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樂教法的興起及傳承關系
許得存
按:無上瑜伽部本尊五大金剛有:父續的密集金剛,大威德金剛;母續的勝樂金剛、吉祥喜金剛;以及不二續的時輪金剛。另有說五大金剛中包含瑪哈瑪雅金剛(不含時輪金剛),也是母續本尊,不過這來自具體的修法傳承,比如香巴噶舉的奶格瑪五金法。本文摘自許得存(索南才讓)《西藏密教史》,文章傾向于學術界考證,僅供知識參考。文後附有許得存先生簡介和格魯巴布頓大師著《佛教史大寶藏論》(郭和卿譯)關于格魯巴勝樂金剛的傳承史敘述。密續未得傳承不得翻閱。
勝樂金剛,亦稱“上樂金剛”,是密教五大本尊之一,在所見的勝樂造像中,一般面色灰藍,和藹慈祥,四頭呈現白、綠、紅色,每頭叁只眼,兩條腿,十二只手,其中兩手在胸前呈法印狀,其余十只手分列兩側,持斧、月刀、叁股戟、骷髅、金剛索、金剛鈎、人頭等,腰系虎皮裙,懷抱明妃金剛亥母。
勝樂教法在方法和追求的境界上略勝于方便父續法。關于勝樂法的起源,學界存在以下幾種觀點:
第一,勝樂法源于釋迦牟尼生前說。佛教認爲,時圓滿劫,拘留孫佛出世;時叁分時,拘那牟尼佛出現;時二分,迦葉佛出現,從他們開始宣講勝樂教法,二十四個地區的衆勇士和瑜伽母依教修持,並非源自釋迦牟尼佛。
相傳,诤劫開始時,衆生相互襲殺,將屍體送往八方,形成八大寒林,寒林之氣形成八大雲,降雨形成八水,水中生長八種樹,樹中出現八方護神,八水中又出現八龍。
爾時,大自在天以神通到達須彌山和贍部洲,化現二十四個地方,由大自在變化的二十四位金剛大威德富女守護,大自在天是金剛手所化,調伏教化他們的本尊是嘿噜迦勝樂金剛,這樣二十四個地方成了勝樂金剛等修行勝樂教法的主要場所。二十四個地方是佛教的二十四個聖地。
據藏文資料記載,布拉羅摩羅衍(pulliramalaya),位于東印度藩伽羅南面的摩羅衍(malaya)河谷地區(布拉馬普特拉河?);阇蘭達羅(dzalan thara),石上著火的意思,位于恒河上遊,恒河自西部西藏發源流經印度西北部轉向西南方流,至阇蘭或德蘭北部的哈裏德瓦拉轉向東流,阇蘭達羅相當于現在的旁遮普邦東部或德裏東北部一帶;
歐訖耶那(otiyana),邬仗那的別名;阿羅補陀(arputa),在南印度,相當于現在印度的中、南部地區;僑達婆梨(gotawari),在尼泊爾北面,靠近我國西藏的聶拉木,希夏邦瑪山南側一帶;羅摩婆羅(ramashwar),在南印度,有人說是斯裏蘭卡;提毗瞿陀羅(devikotra);摩羅跋(malawa),在印度西部;迦摩縷波( kamarupa),靠近尼泊爾;
蘭毗迦(lampka),在印度西北部邬仗那東部;迦尼阇(kanytsi),在南印度的羯陵迦境內;喜瑪拉雅;劄達(pretapuri),西藏阿裏的古格;阇诃提婆(grihadeba),古印度西北部,今我國新疆境內;
蘇羅奢陀羅(sorashatra),在古印度西部,藏語稱“桑波建”;須跋羅那提婆(suwarna depa),藏語叫“賽朗”,意爲“金洲”,在今印度尼西亞首都雅迦達西北蘇門答臘島;那迦羅(nagara),印度北部和尼泊爾接壤地帶恒河北岸城市,藏語稱“嘉波希”;信度(sinthu),藏語意爲獅泉河;
