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四節 大圓滿法與禅宗思想的差異研究
第四節 大圓滿法與禅宗思想的差異研究
前叁節筆者已對禅宗傳承叁部經典:《六祖大師法寶壇經》、《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大乘入楞伽經》與大圓滿法修行及經典作一初步比較,以下筆者再提兩個根本差異,做個總結。
一、大圓滿法正行脫噶看光法的修行,在禅宗法門內沒有這個傳承,在第一章第六節,筆者已介紹脫噶修煉法,包括黑關、白關、看光法等,這種虹光化身修煉即使整個大乘佛經也找不到傳承,眼睛、心髒、大腦連接四光脈的修煉,在古代一定諱莫如深,沒有公開傳承,所以祖師們才以口訣相傳。在大圓滿法傳承曆史中,嘉饒多傑祖師是一般公認的人間初祖,他向金剛手菩薩或金剛薩埵學會大圓滿法密續(注:始于普賢王如來化身金剛持佛教導金剛手菩薩與金剛薩埵,當時也由十二位如來一個接一個密意傳承),之前並未在人間傳承,與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涵義實在非常相像,因爲大圓滿法就是文殊菩薩(注:化身金剛手菩薩,文殊菩薩智慧解脫的見地請參考第叁章)與東方妙喜阿閦佛國的傳承,維摩诘居士與金剛薩埵均來自此佛國,大圓滿法徹卻修煉部分與禅宗實修禅法就非常接近,本淨與立斷,截斷橫流,輪涅無二,本超因果,就是一種禅修心境,因此徹卻使用四直斷法,直指修煉核心,當然巴楚上師的《椎擊叁要》也非常寫實(參考第一章第八節),徹卻禅法發展越來越活潑,方法越來越多元,已不是古代純粹內觀的形式,對空性的印證,法界的理解,已不斷掌握竅訣,直達解脫,自在逍遙。就連徹卻修持的輔助方法也越來越多元,脫噶法也一樣,上師們還使用叁棱鏡、水晶球做道具,輔助了解光的特性(注:水晶塔的水晶光修煉還與大圓滿法傳承相關,見于第叁章前言),還有白光、黑暗無光和七彩光的特質,而圓寂虹化時常有七彩光、地震等異象,教導啓迪修行。看虛空、看無雲晴空、看光是大圓滿法正行,印證大乘心法所使用的極獨特方法,可成就虛空自然智、虹光化身,叁身任運。
二、禅宗傳承比較偏向般若空性、自性清淨,不像甯瑪派大圓滿法傳承那麼強調虛空法界光明,筆者感覺大圓滿法修行跟《大方廣佛華嚴經》的修行強調法界境界比較接近,當然也具有《大般涅槃經》的部分特色,例如金剛寶瓶身、如來藏思想,由于《大方廣佛華嚴經》對宇宙法界的描述非常詳細,而大圓滿法密續對叁身在法界的運作描述也特別詳細,兩者異曲同工,互相補足,大圓滿法密續對叁身五智(或五身五智)的運作特別費心,對人體經脈、氣脈明點的了解也最深入,連中國中醫都還沒提到四光脈,一般印度教的典籍也沒有提到,令人詫異,由于大圓滿法是一種瑜伽訓練(阿底瑜伽),所以在打基礎修氣脈明點時,有許多瑜伽輔助動作,禅門中只有少林武功可與此相比擬,但是拙火定不怕冷的功夫可不是漢人容易學的,在改變體質上,甯瑪派下了很大功夫,由于基礎紮實,所以煉徹卻脫噶時,氣脈穩定坐得住,眼光不外溢,很穩定,這些禅修功夫保證了開悟解脫的良好基礎,自然不談證悟自然證悟,上師們會要求做好前行,培養驚人的體能,爲不定期閉關做准備,這個法脈不容易懂,所以古代時祖師們再叁交代,只能傳給較好的根器,不能勉強地修大圓滿法,甯瑪派還有生起次第(摩诃瑜伽)和圓滿次第(阿魯瑜伽)的修持,下等根器修了大圓滿法,還有很好的機會,在中陰身時,蓮花化生到金剛薩埵東方妙喜佛國的淨土,當然有些祖師目前也強調轉生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光如來淨土,各有因緣,目前全球進入普傳期,對徹卻與脫噶修煉前行部分,要求比較寬松,因爲大圓滿法不是只靠見地,具有各種修煉的功法,從氣脈明點、中脈驗相到正行,皆需投入時間修持,而習慣看虛空,就是一種很好的輔助竅門、普傳竅門,北傳禅宗並未強調此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