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结语1

  结语

  本论文笔者整理了大圆满法正行(彻却与脱噶)的见地与修行果,并从龙钦饶降巴尊者等祖师著作归纳找出三十八个主要修持名词,与大乘经论做对比研究,证明大圆满法正行见地就是诸佛正法眼藏,其中虚空自然智与明空赤露更是大乘精髓的传承,大圆满法修持能到达涅槃解脱果位。自然智慧表示自觉开悟或天启(无形界佛菩萨辅助)宇宙实相自然法则。在大乘经典中,自然智出现于《妙法莲华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大宝积经》、《大方广如来藏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大方等大集经》、《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大乘悲分陀利经》、《佛说罗摩伽经》、《信利入印法门经》、《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等等,这是大乘佛菩萨重要修行见地,常与本觉智、无师智一起使用。而彻却、脱噶正行中“虚空观”更是大乘佛法早有的修持方法,例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提到虚空波罗蜜多,虚空三摩地住无著无为无染;《大宝积经》提到虚空智慧者,放光明网遍法界故;《小品般若波罗蜜经》提到菩萨修习深般若波罗蜜,即是修习虚空;《合部金光明经》提到第十法云地是法身如虚空,智慧如大云,能令遍满覆一切故;《大方广佛华严经》提到“等虚空智,以大光网照法界故”;《央掘摩罗经》提到诸佛如虚空,解脱如虚空,虚空无有相;《宝云经》提到九地菩萨得虚空身,得无碍身,遍虚空故;《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又提到大乘与虚空等,与大圆满法虚空中十无有(注:正见、三昧耶戒、灌顶、曼荼罗、地、道、事业、智、果、法性)见地一致;《大佛顶首楞严经》提到虚空藏菩萨,以虚空无二,佛国本同,于同发明得无生忍,入三摩地,与大圆满法虚空观见地基本一致。从三十八个名词整理中,可知大圆满法的修炼见地并非自行创造,而主要是继承大乘遗产。

  至于如何达到明心见性的方法,诸佛菩萨各有千秋,随众生因缘运用,但是文殊菩萨与东方妙喜佛国阿閦如来及诸大菩萨特别注重四光脉,以宇宙明光(包括太阳光)作为人体明点产生的相应触媒,即以太阳光照十方所产生的能量来修炼肉体结构改造,直到自性发光,甚至虹光化现,了悟本净立断与顿超任运自在功法。最后与宇宙诸佛菩萨心心相印而光光相映。大圆满法由本初佛普贤王如来将心法传授五方五佛及金刚手菩萨、金刚萨埵,之后在人间逐渐发扬光大。

  总之,法界诸佛菩萨平等对待众生,修行提供各种方便机会,给有缘众生解脱成就,也自然壮大佛菩萨光明、明点妙用。以下笔者再整理细分十个重点讨论,其中苯教大圆满思想见地,可视为普贤王如来与文殊菩萨的独立分支,且与宁玛派的修持传承、修行参考文献基本上已不同,只有少部分重叠,闭关修炼也有不同要求(请参考第八章最后一节,另第二节文嘉寺三年闭关详细课程是由旦科喇嘛师父讲解,笔者记录整理首度公布),不再详述。

  一、大圆满法代表文殊菩萨与东方妙喜阿閦佛国的传承

  在第一章第二节中,龙钦饶降巴尊者于《历史宝鬘论》提到普贤王如来化身金刚持佛,将大圆满法传给金刚手菩萨和金刚萨埵,金刚手菩萨传给人间初祖嘉饶多杰,而第三章第一节中,笔者论述文殊菩萨化身为金刚手菩萨,并且大圆满法印度祖师嘉饶多杰、妙吉祥友、无垢友等人还为《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做注解,确认执金刚秘密主的金刚手菩萨,真实名为文殊菩萨,而不是金刚萨埵,因此文殊菩萨是大圆满法的持有者,化身为金刚手菩萨,在大乘佛法中所记载表现的见地,也就成为大圆满法的修行见地。此外,文殊菩萨的显化地──中国五台山,还是大圆满法祖师吉祥狮子、无垢友大师的隐居地。《历史宝鬘论》还记载文殊菩萨帮助妙吉祥友找到嘉饶多杰初祖。在唐朝密宗,胎藏界金刚手菩萨(Vajrapāṇi)常被误认为就是金刚萨埵(Vajrasattva),金刚界曼荼罗即坛城之中没有金刚手菩萨,文殊菩萨与金刚手为不同尊菩萨,此见地与印度大圆满法祖师不同。笔者从印度梵文推论也认为金刚手菩萨与金刚萨埵为不同尊菩萨,汉地一些修行者看法可能有误。如果我们仔细阅读文殊菩萨系列经典,会发现跟大圆满法祖师著作的见地多么相像,因此,笔者赞同印度祖师的看法,金刚手菩萨为文殊菩萨的化身。龙钦饶降巴尊者知道金刚手菩萨为大圆满法的持有者,但似乎不知文殊菩萨化身为金刚手菩萨,也就没有深入研究文殊菩萨对大圆满法的影响。所以,笔者推论龙钦饶降巴尊者当时对《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并不熟悉,也不知道印度祖师嘉饶多杰、妙吉祥友、无垢友大师曾对此经做注解,精通文殊菩萨思想。另外,为了多了解文殊菩萨,在四十卷《大方广佛华严经》光明觉品提到,文殊菩萨来自东方不动智如来的金色世界[1],笔者怀疑是否就是不动如来的东方妙喜佛国。当然还有其它佛经记载,文殊菩萨也到过东方宝英佛国弘法[2],甚至久远前就已成佛[3]。

