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語
本論文筆者整理了大圓滿法正行(徹卻與脫噶)的見地與修行果,並從龍欽饒降巴尊者等祖師著作歸納找出叁十八個主要修持名詞,與大乘經論做對比研究,證明大圓滿法正行見地就是諸佛正法眼藏,其中虛空自然智與明空赤露更是大乘精髓的傳承,大圓滿法修持能到達涅槃解脫果位。自然智慧表示自覺開悟或天啓(無形界佛菩薩輔助)宇宙實相自然法則。在大乘經典中,自然智出現于《妙法蓮華經》、《大方廣佛華嚴經》、《大寶積經》、《大方廣如來藏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大方等大集經》、《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大乘悲分陀利經》、《佛說羅摩伽經》、《信利入印法門經》、《佛說佛母出生叁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等等,這是大乘佛菩薩重要修行見地,常與本覺智、無師智一起使用。而徹卻、脫噶正行中“虛空觀”更是大乘佛法早有的修持方法,例如:《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提到虛空波羅蜜多,虛空叁摩地住無著無爲無染;《大寶積經》提到虛空智慧者,放光明網遍法界故;《小品般若波羅蜜經》提到菩薩修習深般若波羅蜜,即是修習虛空;《合部金光明經》提到第十法雲地是法身如虛空,智慧如大雲,能令遍滿覆一切故;《大方廣佛華嚴經》提到“等虛空智,以大光網照法界故”;《央掘摩羅經》提到諸佛如虛空,解脫如虛空,虛空無有相;《寶雲經》提到九地菩薩得虛空身,得無礙身,遍虛空故;《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又提到大乘與虛空等,與大圓滿法虛空中十無有(注:正見、叁昧耶戒、灌頂、曼荼羅、地、道、事業、智、果、法性)見地一致;《大佛頂首楞嚴經》提到虛空藏菩薩,以虛空無二,佛國本同,于同發明得無生忍,入叁摩地,與大圓滿法虛空觀見地基本一致。從叁十八個名詞整理中,可知大圓滿法的修煉見地並非自行創造,而主要是繼承大乘遺産。
至于如何達到明心見性的方法,諸佛菩薩各有千秋,隨衆生因緣運用,但是文殊菩薩與東方妙喜佛國阿閦如來及諸大菩薩特別注重四光脈,以宇宙明光(包括太陽光)作爲人體明點産生的相應觸媒,即以太陽光照十方所産生的能量來修煉肉體結構改造,直到自性發光,甚至虹光化現,了悟本淨立斷與頓超任運自在功法。最後與宇宙諸佛菩薩心心相印而光光相映。大圓滿法由本初佛普賢王如來將心法傳授五方五佛及金剛手菩薩、金剛薩埵,之後在人間逐漸發揚光大。
總之,法界諸佛菩薩平等對待衆生,修行提供各種方便機會,給有緣衆生解脫成就,也自然壯大佛菩薩光明、明點妙用。以下筆者再整理細分十個重點討論,其中苯教大圓滿思想見地,可視爲普賢王如來與文殊菩薩的獨立分支,且與甯瑪派的修持傳承、修行參考文獻基本上已不同,只有少部分重疊,閉關修煉也有不同要求(請參考第八章最後一節,另第二節文嘉寺叁年閉關詳細課程是由旦科喇嘛師父講解,筆者記錄整理首度公布),不再詳述。
一、大圓滿法代表文殊菩薩與東方妙喜阿閦佛國的傳承
