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叁章 第四節 從《佛說魔逆經》談

  第叁章 第四節 從《佛說魔逆經》談

  第四節 從《佛說魔逆經》談起

  一、無勤

  “其魔事者爲住何所?文殊答曰:住于精進。又問,以何等故住于精進?文殊答曰:其精進者,乃爲諸魔求其便耳,若懈怠者,彼魔波旬當奈之何。”[1]文殊菩薩以般若空性論證,不住精進,也不住懈怠,無勤修時,諸魔不擾,過度勤勞也容易生禅病。大圓滿法正行強調無勤自然成,前行還是很精進,且認爲正行時不要被無明勤修病所執著,這才是自然智慧、本淨菩提心的漸修過程,利用虛空、四光脈輔助而達頓超任運,最終叁身任運。

  龍欽饒降巴尊者在《實相寶藏論詳釋》中引用《普作續》:“大薩埵!菩提心者乃爲王中王,普作則由菩提心來作,菩提心外余外則無作,菩提心者本來無謬誤,既是無缪不可談真僞,超越因果緣起與勤修,若尚不明作畢離勤行,不但不成勤修能所等,較此再無更大菩提障,無住無念全無密意故,自然住于無念平等境,本已作畢不起勤行心,于大樂中隨何而安住,此即成就諸法之心要……無有勤作本來無分別,無須覺性智境上勤求,大樂法身與心爲一體……大圓滿義于我皆圓滿,見行事業本誓地道者,如前所說皆不需勤修,如是不明而作勤修者,則與超越因果義相違,若是不遇無作大樂義,遂被無明勤修病所執,是故超越因果大圓滿,非諸無根機者所行境,彼應奉行因與果之法。”[2]提到無勤自然住于無念平等境,菩提心不因勤修而後得,沒有咒語、手印、灌頂、壇城、曼荼羅、叁昧耶戒、事業、果位、境界、法性的執著,虛空自然得。與文殊菩薩見地完全一致。

  有關龍欽饒降巴尊者大圓滿法無勤見解及相關佛經請參考第二章第二節及附錄一。

  二、平等

  “文殊師利複謂大光:菩薩修業常以平等,其于智慧聖明之達無所修行;曉了善權,將攝一切衆德之本。……于一切法無應不應,無淨不淨。……進智慧者,悉了于一切,不壞法界。”[3]

  “不畏魔事不依佛法,其平等者終無偏黨,以此平等諸法皆等。”[4]文殊菩薩勸菩薩道修習者,應平等對待諸法脈,空性中,煩惱、菩提一切皆清淨,法界法性平等。

  而龍欽饒降巴尊者在《實相寶藏論詳釋》中提到:“對于凡有顯現一切法,皆是自性無生所加持,無住無滅而是元成故,遠離緣慮有無本清淨,法性即在大圓滿平等。”[5]指出大圓滿修行平等對待諸法,一切本自清淨。與文殊菩薩見地完全一致。

  有關龍欽饒降巴尊者大圓滿法平等精進見解及相關佛經請參考第二章第七節及附錄一。

  叁、虛空

  “一切此法皆悉平等,猶如虛空,虛空正等而無偏黨,虛空無數亦無所爲。”[6]文殊菩薩指出虛空中諸法平等,與大圓滿法見地一致。所以龍欽饒降巴尊者在《實相寶藏論詳釋》中提到:“種種諸法無相覺性體,無有善惡因果清淨故,無有精勤如虛空之義。”[7]指出虛空諸法無相,本自清淨,也含攝諸法平等概念。

  有關龍欽饒降巴尊者大圓滿法虛空見解及相關佛經請參考第二章第二節及附錄一。

  四、無住

  “如來神識爲何所住,報曰文殊,如來神識永無所住。”[8]文殊菩薩提倡般若空性智慧,一切無住,所以如來神識智慧也無所住,這就是《金剛經》所提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與大圓滿法的自性不住,尋求本淨自然智慧,澄明赤裸,理念一致。此即空而不空,不空而空,一切無執無住。

  所以,龍欽饒降巴尊者在《大圓滿心性休息》中提到:“不緣已滅未生者,何處亦無現在心,不住自性平等性,心勿尋心令清淨。”[9]指出大圓滿法一切平等無住,自然清淨。

  有關龍欽饒降巴尊者大圓滿法無住見解及相關佛經請參考第二章第二節及附錄一。

  五、無分別智

  “又問文殊,設如來慧不可分別,諸聲聞衆雲何曉了,何因菩薩而得住于不退轉地?答曰天子:如來至真善權方便,因時頒宣文字之說,又其慧者無有文字,譬如不從水中而生火矣,鑽木求火及照陽燧乃出火耳。”[10]這裏文殊菩薩提出如來無分別智慧無法以文字敘述,但方便使用語言文字弘道。而大圓滿法正行覺悟法性,遠離分別執著,尋求根本自然智慧,無生無二大解脫。修煉時不靠文字成就。所以,龍欽饒降巴尊者在《實相寶藏論詳釋》中提到:“應知一切覺性之法,要遠離我執分別之心,以如是故,應將一切法使其還原成爲無障,使其無障還原爲任何皆是顯現,使其任何皆能顯現還原爲無生,使其無生還原成爲無有來去,使其無有來去還原成爲無二,無二還原成爲邊際大解脫。如是使一切法還原成爲無分別無思維,一切法還原成爲明顯而不散亂之體也。”[11]指出法性平等無分別,直覺澄明,無所住而方便任運。與文殊菩薩看法一致。

