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叁章 第二節 從《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談起

  第叁章 第二節 從《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談起

  第二節 從《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談起

  一、平等得菩提

  “有欲入于佛境界者,以無所入而爲方便乃能悟入,爾時文殊師利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于何等境界而得菩提?佛言:童子,我于空境界得菩提,諸見平等故,無相境界得菩提,諸相平等故,無願境界得菩提,叁界平等故,無作境界得菩提,諸行平等故,童子,我于無生無起無爲境界得菩提,一切有爲平等故。”[1]

  “平等相是諸聖人,于一切法得解脫相,是中無有知苦斷集,證滅修道,如是等相而可得者,若有衆生得聞如是一切諸法平等之義,而生驚怖,應知是爲增上慢者。”[2]

  龍欽饒降巴尊者在《實相寶藏論詳釋》中提到:“于境根意起用之當時,自心平等顯現樂開廣,能取無纏自澄自明朗,此即無礙平等大關鍵。”[3]又提到:“超越執著生滅有無境,淨與不淨皆可作決斷,勝劣取舍皆無爲平等,普賢界中超越一切法。”[4]因此,虛空法界一切諸法平等,叁界平等。大圓滿法平等觀與文殊菩薩在本經中的見地一致。

  有關龍欽饒降巴尊者大圓滿法平等得菩提見解及相關佛經請參考第二章第七、九節及附錄一。

  二、無有

  “住于何所名爲正住,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夫正住者無有所住,住無所住,是乃名爲正住之耳。佛言:童子,豈不以住于正道爲正住耶,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若住正道則住有爲,若住有爲則不住于平等法性,何以故?有爲法有生滅故。”[5]上文中文殊菩薩提到“正住者無有所住”,在大圓滿法修行中,龍欽饒降巴尊者在《實相寶藏論詳釋》中提到:“幻化瑜伽覺性自現中,諸無有法無滅起遊戲,起現之時確認無有故,則全不作取舍和勤行,胸懷寬廣心安大放下。”[6]強調一切法無有,無有中包含一切法。在《大圓滿心性休息》提到:“不緣已滅未生者,何處亦無現在心,不住自性平等性,心勿尋心令清淨。”[7]一切法不住,自然清淨。與文殊菩薩提到的無有所住強調無爲,理念一致。

  有關龍欽饒降巴尊者大圓滿法無有見解及相關佛經請參考第二章第二節及附錄一。

  叁、無自性、無有

  “汝何所得,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我得如來平等無自性境界。佛言:童子,汝得佛境界耶,文殊師利菩薩言,若世尊于佛境界有所得者,我亦得于諸佛境界,時長老須菩提,問文殊師利菩薩言,大士,如來不得佛境界耶。文殊師利菩薩言:大德,汝爲得聲聞境界不,須菩提言,大士,聖心解脫無有境界,是故我今無境界可得,文殊師利菩薩言,大德,佛亦如是,其心解脫無有境界,雲何而謂有所得乎?”[8]這裏文殊菩薩提到“聖心解脫無有境界”,是無有所得,包含一切境界。而龍欽饒降巴尊者在《實相寶藏論詳釋》中提到:“是故即于諸法顯現時,凡執增益名義之言诠,勝劣取舍因果勤行等,無法無作如空若誰知,無有法中諸法盡包羅。”[9]認爲虛空無有法,包括一切諸法,兩者意境一致。另尊者又引用《普作續》:“菩提心者乃虛空之性,諸法皆是菩提心,其喻普喻猶如虛空之自性。”[10]虛空平等,以菩提心解脫,虛空自性對個體而言,是無自性境界,即文殊菩薩在上文所說的“我得如來平等無自性境界”。

  有關龍欽饒降巴尊者大圓滿法無自性、無有見解及相關佛經請參考第二章第六、二節及附錄一。

  四、無住、平等

  “爾時須菩提又問言,大士,汝決定住于何地,爲住聲聞地,爲住辟支佛地,爲住佛地耶,文殊師利菩薩言:大德,汝應知我決定住于一切諸地,須菩提言,大士,汝可亦決定住凡夫地耶,答曰如是,何以故?一切諸法及以衆生,其性即是決定正位,我常住此正位,是故我言決定住于凡夫地也。”[11]

  “大士雲何名修行菩薩道,文殊師利菩薩言:天子,若菩薩雖不舍生死,而不爲生死諸惡所染,雖不住無爲,而恒修無爲功德,雖具修行六波羅蜜,而示現聲聞辟支佛行,是名修行菩薩道。”[12]文殊菩薩提到,住于諸地即是不住諸地,不住無爲恒修無爲,而龍欽饒降巴尊者在《大圓滿心性休息》提到:“不緣已滅未生者,何處亦無現在心,不住自性平等性,心勿尋心令清淨。”[13]大圓滿法雖不住自性,但法界平等,不必尋心,心自清淨。不住現在心、過去心、未來心。文殊菩薩見地與大圓滿法理念完全一致。

