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藏族宗教文化的曆史進程
由于宗教文化與世俗文化同爲人類物質活動和精神活動的産物,同是人類現實生活和理想生活的反映,近年來有關藏族宗教文化的研究討論和曆史評估,成爲國內外學術界的一個熱門課題。藏族宗教文化曆史悠久,內涵豐富,範圍廣大,特別是自從公元七世紀佛教傳入藏族地區之後,以佛教爲主要特色的藏族宗教文化得到蓬勃發展。而宗教文化又是一個十分龐雜的文化體系,其中既包含精神性文化、行爲性文化、實體性文化,又具有藝術、科學的因素。因此,從整體上研究或掌握藏族宗教文化具有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藏族是我國多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曆史和燦爛文化的民族之一。她既有古老的文化積澱,也有吸收、融彙外來優秀文化的傳統。正因爲如此,藏族文化在當今世界文化園林中有著奪目的光彩。宗教作爲一種文化現象,則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探討藏族宗教文化,不僅是一門學術性很強的研究課題,也是一件趣味性很濃的身心體驗。以藏傳佛教爲例,它擁有久享盛名的佛教大百科——《大藏經》(包括《甘珠爾》和《丹珠爾》),此外尚有豐富的原始資料(包括當今世界上最珍貴的貝葉經),以及各類專著。總之,藏文書籍,卷帙浩繁,分門別類,就數量之多和內容之富而言,在我國五十六個民族中僅次于漢族。佛教作爲一種外來文化在雪域高原紮根、開花、結果,至少已有一千叁百多年的漫長曆史。
佛教文化不僅是一個龐大的思想體系,它反映了人類對生活的體驗、理解和願望,而且是一個漫長的曆史過程,它在各個不同曆史時期吸收並消化了人類思想文化的精華。正因爲如此,時至今日,佛教文化仍不失爲人類文明的重要一環。佛教自公元七世紀中葉正式傳入雪域高原,特別在藏傳佛教形成並得到蓬勃發展之後,對藏族地區的政治、經濟、哲學、文學、藝術、天文、曆算、法律、科學、醫學、建築等領域産生了巨大影響。可以說,藏傳佛教不僅構成了藏族人民生活和文化的精華,而且給青藏高原帶來了高度的精神文明。比如佛教未傳入青藏高原之前,藏族地區普遍盛行古老而傳統的苯波教,而苯波教信奉萬物有靈,主要以犧牲各類動物來舉行宗教儀式,現在看來,確實帶有濃重的野蠻性質。在這種宗教理念之下,藏族人具有一種尚武精神,因而給當時的周邊民族地區造成一種戰爭的恐怖氣氛。隨著佛教的傳入及其藏傳佛教的形成,藏族人將以前那種帶有野蠻、殘忍性質的生活方式改變爲相對文明、理性的生活方式,開始注重融洽、安詳、和平的社會生活,以慈悲、施舍、忍讓等合乎藏傳佛教倫理道德的品行作爲精神上的最高追求目的。
可以肯定的是藏傳佛教豐富並推動了藏族文化的全面發展,首先藏文文獻就是隨著公元七世紀中葉吞米•桑布劄製定藏語文字、翻譯佛經而開始出現的,特別在元明清時期,藏族地區相繼出現了許多著名印經院,如四川的德格印經院,西藏的納塘印經院、拉薩印經院,甘肅的拉蔔楞寺印經院、卓尼印經院,青海的塔爾寺印經院,等等。這些印經院的産生爲藏族文獻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經過一千叁百多年的不斷發展,藏文文獻可稱得上卷帙浩繁、汗牛充棟,總數已不可計數,其內容遍及宗教、哲學、倫理、道德、政治、經濟、文學、藝術、曆史、地理、考古、天文、曆算、醫學、建築、舞蹈、音樂、飲食等所有人文社會科學和部分自然科學,爲研究藏族文化以及周邊地區的曆史、文化等提供了豐富而珍貴的資料依據。
藏傳佛教極大地發展和提高了藏民族的哲學思想水准,因爲藏傳佛教中的哲學思想最爲豐富、精深,包括人生哲學、宇宙哲學、認識論哲學,都具有獨到的見解。在藏族文學方面,藏傳佛教的貢獻及其影響也是巨大的,因爲幾乎所有的藏族高僧都是學識淵博的學者,他們從小就得到良好的學習環境,一面修習佛法,一面學習藏族文化。所以,每位藏族高僧首先是一位佛學家,同時又是文學家、史學家、醫學家,甚至是藝術家。例如薩迦班智達就是藏族高僧中的典型人物,他著有《薩迦格言》》、《入聲明論》》、《聲明概要》》、《聲律花束》、《語詞藏》、《樂論》、《智慧煥發論》、《入智慧論》、《智者入門》、《修辭學•智者口飾》、《戲劇•善行》、《佛像身量合》、《工巧論》、《相地》、《教曆》《醫術概要》《“口劍論”要義》、《文字組合》、《“幼童入辨析論”概論》和《正理寶藏》等名著。這些作品幾乎涉及藏族所有學科,而且其內容既是文化論述、又表現佛教義理。
通過佛經翻譯,藏族高僧整理了大量的醫學理論,早在公元八世紀就産生了著名的《居悉》、即《四部醫典》。據史料記載,《四部醫典》是藏族高僧宇妥•雲丹貢布于公元八世紀集合藏、中、印叁方面的醫療技術和理論撰寫而成,從而確立了自成體系的藏醫藥學。《四部醫典》至今仍是藏族醫學的基礎理論。規模比較大的藏傳佛教寺院內都建有醫學院,設有一整套從理論到實踐的醫學課程,爲繼承和發展藏醫藥學發揮了巨大作用。
