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一 第九節、第十節
第九節 覺性赤裸、赤露、明光赤露、覺明赤裸
一、龍欽饒降巴尊者對大圓滿法的見解與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釋大圓滿法覺性赤裸、赤露、明光赤露、覺明赤裸
(一)赤裸
以密意自然保任者,如是覺性法身,赤裸坦然,超越因果善惡(空分),內外通徹,法盡心窮(明分),而于其義,不思不察,自然放下,讓其自明自現(明分),了了然然(空分),自現本明,普普通通(現分),這個自心本性就是如此。所以應當對于本性,就是要無修無治,自然放下,讓它心胸坦坦蕩蕩,覺性覺醒,清清楚楚,自我解脫,安安閑閑。就是這樣的達到本淨瑩徹,本位安然,五門自然放松,則可頓然無礙而解脫。平等廣大虛空界中斷絕叁世心之纏連,明而無滅,無念赤裸而安立于大平等之中也。[1]
(二)赤露
初,認知法身。對于眼、耳、鼻、舌、身、法六境界顯現,或于心識中自住,不管怎麼樣,作爲覺性部分,所有自身自明赤露,明明白白,了了然然,雖現爲惡念分別,亦自明赤露,現爲善分別,亦邊際解脫清醒,安住自地,于無間空隙亦未被境所改變,未被能取心汙染,不起對治,爲顯了明了之覺分等,則當認識此乃通徹赤露之法身。若非是覺知,可置不論,若是覺知,彼體性則不可能不是法身,故應求知。即此赤露之覺性,不論它或現或住,皆須完全放下,不改不治,自然松弛,安住于原位之上,如此則能達到清澄明顯而有力量。當認識到每一個赤裸清醒者時,此覺性赤裸即擊中在斷離過去、現在、未來叁時之連續之上,此則名爲入于“法身本位,住于原處,自行不斷之叁摩地”。《獅子妙力圓滿續》雲:“智慧自現之自體,即是無有意妄念,過去境于未來境,以及現分皆直斷。”徹卻之意義,就是說要揭露覺性赤裸,保住其明明顯顯,清清楚楚,應知僅此要點是至關重要。[2]
(叁)赤裸裸
第四種坐法是斷離耽著習氣之禅定。即是有者不專門強斷,無者不專門修習;對有者不過分耽著,無者心中不想念;既不追憶過去,又不迎接未來,認知對現在之覺知,不套以對治之衣,各自赤裸裸解脫于自地,即境界于顯現上即解脫,如鳥爲鷹捉;流動于流動上解脫,如空中風消失;境覺無二解脫,如鹽溶入于水。[3]
(四)赤裸無垢
《聲應成續》雲:“達量之身亦如是,遠離各自之身塵,虛空顯現光之窗,爾後光明鐵鈎形,細而旋轉來持境,身之質礙自斷滅,赤裸無垢光明身,中有阿字做標記,眉間光明一弓量,由頂之風來承載,寂靜身之各指中,皆由光明來纏繞,無聲內心之行境,頭與額部無量中,忿怒衆神現前生,彼時自身亦達量,通徹叁身合爲一。”[4]
二、北傳佛經相關內容
在北傳佛經大乘佛法中,覺性澄明、赤裸是重要修行見地,一般北傳佛經使用赤露、赤裸表示裸露身體不穿衣服的意思。舉例如下:
1、今者雲何在赤露地,或蕀針叢麤草之上,忍得臥眠,嗚呼我子。[5]
2、赤露四體,倚臥糞塠。[6]
3、見于菩薩剝皮布施,身肉赤裸。[7]
4、若啼歌舞作妓赤裸,若多少著衣。[8]
第十節 自解脫、煩惱自解脫
一、龍欽饒降巴尊者對大圓滿法的見解與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釋大圓滿法自解脫、煩惱自解脫
(一)自解脫
解脫之法者,《應成續》雲:
又現解脫之法性,依要解脫勝精勤,本解脫故不再脫,以自脫故無對治,凝視解脫眼前脫,完全解脫本性淨,及時解脫不需修,本性脫故無修治,名解脫者唯名言,悟與未悟誰之法,此中解脫緣于誰,趣入叁界誰之有,皆離有邊之法性。[9]
(二)煩惱自解脫
《寶聚續》雲:
啊呀,語金剛!試看自己心識空寂普遍顯現之智!凡所顯現一切皆起現爲自己之助伴真稀奇,雖有所現亦于自己本體中不動,哈哈!
啊呀!語金剛!試看心要覺性空寂普遍解脫之境相!自己之對治自已成爲強大,真稀奇,一切煩惱自己解脫自己,哈哈!
