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八章 第六節 甯瑪派大圓滿法與苯教大圓滿法比較

  第八章 第六節 甯瑪派大圓滿法與苯教大圓滿法比較

  第六節 甯瑪派大圓滿法與苯教大圓滿法比較

  一、閉關內容

  (一)甯瑪派不念瑪智真言、薩勒沃真言、嘟智四根除惡趣真言,或法身咒、報身咒、化身咒,苯教注重九加行。

  (二)甯瑪派沒有才旺仁真灌頂,沒有瓦賽昂巴本尊護法灌頂,沒有這兩尊護法。但普賢王如來同樣存在。

  (叁)甯瑪派前行某些上師在共同外加行時就注重依止上師(參考普賢上師言教)[①],到不共加行又修上師瑜伽。而苯教是九加行修煉,不共加行四皈依文,(叁寶與上師)、祈禱上師文時修持,彼此都注重上師傳承,由上師層層上推祖師加持,上師代表祖師加持指導。甯瑪派就注重蓮花生大士,藏傳佛教也視爲共同祖師。蓮師爲再來之佛,有自己的虹化淨土,邬金銅色吉祥山,法界虛空存,苯教無蓮花生大士傳承。

  (四)甯瑪派有九乘修行,與苯教九乘分法不同,大圓滿法爲無上瑜伽,至高第九乘。要先修好聲聞、緣覺、菩薩道,在顯叁乘中特別以菩薩道進階修叁外密乘:事部、行部、瑜伽部,特別瑜伽部開始的本尊修煉法要先相應,另外蓮師心咒更是十萬遍到百萬遍打基礎,所有加行,前行在閉關前都要先修好,閉關專修叁內密乘或八、九乘,特別大圓滿法專指心部、界部、教授口訣部(心髓部)的第九乘阿底瑜伽修持。一般叁內密乘,第七乘爲生起次第(摩诃瑜伽),視自身之身語意如同本尊,接續外叁密的瑜伽部修行,生起本來清淨圓滿見。一般此時上師進行本尊灌頂爲寶瓶灌,有些上師在瓶灌前就要求作身語意的特別修行(身金剛杵站立,誦吽字清淨語業,觀察心的生、住、去,悟自心本空,自然智慧自然明了。分外、內、密叁種,要求清除身、語、意障垢,住于本然寂靜入本原,即明點、氣脈、本尊入本原),苯教放在閉關第一年第六階段。甯瑪派生起次第,第七乘一般不閉關修,但在《大幻化網續》中將身語意特別修行放在第九乘大圓滿法正行的“徹切”加行中,那就是閉關時訓練。在生起次第完成進入圓滿次第修煉,部分爲第八乘無比瑜伽(阿努瑜伽)的前行,部分就是阿努瑜伽正行。進行氣脈、明點、拙火修行前一般要先修“恩卓”破瓦法。(有些上師不插吉祥草)。氣脈修煉使用九節佛風,金剛誦,寶瓶氣,叁脈七輪觀修。明點修煉中脈、拙火,斷除衣、食、愛染、貪欲執著,身體産生空樂而入定。接著才修遷識破瓦、夢修、中陰救渡、光明子母會,幻身光明(注:一般噶舉派輔修大圓滿法時,修那洛六法才特別強調幻身光明,甯瑪派不修幻身光明。)

