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百日共修 特加行(六)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前面大概給大家介紹了有部和經部、唯識宗和中觀的觀點。有部和經部主要抉擇人無我,唯識和中觀主要是在人無我的基礎上抉擇法無我。人無我已經講完了,現在講法無我。
萬法主要包括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物質可以以方向來細分,精神主要是以時間來細分,這樣一分再分,最後的結論就是空,這就是法無我。但是,有部和經部爲什麼沒能抉擇到最終的空,而又把極微塵和刹那視爲真有、實有呢?雖然這個觀點實際上是不成立的,但是這就是他們自宗所建立的宗規。一方面,他們主要追求人無我;另一方面,他們的觀察力、智慧和境界是有限的,只能抉擇到這個程度。如果再要抉擇到空性,他們接受不了,他們無法能夠證悟空性。
根據有部和經部的觀點,要産生粗物和相續(物質和精神),必須得有個基礎。于是他們就自己建立了“極微塵”和“刹那”。粗物根據方向向下分至不能再分的時候,就建立了無分的“極微塵”,它是組成物質,形成物質世界的基礎。有人疑惑:極微塵是不是真正有實體的?不是。若是它是實有的,它一定有方向。若是有方向,它就不是無分微塵了。所以,它實際上是不成立的。但是它是有部和經部自己建立的一個概念,並假定它是組成物質的基礎。正因爲“極微塵”實際上是不存在的、不成立的,所以才能被推翻。若是它事實上存在或確實有這樣一個東西,就不能被推翻了。
“刹那”也是如此。精神(相續)是以時間來細分的。年分成月,月分成日,日分成小時,然後再分成分、秒,這樣一直分至無法再分了,就是空。但是因爲他們無法接受這一點,所以就在它不能再分的時候又建立了“刹那”。他們認爲,“刹那”是精神世界的基礎,若是沒有刹那,精神世界怎麼形成啊?主要是“刹那心”組成了相續,形成了精神世界。這是他們的宗規,他只能抉擇到這裏,無法抉擇到空。
他們認爲,物質是物質,精神是精神,是分別由兩種不同的法形成的。若要形成物質世界,必須要有“極微塵”這樣的成份或基礎;若要形成精神世界,必須要有“刹那”這個元素。
唯識宗破除有部和經部的觀點的時候,並沒有站在自宗觀點的角度直接去破除,而是站在對方的角度上,用有部經部自己的邏輯推翻了他們自己的觀點。首先問:極微塵和刹那在各自組成粗物或相續的時候,是以什麼樣的方式組成的?無論是外道(食米派)還是內道(有部、經部)共講了叁種方式:第一種,互相接觸、粘合;第二種,彼此間不接觸,有間隔;第叁種,既沒接觸也沒有間隔。這都是他們自宗所假立的,其實,這叁種方式都是不成立的,不是事實。正因爲如此,所以能夠被破除。而在破除的時候,必須要從這些觀點本身出發,證明它們不成立。
食米派認爲:這些極微塵組成粗物的時候,彼此之間是接觸的、粘合的,中間沒有間隔,沒有縫隙。如果是這樣,它們是全面接觸還是部分接觸?這兩種情況要選擇一個。若是全然接觸,就成爲一體,成爲一個極微塵了,若是再聚、再聚……最後整個須彌山也變成了一個極微塵。若是部分接觸,那每個極微塵就有方向了——東南西北上下六方,有方向就可以再分,這與它的無分性相矛盾。可見,極微塵之間既不能全然接觸,也不能部分接觸,所以“彼此間互相接觸而組成粗物”的觀點便被推翻了,它是不成立的。
有部認爲:極微塵組成粗物時,互相之間是有間隔的;因爲有引力,所以沒有分散。這是他們自己的觀點。若是彼此間有縫隙、間隔,那縫隙間爲什麼不能裝入其他的微塵呢?昨天有人辯論說因爲彼此排斥而不能加入,這也是你自己所假立的觀點。舉個例子,我們兩人之間如果有位置,也不能加入其他人嗎?我們兩人之間也有排斥,所以不允許別人插進來,這個理由也不成立啊!所謂的“引力說”,也是有部自宗假立的觀點。其實從緣起性空的角度講,諸法本來就是這樣的。它們彼此間不散開,是因爲緣起,因爲空性。因爲是空性的,所以是可能的。唯識宗問:若可以往兩個極微塵中間塞入其他的微塵,那它們之間能不能連接上?如果還接觸不到、連不上,那就不斷地塞入其他的微塵,這樣整個叁千大千世界都要放在兩個極微塵中間了,這顯然也是不合理的。可見,“彼此間不接觸而組成粗物”的觀點也是不成立的。昨天有人疑惑:若縫隙太窄了,微塵放不進去怎麼辦?這是不可能的。因爲極微塵已經是組成物質的最小單位,它所占的位置也是最小的,不可能有比它再小的了。若是這個縫隙比極微塵還小,就不是縫隙了。
