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2011百日共修 叁特加行 特加行(七)

  2011百日共修 特加行(七)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修習大圓滿正行時,先要觀察諸法的實相真理,真正明白了以後,再去自然安住才是正確的。

  

   有部、經部、唯識宗和中觀各宗都有自己的觀察方式和邏輯。我們用中觀的一些邏輯及推理方式,可以把輪涅一切法都抉擇爲遠離八邊的大空性之自性。但是,這次我們主要是按次第,一步一步地講解。先通過有部和經部的邏輯推理方法破除世間的觀點,然後以唯識宗的邏輯破除有部和經部的觀點,再以中觀的邏輯破除唯識宗的觀點。其實若不按次第,也可以通過中觀非常有說服力的五大因——五大邏輯,直接將萬法抉擇爲遠離八邊戲論的大空性之自性。

  

   昨天講了唯識宗的一些觀點。他們通過邏輯已經破除了有部和經部建立的極微塵和刹那心,都抉擇爲未實有了。但是,他們假立了一個自明自證的,遠離能取所取的心。它是一切顯現的基礎,萬法都是它的幻化和遊舞。其實唯識宗所建立的這個心也是個刹那心,但他們自己認爲這個“刹那心”和有部和經部所承許的“刹那心”不同:有部和經部所承許的“刹那心”是個對立法,所以是假立的、虛假的,不是實有、真有的。

  

   唯識宗和中觀之間也有很多辯論,但是主要的辯論內容是自明自證等。其實這個心很容易破掉,因爲這樣的一個阿賴耶識(刹那心)是根本不存在的。若是存在,要麼在勝義谛上存在,要麼在世俗谛上存在。若是在勝義谛上存在,菩薩入定的時候或在佛的境界裏,應該能夠覺察到,能夠見到這樣的心。但是菩薩沒有覺察到,佛的智慧也沒有見到這樣一個心。所以在勝義谛上不存在這樣的一個心或阿賴耶識。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所覺察到的都屬于世俗谛的。它們也沒有覺察到存在這樣的一個心,所以可以判斷世俗谛上也不存在這樣一個心或阿賴耶識。這樣的一個心在勝義谛上不存在,在世俗谛上也不存在,就是徹底不存在的。

  

   若認爲這個心是不相對立的、實有的、獨立的,這樣的法是不會存在的,通過觀察分析,就找不到了。但唯識宗爲什麼要假立這樣一個心呢?也是爲了解釋萬法的顯現。他們無法認識到這些都是從空中生的,他們的觀察力、境界達不到這個高度,智慧也達不到這個深度。他要建立自己的宗規,于是他就假立了這樣的一個“刹那心”,它是基礎,萬法都是它的幻化和遊舞。

  

   中觀主要破除了有邊、無邊、非有非無邊和有無邊,是遠離四邊的。在講世俗谛的時候,有些中觀論師承許有部的觀點,有些是承許唯識宗的觀點,有些是將世間即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的所見承許爲世俗谛,主要有這叁種觀點。

  

   我們可以這樣認爲:在名言上,如同唯識宗所講的,一切都是心的幻化和遊舞,但實際上這些也是無自性的。

  

   這個心到底在哪裏?修大圓滿正行時,也有這樣的方法,去找自己的心,體內、體外、中間都找不到,所以找不到心。我們與生俱來就覺得心是存在的,是實有的。我們基本上都是這樣想的:心就在身體裏。現在我們要破除這個觀念。現在我們可以觀察,身體裏哪有心?皮膚不是心,皮膚裏面是肉;肉也不是心,肉裏面是骨頭;骨頭也不是心,再往裏面就是內髒了,五髒六腑都不是心。心髒也不是心,大腦也不是心,找不到這個心。這樣一觀察,我們所認爲的這個心,所視爲實有的這個心,就破了。沒有找到就是不存在,就不是實有的。若是實有的,就一定能找到。

  

   心也分虛心和真心,我們所認爲的這個心、所視爲實有的這個心是虛心。心到底在哪裏?心和這些緣法、顯現是一體的。哪裏有顯現,哪裏就有心;哪裏有緣法,哪裏就有心。唯識宗的這個邏輯,在這裏我們也可以用。爲什麼說這些顯現是心呢?明明了了的就是心。不管是緣法還是顯現,都是明明了了的。若不是明明了了的,我們就覺察不到、感覺不到。