在第一章第二節中,龍欽饒降巴尊者于《曆史寶鬘論》提到普賢王如來化身金剛持佛,將大圓滿法傳給金剛手菩薩和金剛薩埵,金剛手菩薩傳給人間初祖嘉饒多傑,而第叁章第一節中,筆者論述文殊菩薩化身爲金剛手菩薩,並且大圓滿法印度祖師嘉饒多傑、妙吉祥友、無垢友等人還爲《聖妙吉祥真實名經》做注解,確認執金剛秘密主的金剛手菩薩,真實名爲文殊菩薩,而不是金剛薩埵,因此文殊菩薩是大圓滿法的持有者,化身爲金剛手菩薩,在大乘佛法中所記載表現的見地,也就成爲大圓滿法的修行見地。此外,文殊菩薩的顯化地──中國五臺山,還是大圓滿法祖師吉祥獅子、無垢友大師的隱居地。《曆史寶鬘論》還記載文殊菩薩幫助妙吉祥友找到嘉饒多傑初祖。在唐朝密宗,胎藏界金剛手菩薩(Vajrapāṇi)常被誤認爲就是金剛薩埵(Vajrasattva),金剛界曼荼羅即壇城之中沒有金剛手菩薩,文殊菩薩與金剛手爲不同尊菩薩,此見地與印度大圓滿法祖師不同。筆者從印度梵文推論也認爲金剛手菩薩與金剛薩埵爲不同尊菩薩,漢地一些修行者看法可能有誤。如果我們仔細閱讀文殊菩薩系列經典,會發現跟大圓滿法祖師著作的見地多麼相像,因此,筆者贊同印度祖師的看法,金剛手菩薩爲文殊菩薩的化身。龍欽饒降巴尊者知道金剛手菩薩爲大圓滿法的持有者,但似乎不知文殊菩薩化身爲金剛手菩薩,也就沒有深入研究文殊菩薩對大圓滿法的影響。所以,筆者推論龍欽饒降巴尊者當時對《聖妙吉祥真實名經》並不熟悉,也不知道印度祖師嘉饒多傑、妙吉祥友、無垢友大師曾對此經做注解,精通文殊菩薩思想。另外,爲了多了解文殊菩薩,在四十卷《大方廣佛華嚴經》光明覺品提到,文殊菩薩來自東方不動智如來的金色世界[1],筆者懷疑是否就是不動如來的東方妙喜佛國。當然還有其它佛經記載,文殊菩薩也到過東方寶英佛國弘法[2],甚至久遠前就已成佛[3]。
而來自東方妙喜(阿閦)佛國的阿閦如來、金剛薩埵和維摩诘居士等大菩薩所代表的修持,筆者已在第四章利用相關北傳佛經反推證明與大圓滿法正行産生的虹化現象與見地一致。大圓滿法虹光化身修煉特質,與《阿閦佛國經》中阿閦如來與衆多大菩薩、阿羅漢們,修煉産生的顯化現象幾乎一致。因此經文中說:“阿閦佛摩诃般泥洹時,身破碎不複見,還自然生。其身骨坐處見自然,譬如有山碎破其山不複見,自然還其處。”[4]阿閦如來的身體自然消失不見。由于阿閦佛國弟子衆多分散各個佛國,包括閻浮提南贍部洲衆生,當弟子修行涅槃時會産生地震,身體如五色雲氣消失不見,所以經文說:“阿閦如來,諸弟子皆般泥洹時地即爲大動,中有阿羅漢,身中自出火還燒身而般泥洹,中有阿羅漢般泥洹時,自以功德行如疾風中有,譬如五色雲氣于空中行便不複知處,中有弟子自以功德便沒去不複知處,般泥洹如是。”[5]又提到:“自然化滅無遺舍利;或有于滅度時遊行空中如五色雲,須臾消散滅無遺迹;或住虛空如降時雨至地消盡。”[6]這是中國東漢時期反推印證大圓滿法正行虹光化身的最早文獻,在學術界是第一次提出。然而大圓滿法傳到西藏是公元八世紀中晚期的無垢友大師、蓮花生大士與毗盧遮那祖師。
而長期以來,大圓滿法又與來自阿閦佛國的金剛薩埵關系密切,連中陰身救渡也以金剛薩埵淨土爲歸去處,因此,大圓滿法應是東方阿閦(妙喜)佛國的重要修行方法。另外,《維摩诘所說經》中來自阿閦佛國維摩诘居士所弘揚的不二法門,是阿閦佛國修持的進階,也是大圓滿法修行的重要入門參考。