摩若(mayo),在遮蘭達羅(dzalanthara)附近;格魯達(kuluta),在迦濕彌羅(kasmira)北部地區,靠近西藏的阿裏,阿裏人稱“娘布域”。其中有些地方的確切位置尚待進一步考證。
第二,釋迦牟尼宣講勝樂法。自在慧王在《隨順勝樂本續意趣總母續釋》中記載,釋迦牟尼最初在色究竟天宣講勝樂續,然後來到須彌山繼續宣講,最後在南贍部洲示現十二行,叁轉法-輪。爲了有緣徒衆在南印度的米積山修勝樂輪禅定,變化曼荼羅輪,向數千萬瑜伽母講《勝樂根本續》。
第叁,在诤劫宣講勝樂教法。《金剛空行海續》認爲,佛釋迦獅子在诤劫宣講《勝樂廣續》叁十六萬頌。
第四,勝樂教法源于具二時說。蓮花金剛認爲,佛爲了調伏威猛大自在天講授勝樂教法。
第五,佛示現十二行時口誦《勝樂根本續》說。孜摩上師認爲,佛叁轉法-輪時,口誦《勝樂根本續》,未作解釋。
我們很難搞清楚圓滿時與诤時的具體年代,如上述密教的陀羅尼早在佛教興起之前就已經在古印度教中廣泛使用,釋迦牟尼創立佛教以後吸收了其中一部分,並且賦予特定的用意和象征。隨著大乘佛教的興起,配合咒語形成了一整套儀式規則,作爲勝樂金剛的一些特定咒語儀軌也在醞釀中形成,逐漸系統化。
七世紀以後,反映勝樂本尊思想和修行方式的一系列經典相繼出現,使勝樂教法從最初的咒語到中期的儀軌,一直到七世紀以後的經典,日趨完善全面。確切地說,系統反映勝樂思想的經續大量出現于集密、大威德和時輪金剛法之間,處于無上瑜伽密法發展的第二個階段。按照西藏說法,《勝樂根本續》等勝樂類經續形成于邬仗那,在向外傳播過程中,自在慧王起了非常關鍵的傳承作用。
據藏文資料記載,勝樂教法的印度師承關系應該是勝樂金剛或金剛持、薩樂和、龍樹、山隱自在(shabari dbain phyug)、魯俄巴、陀梨迦波(tharikapa)、阇格巴(tregipa)、金剛鈴、龜足、成就者阇持燃、黑行者、阿閣黎格雅巴(guhyapa秘密主)、谛洛巴、那饒巴、辛底巴、阿底峽,其中比較著名的是魯俄巴、黑行者、金剛鈴叁人。
從灌頂教授的師承關系講,主要有勝樂生律灌頂、勝樂生律具蓮注疏灌頂、勝樂十叁尊灌頂、蓮花網灌頂、四座灌頂、桑布劄灌頂、佛顱頂九尊灌頂、佛顱頂二十五灌頂、金剛界灌頂、僑薩羅莊嚴灌頂、金剛頂鬾續灌頂、金剛菩薩灌頂等,共有二十幾種。
許得存先生簡介:
許得存又名索南才讓,藏族,先後就讀于西北民族大學和中國社科院分別獲得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現爲西藏民族學院民族研究院研究員,華東師範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西藏自治區學術技術頭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6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
主要研究成果:《西藏密教史》、《西藏佛教諸派宗義》、《六世班禅傳》、《覺囊派教法史》、《當代臺灣的藏傳佛教》、《中論廣釋——正理海論》、《黃琉璃》、《第吳佛教源流》、《宗教文化與藏族社會》、《藏族大辭典》、《西藏通史 松石寶串》、《藏傳佛教研究》
