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一章 第二節 九乘之頂的大圓滿法曆史傳承A

  第一章 第二節九乘之頂的大圓滿法曆史傳承

  大圓滿法的曆史傳承,在法尊法師時代(公元1902~1980年)漢地了解不多,《法尊法師論文集》一書中,“西藏佛教甯瑪派”一文與土觀·羅桑卻吉尼瑪(公元1737~1802年),在《土觀宗派源流》一書中“甯瑪派源流”的解說差不多,筆者將引用法尊法師與土觀羅桑卻吉尼瑪整理的傳承作介紹。另外,龍欽饒降巴尊者(公元1308~1364年)著作《曆史寶鬘論》,晉美林巴(智悲光尊者,公元1729~1798年)著作《大圓勝慧本覺心要修證次第》,紐修堪仁波切蔣揚多傑著作《大圓滿傳承源流藍寶石》及談錫永上師著作《大中觀論集(下)》中引用頓珠法王《甯瑪派教法史》一書內容來介紹大圓滿法的相關傳承,而紐修堪仁波切蔣揚多傑著作中傳承到龍欽饒降巴尊者時,與龍欽饒降巴尊者著作基本相同,只是漢譯名字及蓮花生大士的介紹有差異。當然,當代甯瑪派的傳承從晉美林巴、第一世敦珠法王及第一世蔣揚欽哲旺波以後已出現更多分支,普傳多國地區,就不再一一列出。

  一、晉美林巴尊者著作《大圓勝慧本覺心要修證次第》(根桑澤程上師講授)

  本法曆代傳承祖師尊號:第一代,法身佛阿打爾瑪佛(普賢王如來)。第二代,報身佛多傑羌佛(又由多傑羌傳與毗盧遮那五方五佛)。第叁代,金剛薩埵。第四代,金剛手菩薩。(即匡朗多傑)第五代,勝喜金剛。(即嘎繞多傑、嘉饒多傑)第六代,降巴歇林(文殊親觐之意,又儀軌中文殊欽琪應改作文殊親觐,筆者注:又稱作妙吉祥友)第七代,寫惹申哈。(吉祥獅子之義,筆者注:爲漢人,晚年住在五臺山。妙吉祥友另有一個弟子生遮野些,也叫做佛智足,也是吉祥獅子的老師)第八代,蓮花生大士(筆者注:吉祥獅子的另外一個弟子毗瑪納米紮也就是無垢友大師,還有一個弟子智經,也就是益西多)。第九代,白若渣那(毗盧遮那之音,西藏人)。第十代,藏王赤松德贊。第十一代,益喜措嘉(即蓮師佛母)。第十二代,無垢光(龍欽饒降巴,公元1308~1364年)。第十叁代,智悲光(晉美林巴,公元1729~1798年)。第十四代,李麥逞勒喂惹(譯爲無畏成就光明)。第十五代,淺者亦喜多傑(譯爲遍知智光明)。第十六代,羅薩王母(爲淺者亦喜多傑之妹,綠度母化身,此爲心智王母)。第十七代,惹白熱遮(譯爲慧劍)。第十八代,康桑塞暖·記把多傑(此爲勝鎮叁喜金剛,即根桑上師之師)。第十九代,根桑澤程上師[1]。

  二、龍欽饒降巴(隆千朗將巴)尊者著作《曆史寶鬘論》

  此光明金剛藏乘大圓滿秘密心滴傳承曆史分叁種:(一)如來密意傳;(二)持明表示傳;(叁)補特伽羅耳傳。此外,在如來密意傳之前,普賢王如來自身化身金剛持佛,初劫于俱喜積刹土蓮花上自現,將自現超越詞句文字之自性大圓滿密意,令金剛薩埵及金剛手理解。【筆者注:這裏並非金剛薩埵傳法金剛手,而是同時受大金剛持佛教導非語言文字的大圓滿密續,所以大圓滿二大傳承,一個來自金剛手(文殊的別名),一個來自金剛薩埵。】此外,普賢王如來圓滿化爲五智五佛(五方五佛,因此大圓滿傳承也授與了五方五佛)。

