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的養生修煉方法
張偉傑
《藏傳佛教養生》摘錄
藏傳佛教弟子除了一心禮佛誦經之外,還要修習禅定,厲行戒律。而正是這種誦經禮佛,禅定持戒,在客觀上吻合養生的原理。密宗的無上秘密瑜珈術強調身體爲“道之根本”,以修身煉氣爲修密乘的基本功。所以佛家雖不以長生不死爲修習宗旨,但自古以來,享有天年的高僧比比皆是,使人們意識到藏密的修持方法確實有養生延年的作用。
佛教分爲“叁乘”(小乘、大乘、密乘)、“二門”(顯門、密門,亦稱顯教、密教)。
大小乘和顯門的養生修煉方法大致有:禅定、絕欲、勞動、念佛、吃齋等。密乘和密門(亦稱密宗)則較多談延壽,其養生修煉方法亦較多,大致包括:修長壽的本尊法,專門用來延壽的咒語,結手印,氣、脈、輪、明點修持法,修數息、瓶息,觀想補養、大禮拜、聖字功、金剛法以及六成就中的拙火、幻身、夢觀等。
佛家養生修煉的方法可以概括爲以下幾個方面。
1.禅定
修習禅定能夠祛病治病,禅定達到“止”的狀態,能使人身心“輕安”——輕快安恬,享受到一般人未曾嘗受過的幸福安樂;禅定還能使人心“調柔堪能”,即增強心的自主性,能自控情緒,能涵養道德,陶冶性情;禅定亦可以作爲直觀身心世界奧秘,把握宇宙“真實”的途徑,“因定生慧,定能生慧”,這也是佛教修習禅定的主要目的。
大小乘的禅法主要有叁類:(1)世間禅;(2)出世間禅;(3)出世間上上禅。
佛教徒修禅定的目的,是得智慧、斷煩惱、“了生死”。至于治病、健身、延壽乃至得神通,不過是修習禅定的副産品。
禅定的門徑方法是“修止”。這是現今養生界靜功一類最常用的入靜法。
禅定的法要是叁調(即調身、調心、調息)以及糾偏之法。
禅定的准備條件是“戒行”,強調“戒爲定基”,修定者必須首先遵行一定的宗教道德信條,不行損他利己之事。
從修煉方面而言,靜坐與禅定的共同點,主要在于修“止”,不同點主要在于修“觀”。
2.本尊法與延壽咒
這是密宗的特殊修法。
本尊修持法亦稱“人佛合一法”。“延壽咒”則是密宗“叁密”之一的語密內容。
密宗認爲佛教的區分主要在于顯宗與密宗之上。顯宗爲外門,密宗爲內門。如從外門進入,抵達彼岸或解脫,需要走漫長的曆程,花費幾世的精力;而從內門進入,抵達彼岸或解脫,其速度十分快捷,只需花費一生時間,即可“即身成佛”。但走這種途徑僅靠修持者自身的力量是無法獲得成就的,還必須憑借外部力量,如人佛合一法,即本尊修習法,即是借助外部力量的一種重要方法。密宗的天上瑜珈部有“彌陀長壽合修法”,即要想長壽,也可借用“人佛合一”的力量觀修無量壽佛,以此來“帶功”,達成目標。
語密又稱之爲聲密,以念誦咒語或真言爲主。其特點是能幫助人産生心的造化物並導致它們的變化,還可依靠特殊的辦法將心集中于一些難以理解的觀點之上。
密宗的大部分咒語是一連串的真言,沒有本義或至少是沒有大家可以根據咒語(真言)的安排而發現的意義。因此,念誦咒語只須注重音聲,不必究其意義,也就是說,用不著運用思維,只須堅定信念,專心致志地念誦,即可達到目的。密宗認爲,持誦真言,是一種較好的入定法。真言之義,多以空、不生、成就誓願等爲本,反複念誦時能起自我暗示的作用,使人漸漸入定。面對持咒有素者來說,含有實現願望意義的真言,又成了他有效的發功信號,若功力大,確有可能實現某些願望,如爲人治病之類。另一方面,真言宗旨如最根本的“唵、阿、吽”等,持誦時能産生內震動,有打通身中經絡,激發內氣的特殊作用。甚至還有可能通過外震蕩波達到摧碎某些障礙物的目的。再加上密宗行者持誦時,還觀想咒字本身及一定的顔色。觀想字及其顔色按一定規則變化,並與調息、升降內氣相配合,則其所能産生的功效,更是多方面的。
密宗的咒語共包括108種真言,一般都要以3或7或108的倍數來念誦。
密宗持咒的方法主要有10種,即:(1)蓮花念誦;(2)金剛念誦;(3)唇吻念誦;(4)光明念誦;(5)隨息念誦;(6)聲生念誦;(7)真實念誦;(8)心意念誦;(9)計數念誦;(10)叁摩地念誦。