啊呀!語金剛!試看空寂之空,本來大空,一切佛陀均住于險地真稀奇,修習能所作而成墮落,哈哈!
語金剛!試看不空之空而有實義!而“無有”之中反執爲我之乘門真稀奇。以生而得無生,哈哈!
“再思再察但是觀覺性,……《寶聚續》雲:
唉瑪火!語金剛,心要汝應聽。
自之本覺之性由于遠離生死之關要,雖斬斷俱胝有情之命,但與行波羅蜜多之有情相比,並無塵許之差別,此乃普賢我所宣說。
啊呀!語金剛!以法性中無有戲論之關要,常修空性之士夫與雖刹那于空性不作意之補特迦羅二者相比,其成佛無有塵許差別,此乃普賢我所宣說。[10]
二、全知麥彭仁波切造論,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上師注疏《大圓滿直指心性注疏·竅訣寶藏庫》
談到自解脫:“一切二取之顯現,無一不爲解脫者,不執外境之現,不接分別識聚之相續,護持廣大平等性。一切自解脫故,不依其它對治本解脫故,無需重新造作,普解脫故,了知迷解無二,直解脫故,了知現解同時,如是當以無勤作無取舍而修持也。”[11]
叁、北傳佛經相關內容
在北傳佛經大乘佛法中,自解脫是重要修行見地,舉例如下:
(一)彼諸佛世尊,能隨宜說法,自覺悟已,複爲他說覺悟之法,自解脫已,複爲他說解脫之法,自安隱已,複爲他說安隱之法,自得涅槃已,複爲他說涅槃之法。[12]
(二)證佛菩提,自得度。令他得度,自解脫,令他解脫,自調伏,令他調伏,自寂靜,令他寂靜,自安隱,令他安隱,自離垢,令他離垢,自清淨,令他清淨,自涅槃,令他涅槃,自快樂,令他快樂。[13]
(叁)既自解脫複爲衆生說解脫法,自度無邊生死大河複令衆生皆悉得度,自得無畏複教衆生令無怖畏,自既涅槃複爲衆生演大涅槃,是故號佛爲無上師。[14]
(四)世尊所有諸佛子,了知如來勝教法,速滅煩惱諸怨敵,疾證無上大菩提,既自解脫離毒心,見余毒者施智藥,得到究竟彼岸果,獲大安樂無爲處,一切諸法皆悉空,諸余外論妄分別。[15]
(五)于輪回身不生厭倦,樂欲利樂一切衆生,住平等智自解脫已,欲令一切衆生皆得解脫,自利利他得安隱樂,以己善利普施一切天人大衆,婆羅門,以是義故,名爲無上菩提,修是行者名爲菩薩乘人.[16]
(六)我爲有情求趣無上正等菩提,決定不應斷衆生命乃至邪見,亦定不應求妙欲境及諸天樂,亦定不應求二乘地唯自解脫,是菩薩摩诃薩由此觀察修行淨戒波羅蜜多。[17]
--------------------------------------------------------------------------------
[1] 龍欽饒降巴.《實相寶藏論詳釋》(劉立千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51~152頁.
[2] 龍欽饒降巴.《句義寶藏論廣講》(劉立千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248、250~251、253頁.
[3] 同上,第218頁下.
[4] 同上,第306頁上.
[5] 《佛本行集經》卷十九,車匿等還品中,《大正藏》第叁冊,第740頁上.
[6] 《燈指因緣經》,《大正藏》第叁冊,第808頁下.
[7] 《賢愚經》卷叁,鋸陀身施品第十五,《大正藏》第四冊,第566頁上.
[8] 《十誦律》卷二十四,七法中安居法第四,《大正藏》第二十叁冊,第176頁中.
[9] 龍欽饒降巴.《實相寶藏論詳釋》(劉立千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32頁.
[10] 同上,第25頁.
[11] 全知麥彭仁波切造論,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上師注疏《大圓滿直指心性注疏·竅訣寶藏庫》(索達吉堪布譯). 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務中心,1997年.第312頁.
[12] 《佛說尼拘陀梵志經》卷下,《大正藏》第一冊,第225頁下.
[13]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十九,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一,《大正藏》第十冊,第103頁.
[14] 《大般涅槃經》卷十八,梵行品第八之四,《大正藏》第十二冊,第486頁下.
[15] 《大寶積經》卷六十八,菩薩見實會第十六之八光音天得授記品,《大正藏》第十一冊,第386頁上.
[16] 《佛說發菩提心破諸魔經》卷上,《大正藏》第十七冊,第898頁中.
[17]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五百二十四,第叁分方便善巧品第二十六之二,《大正藏》第七冊,第683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