  (一)如來密意傳:1、初劫于具喜積刹,大金剛持佛化身本師殊勝童子妙光佛出世;2、再化身婆娑世界本師清淨童子光佛出世;3、光蘊刹本師文殊救畏佛出世;4、欲勝顯現刹本師童子遊戲佛出世;5、須彌山南方能生童子池本師金剛持佛出世;6、大密遊舞屍林本師童子勇士佛出世;7、具熱勒聲羅刹國本師仙王忿怒佛出世;8、靈鹫山本師勝妙金光佛出世;9、蒙古藍寶刹本師智悲遊舞佛出世;10、靈鹫山本師長老迦葉佛出世;11、金剛座本師現證圓王佛出世;12、迦毗羅衛國本師釋迦摩尼佛出世。共十二位密意傳承出處

  (二)持明表示傳:金剛手菩薩傳嘎繞多吉(極喜金剛),嘎繞多吉傳蔣花西甯(因文殊菩薩授記又稱妙吉祥友)最後虹光降下《叁句要訣》,蔣華西甯傳西日桑哈(又稱吉祥獅子受觀世音菩薩授記)最後虹光入法界降下《六觀修覺受》,漢人西日桑哈長期住漢地的五臺山,傳金剛薩埵授記的益西多(嘉納思紮)及布瑪莫紮(毗瑪納米紮又稱爲無垢友大師),西日桑哈光蘊入滅,降下《七釘要訣》給嘉納思紮,嘉納思紮光蘊入滅時降下《四安住法》也傳給布瑪莫紮(空行母吉祥慧母爲無垢友大師授記)。

  (叁)補特伽羅耳傳:布瑪莫紮傳藏王赤松德贊,國師釀萬登珍桑波,太子牟尼紮波,噶瓦華哲和焦若魯贊二位大譯師共五人。最後將《甚深四函》伏藏在青浦給公紅岩中,爾後前往漢地五臺山。釀萬登珍桑波傳智慧自在(請智慧自在作注釋),之後伏藏,列單蕩瑪甯吉降存取出伏藏傳傑珍桑給旺修,傑修桑給旺修傳嘉瓦楊敦(紮西多吉),嘉瓦楊敦傳涅瑪波,涅瑪波傳革日覺白爾,革日覺白爾傳赤修欽波,赤修欽波傳美龍多吉,美龍多吉傳革瑪燃匝,革瑪燃紮傳龍欽饒降巴尊者。[2]

  叁、土觀羅桑卻吉尼瑪與法尊法師整理的傳承

  舊派最主要之法,即有名的大圓滿要門。此分心部、界部、要門叁部。心部有母子十八經,五經是毗盧遮那所傳,十叁經是無垢友所傳。界部亦是毗盧遮那所傳。要門部中有名之“甯提”(心要,心髓,心滴),有無垢友大師傳的《毗瑪甯提》及蓮花生大士傳的《空行甯提》。(筆者注:劉立千居士漢譯有誤或者是排版的誤差。)

  (一)心部

  1、土觀大師:大圓滿有名的心品類。先由毗盧遮那和玉紮甯布(玉聲藏)傳與聶和迅努協饒。聶彙集藏中四大教河又傳十賢德弟子。由此次第傳于梭布和桑結耶協(佛智)而爲宏廣。又由毗盧遮那傳邦·桑結貢布(佛怙),邦傳巴惹期達再傳亞司·達瑪協饒(盛智)等。此外還有由毗盧遮那傳覺摩哲摩瑪巴·協饒畏(智光)等的所傳法統。以上爲心品的部分。

  2、但是法尊法師對心部傳承有不同的看法。大圓滿的心品教授,初由印度妙吉祥友論師傳吉祥獅子和佛智足論師。吉祥獅子傳遍照護(毗盧遮那),智足傳佛密,佛密傳無垢友。舊派諸師所乘的密法,多是佛密和無垢友所傳。

  毗盧遮那的教授,初傳藏王赤松德贊,以後叁度赴西康弘法,初次傳玉紮甯布,第二次傳桑敦智師,末次傳榜佛怙。以後返西藏,傳比丘尼慧燈。後有娘若那譯師(聶和迅努協饒),從遍照護和玉紮甯布受得先譯,又從無垢友受得後譯,總集四類教授,即是講解經典的注釋,耳傳教授的要訣,加持灌頂的指示,行持事業的護法猛咒等。他傳授了十大弟子。之後,從這些上師傳授梭薄、佛智(桑結耶協),這是心品傳承中的一派。