經部爲避免“接觸說”和“不接觸說”各自的過患,就提出了彼此間既無縫隙,也不接觸的觀點。這其實是自相矛盾的,因爲沒有縫隙就是接觸的,不接觸就是有縫隙的。對此,就不需要再去反駁了。
總之,這叁種組成方式都是不成立的。
所謂的“極微塵”也是不存在的,極微塵是以他們自己的分別心假立的。昨天一些同修的疑惑就源于你們認爲極微塵是存在的。有部和經部將無分的、沒有方向的微塵稱爲極微塵。事實上,這樣的極微塵是不存在的。若是極微塵真實存在,就一定有方向,只要有方向就可以再分,那就不是無分的了。有部和經部之所以假立了“極微塵”,是爲了建立自己的宗規,要說明物質世界是怎樣形成的。實際上通過觀察,它是不存在的,不成立的。既然如此,爲什麼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都有人學有部和經部的法呢?因爲每個人的根基、意樂不同,他們的根基和意樂就在那個層次。見是不輕易動搖的,他們也不會輕易放棄。這與他們所持的觀點本身是否正確合理沒有關系。見也有正見和邪見,比如,外道的觀點很多都是不合理的,不是事實真相,但是也有人信,也有人學,而且他們也是不會輕易動搖的。
有部和經部還假立了實有、真有的無分“刹那”,是組成相續的最小元素。那麼,刹那在組成相續的時候,肯定有前一刹那、中間刹那和後一刹那。若彼此全然接觸,兩個刹那就變成一個刹那了,一個大劫也變成一個刹那了,這是不合理的。若彼此部分接觸,即中間刹那與前一個或下一個刹那連接,它就存在支分,就可以再分了,與它的無分性矛盾。若是彼此沒有接觸,中間還可以再塞入其他刹那。只要沒有連接,就一直不斷的這樣塞入其他刹那,那麼一個大劫也可以放在兩個刹那中間了,這也是不合理的。
實際上,若將粗物和相續一直分下去,最後也是空了。若是不空就可以再分了;若是不能分了,就是空了。這樣,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都沒有了,都是空的。
唯識宗雖然推翻了有部和經部的觀點,但是他們也沒能講全面的空性,只講了一部分空性。他們認爲,無論是物質還是相續,無論是粗大的還是微細的,都屬于能取和所取。只要是能取所取的就是相對立的,相對立的都是假象。物質是所取,所取是對境;精神是能取,能取是有境。對境和有境,是因和果的關系,是相對立的,都是假象。但是,他們自己又建立了一個遠離能取所取,自證自明的阿賴耶識。一切顯現都來自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是建立這些顯現的基礎,一切都是它的幻化和遊舞。事實上,阿賴耶識也是不存在的,是他們爲了建立自己的宗規而假立的。
中觀自宗有很多邏輯可以推翻唯識宗的觀點。但是,中觀也是用唯識宗自己的邏輯,推翻了他們自己的觀點。
無論是將物質視爲實有,還是將精神視爲實有,應該先明白“實有”的定義。我們要破除勝義谛上的實有、真有,而不是破除名言中或世俗谛上的實有、真有。勝義谛上的“實有”是指前後不變的、不是相對立的、不依賴于他法的。我們抉擇勝義谛的時候,若是有個“實有”,就依賴這個標准來確定。
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真有、實有的根本找不到,也根本不可能存在,但是我們在究竟上將人和法都視爲實有和真有了,並執著于一切,就産生了實有的人我執和法我執。我們破除了實有的人我和法我,也就破了人我執和法我執。
其實,相對立的法是假象,依賴于他法的也是假象,前後變化的法也是假象。我們通過邏輯觀察時,都是找不到的。都是如幻如夢的“有”,是名言或世俗中“有”,是假象上“有”,不是實有的、真有的。