  

   其實我們是有分別的,我們認爲有境在這邊,對境在那邊,是兩個多體的緣法,然後我們看到了、聞到了或感覺到了。但實際上這都是一體的,都是心的幻化和遊舞,這些幻化和遊舞也不離心,和心是一體的。就像大海和波浪,波浪本身就是大海,它從大海裏起,最後往大海裏滅,它不離大海,本性就是大海。同樣,我們看到、聽到、觸到、嘗到或感覺到的這些顯現,都是明明了了的。明明了了的就是心,所以這些顯現即是心,心即是它們,都是一體的,是一個心。在密宗裏,尤其在大圓滿裏,把心叫“遍作”、“普作”,一切都由它來作,一切都是它的幻化,也就是它。“心和心的幻化”與“魔術師和他變的魔術”二者還是有些不同的。魔術不是魔術師,而是他變的。而心的幻化和心卻是一體的。

  

   心是怎麼變的呢?唯識宗認爲,心上面有各種各樣的能量,通過這些能幻化出各種各樣的顯現。中觀則將這些顯現或心都抉擇爲空,它是不生、不住、不滅的。沒有生就不會有住,沒有生、住就不會有滅。中觀認爲,因爲是空性的,所以可以幻化各種各樣的顯現。這些緣法即是心,心即是這些顯現、這些緣法。

  

   顯現有清淨的和不清淨的。有些大德認爲,不清淨的顯現是無自性的,清淨的顯現不是無自性的,是實有的,比如如來藏,這是他空派的觀點。這是不成立的,無論是清淨的還是不清淨的顯現,都要抉擇爲空。

  

   現在,我們通過不生、不住、不滅叁個角度,破除“心或者這些顯現實有”的觀點。

  

   這些法若是有生,只有四種方式:自生、他生、自他生和非自非他而生。

  

   第一、自生。很多外道,尤其是宿論派認爲:都是自生。在因地的時候,果就已經在裏面了,只是沒有顯現,最後顯現了,這叫生。其實它本來在因上就有,就像豆種上本來就有豆。

  

   這種觀點有兩個過患:其一,這種生是無意義的。它不用通過因,自己已經有了,已經産生了,那麼這個因就沒意義了。已經生了,再生就沒有意義了,因爲它已經有了。豆種上已經有豆芽了,我們再澆水、施肥,都沒有意義了。其二,若是自生,就會無邊無際的生。已經生過的還要生,那麼這個“生”也還要生下去,那就會永遠地生,無邊無際地生,這是不成立的。

  

   第二、他生。這主要是佛教有部和經部的觀點,他們認爲這些緣法是他生的,因和果是多體的,通過因産生果。我們一般凡夫的觀點也是這樣。我們都認爲,若是沒有前面的豆種,肯定不會有後來的豆芽。所以豆種是豆芽的因,豆芽是豆種的果。在宏觀世界裏,粗大的講,因果是這樣的。但是,我們通過仔細觀察、邏輯分析,它是不成立的。其實,這都是因緣和合而生,不是實實在在的他生。若是實實在在的他生,因和果必須要碰到,必須要見面。我們站在微觀世界的角度仔細觀察,它們兩個沒有發生關系,互相沒有影響。

  

   若是因利益過果的産生,那麼它是怎樣利益它的産生的?它們兩個是否見過面、碰到過?因存在的時候,果還沒有産生,這時果是無爲法;果存在的時候,因已經沒有了,這時因是無爲法。無爲法就像虛空,一個有爲法對一個無爲法不能做任何事情,若是能做事情,那我們也能爲虛空做一些事情,這是不成立的。

  

   若是因沒有利益果的産生,即因對果的産生沒有做過任何的事情,如果這樣也可以成爲果的“因”,那麼任何法都可以成爲果的“因”。就像豆種和豆芽一樣,若是豆種對豆芽的産生沒有做過任何事情,豆種也能成爲豆芽的因,那麼一切法都能成爲豆芽的因。這個圍牆也能成爲豆芽的因,柱子也能成爲豆芽的因,這是不合理的。

  

