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的藏傳佛教研究
尕藏加
佛教雖源于天竺,但其傳播的範圍甚爲廣大,在不同的地區形成適合于當地人文地理的諸多派系,主要有巴利語系的南傳佛教、漢語系的北傳佛教(或稱漢傳佛教)和藏語系的藏傳佛教。這叁大不同體系的佛教支派共同構築了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大精深的後期佛教,成爲當今世界叁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之一。從學科分類或學術內容的層面講,藏傳佛教既是今日藏學研究的主要對象,又是中國佛教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藏傳佛教研究回顧
新中國的藏傳佛教研究主要經曆了兩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即新中國成立至“文革”爆發,是創業時期,其研究範圍主要集中在藏傳佛教的曆史包括宗派史以及人物、經典等領域。
從總體上看,當時參與藏傳佛教研究的科研人員在人數上雖不多,但均爲佛學功底深厚,精通漢、藏兩種文字並長期致力于藏傳佛教研究的專家,如法尊、呂澄、王森、郭元興、張建木、隆蓮、牙含章等知名學者。因此,新中國藏傳佛教研究的起點較高,當時問世的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多爲傳世佳作。不僅開拓了藏傳佛教的研究領域,而且爲後來進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中已故法尊、呂澂、王森叁位先生在藏傳佛教研究中做出傑出貢獻,成爲新中國藏傳佛教研究的開創者或奠基人。
第二階段即1978年至今,是藏傳佛教研究的發展時期,又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參與研究藏傳佛教的人數之多,前所未有,並形成由漢、藏族組成的科研隊伍,發表了大量科研成果,其中不乏具有世界領先水准的論著。這一時期藏傳佛教的研究,首先從各大民族院校中發起,帶動了藏傳佛教研究的全面複興。東噶·洛桑赤列、王堯、王輔仁、才旦夏茸和夏爾東等著名教授,不僅培養了一大批從事藏學研究包括藏傳佛教研究的後備人才,而且親自著書立說,推動了研究的健康發展。如東噶·洛桑赤列《論西藏政教合一製度》一書,第一次突破藏族傳統的經院式的研究方法,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對藏族地區的政教合一製度進行了全面剖析,在藏學界引起強烈反響,爲藏族科研人員開創了一條科學的研究新路子。
與此同時,西藏社會科學院(西藏,1985年)、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北京,1986年),以及青海社科院民族宗教研究所、青海民院民族研究所、西北民院民族研究所、甘肅藏學研究所、中央民大藏學研究院、四川大學藏學研究所等藏傳佛教研究的機構相繼成立。這些機構爲藏傳佛教的研究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使藏傳佛教研究進入全面的發展時期,科研成果紛紛問世,其中不乏高水准的論著,特別在藏傳佛教寺院、活佛以及現狀等某些研究領域已居世界領先地位。
總之,50多年來,新中國的藏傳佛教研究有了長足的發展,無論在藏傳佛教的曆史、考古、教義、人物、哲學、藝術、典籍、儀軌、建築,還是在寺院經濟、僧侶生活、宗教組織、宗教現狀等各個領域均取得可喜的研究成果。
二、藏傳佛教研究展望
今後藏傳佛教研究將會朝著縱橫兩個方面發展。所謂“縱”向發展,主要指曆史和教義等方面的研究,特別在藏傳佛教曆史以及各宗派史、斷代史的研究上將會出現新的研究熱點。因爲迄今只有王森先生的《西藏佛教發展史略》作爲這方面的主要成果或權威著作。但此書撰寫年代較早,限于當時的曆史和條件,作爲藏傳佛教通史來看,顯然有許多不足之處。所以,今後應當注重對藏傳佛教通史方面的研究。同時,藏傳佛教各宗派以及斷代史的研究,也是今後藏傳佛教研究中的一大方向。
在藏傳佛教的教法義理包括寺院儀軌等方面的研究,既是將來藏傳佛教研究的主要對象,又是難度較大的研究領域。說到它是主要對象:其一,這方面的研究始終是新中國藏傳佛教研究中最大的薄弱環節,需要填補空白。其二,能夠應用第一手藏文資料的科研隊伍正在形成,開始涉及這一領域的內外條件基本成熟。說到它的難度,主要是科研人員的知識結構和文化素質問題。因爲研究教法義理等不但要有淵博的佛學知識和深厚的哲學功底,而且要具備藏語文和實地調研的語言能力等條件。由于受到諸多條件的限製,至今很少有人真正進入這一研究領域。
此外,藏傳佛教密宗研究,雖有一定研究,但密宗在藏傳佛教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從整體上認識藏傳佛教,非加強對密宗研究的力度不可。同時,隨著藏傳佛教僧侶中密宗修煉者的不斷增多,以及國內外愛好藏密人數的與日俱增,又從一個側面會促使藏傳佛教密宗的進一步深入研究。
所謂“橫”的方面,主要是指現狀研究。當前,中國藏族地區擁有數千座藏傳佛教寺院和數萬名僧尼隊伍,這一社會實體的存在及其社會影響的不斷增強,以及藏傳佛教還沒有完全適應于改革開放的形勢,還沒有充分服務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等現狀,將會促使政府有關部門和科研機構倍加重視這方面的研究。可以斷言,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問題,將成爲21世紀藏傳佛教研究領域中的重大課題。
藏傳佛教區域性研究,是最近開始起步的一大課題。鑒于藏傳佛教流布之範圍廣大,尤其在各地區、各民族中發揮作用不同、表現形態有別,藏傳佛教區域性研究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從曆史上看,藏傳佛教在保護自然環境方面,起到過客觀上的積極作用。由于全球自然環境的進一步惡化,人們越來越關心對自己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的保護或改善。因而藏傳佛教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問題,也將成爲今後研究的焦點。
隨著中國物質文明的進一步發達,藏傳佛教與社會經濟之間業已存在的錯綜複雜的現實問題越顯突出。這必然會引起有關方面的極大關注,從而成爲藏傳佛教現狀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重要課題之一。
可以斷言,由于藏傳佛教在藏學研究領域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和深遠的現實意義,國家、科研機構以及社會團體必將加大投入,藏傳佛教研究必將迎來更加繁榮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