中觀通過五大邏輯分析,將輪涅一切法都抉擇爲遠離八邊戲論的大空性,不是只破除有邊的單空。八邊是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去。這八邊都破了,就是遠離八邊戲論的大空性。也可以叫遠離四邊的大空性,即遠離有邊、無邊、有無邊、非有非無邊這四邊。
這次我們是按次第講解的,首先介紹有部、經部的觀點,然後是唯識宗的觀點,最後是中觀的觀點。其實,通過中觀的邏輯,就能推翻前面各宗的觀點。中觀有自續派和應成派,兩派共同承認的有五大邏輯,應成派獨有四大邏輯。通過這些邏輯,能將輪涅一切法都抉擇爲空,這個空不是單空。一切法都是顯而無自性,二谛雙運的。“雙運”就是一體的意思,即名言谛上有,勝義谛上沒有,這個“有”和“沒有”是一不是二。也即《心經》裏講的“色不亦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空”即沒有,但是它本身就遠離了無邊。正如宗喀巴大士的教言,不是用“有”來超越、遠離無邊,而是用“無”來遠離無邊。這是什麼意思?“無”不是我們所認爲的這個無,不是什麼也沒有。這個“無”就是性空,它本身就包含“有”的意思。在世俗谛上、緣起的角度裏,“有”也不是我們所認爲的有,不是“實有”,它本身也包含“無”。如天空中的彩虹、水裏的水月般,無自性而顯現。
我們經常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不空”是在名言上、相上講的;“萬法皆空”是在勝義谛、體上講的。其實相和體是一體的,但是這個一體也不是我們所認爲的一體,而是遠離了我們所認爲的這個“一”。
現在我們通過邏輯推理,只能明白到這個程度。這只是在邏輯上明白,二谛雙運的境界只是比量,不能現量。比量見到和現量見到不一樣。只有通過修行,最終才能現量見到,之前只能比量見到。
有部和經部推翻了世間的觀點,唯識宗推翻了有部、經部的觀點,中觀推翻了唯識宗的觀點。各宗被推翻的觀點,都是他們爲了建立自己的宗規而假立爲實有、真有的,都不是事實存在的,所以容易破掉。其實他們已經可以抉擇空性了,但是他們沒有認識到,又建立了另外實有的東西,這就是邪見,連有邊也沒有破除,所以他們的見解是不究竟的。若是不再假立,就是空性了,盡管四邊中的無邊、有無邊、非有非無邊還沒有破除,但是最起碼破除了有邊這一邊,就比較究竟了。
有部和經部只是破除了粗物和相續,卻假立了實有的“極微塵”和“刹那心”,沒有破除有邊。唯識宗自己創立了一個實有、真有的阿賴耶識,也沒有破除有邊。中觀有自續派和應成派。根據我們的曆代祖師麥彭仁波切的觀點,自續派所抉擇的勝義谛是暫時的勝義谛,他們抉擇究竟的勝義谛時,跟應成派是一樣的。但是,很多其他宗派的大德也有不同的解釋。他們認爲,自續派只破除了有邊,沒有能破除無邊、有無邊和非有非無邊,兩派的境界有高低。所以,在顯宗裏,應成派的見地、境界是最高的,已經將輪涅一切法抉擇爲遠離八邊戲論的大空性,這是最究竟的空性,已經到達最頂層了。
從空性的角度講,密宗也沒有再深、再高的了。那麼顯宗和密宗有什麼區別?簡單地說,從體上、空性的角度講,二者沒有區別;但是從相上、顯現的角度講,二者有區別。密宗強調光明和覺樂,顯宗不強調這些。顯宗的空性講的是現空無二,沒有講明空無二和樂空無二。
百日共修結束以後,我們計劃接著講中觀的一些論典,比如《定解寶燈論》、《入中論》等,那時會詳細地講。這次我們只是簡單地講了一些,大家能夠明白、掌握這些內容就可以了。學這些有助于修持大圓滿正行。大圓滿正行就是自然安住,但是應該先了知、明了,然後再自然安住。所以我們把這些視爲大圓滿法特殊的加行了。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2011百日共修 叁特加行 特加行(六)》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