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五章 禅宗思想與大圓滿法

  第五章 禅宗思想與大圓滿法

  漢地禅宗有漸修神秀派與頓悟慧能派及如來禅與祖師禅的不同修煉,禅宗主張的“自性清淨”、“頓悟成佛”、“不立文字”與甯瑪派主張的“心體本淨”(立斷)、“自性頓成”(頓超任運)、“本離文字(口訣派甯提)”見地是一致的。《一切法大圓滿菩提心普作王》說:“當下即是心,是爲心證悟。不落見地修,不落見地行。不執所修果,及次第證量。無壇城生起,無圓滿次第。無咒無灌頂,亦無戒可持。法爾真實相,超越于因果,亦不假修成。”[1]

  龍欽饒降巴尊者在《實相寶藏論》一書中也提到“大阿阇梨和尚(按:漢地禅宗神秀傳承弟子)所說,雖爲劣慧之心所不能容,而實義本如是住。諸下乘于秘密法心不能承受,遂起謗渎,彼由此業墮惡趣故。”[2]又說“大圓滿者,說諸根本來斷絕文字之法,非是諸下劣者之境界,是故《普作續》雲:“天人有情根器各不同。或有清淨諸根以爲主,或有諸根本來離文字,這是爲了需要而宣說。”[3]相當贊揚禅宗思想。此外,許得存教授(索南才讓)和吳建民教授認爲印度傳承大圓滿法祖師吉祥獅子(注:漢人)與前弘期頓漸之爭的摩诃衍那二人傳播的禅宗思想對大圓滿法的修行見地影響很大。[4]大圓滿法的徹卻正行中,見地與禅法關系似乎非常密切,直修本心、直指本心,無修自然成。而且禅宗達摩祖師來到中土傳到五祖弘忍大師,皆以楞伽經作傳承,直到六祖慧能大師之後,才以金剛經作禅宗傳承經典。因此筆者將特別討論《金剛經》、《楞伽經》、《六祖壇經》與大圓滿法修行見地的關系,最後,再分析歸納大圓滿法與漢地禅宗修行的根本差異點。然而,與其他學者看法最大的不同,在于筆者認爲:大圓滿法雖有禅宗思想,但是禅的解脫思想主要來自文殊菩薩和東方妙喜佛國各大菩薩,包括維摩诘居士和金剛薩埵等等的教導,不是因爲吉祥獅子祖師是漢人具有禅宗背景,也不是因爲摩诃衍那強調頓悟的無念禅坐。大圓滿法的自然智慧、自性清淨、無自性、法界性空、平等無分別智、虛空法性、覺性、輪涅無二、證菩提自性、自現自成、如來藏本來覺悟、任運叁身等等解脫思想,此見地與早期大乘佛經思想是一致的,是很完整的大乘傳承。甚至可以說,大圓滿祖師文殊菩薩和維摩诘居士《維摩诘所說經》的見地影響了“禅”的思想及在中國的發展。

  --------------------------------------------------------------------------------

  [1] 談錫永.《大中觀論集》(下).香港:香港密乘佛學會,1998年.第14~15頁.

  [2] 龍欽饒降巴.《實相寶藏論詳釋》(劉立千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57頁.

  [3] 同上,第156頁.

  [4] 許得存.《大圓滿法及其與禅宗思想的關系提要》.2001年兩岸禅學研討會論文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