-------------------------------------------------------------------
以下來自《佛教史大寶藏論》布頓大師著 郭和卿譯
在無上瑜伽密法法系中,格魯派最注重的是勝樂、密集和大威德叁尊。
勝樂屬于母續法,最初由釋迦牟尼佛將此法系所有灌頂、密續以及修持引導、口訣如瓶泄水般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秘密主——金剛手菩薩。然後秘密主傳印度大成就者薩惹哈,下傳龍樹菩薩,下傳夏瓦裏瓦,下傳勝樂大成就者魯伊巴,下傳達裏加巴王,下傳枳布巴,下傳大成就者茹布巴,下傳大成就者紮輪達惹巴,下傳大成就者朗伯覺巴,下傳大成就者桑瓦巴,下傳大成就者朗嘉,下傳大成就者帝洛巴,下傳班欽那若巴,下傳龐庭巴兄弟,下傳洛嘉•喜饒哲,下傳瑪譯師羅卓紮(智稱),下傳薩迦大師貢嘉領波(普喜藏),下傳索朗哲莫(福峰),下傳至尊紮巴堅贊(名稱幢),下傳法王薩迦班智達,下傳索朗僧蓋(福獅子),下傳阿阇黎桑吉繃(俱胝佛),下傳大德勒比羅卓(善智),下傳喇嘛波頓僧蓋(具德獅子),下傳布頓仁青珠,下傳瓊波特巴•迅努索朗,下傳法王宗喀巴大師。
由至尊宗喀巴大師依次傳承諸師是:至尊喜饒僧蓋、度納巴•布頓桑波、大密師根敦迫(僧增)、大密師紮西帕(吉祥聖)、大密師桑珠嘉措(如意成海)、大密師准珠帕(精進聖)、大密師多吉桑波(金剛賢)、大密師桑吉嘉措(佛海)、大密師貢卻嘉措(叁寶海)、大密師貢卻雅迫(叁寶增盛)、湯薩巴•歐珠嘉措(成就海)、成就自在師頓悅克珠(不空善成)、至尊阿旺降巴大師(語自在慈氏)、雍增•耶喜堅贊(七世班禅喇嘛經師)。
魯伊巴系勝樂二次第的所有教授由湯薩巴•歐珠嘉措傳與成就自在師嘉樣鄧維多吉(文殊樂金剛),次傳阿旺降巴大師。
枳布巴系勝樂二次第的所有教授由班欽•洛桑確吉堅贊傳與金剛持貢卻堅贊,下傳吉學下仲•阿旺頓振稱勒(語自在持教事業),下傳克珠•洛桑克准(善慧智嚴),下傳阿旺降巴大師。
作者是七世班禅和八世達賴喇嘛經師,所以傳承只是寫到他本人爲止。
關于“勝樂金剛法門”中“勝樂根本續釋”的論著目錄:
論著名 數目 著譯者
《勝樂根本續上部釋》 若幹卷頌(缺) 恰納多傑(金則手)著,頂恩正讓波(定賢)譯
《勝樂根本續難義釋》 同上 朗嘎嘉哇讓波(勝賢)著
《勝樂根本續難義釋勇士悅意論》 同上 嘎敦紮巴(具緣稱)著,仁清讓波(寶賢)譯
《勝樂根本續難義釋大寶資糧論》 同上 嘎甲達哇(星王月)著,敦伯(德吉祥)譯
《一切修法要訣廣釋》 同上 拉壩(天護)著
《勝樂二種合解》 同上 達他嘎達惹肯達著,卻季洛卓(法智)譯
《勝樂續釋修法序分》 同上 那哇巴著,廓譯師譯
《勝樂生源續簡介》 同上 蘇瑪底根底著,紮覺協饒(名稱滿智)譯
《勝樂輪難義釋》 同上 壩哇壩紮著,壩日仁清紮(寶稱)譯
《勝樂輪釋一切功德處論》 同上 巴窩多傑(勇金剛)著,壩日仁清紮(寶稱)譯
《勝樂續釋》(著者按:此論未列入《論藏》) 同上 多傑(金剛)著,帕巴協饒(聖智)譯
以上“勝樂根本續釋”的論著共計十一種。
-根據《中國密教史》和《佛教史大寶藏論》相關資料。
《勝樂教法的興起及傳承關系》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