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百日共修 特加行(一)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大圓滿法有前行部分和正行部分,也就是前行引導和正行引導。我們在前面學修的內容都是前行引導,通過這些修法,可以讓自己的相續成熟。今天我們開始學修正行部分。大圓滿法正行有共同的修法,也有不共同的修法。在大衆場合不能宣說那些不共同的修法,現在主要講一些共同的修法。正行也分正行的前行和正行的正行,正行的前行也就是所謂的特加行。
前面所修的加行,主要是以觀修爲主,所以叫觀修;正行主要是以靜修爲主,所以叫靜修。觀修主要是觀想,靜修主要是靜靜地安坐。觀修和靜修時,要具備地點、時間、坐姿等修法條件。加行觀修的時候,這些還不是必須要具備的。正行靜修的時候,要求心一定要靜下來,這時若是不具備這些條件,心很難被征服,很難定下來、靜下來。尤其是對修正行的初學者而言,這些修法條件是靜坐時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方法。所以,我們在此處講解這些非常重要的修法條件。
第一、地點。修法時要依止寂靜處。什麼叫寂靜處?就是比較安靜、具備修學條件的地方。我們現在是修大圓滿法,尤其需要具備修大圓滿的條件。最好能在山上或者在一個正規、清淨的道場裏靜修。現在不是所有的寺院、道場都具備這些條件。如果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那你就把自己的家變成寂靜處。若是具備這些學修條件,可以在家裏靜修。此時需要與家人搞好關系,自己能有單獨的空間和修行的時間,靜修時不被打擾。如果家裏沒有單獨的空間,也不能太執著。不要讓家人生煩惱,可以選擇比較安靜,沒有噪音,沒有幹擾的時間靜修,比如家人上班或休息的時候。
不能隨便找一個地方,在家裏也不能隨便打坐,否則會受影響,心也很難靜下來;即使靜下來了,也容易受到幹擾,所以這些前提准備都是很重要的。以前在印度,很多人就是這樣到處打坐,經常受幹擾,對外界的影響也不好,後來就規定必須要到山上,或找一個合適的地方靜修。以上所講就是禅修、靜修的地點。
第二、時間。每天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定,坐四座、兩座都可以。在山上或在道場專修的時候,應該最少坐四座,在家裏不一定有這麼多時間,每天可以坐兩座,早上一座,晚上一座。
若是坐四座,第一座最好在清晨天要亮還沒亮的時候進行;上午十點鍾左右坐第二座;下午叁點鍾左右坐第叁座;晚上九點、十點鍾或者再晚一點坐第四座。每座的時間可以是叁四個小時,可以是一兩個小時,也可以是半個小時。這些時間是上座最好的時機,對靜修有幫助。但是也不能太執著,若是方便,具備條件,就在這些時間裏打坐,心容易定下來、靜下來。
剛開始靜修的時候,觀察和安住可以輪流進行。先觀察然後再靜坐一會兒;念頭起來時再觀察,然後再靜坐一會兒;念頭再起來時,再觀察、思維一些修法的內容,然後在那種狀態下再靜坐一會兒。剛開始就要這樣,這也是一種竅訣。實在靜不下來時,別糊裏糊塗地坐著,可以觀察、思維一些內容。進入狀態的時候再盡量保持靜坐,這時不能觀察,不能思維,就是靜靜地坐,保持狀態。若是沒有狀態了,念頭又起來的時候,再去觀察思維,這樣輪番進行。但是,現在修正行時是以靜修爲主。
修行尤其坐禅必須要持之以恒,每天安排時間靜修兩座或者四座,一般情況下不能間斷。不能有時間就坐,沒有時間就不坐;心情好就坐,心情不好就不坐;閑了就坐,有事就不坐。我們在喇榮的時候,上師要求每天最少一座,一座最少半小時,現在我們也這樣要求。這是最低的要求,《大圓滿前行引導文》和《前行備忘錄》裏都沒有這樣要求,但現在是末法時期,實在沒辦法,只能這樣要求。前面我們修加行時,地點和時間也非常重要。現在修正行,不打坐靜修是絕對不行的。
第叁、前期的准備。上座前要處理好所有的雜事。上衛生間,洗漱,收衣服,關窗戶等准備工作要提前完成,以保證上座期間不被打斷。然後打掃佛堂或禅堂,點燈,燃香,准備坐墊。坐墊後邊要稍高一些,這樣對打坐有幫助。
開始修法時應該下定決心,提醒自己:上座打坐期間,無論出現多重大、多重要的事情,哪怕是天塌了,地陷了,也不動搖,不起座,不出定!最好不動心,最起碼不動身。我們這邊有這樣的習慣,掐一下或揪一下自己的肉,也是這個意思,給自己一個提醒。
外面晾曬的衣服被雨澆濕了就澆濕了,被風刮走了就刮走了。若是想去衛生間就忍一忍。這都算什麼呀?你們把修法看得太無足輕重,把這些瑣事看得太舉足輕重,世俗的觀念太重了。百日共修剛開始的時候,你們沒有一點修行人的樣子,一點都不重視修法,不知道哪一個重要!現在快一百天了,還好已經改了不少了。
總而言之,修法前要把一切事情都安排好,修法過程中不能輕舉妄動。
