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一 (第二章 大圓滿法正行見地研究)
【從北傳佛經印證】
第一節 自然智慧(自然智、本覺智光、本智、內證智)
自然智慧的培養,是甯瑪派叁身成就、最終解脫的關鍵,也是菩提覺悟的關鍵,更是大乘佛法自性涅槃成佛的基礎,因此筆者將其列在首位討論。
一、龍欽饒降巴尊者對大圓滿法的見解與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釋自然智慧
(一)自然智
滿欲摩尼珍寶之法界,不須勤行一切皆自生,自然智慧變現衆欲德,總攝一切根本菩提心,無有合離無二菩提心,無有自他平等性法界。[1]
(二)自然智
《寶聚續》雲:
啊呀!佛語金剛藏,試看正見自然智!超越善惡見修真稀奇,不動本體身語所作事業亦無有損益,哈哈!
啊呀!語金剛!試看一切事物的本來存在的情況!它的顯現是不換毛、不變色(保持原樣)真稀奇。對于苦樂任何思維,于實義中亦無改變,哈哈!
啊呀!語金剛!試看大空遍行之智慧!各種憶念思維之活動,凡有所作而皆成爲戲舞真稀奇。雖如何作均于無生界中不滅而解脫,哈哈![2]
(叁)自然智
所顯所現一切收和放,以及五毒皆覺性妙用,如是起現即于其當時,認知妙用圓滿散無蹤,境心之間平等放關鍵,鳥迹無蹤自然智關鍵,一切一界如水波關鍵,大密要點諸法盡收攝,僅知此要即解爲法性。[3]
(四)自然智
指示無有所修之正見,法之根本除自無有故,自對自己而不可得見,無我之境我亦無所說,是故宣說無所修之見,亦示無有所護之本誓,根本無有勤行之事業,故示不須勤行諸事業,宣說無有所行之道者,叁世佛爲叁界諸有情,行于所行菩提心之道,而其心中生佛二無別,故無以心而行心之道,宣說無有所淨之地者,于此法界菩提心之地,我無淨改行成之教言,只示于智而不起分別!此境本來即是自然智,于智慧中沒有智慧境。[4]
(五)自然智慧
不變不分無爲法之界,自然智慧超越勤修界,諸法唯名超越言思界,遠離所作普賢體性中,凡何所現皆是普賢界,普賢界中境心無勝劣,無而執實即是迷亂相,立名之時尚無迷不迷,肯定諸法即是大無名,即是本性大圓滿實相。[5]
(六)自然智
如是身語意叁密,爲自然智覺空智慧,無有所作之法性,本來清淨,而住于本淨元成大空明之中。《直接指示》雲:“金剛身之自性故。住于不變不壞體,蓮華語之自性故,住于不遮不滅心,*輪意之自性故,住于無念大靜慮。”[6]
(七)自然智
覺性無作界中而解脫,下乘具勤修者則不能,瑜伽等空離作道中樂,本來佛陀覺性無有境,漂轉輪回無有而有者,則是認境爲實下劣慧,空中解脫無依界中脫,唯一明點而無有方隅,顯現爲二無有有所取,執著一異即是迷亂心,一中解脫法性界中脫,自然智慧無有因與緣,五毒不可能現而現者,則是貪輪回道障菩提,自然解脫智慧中解脫,元成無方遠離于四邊,墮邊偏黨本無而有者,則是派見邊執平等魔,無方解脫元成界中脫,無有形相空寂無障礙,顯現境相不能而能者,顯現解脫無定界中脫,無有選擇元成界中脫,無有合離明點界中脫,任何皆現無定界中脫,現爲色像顯現自解脫,宣揚聲音聞聲自地脫,見色聞聲五門所顯現,自見本面再無其它境,無有二故境心平等脫,由一平等任何皆生界,這是能生一切功德本,解一切能所則成界。[7]
(八)自然智慧
《普作續》雲:“自然智慧無有因緣故,因果論者應秘而不宣。”[8]
二、北傳佛經相關內容
在北傳佛經大乘佛法中,自然智培養是成佛重要關鍵之一,筆者舉例如下:
(一)如來清淨藏,永離諸分別,體具恒沙德,諸佛之法身。住真無漏界,清淨解脫身,寂滅等虛空,法性無來去。佛現叁界中,不生亦不滅,此界及他方,湛然常不動。平等真法界,佛與衆生如,非斷亦非常,大悲恒不盡。諸佛法性身,本覺自然智,是真勝義谛,唯佛方證知。[9]
(二)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自然智慧憶念諸法平等智心,修諸妙定無分別心,觀察妙慧無止息心,修奢摩他無所見心,修毗缽舍那無所念心,修佛隨念通達法界平等之心,修法隨念無所住心,修僧隨念本心清淨,教化有情不起分別,法界之心攝一切法,如虛空心嚴淨佛土,無所得心得無生忍,無進退心得不退轉,遠離相心不見有相,叁界平等心莊嚴菩提座。無所覺心知一切法,雖轉*輪不見說聽,雖現涅槃而知生死本性平等,[10]願見大師成一切智一切相智無師智自然智,是諸有情雖不求出離而根性純熟是深法器,爲是有情示現叁轉十二行相無上*輪。[11]
(叁)爾時如來即說一切法門行經,何謂一切法門行經,謂度生死淵入八聖道,滿足一切種智,自然智中有十事……[12]菩薩正解資用得釋一切衆生疑,菩薩無依資用得自然智,菩薩善知識資用得一切功德門。[13]
(四)須菩提,雲何爲不可思議事故出,所謂如來法佛法自然智法一切智法,如是諸法不可思議,非心非心數法可轉,此中無分別,是故般若波羅蜜多。[14]
(五)世尊,若有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普願得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普願圓滿一切佛法,圓滿一切智相應之法,圓滿自然智法,圓滿無漏法,普願一切衆生度生死岸證涅槃道,攝衆生心普令圓滿。[15]
