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一節 從東方妙喜佛國阿閦如來(不動如來)《阿閦佛國經》談起
第一節 從東方妙喜佛國阿閦如來(不動如來)《阿閦佛國經》談起
《阿閦佛國經》是東方妙喜佛國最具代表說明阿閦如來修行的一部經典,因此筆者首先節引幾段經文,討論本經與大圓滿法的關系。
一、複次舍利弗,阿閦佛身中自出火,還燒身已便作金色,即碎若芥子,不複還複,訖已便自然生。譬如舍利弗,有樹名坻彌羅,若發段段斷已不複見,自然生。如是舍利弗,阿閦佛摩诃般泥洹時,身破碎不複見,還自然生。
阿閦佛摩诃般泥洹時,其身骨坐處見自然,譬如有山碎破其山不複見,自然還其處。如是舍利弗,阿閦佛摩诃般泥洹時,其骨自破碎身骨不複見。[1]
因此這段經文說明阿閦佛在般泥洹(圓寂去世)時,與大圓滿法(阿底瑜伽)光蘊身,虹光化身沒有差別,就是虹光化身的典範。身骨坐處見自然,整個人消失不見。
二、阿閦如來,諸弟子皆般泥洹時地即爲大動,中有阿羅漢,身中自出火還燒身而般泥洹,中有阿羅漢般泥洹時,自以功德行如疾風中有,譬如五色雲氣于空中行便不複知處,中有弟子自以功德便沒去不複知處,般泥洹如是。中有般泥洹時,于虛空身中放水其水不墮地便滅不現,其剎如是清淨,令身滅不現而般泥洹,諸弟子般泥洹如是也。舍利弗,是爲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昔行菩薩道時所願而有持成無上正真道,諸弟子少有不得四神足安隱行者,多有得四禅足安隱行者。[2]
這一段經文,敘述阿閦如來阿羅和弟子圓寂時,身滅不見身體,如同大圓滿法虹光化身蘊身。
叁、菩薩摩诃薩自以功德,稍于虛空疾行,都不複知其處,譬如舍利弗,持草木著火中熏煙而行,其煙上于虛空中,亦于虛空中而行,亦于虛空中都滅,不知所至處,其佛剎諸菩薩摩诃薩法身如是。
這一段經文描述阿閦如來的菩薩弟子,虛空中待消失肉身自在生滅,法身長存。還是大圓滿法修行成就特質。[3]
四、舍利弗白佛言,當觀其佛剎爲阿羅漢剎不爲凡夫之剎也,所以者何,彼阿羅漢甚衆多,佛言,如是舍利弗,彼剎阿羅漢生死已盡者甚衆多。叁千大千世界中所有星宿不可計亦不可知多少,阿閦佛一一說法時,得阿羅漢者不可計。如是舍利弗,一一聚會時,不可計無央數人得[诃>阿]羅漢道,叁千大千世界中星宿可知數,阿閦佛剎是諸天人民,以天眼見光明,用積累德本,阿閦佛剎叁千大千世界。是諸人民善男子善女人,晝夜往至阿閦佛所。[4]
這一段經文描述阿閦佛弟子甚多皆爲阿羅漢,遍滿叁千大千世界,皆以天眼見光明法界,這是大圓滿法修行的特質。
五、阿閦佛刹無有日月光明所照,亦無有窈冥之處,亦無有罣礙,所以者何
用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光明,皆照叁千大千世界常明,其中諸人民晝夜承其光明。[5]
這一段經文描述阿閦佛國東方妙喜世界,以自身修出光明,所有阿羅漢門上弟子一樣自性放光,不依賴,不靠日、月光明能量。這是虹光大圓滿法特質。
六、阿閦如來光明皆照明叁千大千世界常明,阿閦如來光明悉蔽日月之光明,及一切諸天光明皆令滅,使人民不複見日月之明。舍利弗,是爲阿閦如來昔行菩薩道時所願而有持。[6]
這一段經文描述阿閦如來自性光明普照叁千大千世界,這種天眼見光明在宇宙中不靠日月之光明,也可以說超過可見光區的能階。行成紅外線輻射或微波或各種射線,有時也顯示可見光區的各種顔色彩虹光明。
七、阿閦如來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時,其叁千大千世界諸人民得天眼者,未得天眼者,皆見其光明。[7]
此段經文描述天眼見光明,既使未得天眼也見到此種修持成就的光明。
八、其佛剎諸菩薩摩诃薩,在家者止高樓上,出家爲道者不在舍之止,其不出家菩薩摩诃薩不面見佛所說時,在所坐處承佛威神皆亦聞法語。[8]
此段經文描述阿閦佛弟子們,出家修行不喜屋舍,大多以山林山洞清靜處修行,與大圓滿法早期修行者類似。
九、其剎衆弟子終無有貢高憍慢,阿閦佛剎諸弟子不共作行,便獨行道不樂共行但行諸善,其剎無有過精進者,亦不可見懈怠者。[9]
此段經文描述阿閦佛弟子們中道修行,無勤無懈自然成。無驕慢貢高修道行爲,比較低調,好獨自修行。
十、是諸菩薩摩诃薩,從一佛剎複遊一佛剎,意常樂諸佛天中天,至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我亦如是,從一佛剎複遊一佛剎,即住于兜術天得一生補處之法。[10]
此段經文描述阿閦佛國弟子,喜好叁千大千世界各各佛間間,遊曆自在,像維摩居士、金岡薩埵等菩薩,直到成就無上佛道。這要精通虹化之術。
十一、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若遣化人到他方異世界,彼亦自然生,以佛威神所致,其叁千大千世界,以七寶金色蓮華而莊嚴之。[11]
此段經文描述阿閦佛國莊嚴,能派遣弟子們到各佛國弘法,甚至自然蓮華生。如同蓮花生大士一般。
十二、阿閦佛剎,求菩薩道及弟子道者,皆破壞諸惡,降伏衆魔一切皆盡,其佛剎人民,不複作魔事。[12]
此段經文描述阿閦佛國降服衆魔悪事,空性自在。
十叁、我當修行乃至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令我佛剎中,諸菩薩出家爲道者于夢中不失精,世間母人有諸惡露,我成最正覺時,我佛剎中母人有諸惡露者。[13]
此段經文描述阿閦佛國男衆出家修行者夢中無夢遺,女衆修行者無月經。所謂諸漏已除。
十四、不可思議諸龍龍之境界,不可思議諸龍之境界乃從阿閦菩薩摩诃薩初發意,學受得此功德。天中天,是阿閦菩薩摩诃薩授決時,亦不可思議。[14]
此段經文描述阿閦佛國特重龍界衆生的修行。這也是大圓滿法一大特質,在苯教大藏經中,大圓滿法更加重視。
--------------------------------------------------------------------------------
[1] 《阿閦佛國經》,(東漢)支婁迦谶譯,《大正藏》第十一冊,第761頁上.
[2] 同上,第757頁下、第758頁上.
[3] 同上,第761頁.
[4] 同上,第762頁下.
[5] 同上,第756頁.
[6] 《阿閦佛國經》,(東漢)支婁迦谶譯,《大正藏》第十一冊,第755頁中.
[7] 同上,第755頁中.
[8] 同上,第758頁中下.
[9] 同上,第757頁中.
[10] 同上,第754頁中.
[11] 同上,第756頁中下.
[12] 同上,第755頁上.
[13] 同上,第752頁下.
[14] 《阿閦佛國經》,(東漢)支婁迦谶譯,《大正藏》第十一冊,第754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