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附錄叁(第六章 其它北傳佛經與大圓滿法關系)3

  附錄叁(第六章 其它北傳佛經與大圓滿法關系)3

  第十二節 從《究竟一乘寶性論》談起

  一、如來藏平等談起

  問曰:“雲何得知一切衆生有如來藏?”答曰:“偈言:

  一切衆生界,不離諸佛智,以彼淨無垢,性體不二故,依一切諸佛,平等法性身,知一切衆生,皆有如來藏。[①]

  萎華中諸佛,衆蜂中美蜜,皮糩等中實,糞穢中真金,地中珍寶藏,諸果子中芽,朽故弊壞衣,纏裹真金像,貧賤醜陋女,懷轉輪聖王,焦黑泥模中,有上妙寶像,

  衆生貪瞋癡,妄想煩惱等,塵勞諸垢中,皆有如來藏。……

  華蜂等諸喻,明衆生身中,無始世界來,有諸煩惱垢,

  佛蜜等諸喻,明衆生身中,無始來具足,自性無垢體。……

  譬如諸色像,不離于虛空,如是衆生身,不離諸佛智,

  以如是義故,說一切衆生,皆有如來藏,如虛空中色,

  以性不改變,體本來清淨,如真金不變,故說真如喻。……

  不空如來藏,謂無上佛法,不相舍離相,不增減一法,

  如來無爲身,自性本來淨,客塵虛妄染,本來自性空。[②]

  如人融真金,鑄在泥摸中,外有焦黑泥,內有真寶像,

  彼人量已冷,除去外泥障,開摸令顯現,取內真寶像,

  佛性常明淨,客垢所染汙,諸佛善觀察,除障令顯現,

  離垢明淨像,在于穢泥中,鑄師知無熱,然後去泥障,

  如來亦如是,見衆生佛性,俨然處煩惱,如像在摸中,

  能以巧方便,善用說法椎,打破煩惱摸,顯發如來藏。[③]

  一切衆生界,不離諸佛智,以彼淨無垢,性體不二故,

  依一切諸佛,平等法性身,知一切衆生,皆有如來藏,

  體及因果業,相應及以行,時差別遍處,不變無差別,

  彼妙義次第,第一真法性,我如是略說,汝今應善知。[④]

  見實者說言,凡夫聖人佛,衆生如來藏,真如無差別。[⑤]

  余五種譬喻,所謂藏樹金像轉輪聖王寶像譬喻,示現生彼叁佛法身,以依自體性如來之性諸衆生藏,是故說言,一切衆生有如來藏。[⑥]

  世尊,有二種如來藏空智,世尊,空如來藏,若離若脫若異一切煩惱藏,世尊,不空如來藏,過于恒沙不離不脫不異,不思議佛法故,如是以何等煩惱以何等處無,如是如實見知名爲空智,又何等諸佛法,何處具足有,如是如實見知名不空智,如是明離有無二邊如實知空相。[⑦]以上經文提到的九喻如下:(1)萎蓮中佛;(2)蜂腹中蜜;(3)果殻中實;(4)糞穢中金;(5)地藏中寶;(6)種子中芽;(7)破衣中(寶石)像;(8)醜女中胎;(9)泥模中(金)像。

  有關龍欽饒降巴尊者大圓滿法如來藏、平等見解及相關佛經請參考第二章第七節及附錄一。

  二、虛空

  衆生菩薩佛,如空遍一切,而空無分別,自性無垢心,亦遍無分別,如虛空遍至,體細塵不染,佛性遍衆生,諸煩惱不染,如一切世間,依虛空生滅,依于無漏界,有諸根生滅,火不燒虛空,若燒無是處。[⑧]

  淨心如虛空,無因複無緣,及無和合義,亦無生住滅,如虛空淨心,常明元轉變,爲虛妄分別,客塵煩惱染。……不正思惟風,諸業煩惱水,自性心虛空,不爲彼二生,自性清淨心,其相如虛空。[⑨]