   第叁、自他生。自生也不成立,他生也不成立,自他而生也不成立。若是承認自他而生,則自生和他生所存在的過患就都存在了,所以是不成立的。

  

   第四、非自非他生。如順世派等外道的一些宗派,他們不承認因果,認爲萬法是不依賴于因而生,即無因無緣而生。

  

   如果在這個地方不存在豆芽,那就是因爲沒有産生豆芽的因。沒有因,它就不能産生。它就要靠因。若是不靠因,這些緣法就可以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地點裏,要麼都産生,要麼都不産生。這是不合理的。

  

   總之,萬法不生,它沒有實實在在地生。怎麼沒有生呢?我們不是親眼看到了以因産生果嗎?我們的眼睛是有限的,所見到的不是諸法的真相,耳朵聽到的也不是諸法的真相,我們的見聞覺知所覺察到的都屬于世俗谛,都是名言上的,所以是不可靠的。

  

   我們通過邏輯這樣分析,它根本沒有産生。若是沒有産生,怎麼能有住存呢?若是沒有住存,怎麼能有滅盡呢?

  

   這就是不生、不住、不滅。這樣用簡單的邏輯分析去證明就可以了。

  

   另外,中觀還有“離一多因”的邏輯。通過離一多因,也可以推翻“住”。如果萬法住存,要麼以“一”的方式存在,要麼以“多”的方式住存。“一”和“多”是絕對相違的,他們兩個中間不可能有其他的住存方式。若以“一”的方式住存,如果實有,就有方向,就是可分的,則它就不是“一”了,這是矛盾的。不管是物質還是精神,我們以方向或時間不斷地分割,它們就都不存在了,都抉擇爲空了。若是以“多”的方式住存,因爲“一”是“多”的基礎,以“一”的方式不存在,則也不可能以“多”的方式存在。萬法沒有生,沒有住,也就沒有滅。

  

   中觀也單獨有邏輯可以推翻這個滅邊,但是現在這都是不必要的了。

  

   可見,萬法不生、不住、不滅,都不是實有的,都是不存在的。

  

   我們的見聞覺知和佛菩薩的智慧相比,都是錯亂的,都是不可靠的。所以我們覺得怎麼沒有“生”呢?這不都是他生嗎?怎麼沒有“住”呢?這不是都存在著嗎?怎麼沒有“滅”呢?我不是早晚都得死嗎?在宏觀上看是這樣的,但是,站在微觀的世界裏看不是這樣的。諸法刹那生,刹那滅,生和滅是一體的,實際上沒有生也沒有滅。生和滅怎麼能是一體的呢?因爲是空性。一刹那生的同時就滅了,這是空性。若是一刹那沒有變,那一百年也不能變,這是不合理的。這個道理在前面已經講過,此處不再贅述。

  

   剛才破除了有邊,還沒有破除無邊。中觀也有很多邏輯破除無邊,但是今天我們不用這些邏輯,只用簡單的推理來破除。有和無是相對立的,就像左和右一樣,有左邊才有右邊,有右邊才有左邊,若是右邊不存在,就不可能有左邊,這兩個叫對立法。有和無也是一樣,有“有”才有“無”,有“無”才有“有”,它們兩個是相對立的。有邊沒有了,無邊也就不存在了。有邊和無邊都不存在了,有無邊也就不存在了。有無邊不存在了,非有非無邊也就不存在了。推翻了四邊,也就遠離了四邊,相當于遠離了八邊。“不生不滅”,昨天講過了。“不常不斷”,不是恒常也不是斷滅。“不一不異”,異是多的意思,諸法不是一體也不是多體。“不來不去”,它怎麼來?怎麼去?既沒有來也沒有去。這就是遠離八邊的大空性。

  

   我們通過邏輯分析的時候,無論是四邊還是八邊,就這樣一邊一邊地破,沒有一下子就遠離八邊的。但是,我們最後證得的時候,是一下子、當下證得諸法的自性,即遠離八邊的大空性。

  

   心到處都有,一切都是心。但它是不生、不住、不滅的,也是空性的。因爲是空性,才能這樣幻化和遊舞。因爲是空性,才能産生這一切的一切。若不是空性,則不能顯現萬法,也不能幻化和遊舞。這是中觀的觀點。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2011百日共修 叁特加行 特加行(七)》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