  有關龍欽饒降巴尊者大圓滿法無住、平等見解及相關佛經請參考第二章第二、七節及附錄一。

  五、自性空、無自性

  “雖爲斷一切衆生煩惱,勤行精進而入于法界不見盡相,雖不住有爲亦不得無爲,雖處生死如遊園觀,本願未滿故,不求速證無上涅槃,雖深知無我而恒化衆生,雖觀諸法自性,猶如虛空,而勤修功德淨佛國土,雖入于法界見法平等,而爲莊嚴佛身口意業故不舍精進。”[14]文殊菩薩強調諸法自性猶如虛空,而龍欽饒降巴尊者在《實相寶藏論詳釋》中提到:“諸法根本即是菩提心,菩提心者衆喻如虛空,虛空界中一切盡包容,無有勤修猶如本性淨,無作超出一切思慮境,所現一切大放是關鍵,外內諸法悉攝元成中。”[15]又提到:“如是放下法性如虛空,無轉變故無動與不動,無合離界最勝極廣博,此非言诠表示所行境,般若湧現覺性自起現。”[16]法性猶如虛空,菩提心如虛空,這與文殊菩薩見地一致。

  有關龍欽饒降巴尊者大圓滿法虛空、自性空、無自性見解及相關佛經請參考第二章第二、六節及附錄一。

  六、無念

  “又諸菩薩,以不放逸故,修習五根疾得圓滿,雲何修習?謂諸菩薩,雖依自力而有覺悟,不從他聞然教化衆生,令其了知發生深信,雖無來想亦無去想,而勤遍修行一切智行,雖于境界平等無憶,而于其中不忘不愚,雖以智光開了諸法,而恒正定寂然不動,雖常安住平等法性,而斷衆翳障戲論分別,如是名爲修習五根。”[17]文殊菩薩提到,于境界平等無念,卻能以智慧明了諸法,安住平等法性,正定寂然不動。而龍欽饒降巴尊者在《實相寶藏論詳釋》中提到:“境心無礙顯現清明之境,凝然注視境上之眼和心,則自淨無蹤而內明朗。”並引用《獅子妙力圓滿續》雲:“外看覺明法性之境界,內見遠離種種之覺性,覺性外觀種種差別境,從內見到法身大無念”。[18]說明覺悟法身境界平等無念,這種無念境界與文殊菩薩所提理念沒有差別。

  有關龍欽饒降巴尊者大圓滿法無念見解及相關佛經請參考第二章第二節及附錄一。

  七、無有

  “時文殊師利菩薩複白佛言:世尊,無爲者是何境界。佛言:童子,無爲者非思量境界。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非思量境界者是佛境界,何以故?非思量境界中無有文字,無文字故,無所辯說,無所辯說故,絕諸言論,絕諸言論者,是佛境界也。”[19]文殊菩薩提到佛境界絕諸言論,無有文字。而龍欽饒降巴尊者在《實相寶藏論詳釋》中也提到:“虛空中十種自性者:1.正見;2.叁昧耶;3.灌頂;4.曼荼羅;5.地;6.道;7.事業;8.智;9.果;10.法性。通達此十無有,即是大圓滿之見。”並引用《普作續》:“善提心者猶如大虛空,猶如虛空心性法性中,無見無修無所護本誓,不勤事業亦無智慧障,不淨諸地亦無所行道,無微細法無二無和合,于心無有了義教抉擇,起增損故無肯定訣竅,此乃大圓菩提心之見。[20]大圓滿法無有的見地,根本就是傳承自文殊菩薩,所以龍欽饒降巴尊者與《普作續》才一起提到十無有的概念。大圓滿法正行不用咒語、手印、灌頂、曼陀羅(壇城)、叁昧耶戒等。

  有關龍欽饒降巴尊者大圓滿法無有見解及相關佛經請參考第二章第二節及附錄一。

  --------------------------------------------------------------------------------

  [1]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卷上,唐菩提流志譯,《大正藏》第十二冊,第108頁上.

  [2] 同上,第110頁中.

  [3] 龍欽饒降巴.《實相寶藏論詳釋》(劉立千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75頁.

  [4] 同上,第62頁.

  [5]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卷上,唐菩提流志譯,《大正藏》第十二冊,第109頁上.

  [6] 龍欽饒降巴.《實相寶藏論詳釋》(劉立千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1~33頁.

  [7] 龍欽饒降巴.《大圓滿心性休息》(索達吉堪布譯).香港:佛教慈慧服務中心,2001年.第668頁.

  [8]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卷上,唐菩提流志譯,《大正藏》第十二冊,第109頁上.

  [9] 龍欽饒降巴.《實相寶藏論詳釋》(劉立千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53頁.

  [10] 同上,第18頁.

  [11]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卷上,唐菩提流志譯,《大正藏》第十二冊,第109頁上.

  [12]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卷下,唐菩提流志譯,《大正藏》第十二冊,第114頁下.

  [13] 龍欽饒降巴.《大圓滿心性休息》(索達吉堪布譯).香港:佛教慈慧服務中心,2001年.第668頁.

  [14]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卷上,唐菩提流志譯,《大正藏》第十二冊,第110頁上.

  [15] 龍欽饒降巴.《實相寶藏論詳釋》(劉立千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98頁.

  [16] 同上,第39頁.

  [17]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卷下,唐菩提流志譯,《大正藏》第十二冊,第113頁中.

  [18] 龍欽饒降巴.《實相寶藏論詳釋》(劉立千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28頁.

  [19]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卷上,唐菩提流志譯,《大正藏》第十二冊,第108頁中.

  [20] 龍欽饒降巴.《實相寶藏論詳釋》(劉立千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47頁.

  

《第叁章 第二節 從《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談起》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