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叁章 第叁節 從《阿阇世王經》談起

  第叁章 第叁節 從《阿阇世王經》談起

  第叁節 從《阿阇世王經》談起

  一、無住

  “文殊師利謂諸上人及諸天子:“菩薩住無所住,何謂住無所住?于叁界不以叁界作習。……若男子女人欲求一切智者,當如一切智住,當雲何住?于諸法一切無所住,是爲一切智住。”[1]

  “阿阇世複問:當何所住道而學作是?則答言:無所住是爲學道。”[2]這裏文殊菩薩再次強調無住的概念,無住所以一起智住,無住才能真正學道。與龍欽饒降巴尊者提到的“不住自性平等性,心勿尋心令清淨”[3],沒有什麼差別,大圓滿法強調無住,文殊菩薩系列經典也一直強調般若空性無住。

  有關龍欽饒降巴尊者大圓滿法無住見解及相關佛經請參考第二章第二節及附錄一。

  二、自然住

  “波坻盤拘利謂文殊師利:……何所是諸法之處?則答言:自然住是之處。”[4]龍欽饒降巴尊者在《實相寶藏論詳釋》中,引用《普作續》:“有意修佛即非能成就,無勤自然住故任運成,無勤自然住于無念住。”[5]文殊菩薩認爲自然住是諸法成就方式,跟大圓滿法無勤自然住而任運成,理念完全相同。可以說,大圓滿法是文殊菩薩的心傳。

  有關龍欽饒降巴尊者大圓滿法自然住見解及相關佛經請參考第二章第二節及附錄一。

  叁、平等

  “不念善惡,以等心學法,見諸佛刹亦複等視,不著其好醜,以諸佛等無有異,其輪者無所不遍入。所以者何?不壞法身故。”[6]這裏文殊菩薩提到平等心學法,對待諸佛平等,諸佛法身平等。而龍欽饒降巴尊者在《實相寶藏論詳釋》中提到:“境心無有本自解脫要,迷亂放下法性平等界,相續不斷安住法身境,不分縛脫安樂一界轉,起現之時自現持自位,安住之時自住自本分,解脫之時自脫持自地,法性界中起止自解脫。”[7]指出法界、法身平等,而能相續不斷安住法身境界。文殊菩薩見地與大圓滿法見解相同。

  有關龍欽饒降巴尊者大圓滿法平等見解及相關佛經請參考第二章第七節及附錄一。

  四、本淨

  “諸法一切無有垢無有淨,諸法自然本無,本無自然故曰諸法,其心亦不可見,色亦不可得持,何以故?譬若幻不可言用內故,亦不可言用外故,所以者何本淨故。”[8]

  “其心者亦無沾汙,亦無有惡,亦無有疑,其心無所作,亦不有所作,亦無所與,亦無所得,心者本淨故。”[9]文殊菩薩強調自心本淨,而龍欽饒降巴尊者在《實相寶藏論詳釋》中提到:“本淨之體全無所得故,如虛空性本初則清淨,元成本性誰亦未曾作,現法不滅隨處皆可現,輪涅普生離前後始終。”[10]指出自性如虛空,本自清淨,全無所得。兩者看法完全一致。

  有關龍欽饒降巴尊者大圓滿法本淨見解及相關佛經請參考第二章第一節及附錄一。

  五、本超因果

  “文殊師利謂阿阇世王言:諸逆以淨以得是忍,一切諸法悉淨無所沾汙故,是法亦不可汙,所以者何?其道無有瑕穢故,以入大逆道者,不去生死不見泥洹,所以者何?其道無已可往者而可近者。”[11]

  “以過去釋迦文佛時,有王名阿阇世,用惡人言而殺其父,從文殊師利聞諸法,聞已則歡喜信忍,所作罪應時盡索。”[12]