入座要具足身要點、語要點和意要點,也就是所謂的調身、調息、調心。調整好叁門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身的要點。修法的時候,尤其靜修的時候,身體的姿態很重要,按我們的傳統或傳承就是毗盧七法,或叫毗盧七座。第一法,兩腿做金剛跏趺座。先把左腳放在右腿上,再把右腳放在左腿上,這叫金剛跏趺座,也叫雙盤腿,還有半跏趺座,也叫單盤腿;第二法,身要端直,背椎猶如銅幣摞起來一樣挺直,不能東倒西歪。身直則脈直,脈直則心直;第叁法,手結定印,即左手在下,右手放左手的上面,兩手大拇指相對,放在肚臍下的位置;第四法,兩臂稍微張開,不能往內收;第五法,頭、頸部稍微前傾;第六法,一般情況下,雙目下垂,觀鼻尖,即眼觀鼻,鼻觀心。也有一些特殊情況,如修大圓滿法正行的時候,尤其修托噶或頓超法的時候,有一些其他的要求;第七法,舌尖抵上腭。這七個要點叫毗盧七法或毗盧七座。打坐的時候,要盡量保持這樣的姿態。爲什麼呢?因爲佛、菩薩以及很多印度、漢藏的大德高僧們都是通過這樣的方式獲得成就的。這是他們開悟證悟,解脫成佛的方法,現在都教給了我們,只要我們按照這些方法學修,最後就能成就。
在剛開始的時候,大家可能對上述地點、時間、坐姿等要求都不太習慣,這是正常的。按照要求慢慢做,習慣後就不難了。這些對我們修禅、靜修都有幫助。我們現在心靜不下來,定不下來,很難進入狀態,是因爲我們上座時沒有具備這些條件,比如身體沒有調整好等。
除了上座時保持這樣的身姿,其他行住坐臥時也要注意。
行走的時候,步伐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頭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不能東張西望,只看前面大約一米遠的地面。爲什麼要這樣做?主要是爲了專注。上座時是眼觀鼻,鼻觀心,走路時是眼觀地,地觀心。主要是時時觀察自己的心,調整自己的心,不讓它散亂,盡量讓它安住。若是有大圓滿的見解,就安住于心之本性、自性當中。若是沒有這些見解,就讓它安住于善法當中。走路時一會兒跑,一會兒跳,東看西看,大聲喧嘩,這都是不好的習慣,不能這樣隨便,這都障礙自己的心境。
坐在椅子或沙發上時,也要保持一個好的姿態。雙足平放在地上,雙腿自然彎曲,雙手自然放在膝蓋上。脊椎必須要端直,背不能靠任何東西。背靠東西,心最不容易靜下來,尤其是剛開始的時候,絕對不允許。坐時眼觀鼻,鼻觀心,別讓心散亂。
睡覺時,盡量保持吉祥臥。佛祖釋迦牟尼佛圓寂的時候就是以這樣的姿態趨入涅槃的。右側臥,以足壓足,右手放在右臉頰下。若是條件允許,盡量頭朝北方。若條件不允許,也不要緊。雙腿自然彎曲,左手放在左腿上。這樣睡眠容易生起善念。睡覺的時候,臉朝上仰臥,易生貪心;臉朝下俯臥,易引發嗔心;左側而臥,易增長癡心。以吉祥臥的姿態入睡,同時憶念釋迦牟尼佛,這也是一種修法。
這裏主要講的是上座時身的姿態——毗盧七法,這個很重要。尤其是剛開始禅修的時候,若是沒有這樣的姿態,心很難靜下來。功夫深的時候就無所謂了,怎樣都能入座了。這些必須牢記在心。
打坐的地點、時間、前期的准備和姿態等都很重要,都是入定、靜修的方法。大家要相信,必須按照要求做。
不能覺得難就不做了。若是不打坐,是不會開悟、成就的。其實一點兒都不難,只是我們的壞毛病、壞習氣太多了。在社會上混的時間太長了,相續被熏染、染汙得太嚴重了,所以很難改變。像我們從小出家,根本不用特意做、特意修,都是自然而然的。因爲相續沒有被嚴重地染汙,沒有養成壞習慣。你們要多下功夫,多克服這些。
你們的習氣太重,對物質的要求、標准都太高了,講吃講穿……作爲修行人,對物質不能有太多的要求,不能有太多的欲望。有就有沒有就沒有,怎麼都行,這叫修行。有墊子就鋪,有被子就蓋,如果沒有就這麼睡;有吃的就吃,沒有也沒什麼。看看你們,這幾天早上磕頭,穿這個戴那個的,墊子鋪了一層又一層。其實,這樣磕頭不但沒有幫助,反而更難磕了。直接在地上磕或稍微鋪一層塑料等,會更方便,更容易。你們就是我執太重,太愛自己了。哪有這樣修行的?我們以前修加行磕頭的時候,全是在地上,除了法裙不穿太多的衣服,冬天磕十幾個就熱得出汗了,還需要再穿別的衣服嗎?有的人一個小時磕五六百,甚至上千個。再看你們,磕一個頭要站半天,然後再磕一個,真是太不容易了!
我們現在在修行,不要太在乎這些外在的東西!喇榮的那些法師、堪布是怎樣在成千上萬的人中考到這麼高位置的?就是從苦中修來的。他們晚上基本都不會躺著睡覺,實在困了、乏了,坐著睡一會兒就可以了。幾乎不可能每天吃叁頓飯。幾天才燒一次水,裝在一個小小的暖瓶裏,第二天水就不熱了。其實談不上熱,只是不涼罷了。這樣苦修、精進,最後才能成就。哪有舒舒服服就成就的?哪有輕輕松松就成就的?不會的!看看那些大德高僧的傳記,他們是怎樣學,怎樣修,怎樣成就的!成就靠毅力,靠恒心。吃、穿、住等都不要有太多的要求,差不多就行了。真的,能住在山洞裏修行是最好的,成就更快了!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2011百日共修 叁特加行 特加行(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