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 前言 序言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

  

  尕藏加 著

   【前言】

   本書旁及藏密豐富多彩、蘊含深長的教規禮儀,以及超常的宗教藝術或文化智慧等方面。最後對藏民族的一些特異信仰,尤其對藏密文化與藏族人之間的密不可分的信仰關系進行分析說明。

   總之,本書將盡可能全面而又概要地揭示藏密文化的來龍去脈;剖析藏密文化所蘊含的深奧理論和實踐智慧;詳細介紹藏密諸派精湛的秘密修持法。作者將盡全力將本書寫成一部熔學術性、知識性爲一爐的藏傳佛教密宗文化專著。

  

   【序言】——楊曾文

  

   楊曾文,是我國當代著名的漢地佛教及日本佛教史學家,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佛教研究室主任、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等職。

  

   尕藏加和德吉卓瑪同志是一對藏族夫婦,是我們佛教研究室的成員,自願接受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委派參加爲期3年的支援西藏的工作,過幾天就要出發了。世界宗教研究所和佛教研究室的同志剛剛爲他們舉行過歡送會,大家對他們表示欽敬,並預祝他們一路平安、工作順利。第二天上午我忽然接到尕藏加打來的電話,說他寫的《藏傳佛教神秘文化——密宗》將付出版,希望我寫個序。我遲疑了一下,還是表示同意寫序。

   我之所以一時遲疑是因爲自己雖多年從事佛教研究,但主要是研究漢地佛教和日本佛教,而對藏傳佛教所知甚少。我後來之所以同意寫序,不僅僅因爲他是佛教研究室的同志,而且我也想借此機會談一談對藏傳佛教研究的一些想法。

   尕藏加同志的《藏傳佛教神秘文化——密宗》對藏傳佛教及其密教的曆史淵源、各派代表人物和著作、教義和修持儀規的特色進行了概要而通俗的敘述,並對在藏傳佛教影響下形成的一些文化習俗和建築、藝術作了生動的饒有趣味的介紹。因爲時間的關系,我只是看了其中的一部分稿子,感到他看問題有自己的獨特的角度,敘述問題也盡可能避免使用寫學術論文的那種論證式的筆調。尕藏加1986年畢業于中央民族大學藏學系,隨即來世界宗教研究所從事藏傳佛教研究工作。對于一位藏族同志專門研究藏傳佛教,全室的同志都予以熱情的支持並寄予極大的期待。我希望今後尕藏加有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問世。我希望本書的出版能使人們對藏傳佛教及其文化藝術有更多更新的了解。

   中國是個由衆多民族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擁有悠久的曆史和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在締造這個偉大的多民族的國家和燦爛的民族文化的過程中,藏族人民也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西藏是我國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區之一,此外在青海、甘肅、四川等地區,也有藏族居住。公元7世紀,佛教從中國漢地和印度傳入西藏地區,經過長期的當地生活習俗和原來的土著信仰苯教的會通、融合,到11、12世紀時已經發展成爲具有地方特色的並且在西藏地區占據統治地位的宗教。藏傳佛教從11世紀以後陸續形成的主要宗派有甯瑪派、噶當派、薩迦派、噶舉派,其中薩迦派由于受到元朝統治者的支持曾是西藏地區占統治地位的宗教和政治勢力。15世紀初葉,由宗喀巴(1357一1419年)創立的格魯派(黃教),發展迅速,到17世紀成爲藏族社會占據支配地位的教派。藏傳佛教各派雖有各自的特點,但從總的方面來說,都吸收了苯教的某些成份,在教義上把顯教、密教結合起來,提倡顯、密兼學,顯、密兼修,在所依據的顯教經典中主要是般若中觀和瑜伽唯識的經典;在所依據的密教經典中主要是印度後期密教的經典,還有各派創立者或高僧的闡釋顯、密經典的著作。17世紀中葉、蒙古和碩特部固始汗(1582—1654年)應黃教之請率兵入藏,在拉薩建立政權,奉DL喇嘛爲精神領袖,並由DL負責任命管理莊園和世俗事務副職。當時正值清初,他們都受到清政府的冊封。此後清政府不斷加強對西藏的統治,1751年命第七世DL喇嘛格桑嘉措掌管西藏地方政權,從此形成200余年的在中央統一政府管轄下黃教的政教合一的體製。由此可見佛教在西藏具有的特殊地位,它已經滲透社會的一切角落,與文化的各種形態密切結合在一起。

