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郭耀華談科學與宗教▪P7

  ..續本文上一頁中的事物果真可以這麼簡單地一分爲二嗎?

   我從事天文科學的研究和教學,深深了解從古到今,尤其是在天文學發展的過程中,“正統”和“非正統”爭鬥、消長的例子不勝枚舉。就太陽系的行星運動而言,托勒密的“地心說”曾經是流傳一千五百年的“正統”科學,而哥白尼的“日心說”卻是“非正統”的解釋。意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親自進行天文觀測,深信“日心說”才是正確的,出書闡述,其結果卻是他需要在宗教法庭上承認他經科學觀察而深信並大力宣揚的理論其實是異端邪說,然後終其一生在家閉門思“過”。伽利略若不屈服于當時的“正統”科學,很可能就會重蹈同時期的布魯諾烈火焚身的命運。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梵谛岡自知理屈,才平反了當年伽利略所受的冤屈。

  但是哥白尼在他“正確”的“日心模型”中所使用的圓形軌道,實際上卻仍然離“正確”甚遠。因爲自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以降,宇宙中萬事萬物皆應“均勻而完美”的觀念害慘了之後的科學工作者,哥白尼好不容易踏出一步,以太陽取代了地球做爲宇宙中心的地位,但就是受限于這個“均勻而完美”的觀念,使用了圓形的軌道來描述行星運動,使得預測與觀測的誤差仍大;克蔔勒取自第谷精確的火星軌道資料,逼得克蔔勒自己不得不放棄圓形而取橢圓,這個轉折的過程又一次地彰顯了“正統”科學的演化。

   從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看出科學的兩個特點:第一個特點,是目前我們所擁有的科學知識,不見得是最正確的或是最周延的,科學的可貴,就在于它有“自我偵錯”的能力,能夠不斷改進;“後之視今,猶今之視昔”,沒有任何一人能在任何一刻宣稱,我們已經掌握了宇宙終極的“答案”,我們只是不斷地在“問更好的問題”而已。第二個特點更爲重要,科學應能“容忍異見”,我們可以不同意某一個人的學說,但是絕對不能壓製他發表自己學說的權利,因爲我們不知道何時何地科學又會開啓新的視界!

   臺大電機系的李嗣涔教授,早年從科學角度研究氣功,之後因緣際會,展開了對特異功能的探索,繼而發現了“靈界”和“信息場”的存在。到目前的整個探索和發現的過程已經令人歎爲觀止,李教授將新近的發現收集到他的第二本書《難以置信II——尋訪諸神的網站》中。在本書中,李教授更借著高功能人做爲媒介,和其在靈界的“師父”溝通,以了解解古往今來長期困惑人心的幾個根本問題,像是“靈”與“外星高智生物”的關聯、預知未來的可能、人身疾病的啓因,以及遨遊宇宙的方法等。因爲這些課題與我們的日常體驗相隔甚遠,所以書中內容多處讓人驚歎,但我卻隱約感覺,自古以來儒、釋、道、基督、天主(注:還有伊斯蘭等等)的各家各派,似乎逐漸能在一個統一的框架之中獲得解釋。我深深相信,假以時日,我們對各宗教的起源以及它們和人類肉身世界之間關系的圖像,將會愈來愈清楚。

   我們要知道,科學只是一個邏輯的框架,而且可能不是唯一一個用來檢驗事物的框架,更可能這個框架的大小仍然有待改進!因此放不進目前科學框架來檢驗的事物,不見得就是不存在的或不正確的,真正偉大的科學家所從事的工作是不斷地擴大這個框架,以使得新出現的科學能夠應用在更多現象的圓滿解釋上。的確,大自然的神秘處就在于它是不能被一眼望穿的,所以我們才需要用開放的心胸去客觀地檢視一切的可能。今天我們看到過去天文學發展的過程,和昔人許多自以爲是的觀念,常不禁啞然失笑,覺得古人怎地如此幼稚與短視?但我想日後人們看我們今日所謂的“科學”,恐怕也是失笑的時候居多吧!(注:孫維新教授與李嗣涔校長都是1990年暑假,在臺大禮堂舉辦的第一屆宇宙真道研習營講師)