  有關龍欽饒降巴尊者大圓滿法虛空見解及相關佛經請參考第二章第二節及附錄一。

  叁、無分別智、無念

  文殊師利,如來應正遍知,清淨法身亦複如是,不動不生,心不戲論,不分別不分別無分別,不思無思不思議,無念寂滅寂靜,不生不滅,不可見不可聞,不可嗅不可嘗,不可觸無諸相,不可覺不可知,如是等句,皆說寂靜差別之相。[⑩]

  不思量無言,智者內智知,以如是義故,不可得思議,清涼不二法,及無分別法,淨顯現對治。[11]

  染淨相應處,不染而清淨,不相舍離法,自然無分別。[12]

  如空遍一切,而空無分別,自性無垢心,亦遍無分別。[13]

  智究竟滿足,故究竟寂靜,以有淨智慧,是故無分別。[14]

  有關龍欽饒降巴尊者大圓滿法無分別智、無念見解及相關佛經請參考第二章第一節、第二節及附錄一。

  四、自性清淨

  正覺正知者,見一切衆生,清淨無有我,寂靜真實際,以能知于彼,自性清淨心,見煩惱無實,故離諸煩惱,無障淨智者,如實見衆生,自性清淨性,佛法僧境界,無閡淨智眼,見諸衆生性,遍無量境界,故我今敬禮。[15]

  以如來法身自性清淨離一切煩惱障智障習氣故名爲淨。是故說言。唯如來法身是淨波羅蜜。以得寂靜第一自在我故。離無我戲論究竟寂靜故名爲我。是故說言。唯如來法身是我波羅蜜。……如來法身有淨波羅蜜應知。何等爲二。一者本來自性清淨。以因相故。二者離垢清淨。以勝相故。[16]

  又無垢者。以離煩惱障故。清淨者。以離智障故。光明者。如自性清淨體。[17]

  經中說言。自性清淨心客塵煩惱染。諸善男子。所有邪念。所有煩惱業。所有陰界入。如是諸法從于因緣和合而生。以諸因緣壞散而滅。諸善男子。彼自性清淨心無因無緣故。無和合不生不滅。諸善男子。如虛空界。自性清淨心亦複如是。[18]

  有關龍欽饒降巴尊者大圓滿法自性清淨見解及相關佛經請參考第二章第七節及附錄一。

  五、叁身、法身

  如實見衆生,寂靜真法身,以見性本淨,煩惱本來無。[19]

  佛法身遍滿,真如無差別,皆實有佛性,是故說常有。[20]

  世尊。一切阿羅漢辟支佛空智者。于一切智境界及如來法身本所不見。若有衆生。信佛語故。于如來法身起常想樂想我想淨想。世尊。彼諸衆生非顛倒見。是名正見。何以故。唯如來法身。是常波羅蜜樂波羅蜜我波羅蜜淨波羅蜜。[21]

  如清淨真空,得第一無我,諸佛得淨體,是名得大身。

  此偈明何義。得大身者。謂如來得第一清淨真如法身。彼是諸佛如來實我。以得自在體。以得第一清淨身。偈言諸佛得淨體故。以是義故。諸佛名得清淨自在。[22]

  法身及如來,聖谛與涅槃,功德不相離,如光不離日。[23]

  又複偈言:佛性有二種,一者如地藏,二者如樹果,無始世界來,自性清淨心,修行無上道,依二種佛性,得出叁種身,依初譬喻故,知有初法身,依第二譬喻,知有二佛身,真佛法身淨,猶如真金像,以性不改變,攝功德實體,證大法王位,如轉輪聖王,依止鏡像體,有化佛像現。[24]

  有叁種義。是故如來說一切時一切衆生有如來藏。何等爲叁。一者如來法身遍在一切諸衆生身。偈言佛法身遍滿故。二者如來真如無差別。偈言真如無差別故。叁者一切衆生皆悉實有真如佛性。偈言皆實有佛性故。[25]