密宗的教徒在修長壽時,念的是“延壽咒“,修煉時,要與觀無量壽佛相配合。
3.結手印
身密爲藏傳密宗“叁密”之一,其主要特征是“手印”,即手結印契。手印,簡單說來就是雙手所做的各種姿勢。多數手印的含義,皆按固定的規則組成,一般以左手表示禅定,右手表示“方便”(辦事)。又以右手五指從小指至大指依次表示菩薩道“十度”中的施、戒、忍、進、定五度,以左手小指至大指依次表示智、力、願、方便、慧五度。又五指從小指至大拇指,依次表示地、水、火、風、空“五大”。十指按十度、五大的關系組合,交叉、鈎曲、伸直,配合而爲多種多樣的手印。密宗的手印數以千計,常見的有380余種,每一種都有特別的涵義和作用。手印作爲手勢語言,表示一定含義,可以輔助真言,起到自我暗示的作用。手印配合五大的組合法則,符合中醫經絡、陰陽、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有助于氣血的交流、開合、抗衡,從而産生輔助入定或調動內氣的作用。對于修持有素者來說,手印作爲一種表示一定意願,與自身經絡相應的發功信號,有助于內氣的發放及意念作用的成功。
身密的修持以手印爲主。手印配合想像的意念,形成某一修法。有人提出:手印像天線,人體像收音機。這說明了人的手印可以溝通人體與大自然的關系。實際上,身密中的手印運用,涉及人體光學、電學、無線電學的奧秘,有待科學的進一步發展來加以研究解釋。
4.氣、脈、明點修持法
藏密功理認爲,人的身體是由脈、氣(風)、明點組成的,脈、氣(風)、明點叁者相互依存,脈如居宅,精如財寶,氣(風)心爲主人。密宗叁修持之一的脈、氣、明點的修習,就是一種引導意念依一定路線運行的入靜方法。
密宗通過修脈、氣(風)、明點,能使人體更好地從飲食中吸收營養物質——水谷之氣,從而得到“真氣”,或稱元氣或正氣。它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營養全身的組織、抵抗外邪侵襲、推動髒腑機能活動最重要的物質。故通過氣、脈、明點的修習,可使身體悅澤,面色光輝,鬓毛潤澤,耳目精明,令人食美,氣力強健,百病皆除。還能使人體真氣充足,體內脈道或者血脈,甚至包括經絡、神經、內分泌系統通暢,具有養生延年之功效。
脈,是無上瑜珈所說身中氣血循環的通道,大致相當于中醫所說的經絡。藏密認爲:人身共有7萬2000脈,其中重要者有120,尤其重要的有24,而對瑜珈修煉者來說,最重要的有左、中、右叁脈。叁脈中尤以中脈爲最重要,此脈又稱“命脈”。一般認爲中脈上端達頭頂“梵穴”(百會),向前彎下至兩眉之間,下端開口于“密處”(外生殖器口),而左脈和右脈就在中脈的兩旁,從左右兩鼻孔上行入腦分循中脈兩側下行,至臍下四指處與中脈會合。叁脈于頂、喉、心、臍等處纏繞成結,稱“脈結”,是阻止氣入中脈而自控生命、心識的生理性障礙。
脈輪,則是無上瑜珈修煉時在身內觀想的重要部位,相當于道教所說的丹田。脈輪皆以中脈爲軸心,向四周輻射出支脈,狀若車輪,故稱“輪”。在甯瑪派的《大圓滿禅定休息要門密記》中談到:“以依于身,身之根本爲脈,脈中有氣與明點,是氣與明點依于脈,脈又依于身也。……頂上有大樂輪,形若傘,周具輪齒叁十二(32條支脈);喉間有受用輪,若傘倒立,周具輪齒十六(16條支脈);心中有法身輪,亦若傘,周具輪齒八(8條支脈);臍中有化身輪,亦若傘倒立,周具輪齒六十四(64條支脈)明點。”
無上瑜珈將人身中生命能量的凝聚點及體液看做是明點。因此明點又被譯爲“真精”、“真水”等。它主要分爲:離戲明點、錯亂明點、物明點叁類。離戲明點是精神精華,爲最細風心之體。錯亂明點即一般人身中所具、由依無明所起的身心的活動所生,及修瑜珈時在身內所觀想的明點。而物明點則爲有形質的水液,分淨濁兩種。淨者爲飲食精華化成的精血津液,濁者爲汗涕尿等排泄物。
5.坐姿修持法
身密除了結手印,修氣、脈、明點之外,還有各種坐勢。坐勢也如同手印似的種類繁多,站、坐、臥樣樣俱全。藏密特別重視坐式,即跏趺坐。跏趺坐大體上又可分爲全跏趺坐和半跏趺坐兩種姿勢。