  一般七、八乘不使用苯教“阿”( )字觀,部分上師放在徹卻修行。此時,注重證悟樂、明、樂空不二、無念的本覺智。《大幻化網》在“智慧灌”主修雙運道,而拙火(紮隆)放在“秘密灌”。注意,甯瑪派一般由智慧本淨空性直修進入第九乘大圓滿修持,如果是噶舉派“大手印”,此時運用智慧手印和事業手印(一般運用空行母實體瑜伽女),構成大樂空性,氣入中脈,引生幻身光明,證智慧光明心。此外,氣脈修寶瓶氣時要使用身七支坐,九節佛風,金剛誦引氣住、融于中脈,一般不需男女實體雙修瑜伽,即可進入第九次第定,但也有特殊情況。甯瑪派大圓滿法非常注重悟解虛空法性,破我執、法執。在九乘正行阿底瑜伽以修徹卻與脫噶爲主要解脫法,所以閉關主修徹卻禅定而立斷以及脫噶看光、虛空而頓超。此時要上師的勝義(句義)灌頂加持正行以修成四相、六光與苯教相同。對修法心境開悟程度、空性了解與觀光、觀虛空的禅定細節要求很嚴謹,苯教對知識背景要求似乎沒有甯瑪派嚴格,雖然閉過黑關,但爲何修煉大圓滿的空性合一、法界合一、明體本智,一些修行者不甚明了,閉關只是打基礎。

  (五)甯瑪派對不共內加行的積集古薩裏(Kusali一心禅修流浪者)資糧:修“斷”法即施身法特別重視,但苯教沒有那麼重視。甯瑪派在龍欽饒降巴尊者著作《曆史寶鬘論》中有十二位佛界“意傳承”,而苯教只提佛界九莊嚴,用意(精神)傳承大圓滿法。

  (六)甯瑪派修大圓滿法前經過四灌頂,而苯教普賢王如來灌頂之後供養護法神再修紮隆拙火,這與甯瑪派秘密灌頂、智慧灌頂以觀普賢王如來雙身像,修氣脈、明點、拙火,意義類似。但苯教修行徹卻與脫噶要才旺仁真與瓦賽神灌頂,而甯瑪派使用勝義(句義、指示)灌頂,方式不同。甯瑪派四灌頂(注:修大手印也類似),第一寶瓶灌頂,去身與脈之不淨,第二秘密灌頂,去語與氣之不淨,第叁智慧灌頂,去意及明點之不淨,第四大圓滿句義(勝義、指示)灌頂,去叁門(身語意)及氣脈明點一切不淨。有一些上師對特殊根器者也不使用前叁灌,直接第四灌,修徹卻與脫噶,即某些特殊情況,根器基礎好的弟子,也有直接句義灌頂,直修口訣部正行,如印度妙吉祥友、吉祥獅子、佛智足、益西多等祖師,虛空爲壇城,口不念咒語。(筆者注:大圓滿法的“徹卻”正行與禅宗根本、究竟意旨沒有什麼不同,使用方法不同而已,而“脫噶”正行是一種勤勞、長期的功法。)

  (七)甯瑪派修脫噶(脫噶)觀光時強調叁坐姿:法身獅子座,報身象臥坐,化身仙人坐。分成白導引:看日下一肘處,上午獅子坐,中午象臥坐,下午仙人坐。花導引:隔紗看日光,上、下午用獅子坐,中午用象臥坐。黃導引:夜晚直視月亮,用獅子坐。可與白導引交換而修。紅導引:夜晚看燈,可直視,用仙人坐。也可用叁虛空(密虛空、內虛空、外虛空)會合瑜伽輔助修行(在無雲晴空山野高曠處)。

  (八)甯瑪派脫噶觀光特別注意,依照《大圓勝慧本覺心要修證次第》說到:“身坐法不動,則氣脈自緩,眼看法不動,則光相易增易見。心無著不動,則光明與自心易于融合無二(界覺能得雙運)。”[②]如此,自性明體易顯現增長。

  (九)雙方皆著重晶管脈,又稱遠通水光脈,連接心和眼,是顯現無數金剛鏈的光明所依處。

  (十)苯教第一年五蘊身體49天修煉完,第五階段,注視實體 阿字訓練定力,虹化振動力。但甯瑪派不使用輔助圖形。只在徹卻有修行無念光明時觀想 字白色放光,猛然念“哈”二十一遍到達頭頂上遠離歸于空,漸高漸散不複見,松懈其境平等住,刹那于彼斷念流,即住于離言思境(大光明境)。[③](注:噶舉派兼修大圓滿法者會用五脈輪五種顔色“阿”字口訣輔助徹卻修法)