  附錄(二):新時代運動學者研究

  a.戴維·赫斯認爲:新時代運動的流行方式是“博學文化與大衆文化的合流,特別是科學話語與宗教話語/靈學話語的合流。換言之,新時代信徒吸納並重新改造了人類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及其它科學界和學者的工作,使同樣認可水晶治療、溝通者、靈魂、女神宗教及其它通常與流行文化相聯系的信仰和實踐的話語合法化”。23

  b.新時代運動的思維基礎是它的宇宙論。這種宇宙論認爲,宇宙既是所有的生命表現形式的源泉,其構思與秩序又由這些個體性的生命存在反映出來。微觀的人類社會是宏觀宇宙的反映,所有生命的個體存在于宇宙中,並被整合爲一個和諧的互不分離的整體。在宇宙中,物質與能量可以互換,作爲宇宙的表現形式,能量高于物質。如果有秩序的整合的能量越多,人類從中的得益也越大。“光”是能量的象征符號,星球是生命的存在,如地球被稱爲“地母”,“她”既能被人性的惡性膨脹所毀壞,又能通過人類的“星球治療”努力而再生。最後,既然宇宙間各類事物可以互相反映,那麼各類事物間也就能互相作用。這樣,宇宙以及地球被新時代運動的追隨者看作是充滿魔力與奇迹的地方,“新時代”裏的各種變遷與改造常常被理解成是突發的,戲劇性的,可以被強烈感知的。

   受到傳統的美國基督教的影響,新時代運動認爲人類的處境是有缺陷的。人類的“病態”類似于“原罪”,有時候它能以物質的、肉體的狀態存在,更多時候則反映爲精神性的,人只有通過“治療”才能達到完善(美)的狀態。如果微觀反映宏觀,人類社會包含並反映宇宙的能量,人的軀體類似于地球的軀體,那麼,“新時代”人的正確的行爲應當是服從宇宙的自然和諧原則。而和諧的倫理原則又是改造的原則,因爲精神的進步永無止境,完善(美)就如“天路曆程”那樣永遠不可能完全達到。新時代運動的這一倫理強調個體對自己的生活與選擇的責任與反省,所謂的反省,就是汲取一系列教訓。24

  c.學者羅偉紅認爲新時代運動來自六類影響:

  1.催眠術、瑞典的斯維登堡主義與Andrew Jackson Davis的唯靈論。

  2.埃默森的超驗主義,新思想運動和Helena Blavatsky和Henry Olcott創立的神智論。

  3.降神運動。

  4.占星術。

  5.東方宗教。

  6.印第安人土著宗教。25

  d.學者卓新平認爲歐洲、美國新時代運動七大特色:

   第一,“新時代”運動宣稱“現代”已經結束,“後現代”時期已經開始。它代表著對工業化社會的一種清算和反思,以及對文明進程所帶來的自然損害與破壞的不滿和抗議。

   第二,“新時代”運動表現爲一種神秘主義、唯靈主義的複興。其對東方神秘主義的贊譽和推崇,歸根結底不是尋求其理性智慧,而是對其神秘智慧的憧憬與渴求。與此同時,基于西方神秘主義傳統的神智學、人智學也有較快的發展。在這種意義上,人們亦將之稱爲“新諾斯派”或“新神秘主義”。

   第叁,“新時代”運動追求一種綜合或折衷主義,其對趨同現象的強調就是要實現外在宏觀宇宙的統一和內在自我世界的和諧。這種精神倡導“互補”、“協同”、“系統”等原則,並把綜合東西方智能的陰陽系統論作爲其理論框架。

   第四,“新時代”運動推崇綠色和平、生態平衡觀念,將之視爲人與自然界的正常關系和協調狀況。在看到現代社會的危機和工業化生産的破壞之後,它反對人對自然的無限占有和濫用,而希望人類能夠返樸歸真,重建自然原初本有的和諧秩序。

   第五,“新時代”運動重新運作古代占星術、星象學理論,並試圖從東方天人感應、宇宙一元觀來解釋人與宇宙的關系。其對“後現代”時期的解釋,如“寶瓶宮”時代取代“雙魚宮”時代、陰取代陽、水取代火、東方取代西方等理論,並沒有脫離傳統星占學的窠臼。

   第六,“新時代”運動亦與對人體的神秘理解及秘術修行實踐相關。一方面,它從觀念上對傳統中的道成肉身、輪回轉世等說教重加诠釋。另一方面,它注意對瑜伽、氣功、打坐、禅定、悟道等東西修行方法加以研究和采用,以求東西方秘術的交流互滲和融會貫通。這種意趣在當代導致了西方靈學的複活、對人體特異功能的覓求,以及東方傳統練功與修行方法在西方社會的流傳。