  “其已作逆惡者聞是法,信樂喜則已無逆惡,亦不受逆之罪,摩诃迦葉白佛:我證知是法屬文殊師利,于阿阇世所食時說是法,解作逆惡之事,應時得歡喜信忍,悉爲解狐疑。我今說之,其有犯逆者,從是法忍悉得解脫,亦當如阿阇世。”[13]文殊菩薩認爲,阿阇世王殺其父,若聞正法信樂奉行,此時已無逆惡,可不受惡報,可以修行解脫。這個見地超越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早期因果見解。

  而龍欽饒降巴尊者在《實相寶藏論詳釋》中提到:“無常斷之心性菩提中,無能所取之智自然住,無因果之覺性赤裸中,只住無有善惡一明點,無有中邊覺性通徹中,普賢法身密意自然住,無有心要自覺菩提中,無境清淨如來密意顯。覺性空明無常無斷之自體,超越外內二取,彼性遠離因果善惡,無有異熟習氣故,即是通徹普賢唯一密意。”[14]大圓滿法本超因果,以自然智慧、覺性赤裸爲修行目標,遠離因果善惡的看法,實是文殊菩薩一脈相承的心傳。

  有關龍欽饒降巴尊者大圓滿法本超因果見解及相關佛經請參考第二章第五節及附錄一。

  六、徹卻本淨超越守禅

  “其有諷誦讀阿阇世品者。若恭若事若諷誦。爲一切說。而解其中慧。……其身于百劫守禅。不如以是法而教一切人,其功德出彼守禅上,若有百劫而行智慧,聞是法解心本清淨,其功德出彼上。”[15]

  “應時摩诃迦葉複言:一切人本悉淨,而自作反是我所非我所,亦不而自知其本淨,悉以曉了本淨者,所作罪則解脫無有而知如阿阇世者,是以一切愚人,所作反還自殺身。”[16]文殊菩薩提到,本淨超越一切因果法則,超越百劫守禅。

  而龍欽饒降巴尊者在《實相寶藏論詳釋》中提到:“肯定諸法爲元成覺性,肯定元成本位大本淨,肯定本淨無有緣慮心,此即元成了義之肯定。”[17]指出本淨覺性爲元成了義的見地,非常肯定徹卻禅修本淨自然智,超越一切有爲因果,與文殊菩薩本淨超越百劫守禅的禅修見地完全一致。

  有關龍欽饒降巴尊者大圓滿法徹卻本淨見解及相關佛經請參考第二章第一節及附錄一。

  --------------------------------------------------------------------------------

  [1] 《佛說阿阇世王經》,後漢支婁迦谶譯,《大正藏》第十五冊,第391頁上.

  [2] 同上,第396頁.

  [3] 龍欽饒降巴.《大圓滿心性休息》(索達吉堪布譯).香港:佛教慈慧服務中心,2001年.第668頁.

  [4] 《佛說阿阇世王經》,後漢支婁迦谶譯,《大正藏》第十五冊,第392頁上.

  [5] 龍欽饒降巴.《實相寶藏論詳釋》(劉立千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5頁.

  [6] 《佛說阿阇世王經》,後漢支婁迦谶譯,《大正藏》第十五冊,第398頁下.

  [7] 龍欽饒降巴.《實相寶藏論詳釋》(劉立千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41頁.

  [8] 《佛說阿阇世王經》,後漢支婁迦谶譯,《大正藏》第十五冊,第401頁.

  [9] 同上,第403頁.

  [10] 龍欽饒降巴.《實相寶藏論詳釋》(劉立千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06頁.

  [11] 《佛說阿阇世王經》,後漢支婁迦谶譯,《大正藏》第十五冊,第402頁.

  [12] 同上,第404頁.

  [13] 同上,第406頁.

  [14] 龍欽饒降巴.《實相寶藏論詳釋》(劉立千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0~31頁.

  [15] 《佛說阿阇世王經》,後漢支婁迦谶譯,《大正藏》第十五冊,第405頁.

  [16] 同上,第406頁.

  [17] 龍欽饒降巴.《實相寶藏論詳釋》(劉立千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04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