藏傳佛教爲推動藏族建築、繪畫、雕塑等藝術事業的發展所作出的貢獻更爲突出,對此,藏族人民也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藏族地區的上萬座寺院,以獨具特色的建築風格,以及不拘一格的繪畫雕塑形式,個個顯得金碧輝煌、光彩奪目,寺內供奉的各種神像和藝術雕刻品,更令人目不暇接。其中雄偉壯麗的布達拉宮,俨如天宮一般,屹立在青藏高原,特別是它以獨有的藝術魅力,像一塊磁鐵般地吸引著國內外的觀光旅遊者。所以,藏族建築繪畫以及工藝美術享有很高的地位,並聞名于世。但值得說明的是,在藏族地區沒有一樣建築、繪畫、雕塑以及雕刻是非宗教意義的,而且藏族家家戶戶都不能沒有宗教藝術作品。可見,藏傳佛教將藏族人民熏陶成爲一個具有高度藝術審美觀的民族。
目前,以藏傳佛教寺院爲主的宗教聖地,已成爲藏族地區繁榮文化、發展旅遊、搞活經濟的重要支柱以及第叁産業的主要內容之一。此外,藏傳佛教還促進了藏族天文、曆算等自然科學的發展,豐富了藏族人民的文化娛樂活動,諸如舞蹈、音樂、節日等無不與藏傳佛教緊密相連。
同時,藏傳佛教也給藏族社會帶來不少消極因素。因爲長期以來,藏族社會以宗教爲中心,特別是佛教在藏族社會中立足之後,其宗教氣氛更加濃厚。近代以來,以佛教爲主導的宗教文化滲透到了藏族社會的方方面面,以宗教爲中心的文化領域,被認爲是神聖而不可侵犯的禁區。藏傳佛教不但囊括了藏族的整個思想領域,而且有很大的政治勢力,如護教主義盛行、保守思想統治了文化市場。這不僅造成了藏族社會對外界先進科技文化的普遍無知,而且導致藏族人對自己宗教和文化傳統的盲目偏愛。很少有人從科學的角度去研究或評估自己的傳統文化,信徒們只有信仰、繼承的選擇,而沒有探討、革新的機會。
世界上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揭示傳統曆史文化有助于了解和掌握本民族文化的現實。藏族傳統曆史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宗教文化,因此,我們應以科學的態度去深入細致地研究,並將藏族高度發達的宗教文化、特別是其中最具魅力的部分介紹給全世界,以服務于人類社會。
一、苯波教的漫長歲月
根據考古發掘,藏族的先民早在舊石器時代就生息、勞作在今日被稱爲“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同世界上的古老民族一樣,隨著對自然、社會和自身認識的擴展、深入,藏民族也有了自己信仰的宗教,即古老而傳統的苯波教。苯波教的起源及其發展,有一個漫長的曆史過程,而且與藏族社會的各個方面以及地理環境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因此,爲了對這個古老的宗教——苯波教有個曆史的全面的認識,我們首先有必要對藏族的遠古社會作一粗略的了解。
藏族古史《柱間史》記載:“東、覺、賽、莫,即四大宗族是雪域藏地最早出現的人類。”這四大宗族,也可稱爲四大氏族,但更准確的解釋,應爲“四大姓氏”,因爲迄今藏族諸多姓氏中仍有延續下來的以上“四大姓氏”。可以斷言,這四大姓氏或宗族爲藏族族源。
經過漫長的歲月,藏族曆史逐漸有了比較清晰的輪廓,“以後依次由瑪桑九兄弟、二十五小邦、十二小邦或四十小邦統治”。(注:蔡巴•貢噶多傑著,東噶•洛桑赤列校注,陳慶英、周潤年譯,《紅由》29頁,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從這些不斷更疊的統治者以及不斷分化又合並的社會結構,可以看出藏族古代社會發展的曆史進程,而且,以現代社會學的角度去分析,當時的社會形態很可能屬于原始社會。
當藏族社會發展到一定文明階段,藏族地區有了神靈觀念,並出現了衆多神祗,諸如山神、水神、地神、天神等。依據有關藏文史料,藏族地區對神靈的崇拜,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末期,但其具體情形已邈遠難考。可以肯定的是藏族人的神靈觀念基本上是隨著藏族古代社會的進步而逐漸成熟的。“萬物有靈”觀念曾迫使藏族初民虔誠地跪拜在具有巨大威力的各種神靈的腳下,他們獻上自己力所能及的祭品,禮拜神,向神祈禱,表示感謝或贖罪,並希望神能繼續保佑自己。如《柱間史》記載;“賽•苯波、瑪•苯波、東•苯波、奧•苯波等十二名有識之士正在祭獻神靈。”此乃約公元前四世紀藏族地區祭獻神靈的情形,這十二名有識之士,實際上是十二位苯波。當時的苯波相當于薩滿教中的巫師或祭司,因爲苯波教與薩滿教同屬中國古代流行的原始宗教,當然,在其…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 緒論 藏族宗教文化的曆史進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