因此,北傳佛經中與文殊菩薩及東方妙喜佛國(阿閦佛國)相關經典,皆可作爲大圓滿法修行輔助經典,而不限于原有藏地傳承自印度的心部、界部、口訣部經典。這樣就大大擴充了大圓滿法思想見地的來源,如此,漢地學者就可透過這些經典一窺大圓滿法的堂奧。這是筆者對敦珠法王法脈,談錫永上師等人見解,認爲大圓滿法是文殊菩薩與維摩诘居士的“不二法門”的進一步論述。至于北傳佛經中有那些相關經典呢
在第叁章到第六章提到:《聖妙吉祥真實名經》、《維摩诘所說經》、《阿閦佛國經》、《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阿阇世王經》、《佛說魔逆經》、《如幻叁昧經》(《聖善住意天子說問經》)、《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濡首菩薩無上清淨分衛經》、《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央掘魔羅經》、《佛說文殊師利巡行經》、《文殊菩薩淨律經》、《思益梵天所問經》、《大聖文殊師利菩薩佛剎功德莊嚴經》、《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佛說文殊師利行經》、《佛說文殊師利現寶藏經》、《大寶積經·文殊師利說般若會第四十六之二》、《大寶積經·不動如來會》、《大般若波羅蜜經·見不動佛品第二十四》、《小品般若波羅蜜經·見阿閦佛品第二十五》等等。
二、大圓滿法與衆多北傳顯密經論見地一致是大乘心法傳承
在第二章前言中筆者提到,薩迦派祖師,薩迦班智達在《叁律儀詳析》一書中說:“大圓滿這個詞沒有出現在任何一本有關印度起源的著作中,因此推論認爲(甯瑪派)大圓滿這個教法是毫無根據的。”[7]筆者認爲這個立論是有問題的、錯誤的。並提出證明大圓滿法來自衆多顯密經論的結晶,是大乘的傳承,特別是文殊菩薩與東方妙喜佛國的傳承。
因爲,雖然“大圓滿”叁個字沒有出現在大乘佛典中,但大圓滿法的修行內涵卻是道地的大乘心法菩提心法脈,注重發菩提心與證悟菩提心、菩提自然智。大圓滿法在早期發展就很強調以菩提心證悟法性、空性光明、自然智慧。大圓滿法西藏最早的祖師毗盧遮那,從印度帶回西藏的五本心部密續[8],是了解大圓滿法修行見地的根本基礎,且都以菩提心作爲標題,跟《一切法大圓滿菩提心普作王》一樣,強調菩提心。[9]《普作續》是更爲通用流行來自印度的心部經典,內容中多次提到“大圓滿”這個名詞。此外,甯瑪派的修行方法是源自印度的一種瑜伽修行方法,原稱阿底瑜伽(梵文爲ādi,義爲“最初的、最重要的”),佛教中瑜伽行派特別強調瑜伽相應,釋迦牟尼佛時代開始,就有瑜伽行者學習佛教義理尋求解脫,瑜伽也代表了見地與實際修行的功夫合一,即知行合一,也重視肉體中脈脈輪在修行中的明點變化與對人體的影響。因此,佛教中就衍生出特別注重打通身體脈輪,輔助意識解脫開悟自然智慧的支派,後來在大乘中甚至強調法報化叁身的應用。早期不同祖師在傳授阿底瑜伽時,對法脈的稱謂不同,之後逐漸演變,才統一稱爲“大圓滿法”,並廣爲通行,成爲概括整個甯瑪派最高修行內容的統稱,涵括心部、界部、口訣部的修行見地。筆者認爲,沒有文獻證明龍欽饒降巴尊…
《結語1》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