  另一派由遍照護的弟子榜佛怙傳跋羅乞多,羅乞多傳亞西盛慧,再傳安樂住比丘尼,安樂住傳瑪巴慧光,再傳響地的盛福,盛福傳卓檏巴,卓傳釋迦金剛。有的記載說,由無垢友傳覺摩樴摩,再傳瑪巴慧光。[3]

  (二)界部

  大圓滿界部類,有甚多本續、量等虛空,統攝爲九界(隴部的經,即是等虛空續廣本,分九段義兩萬卷。藏譯只有略本,也分九義),並依《秘密慧續》等作出了《金剛橋要門》。此由毗盧遮那傳邦·木龐貢布(不敗怙主),依次傳曾·達磨菩提(法菩提)。後又由娘·達瑪僧格(法獅子)等五人及俄傑·曾覺色等,從達磨菩提學習,遂廣爲弘法了。以上爲金剛橋教授的部分。

  (叁)口訣部

  1、號稱最深密的大圓滿“甯提“法門者,由無垢友阿阇黎(法尊法師雲:吉祥獅子傳智經,又叫做益西多,智經傳無垢友)先傳藏王及娘·丁增桑布(定賢)二人。丁增桑布建伍茹的夏拉康寺,將教授等埋葬于此,後則成爲單傳。初傳仲·仁欽八(寶熾),仲傳柏·羅朱旺秋(智自在)。複由當瑪·倫珠堅贊(頓成幢)上座掘出伏藏傳給節准·僧格旺秋和卡繞貢穹。節准傳與娘·噶當巴。他又將教授等作伏藏分藏叁處。其後絨那達的節貢那波、墨竹朗卓伽巴達的香巴熱巴,與及在羊卓所屬魯措林古拉多降生的向·紮西多吉(吉祥金剛)等人才將伏藏掘出來。聽說紮西多吉曾親眼見節准。紮西傳子尼邦。依次傳覺白、楚細·僧格交巴、梅龍多吉(鏡金剛)、仁增·鸠摩羅阇、龍欽繞绛巴等人。龍欽繞绛巴尊者,是甯瑪派當時唯一精通教理的最傑出人物。關于各種明處,顯教教理和新密舊密兩派情況等方面的著作亦很豐富(筆者注:法尊法師提到,尊者從童義成學經、幻、心品等教授。依照甯提教授解釋“密藏經”義,又造“甯提”法類叁十五種,總名喇嘛仰提,包括毗瑪甯提的注釋《上師仰提》和《空行甯提》的注釋《空行仰提》,被稱爲二子甯提)。

  2、又此派有名的“康卓甯提”(空行甯提)法,先由噶饒多吉從金剛持聽受,噶饒傳仁增室利僧诃,僧诃傳蓮花生,蓮花生傳與佛母耶協措傑(智海勝),爲利益未來有情故,將大法作爲伏藏埋藏,後由白瑪勒哲宰(蓮業能,蓮花業力,貝瑪蓮遮紮)將佛藏掘出,由佛子·勒巴堅贊(妙幢)、衮勤·讓炯多吉(自然金剛)和雍敦·多吉白等輾轉傳授,流傳于世。[4](筆者注:傳給龍欽饒降巴)

  --------------------------------------------------------------------------------

  [1] 智悲光尊者﹒《大圓勝慧本覺心要修行次第》(劉立千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6~7頁.

  [2] 龍欽饒降巴.《上師心滴如意寶》(索達吉堪布譯).香港:佛教慈慧服務中心出版,2001年. 第13~48頁.

  [3] 法尊法師.《法尊法師論文集》臺北:大千出版社,2002年.第83~84頁.

  [4] 土觀·羅桑卻吉尼瑪.《土觀宗派源流》(劉立千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37~38頁.

  

《第一章 第二節 九乘之頂的大圓滿法曆史傳承A》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