  諸佛如來有二種法身。何等爲二。一者寂靜法界身。以無分別智境界故。如是諸佛如來法身。唯自內身法界能證應知。偈言清淨真法界故。二者爲得彼因。謂彼寂靜法界說法。依可化衆生說。彼說法應知。以依真如法身有彼說法。名爲習氣。[26]

  初法身如來,第二色身佛,譬如虛空中,有一切色身,于初佛身中,最後身亦爾。[27]

  有關龍欽饒降巴尊者大圓滿法叁身、法身見解及相關佛經請參考第二章第八節及附錄一。

  六、覺性

  二者于佛法中同外道行。雖信佛法而顛倒取。彼何者是。謂犢子等。見身中有我等。不信第一義谛。不信真如法空。佛說彼人無異外道。複有計空爲有。以我相憍慢故。何以故。以如來爲說空解脫門令得覺知。而彼人計唯空無實。爲彼人故。寶積經中佛告迦葉。甯見計我如須彌山。而不用見憍慢衆生計空爲有。迦葉一切邪見解空得離。若見空爲有。彼不可化令離世間故。[28]

  有關龍欽饒降巴尊者大圓滿法覺性見解及相關佛經請參考第二章第九節及附錄一。

  七、平等

  諸佛如來成就虛空法身。以器世間究竟無我。以修行虛空藏等無量叁昧。以是義故。于一切處一切法中皆得自在。是故說言。究竟如虛空。以修行大悲。于一切衆生無限齊時。得慈悲心平等。[29]

  無分別之人,不分別世間,不分別涅槃,涅槃有平等。[30]

  聖者勝鬘經言。法無優劣故得涅槃。知諸法平等智故得涅槃。……平等解脫知見故得涅槃。[31]

  文殊師利。所謂如來自性清淨身。乃至一切衆生自性清淨身。此二法者。無二無差別。是故偈言。

  一切諸衆生,平等如來藏,真如清淨法,名爲如來體,依如是義故,說一切衆生,皆有如來藏,應當如是知。[32]

  有關龍欽饒降巴尊者大圓滿法平等見解及相關佛經請參考第二章第七節及附錄一。

  八、本超因果

  老病死諸苦,聖人永滅盡,依業煩惱生,諸菩薩無彼。[33]

  有關龍欽饒降巴尊者大圓滿法本超因果見解及相關佛經請參考第二章第五節及附錄一。

  九、心無作意

  佛無過無诤,無妄念等失,無不定散心,無種種諸想,無作意護心,欲精進不退,念慧及解脫,知見等不退,諸業智爲本,知叁世無障,佛十八功德,及余不說者,佛身口無失,若他來破壞,內心無動相。[34]

  有關龍欽饒降巴尊者大圓滿法心無作意見解及相關佛經請參考第二章第二節及附錄一。

  十、窮盡法性

  應知文殊師利。如來如是如實覺知一切法者。如向前說。無體爲體。如實覺知者如實無分別佛智知故。觀察一切衆生法性者。乃至邪聚衆生。如我身中法性法體法界如來藏等。彼諸衆生亦複如是無有差別。如來智眼了了知故。[35]

  向說佛法身,及一切種智,自在與涅槃,及第一義谛,不可思議法,應供等功德,唯自身內證,應當如是知,彼叁身差別,實法報化等。……無爲無差別,遠離于二邊,出離煩惱障,智障叁昧障,以離一切垢,故聖人境界,清淨光明照,以法性如是,無量阿僧祇,不可數思議,無等諸功德,到第一彼岸,實法身相應。[36]

  有關龍欽饒降巴尊者大圓滿法窮盡法性見解及相關佛經請參考第二章第十一節及附錄一。

  十一、自性、無自性

  …

《附錄叁(第六章 其它北傳佛經與大圓滿法關系)3》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