  有關龍欽饒降巴尊者大圓滿法無分別智見解及相關佛經請參考第二章第一節及附錄一。

  六、任運

  “波旬,欲知興作佛事修行,乃爲菩薩智慧變化,假使如來興作佛事不足爲難,魔作佛事斯乃爲奇。”[12]文殊菩薩看到波旬魔王作佛事修行,提出“魔作佛事斯乃爲奇”,這就是任運的境界,轉魔成佛。人人皆具有魔性、佛性,只是一念之轉,智慧悟性不同。而龍欽饒降巴尊者在《大圓滿心性休息》中提到:“方便智慧究竟後,身智事業任運成。法界性智不動搖,遠離二取戲論邊。”[13]大圓滿法強調修煉成果叁身任運,所謂的頓超任運包括自性化魔成佛,開悟自然智慧,無作無舍,方便大悲心救度。與文殊菩薩所見相同。

  有關龍欽饒降巴尊者大圓滿法任運見解及相關佛經請參考第二章第四節及附錄一。

  七、本淨

  “淨其己心則能清淨一切人心,曉了本淨鮮潔無垢,解知塵勞悉瑕疵矣。”[14]

  “其佛事者當于何求,答曰:當于衆生愛欲之中求于佛事…假使衆生無有愛欲則不用佛…又問,何謂本淨,答曰:于內外法無所著。”[15]文殊菩薩提到,內外諸法無著,一切本淨,不染塵勞,並于衆生愛欲之中,直達本淨智慧。而龍欽饒降巴尊者在《實相寶藏論詳釋》中提到:“凡于善惡皆不爲造作,于覺性空明,如大空清淨之體中,無動無搖之瑜伽士,則名領受法身王宮,安住無作本淨之本位。”[16]指出大圓滿法尋求安住本淨自然智慧,覺悟一切善惡皆不造作,與文殊菩薩見地完全一致。

  有關龍欽饒降巴尊者大圓滿法本淨見解及相關佛經請參考第二章第一節及附錄一。

  八、無有

  “設使于苦無所生者則無有習,已無有習則無盡滅,設使于苦無所生者則于彼人無行徑路。”[17]文殊菩薩提到般若空性,無生無滅,無路徑。空性即是法性,與大圓滿法無有見地一致。

  龍欽饒降巴尊者在《實相寶藏論詳釋》中引用《普作續》:“對于諸佛實義所安名,我卻不識佛陀是真有,有誰能見佛陀是真有,法性界中覓佛不可得,勿求見佛悟自心無作,求見無有自心本明顯,實體不現本性大周遍,真實本性即是此顯現……除法性外余別無有佛,諸種佛陀名號是假有,法性之事無他唯自心。”[18]指出法性之外無別佛,佛佛皆假名,與文殊菩薩見地兩者相同。

  有關龍欽饒降巴尊者大圓滿法無有見解及相關佛經請參考第二章第二節及附錄一。

  --------------------------------------------------------------------------------

  [1] 《佛說魔逆經》,西晉竺法護譯,《大正藏》第十叁冊,第112頁中.

  [2] 龍欽饒降巴.《實相寶藏論詳釋》(劉立千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50~51頁.

  [3] 《佛說魔逆經》,西晉竺法護譯,《大正藏》第十叁冊,第112頁下.

  [4] 同上,第113頁.

  [5] 龍欽饒降巴.《實相寶藏論詳釋》(劉立千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68頁.

  [6] 《佛說魔逆經》,西晉竺法護譯,《大正藏》第十叁冊,第113頁.

  [7] 龍欽饒降巴.《實相寶藏論詳釋》(劉立千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63頁.

  [8] 《佛說魔逆經》,西晉竺法護譯,《大正藏》第十叁冊,第114頁.

  [9] 龍欽饒降巴.《大圓滿心性休息》(索達吉堪布譯).香港:佛教慈慧服務中心,2001年.第668頁.

  [10] 《佛說魔逆經》,西晉竺法護譯,《大正藏》第十叁冊,第115頁.

  [11] 龍欽饒降巴.《實相寶藏論詳釋》(劉立千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58~59頁.

  [12] 《佛說魔逆經》,西晉竺法護譯,《大正藏》第十叁冊,第115頁.

  [13] 龍欽饒降巴.《大圓滿心性休息》(索達吉堪布譯),香港:佛教慈慧服務中心,2001年,第797、825~826頁.

  [14] 《佛說魔逆經》,西晉竺法護譯,《大正藏》第十叁冊,第116頁.

  [15] 同上,第117頁.

  [16] 龍欽饒降巴.《實相寶藏論詳釋》(劉立千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52~53頁.

  [17] 《佛說魔逆經》,西晉竺法護譯,《大正藏》第十叁冊,第117頁.

  [18] 龍欽饒降巴.《實相寶藏論詳釋》(劉立千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6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