  而来自东方妙喜(阿閦)佛国的阿閦如来、金刚萨埵和维摩诘居士等大菩萨所代表的修持,笔者已在第四章利用相关北传佛经反推证明与大圆满法正行产生的虹化现象与见地一致。大圆满法虹光化身修炼特质,与《阿閦佛国经》中阿閦如来与众多大菩萨、阿罗汉们,修炼产生的显化现象几乎一致。因此经文中说:“阿閦佛摩诃般泥洹时,身破碎不复见,还自然生。其身骨坐处见自然,譬如有山碎破其山不复见,自然还其处。”[4]阿閦如来的身体自然消失不见。由于阿閦佛国弟子众多分散各个佛国,包括阎浮提南赡部洲众生,当弟子修行涅槃时会产生地震,身体如五色云气消失不见,所以经文说:“阿閦如来,诸弟子皆般泥洹时地即为大动,中有阿罗汉,身中自出火还烧身而般泥洹,中有阿罗汉般泥洹时,自以功德行如疾风中有,譬如五色云气于空中行便不复知处,中有弟子自以功德便没去不复知处,般泥洹如是。”[5]又提到:“自然化灭无遗舍利;或有于灭度时游行空中如五色云,须臾消散灭无遗迹;或住虚空如降时雨至地消尽。”[6]这是中国东汉时期反推印证大圆满法正行虹光化身的最早文献,在学术界是第一次提出。然而大圆满法传到西藏是公元八世纪中晚期的无垢友大师、莲花生大士与毗卢遮那祖师。

  而长期以来,大圆满法又与来自阿閦佛国的金刚萨埵关系密切,连中阴身救渡也以金刚萨埵净土为归去处,因此,大圆满法应是东方阿閦(妙喜)佛国的重要修行方法。另外,《维摩诘所说经》中来自阿閦佛国维摩诘居士所弘扬的不二法门,是阿閦佛国修持的进阶,也是大圆满法修行的重要入门参考。

  因此,北传佛经中与文殊菩萨及东方妙喜佛国(阿閦佛国)相关经典,皆可作为大圆满法修行辅助经典,而不限于原有藏地传承自印度的心部、界部、口诀部经典。这样就大大扩充了大圆满法思想见地的来源,如此,汉地学者就可透过这些经典一窥大圆满法的堂奥。这是笔者对敦珠法王法脉,谈锡永上师等人见解,认为大圆满法是文殊菩萨与维摩诘居士的“不二法门”的进一步论述。至于北传佛经中有那些相关经典呢

  在第三章到第六章提到:《圣妙吉祥真实名经》、《维摩诘所说经》、《阿閦佛国经》、《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阿阇世王经》、《佛说魔逆经》、《如幻三昧经》(《圣善住意天子说问经》)、《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央掘魔罗经》、《佛说文殊师利巡行经》、《文殊菩萨净律经》、《思益梵天所问经》、《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剎功德庄严经》、《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佛说文殊师利行经》、《佛说文殊师利现宝藏经》、《大宝积经·文殊师利说般若会第四十六之二》、《大宝积经·不动如来会》、《大般若波罗蜜经·见不动佛品第二十四》、《小品般若波罗蜜经·见阿閦佛品第二十五》等等。

  二、大圆满法与众多北传显密经论见地一致是大乘心法传承

  在第二章前言中笔者提到,萨迦派祖师,萨迦班智达在《三律仪详析》一书中说:“大圆满这个词没有出现在任何一本有关印度起源的著作中,因此推论认为(宁玛派)大圆满这个教法是毫无根据的。”[7]笔者认为这个立论是有问题的、错误的。并提出证明大圆满法来自众多显密经论的结晶,是大乘的传承,特别是文殊菩萨与东方妙喜佛国的传承。

  因为,虽然“大圆满”三个字没有出现在大乘佛典中,但大圆满法的修行内涵却是道地的大乘心法菩提心法脉,注重发菩提心与证悟菩提心、菩提自然智。大圆满法在早期发展就很强调以菩提心证悟法性、空性光明、自然智慧。大圆满法西藏最早的祖师毗卢遮那,从印度带回西藏的五本心部密续[8],是了解大圆满法修行见地的根本基础,且都以菩提心作为标题,跟《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一样,强调菩提心。[9]《普作续》是更为通用流行来自印度的心部经典,内容中多次提到“大圆满”这个名词。此外,宁玛派的修行方法是源自印度的一种瑜伽修行方法,原称阿底瑜伽(梵文为ādi,义为“最初的、最重要的”),佛教中瑜伽行派特别强调瑜伽相应,释迦牟尼佛时代开始,就有瑜伽行者学习佛教义理寻求解脱,瑜伽也代表了见地与实际修行的功夫合一,即知行合一,也重视肉体中脉脉轮在修行中的明点变化与对人体的影响。因此,佛教中就衍生出特别注重打通身体脉轮,辅助意识解脱开悟自然智慧的支派,后来在大乘中甚至强调法报化三身的应用。早期不同祖师在传授阿底瑜伽时,对法脉的称谓不同,之后逐渐演变,才统一称为“大圆满法”,并广为通行,成为概括整个宁玛派最高修行内容的统称,涵括心部、界部、口诀部的修行见地。笔者认为,没有文献证明龙钦饶降巴尊…

《结语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结语2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