(六)舍利弗!菩薩摩诃薩坐道場時,魔來爲亂亦不生瞋,一剎那心與般若波羅蜜相應,所知見覺無不通達。舍利弗!時十方恒河沙世界諸佛如來,異口同聲贊言:“善哉,大士!通達自然智、無礙智、平等智、無師智,大悲莊嚴。”[16]
(七)諸佛子,是心以大悲爲首,智慧增上,方便所護,直心深心淳至,量同佛力,善決定衆生力佛力,趣向無礙智,隨順自然智,能受一切佛法,以智慧教化,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菩薩發如是心,實時過凡夫地,入菩薩位。[17]
(八)行般若波羅蜜,不著彼不著此,于空法中,得大解脫,是大菩薩,清淨圓滿般若波羅蜜,自然智慧出生清淨慧日身心不著入智慧藏究竟觀察大智慧海般若波羅蜜,不著法相行勝清淨智境界吉祥般若波羅蜜,出生妙義智慧海般若波羅蜜。[18]
(九)世尊,若諸有情,求自然智及無師智,破無明殼超于天人,最爲殊勝有希,利樂一切世間。當欲趣求大智無畏,除自然智,欲示無邊知見善巧,將說無量決定之法,欲以光照世間天人[19]。
(十)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知如來說法竟,而問普賢菩薩摩诃薩言,佛子,雲何諸佛如來無障礙智,雲何諸佛如來教化衆生力,雲何諸佛如來自然智普門現前,雲何諸佛如來不可思議智清淨佛國土,雲何諸佛如來無邊之身一切遍見,雲何諸佛如來不可思議境界,雲何諸佛如來無差別無依止智,雲何諸佛如來無障礙身,爾時普賢菩薩摩诃薩,語文殊師利法王子言,文殊師利,此法門難見難知,非覺境界無覺境界難可得信,文殊師利,若有人信此法門,當知彼人,已曾供養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佛,文殊師利,我爲一切生盲衆生,說此法門作照明燈。[20]
(十一)汝等當觀察,導師自然智,無邊功德身,超過愛戲論,寂靜無諸過,離見治心翳,相好以莊嚴,身意皆清淨。[21]
(十二)有十二億菩薩,與虛空藏菩薩俱往,至彼娑婆世界,願世尊說如是如是法,使諸菩薩得自然智,亦使成就大法光明已還來至此。[22]
--------------------------------------------------------------------------------
[1] 龍欽饒降巴.《實相寶藏論詳釋》(劉立千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25頁.
[2] 同上,第24~25頁.
[3] 同上,第42頁.
[4] 同上,第47~48頁.
[5] 同上,第61頁.
[6] 同上,第139頁.
[7] 龍欽饒降巴.《實相寶藏論詳釋》(劉立千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0頁.
[8] 同上,第58頁.
[9]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二十一,幻喻品第二十六,《大正藏》第八冊,第660頁.
[10]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五六九,第六分法性品第六,《大正藏》第七冊,第938頁中.
[11]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五六八,第六分界性品第四,《大正藏》第七冊,第931頁.
[12] 《大乘悲分陀利經》,入叁昧門品第二十九,《大正藏》第叁冊,第289頁.
[13] 《大乘悲分陀利經》,莊嚴品第二十二,《大正藏》第叁冊,第279頁.
[14] 《佛說佛母出生叁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十叁,顯示世間品第十二之二,《大正藏》第八冊,第632頁.
[15] 《佛說佛母出生叁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二十一,幻喻品第二十六,《大正藏》第八冊,第660頁.
[16] 《勝天王般若波羅蜜多經》卷四,現相品第七,《大正藏》第八冊,第709頁.
[17]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二十叁,十地品第二十二,《大正藏》第九冊,第544頁.
[18] 《佛說羅摩伽經》卷下,《大正藏》卷十,第869頁.
[19] 《大寶積經》卷四,第二無邊莊嚴會無上陀羅尼品第一,《大正藏》第十一冊,第20頁.
[20] 《信力入印法門經》卷四,《大正藏》第十冊.第946頁上.
[21] 《大寶積經》卷叁十叁,出現光明會第十一,《大正藏》第十一冊,第182頁.
[22] 《大方等大集經》卷十四,虛空藏品第八之一所問品,《大正藏》第十叁冊.第9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