  (十一)苯教文嘉寺閉關第四階段蛞地日恨法:分辨生死輪回與涅槃寂靜。也就是出世間(地)與入世間(蛞瓦)五蘊的分別,日恨指出世入世的辨別,要念咒語禅定,其中外部修行到荒郊野地2個月,荒野也可使用墳墓區,甚至全身裸體,體驗苦難墮入惡趣狀態。而甯瑪派大圓滿法正行時,龍欽饒降巴尊者認爲:“確定修法有兩種:(甲)像乞丐一樣修行;(乙)像野獸一樣修行。(甲)即先于偏僻生疏地方,裝扮成貧賤者,依靠乞討維持衣食,使人無所感知而修行。彼時,不向他人炫耀自己的功德,此爲無所貪求之相;對他人之法、上師、神通等不聞不問,即使親眼所見,亦不羨慕。此爲堅信自己竅訣之相。(乙)到冢間、山間、空谷中去,放棄身語意叁事而修行。身事即是放棄世間各種繁忙要事,從容安居,使諸脈穩定;脈穩定則氣息與心自然穩定,因而妄念心亦自然遮滅;語事,即是口中禁語,不言不語,默默而住,故心中自然生起不可言說之義;意事,即是種種妄念心起後,心不隨轉,收心則自然處于無妄念之中。”[④]兩派修行近似,強調破相修行過程,才能無人、無我、無住,而達覺性赤裸,任運自在。但甯瑪派收斂自我,有時如荒山野人,訓練不執著肉體的一切需求(衣、食、住、行、睡、夢、情欲、名位、財富),持續訓練的時間超過了苯教的要求。這個訓練過程,在當代越來越難執行,但是此訓練過程,卻是甯瑪派祖師開悟的重大竅訣。

  二、思想傳承

  (一)甯瑪派傳承:普賢王如來(阿打爾媽佛、本初佛、佛母)傳中央毗盧遮那佛,傳東方妙喜世界阿閦如來(不動如來),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光如來(阿彌陀佛)、北方不空成就如來,南方寶生如來,也傳金剛手菩薩(筆者注:文殊菩薩的化身)、東方妙喜世界金剛薩埵,再傳東方妙喜世界維摩诘居士,再傳人間俱生喜金剛(嘉饒多傑),再傳降巴舍甯(妙吉祥友),再傳佛智足(生遮野些)及詩列星哈(熙日森哈、吉祥獅子),再傳無垢友(毗瑪納米紮)大師、智經(嘉納蘇紮或耶謝多、益西多)、蓮花生大士,再傳毗盧遮那、益喜措嘉佛母、赤松德贊,一直傳到龍欽饒降巴尊者、晉美林巴……(請參考第一章第二節),與苯教傳承不同。(注:苯教首先普賢王如來傳辛拉韋噶再傳敦巴辛繞〔化身爲教主〕……共九位如來莊嚴,之後出現二十四位大成就者。而按照龍欽饒降巴尊者《曆史寶鬘論》大圓滿法有十二位如來化身傳承,第十二位爲釋迦牟尼佛,其中普賢王如來化身金剛持佛傳金剛薩埵與金剛手菩薩,金剛手菩薩或金剛薩埵傳人間持明,從嘉饒多傑開始,請參考第一章第二節。)