   第七,“新時代”運動力求與西方文化傳統和基督教信仰分道揚镳。這種反傳統文化運動孕育出各種精神的頹廢與自然的清新複雜交織的新文化運動,而其反基督教信仰傾向則給傳統教會帶來危險和警告。“新時代”運動稱“行將過去”的“魚的時代”爲“基督教時代”,正表明其與基督教傳統決裂的態度。與此同時,在其時代氛圍中滋生發展出各種新興宗教。但這種意義上的宗教複興卻使傳統基督教會感到憂慮和擔心。西方宗教“正統派”認爲,新興宗教運動會帶來宗教的退化,引起人們宗教信仰觀念和實踐上的混亂與茫然。所以,它們不承認這些包括由基督教嬗變而來的新興宗教爲其傳統延續意義上的正常教派,而稱其爲一種“新異教”現象。

  從以上概述來看,“新時代”運動的內涵並不十分明確;它作爲一種方興未艾的思想靈性運動,尚未形成其確切的意義概念。正是這種內涵的不清,才使人感到它有著極廣的外延。許多新興宗教也都將自己的組織形式及思想內容冠之以“新時代”運動之名,以便擴大其影響和作用。但“新時代”運動並不專指某一具體的新宗教,而是代表著目前的一股新思潮。在這種意義上,“新時代”運動幾乎可以等同于某種宣傳性概念。不過,這一運動的普遍存在和迅猛發展卻是人們有目共睹的鐵一般事實。它不僅席卷西方,而且影響東方,其觀念和實踐近幾年甚至在中國也時有所聞、偶有所見。26 (筆者注:印度奧修大師的自由、靜參成長、負責任人格,頗具新時代特質)

  七、參考文獻:

  1.南懷瑾:《代序——密宗六成就法前敘——1961年》,臺北晨曦文化公司,1994年版,《那洛六法》一書序言。(全書出自諾姆啓堪布道然巴洛布倉桑布大師講述)。

  2.陳麟書、陳霞:《宗教學原理》,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p.303。引自《教皇的學者們》,法國《快報》周刊,1993年9月23~29日文章。

  3.呂大吉:《宗教學通論新編(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p.825-849。

  4.同上,p.850-p.858。

  5.同2,p.304。

  6.[美]歐文·拉茲洛:《微漪之塘—宇宙進化的新圖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p.99-p.101。闵家胤主編,廣義進化研究全書第一輯,錢兆華譯。

  7.[美]卡洛·鮑曼:《我家小孩的前世》,臺北智庫文化公司,2000年版,p240-p241,p252-p253。

  8.同6,p.101-p.102。

  9.同6,p.109。

  10.李嗣涔、鄭美玲:《難以置信II-尋訪諸神的網站》,張老師文化公司,2004年版,p.43-p.44, p.46-p.47。

  11.同上,p.226-p.228。

  12.郭耀華:《外星人與天帝教》,臺北千華出版社,1996年版。(筆名:靜主)

  13.張力可:《尋子悠悠18載聖杯指引開棺》,臺北中國時報,2004年11月5日C1版。

  14.同6,p.214-p.217。

  15.王大有:《宇宙全息自律》,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年版。

  16.同6,p.175-p.178。

  17.同10,p.199-p.217。

  18.同6,p.188-p.189。

  19.尕藏加:《雪域的宗教(上)》,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p.311。

  20.足立育朗(Ikuro Adachi):《波動的法則》,臺北詠盛文化公司,1997年版,p.132- p.133。p,120,日本原著1995年版。

  21.大川隆法(Ryuho Okawa):《太陽之法》,臺北商智文化公司,1999年版。(日本東京可買到大川隆法著作)

  22.孫維新《在科學的邊陲開疆拓土》,張老師文化公司,2004年版,出自李嗣涔教授著作《難以置信II》的推薦序一。

  23.戴維·赫斯:《新時代科學》,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51頁。

  24.羅偉虹:《美國的新時代和新宗教運動》,時事出版社,宗教與美國社會第二輯,徐以骅主編,2004年版,p.249。

  25.同上,p.243-248。

  26.卓新平:《當代西方的新時代運動與新興宗教》,東方出版社,出自戴康生主編的當代新興宗教一書,1999年版,p.290-p.292。

  

《郭耀華談科學與宗教》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