講的是緣起,這兩個是雙運的,即是一體的、圓融的、不相違的。可以放下,放下也可以不放棄。放下就是不放棄,不放棄就是放下。但是我們現在沒有做到啊!“你看,我現在還跟他在一起生活,我還在單位工作,我沒有放棄……”你那不叫不放棄,你已經放棄了!一時不放棄不叫不放棄,永遠不放棄才叫不放棄。你真正放下了,才不要放棄。
永遠不要放棄一個人,永遠不要放棄一件事,這才是真放下了。“處處都是好處,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還要放棄什麼啊?這叫放下。放下是一種智慧、一種心態,不是一種行爲。不放棄也是一種智慧,不是一種行爲。不放棄是什麼?不放棄是因果不虛,不放棄是大慈大悲。這是智悲雙運,悲空無二。不放棄是大悲心。我們有一句法語:放下一切衆生,叫智慧;不放棄一個衆生,叫慈悲,就是這個意思。你不放下衆生,說明你沒有真正的悲心,因爲悲空是不二的,智悲是雙運的。有大智慧才有大悲心,有大徹大悟才有大慈大悲,這是雙運的、一體的。大徹大悟就是放下一切衆生;大慈大悲就是不放棄一切衆生。
說著容易,真正要明白含義,真正要做到非常困難。這些就是《心經》裏“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含義。我是用簡單化、生活化的語言來解釋的。在生活當中,就應該放下但不放棄。
關于“認真”和“執著”,它的背後有個故事。有父子二人,父親告訴孩子“不執著”,但是學校的老師經常說要“執著”。孩子糊塗了,到底是執著還是不執著呢?到底是聽父親的話還是聽老師的話呢?我對孩子講:這兩個不矛盾。你爸爸說不執著是對的,老師說要執著也是對的,因爲老師所說的執著是認真的意思。
我們要認真,但是不能執著。執著不是認真,認真不是執著。執著了,不會有究竟的成就;認真了,才會有究竟的成就。這二者不矛盾。要認真,學習要認真,修行要認真,但是不能執著。有些人可能有疑惑,“不執著怎麼認真啊?”認真做事就是執著了?認真和執著,我們看是矛盾的,實際上是不矛盾的。就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我們的思想概念裏是矛盾的,實際上不矛盾,這叫超越,這叫勝義谛,這是真正的諸法實相。同樣,不執著不影響認真,不執著了就更認真了,不認真就是執著。
我們現在爲什麼沒有太大的成功呢?爲什麼沒有究竟的成就呢?就是因爲沒有認真,執著了。我們都認爲自己很認真,其實這是執著,不是認真。你不執著的時候才有認真。你不執著的時候才有真正的智慧,你有了真正的智慧才有真正的認真。有了智慧,有了這樣的認真,才有究竟、圓滿的成就,之前沒有。
現在人都愛說“隨緣吧!”說得特別順口。我就困惑了:真是這樣嗎?真能做到嗎?隨緣多難啊!有大成就的人才能隨緣,一般的凡夫怎麼做到的?我仔細一觀察才知道,那些都不是隨緣,是隨便。不能隨便啊!隨便和隨緣是兩碼事。隨便是造業,隨緣是解脫。隨緣的含義很深。隨緣是什麼意思?讓一切自自然然地發生,來去自然,生死自然,聚散自然,高低自然,一切萬法都自自然然、平平常常,不動心,這叫隨緣。就像一個智慧老人看一群孩子玩耍一樣,他什麼都知道,但卻不去執著。一切顯現都明明了了,但都不執著,讓它自自然然。
“隨緣”說起來容易,真正做到很難,很多都是隨便。不要隨便,不要這樣造業。現在還沒到隨緣的時候,還需要認真取舍,認真對照,才是正確的。什麼都隨便,那叫散亂、懈怠!那不是修行,不是成就!
放下不放棄,認真不執著,隨緣不隨便,這叫二谛雙運。這幾個含義都非常深。若是想把緣起性空運用到生活當中,就要這樣運用。不要把緣起性空挂在虛空中而不去運用,不起作用。要把緣起性空拿到生活中來,運用到工作中去,即“放下不放棄,認真不執著,隨緣不隨便”,能明白不?能做到不?這些就是緣起性空,就是二谛雙運。雖然我們用的詞句很普通,很生活化,但是它的含義很深,要仔細思維。希望大家都能對此有很好的體會。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2011百日共修 叁特加行 特加行(九)》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