  (二)甯瑪派第九乘傳承大圓滿徹卻與脫噶經典,以無垢友大師傳的《毗瑪甯提》,蓮花生大士傳的《空行甯提》,晉美林巴傳的《龍欽甯提》,敦珠法王傳的《敦珠新寶藏》最著名。[⑤]跟苯教以《噶舉四部》、《阿赤十五步》,《象雄大圓滿法》,《耶赤他色大圓滿法》等參考資料不同,但佐欽傳承已成爲二派共參互融教法,兩邊的虹光化身成就者都不少,但1970年代後聽到看到的資料,甯瑪派的居多數,也就是甯瑪派大圓滿法這四十年的弘傳,已形成更大的風潮,修行者更多,比例上有緣成就者相對較多。佛教根本是戒殺生的,早期藏區冬季很長,草木不生,飲食困難不易素食,但現在條件改變,大圓滿修煉成就者已能持守、護持慈悲心,印度瑜伽修行者大多素食,希瓦神(濕婆神)素食主義者。不知苯教是否也跟著調整呢?(放棄殺生血祭,且後叁乘阿噶、耶辛、無上乘密宗自然改吃素食呢?筆者調研,1998年四川新龍縣虹化者阿曲喇嘛是素食者)

  (叁)大圓滿法是自生、自顯、自行、自然而成,不立一切見、不立一切修、不立一切行、不立一切果。是使一切衆生對自身原本具有的自然智慧,通過佛性的修行證悟使之顯露出來,解脫成就,而此種虛空光明見、大圓滿解,是一便捷開啓自身拙火明體的方便法門,因此不論雍仲苯教、佛教、大修行瑜伽者,皆很看重此法脈。使執著自解,直入法界,成就叁身。(注:《瑜伽經》也講透過八支的叁摩地修行,達獨存“直覺智慧”,無分別智即高度辨別智而解脫),虛空無相,虹光照寰宇。另徹卻實修常用無修、無整、無散亂,讓妄念自然消散融化,從而定于自心之上,頓然而悟。在根本理解上,依苯教大藏經的無上心品庫藏部與甯瑪派大圓滿法沒什麼大差異,差異只是界部中,下界龍庭(水族生物)說宣經教不同。苯教特別強調此處。

  (四)甯瑪派的傳承修持非常重視寶瓶童子身,這是一個實修的經驗,也是虹化後在無形界的特征。童子赤子心的直覺、無私偏是本法脈修持過程一大特性,也就是文殊童子身的一種開示,那麼甯瑪派重視《文殊真實名經》就潛藏極大的玄機,讓修行者自行去悟透。苯教朗依寺喜歡白色文殊菩薩,更深含義在寶瓶童子身吧!

  (五)在甯瑪派大圓滿法,非常注重中陰解脫,苯教大藏經講述較少,甯瑪派蓮花生大士著作《西藏度亡經》、龍欽饒降巴尊者著作《上師心滴如意寶》的“往生光明藏”一文中提到如何中陰身光明解脫,晉美林巴尊者在《大圓勝慧本覺心要修證次第》提到中根中陰身成就法分四部分:1、自性中陰身,2、臨終中陰身,3、法性中陰身,4、將轉中陰身。此外有下根往生化身淨土法,另在《隆欽甯提派本覺道次第無上智引導文》中提到中根中陰身證圓覺分成:1、本性中陰,2、臨終中陰,3、法性中陰,4、叁有中陰。此外有下根休息自然化身刹土法。這兩本書內容幾乎一樣,文字稍加更改,都是龍欽饒降巴尊者,傳晉美林巴(智悲光尊者)[都是由劉立千翻譯]。下等根器運用“化生蓮花”法:由法性加持之力即可往彼刹土(東方金剛薩埵化身佛土)于蓮苞中變化而生。

  --------------------------------------------------------------------------------

  [①] 巴珠(巴楚)仁波切.《普賢上師言教》(佐欽寺熙日森佛學院譯).西藏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2006版.第87~107頁、197~221頁.

  [②] 智悲光尊者.《大圓勝慧本覺心要修證次第》(劉立千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59、154頁.

  [③] 龍欽饒降巴.《大圓滿禅定休息清淨車解》.臺北:自由出版社,2003年.第57頁.

  [④] 龍欽饒降巴.《句義寶藏論廣講》(劉立千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203頁.

  [⑤] 洛桑傑嘉措.《圖解大圓滿》.陝西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55頁.

  

《第八章 第六節 甯瑪派大圓滿法與苯教大圓滿法比較》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結語1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