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總結
本章總結
本章各節描述了阿閦如來(不動如來)、維摩诘居士、金剛薩埵等所代表的東方妙喜佛國的修持,而在大乘佛經中,只記載妙喜佛國阿閦如來、諸菩薩、諸阿羅漢修持圓寂的過程,及修持中所具有的見地,但沒有記載如何實修的過程,而藏傳佛教甯瑪派大圓滿法修行,剛好補充這個不足、缺憾,也反過來證明大圓滿法修行主要是東方妙喜佛國在宇宙諸佛國及叁界的傳承,弟子遍布諸佛國。這也是大圓滿法在南贍部洲本地球真正的起源。在學術界這個結論是筆者首次完整提出。之前,學術界常以爲漢地禅宗影響了大圓滿法修煉。
當然,大圓滿法除了來自東方妙喜佛國之外,也來自文殊菩薩(化身金剛手菩薩)的指導(注:參考第一章第二節與第叁章),因爲普賢王如來化身金剛持佛,指導金剛薩埵及金剛手菩薩大圓滿法,普賢王如來並未直接指導閻浮提衆生修行大圓滿法。雖然大圓滿法修行者也可以普賢王如來或毗盧遮那佛法界爲歸去處[1],但是大多仍以金剛薩埵所在的妙喜佛國淨土爲歸去處,也有人選擇最早的水晶塔傳承,西方阿彌陀佛(無量光如來)淨土等[2]。而金剛薩埵與阿閦如來身口意已結合爲一體,因此皈依金剛薩埵與東方妙喜佛國的修行者,圓寂時表現出大圓滿法成就的虹化現象(注:晉美林巴尊者著作中,東方阿閦如來甚至比金剛薩埵更早傳承大圓滿法)[3]。在中國,東漢末年月氏國人支婁迦谶于公元178~189年之間在洛陽翻譯出《阿閦佛國經》,當時對虹光化身的修持不甚理解,把圓寂時産生的大地震動(注:地震)、肉體消失(身骨坐處見自然;其骨自破碎,其身骨不複見;阿羅漢般泥洹時,譬如五色雲氣于空中行便不複知處;有阿羅漢將欲滅度,有自然化滅無遺舍利)視爲神話。印度、藏地和漢地的大圓滿法的祖師們實證了這個記載,在近代也出現了許多實例(注:具體實例請參考第七章第二節、第四節)。這更證明並凸顯了從東方妙喜佛國傳下來的大圓滿法在佛教中的寶貴價值,和它在人類文明長河中極其特殊的地位。對此成就和現象,科學界、醫學界也興趣勃勃,想探究空性、心性與肉體到底是如何質能轉換的。
此外,來自阿閦佛國妙喜世界的諸大菩薩常遊走各佛國,也包括閻浮提世界,因此,上乘根器包括蓮花生大士圓寂後,就不回歸東方妙喜佛國了,上文已提過,有些祖師就到西方無量光如來的極樂世界去,而蓮花生大士還自創金色妙拂銅色吉祥山世界,成爲修行弟子的歸去處。有些到普賢王如來或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法界,融入宇宙法界。有些到兜率天彌勒內院,與彌勒佛在一起。有些到南方寶生佛世界,有些到不空成就如來世界,有些到文殊師利佛刹(注:常喜世界)[4]等等。總之,大圓滿法成就者隨意遨遊諸佛國,任運教化。
--------------------------------------------------------------------------------
[1] 龍欽繞降巴尊者.《上師心滴如意寶•往生光明藏》(索達吉堪布譯).香港:佛教慈慧服務中心,2001年.第399~400頁.
[2] 龍欽饒降巴.《上師心滴如意寶》(索達吉堪布譯).香港:佛教慈慧服務中心,2001年.第286~287頁.“初劫具喜積時殊勝童子妙光佛以比喻直指本性,當時,從無量光佛心間降下五尺高的水晶塔,以此直指本性。而後水晶塔落于叁十叁天尊勝宮巴德熱剛嘎頂層,後降落到五臺山上,其後落于金剛座,再後落于崗底斯山(岡仁波齊峰),水晶塔放射光芒普照十方從而遣除了衆生的分別念。”
[3] 智悲光尊者.《大圓勝慧本覺心要修行次第》(劉立千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6~7頁.
[4] 《首楞嚴叁昧經》卷下稱爲龍種上如來,淨土稱爲平等世界;《菩薩璎珞經》卷四稱爲大身如來,淨土稱爲空寂世界;《菩薩處胎經》文殊身變化品第六十七稱爲升仙尊佛,淨土稱爲無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