全跏趺坐,俗稱大盤座、雙盤、金盤等。全跏趺坐又有所謂“吉祥坐”和“降魔坐”。
半跏趺坐俗稱單盤、銀盤。
結構決定效果。全跏趺坐底盤鞏固,上體虛靈,修煉全跏趺坐時,身體必須平直,脊柱不能彎曲,可使身體自然安穩地端正而坐。身正則氣正,氣正則心平。兩耳聽而不聞,輕閉口,微閉目,面帶笑容,這樣使全身筋骨舒展,健身效果好。
6.動功修煉
密宗諸部修煉,皆以靜坐爲主,但無上瑜珈部法中,不乏動功。《佛教禅學與東方文明》中記載:“在修氣脈明點時,還強調須打拳、行大禮拜(磕長頭),以活動肢體,流通氣血,打開脈結,散化明點。大禮拜時,觀想叁字總持咒在中脈內升降,有的禮拜者一拜就是幾個小時,這種配合觀想升降氣、明點的全身運功,無疑有體操及動功強身之效。”
值得一提的是,磕長頭在藏密修持中是所有儀軌的開始和結尾的組成部分。這種大禮拜法是藏密修煉的一種動功,其禮拜的方式,反複性地做五體投地的全身運動,給人們帶來身心安康,尤其是對慢性胃病有獨特的療效。
7.六成就法
密宗六成就法又稱那洛六法。是藏傳佛教嘎舉派所傳密法中的精要,後來格魯派等又予以繼承發揚。
其六法爲:
(1)拙火定;
(2)幻身成就法;
(3)夢觀成就法;
(4)光明大手印成就法;
(5)中陰身救度成就法;
(6)頗瓦成就法(又稱“轉識”或“神識遷移法”)。
六成就法以解決生死問題爲中心,是一互爲聯系的整體。與其他功法頗多不同,但其中拙火定、夢觀、光明等法卻是以氣功爲修煉內核。
8.灌頂
藏密威儀是藏傳佛教禮儀中較明顯區別于其他佛教禮儀而獨樹一幟的一種宗教禮儀。而藏密威儀中又以灌頂威儀最具特色。灌頂在藏密中發揮著特殊作用。
密宗修持者在修煉過程中需要接受四次不同階段的灌頂。
第一級灌頂叫瓶灌,是消除初入者堅固執著的凡夫心理,第一次開發佛性。瓶灌又包括五種灌頂,都完成後可進入修習的初期階段,觀想本尊。
第二級灌頂叫密灌,經過密灌之後,修持者能夠掌握脈、氣、明點的修習方法,可成就報身佛位。
第叁灌頂叫智慧灌,開始修習“雙身法”,迅速獲得最高成就。
第四級灌頂叫名詞灌頂,也是最後、最高一級灌頂。在這一灌頂階段,修持者距離藏密的極果,只有一塵之隔。因爲處于這一階段的修持者已經是肉身的聖者,而不是待悟的凡夫。其修習途徑在密宗甯瑪派中稱爲“大圓滿”,噶舉派中稱爲“大手印”,而名詞灌頂則是格魯派命名的稱謂。
除去灌頂的宗教意義而外,實際上,每一種特殊的灌頂,其主要作用都在于爲不同階層的密宗修持者清除煩惱和傳授神通力。
9.數息、瓶息修持法
修數息是在清晨煉修定,先自觀爲本尊,然後念金剛誦1000遍。恒修無間斷,有延壽的效果。
瓶息則是指修寶瓶氣,于每次從36彈指至108彈指,便能得到延壽的成果。
10.養生雜修法
佛教還有許多養生效果明顯的修持方法,把這統歸爲養生雜修法,僅舉叁例:
(1)觀想補養法,又叫“補想法”。此觀須修叁個月,下坐後配合飲食藥物補養,可使身體康複。
(2)飲空贖命法。此法是密宗爲身體衰弱、年壽不久者所傳授的專門延壽之術,每日但行無缺。據說,即使是垂死之人,也可延壽五年。此法與道教的采日精法很相似,即是于卯時東方陽氣上升時吸收天地少陽之氣,以補自身中的生命活力。
(3)食補法。密宗很重視食品及營養,選定修定者的最佳食物爲高營養的酥油等奶製品,並要服食一定的補藥。
以上我們對藏傳佛教的養生修煉方法做了一個比較簡明的歸納。這些方法僅僅是佛家各類修持方法中養生延壽,益智開慧效果比較突出的,並且可以普遍修習的部分,而不是藏傳佛教全部修持方法的總結和歸納。實際上,藏傳佛教的養生延壽法在藏傳佛教的叁大派系中都是通用的。
密宗主要的門派有八大家,這八大家各有修持密法。甯瑪派主修“大圓滿”法,噶舉派主修“大手印”法,薩迦派主修“道果法”,噶當派主修“叁士道”法,覺囊派主修“苦行”法,格魯派主修“顯密貫通”法。
《藏傳佛教的養生修煉方法(張偉傑)》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