   因此,研究藏傳佛教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很難設想,對西藏佛教一無所知會深刻地理解西藏的曆史和文化。無需諱言,在佛教的研究領域,對于藏傳佛教的研究還比較薄弱,成果不是很多。但可喜的是,在新中國成立後,特別在“文革”結束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後,社會科學界在藏傳佛教研究方面取得了十分可觀的成就。老一代學者法尊在藏傳佛教的研究方面作出了開創性的成績,他的《西藏前弘期佛教》、《西藏後弘期佛教》和關于藏傳佛教的一些論文、文獻翻譯,得到學術界普遍的好評。呂澄的《西藏佛學原論》對西藏佛教淵源、文獻以及佛教教義思想特點的闡釋,至今對從事藏傳佛教研究有重要啓迪意義。近年在通史方面,出版了王森多年的研究成果《西藏佛教發展史略》,對佛教在西藏的初傳和早期發展,對藏傳佛教的主要宗派甯瑪派、噶當派、薩迦派、噶舉派、宗喀巴及其格魯派,對元、明兩代西藏地區的政教情況,都作了精到細密的考察和論述,爲今後進一步研究藏傳佛教提供了一個可靠的曆史線索和基本輪廓。王輔仁的《西藏佛教史略》是在吸收老一輩學者研究成果基礎上爲研究生所寫的講義,全書脈絡清楚,文筆流暢,對佛教在西藏傳播和發展的曆史,藏傳佛教的主要宗派及代表人物,曆代重要的佛教製度等,都作了概要的介紹。近年,李冀成的《藏傳佛教)、《藏傳佛教密宗》,丁漢儒、溫華、唐景福、孫爾康著的《藏傳佛教源流及其社會影響》等,都是綜合研究藏傳佛教的可貴成果。此外,近年發表了不少藏傳佛教的專題論文。在整理出版藏文版、漢文版西藏史書、佛教典籍方面也作出了很大的成績。以上僅是我所掌握的部分情況,很可能是挂一漏萬。我只是想說,現在藏傳佛教的研究已經有了相當好的開端和基礎,可以想象和期待,在各族學者的共同努力下,在藏傳佛教的研究方面一定會不斷地取得更大的成績。

   今後的藏傳佛教研究可以選擇的課題無疑是很多的。但我非常希望看到在西藏佛教通史方面有全面系統論述藏傳佛教曆史的專著出現,希望這種專著在掌握豐富的翔實的第一手資料並吸收國內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能結合西藏地區社會的曆史環境對藏傳佛教的傳播和演變,對佛教重要代表人物和著作,各宗的詳細的教義,寺院經濟和佛教的新的面貌等進行考察和論述。這當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我相信這種著作是一定會出現的。此外,我也希望看到有更多的專題的和斷代史的藏傳佛教的專著出現,例如關于西藏佛教的初傳,各個時期的重要代表人物,各個重要宗派和寺院,政教製度等的專題研究;關于吐蕃王朝和元以來西藏歸屬中央統轄以後曆代的佛教史的斷代研究專著等。也希望在整理、注釋出版藏傳佛教著述和史料方面,在從事藏傳佛教現狀方面(包括佛教遺迹、寺院曆史沿革)的調查研究等方面,取得更多成就。

   以上是我在尕藏加的《藏傳佛教神秘文化——密宗》即將交付出版之際所想到的,作爲序言寫出來與諸位學者討論。

  

      1995年6月18日于北京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