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人圖書館。于是他把在其他洞窟發現的敦煌遺書,乃至自己的一些日用書籍,甚至其他文書,都放入藏經洞。如我在英國發現,斯11606號,是清代老百姓打官司的狀子,也被當作敦煌遺書收藏。
第二、被探險家,或收藏單位搞混了。比如我在英國圖書館發現斯11607號、斯11608號、斯11609號等叁號遺書,是清代的雇工賬。我懷疑這是斯坦因自己雇傭當地居民的一個記錄,但也混到英國的敦煌遺書中。1991年我到前蘇聯考察奧登堡探險隊所得敦煌遺書,發現其中混入了科茲洛夫探險隊所得黑水城出土的文獻。又如按照慣例,北京圖書館將所有的寫經存放在一起。因此,有幾件從四川某佛塔出土的北宋寫經及日本寫經也與敦煌遺書存放在一起。雖然館藏底賬清楚記載著這幾件遺書的來曆,但仍然有人誤認爲它們也是敦煌遺書。
總之,由于種種原因,現在被稱爲“敦煌遺書”的這批古代遺書,絕大部分的確是從敦煌藏經洞出土的,但也有從敦煌其他地方出土的,甚至根本不是敦煌出土的。既有宋以前的遺書,也有個別元代、清代的遺書混雜其間。因此,我們在利用敦煌遺書進行研究時,一定要認真加以鑒別。
叁、藏經洞敦煌遺書的數量
由于敦煌遺書分藏在世界各地,至今缺乏一個完整的聯合目錄,因此藏經洞裏到底藏了多少遺書?這個問題曆來說法不一樣。有人主張是叁、四萬、有人認爲是五、六萬、有人講有六、七萬,也有人認爲總數可達十萬左右。上述說法,都是猜測,缺乏可靠的依據。
1984年以來,我一直從事敦煌遺書的調查與編目,爲此遍訪英、法、俄、日、印度等世界敦煌遺書主要收藏地。現將我所了解的世界各地的敦煌遺書的概況,簡單介紹如下。
首先是中國的收藏。
中國收藏的敦煌遺書主要集中在國家圖書館,其次分散在各地的圖書館、博物館等各單位,此外散落在私人手中的敦煌遺書也有一定的數量。
中國國家圖書館的敦煌遺書,其主體部分是從敦煌直接押運來的。這一部分約有14000號,此外通過文化部調撥、個人捐贈、圖書館出資購買等各種方式,收藏約2000號。近年在敦煌遺書修複的過程中,將其背面的古代裱補紙揭下,續編數百新號。這樣,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敦煌遺書的總數,現爲16500號左右。其中絕大多數爲漢文,也有少數藏文、回鹘文等非漢文遺書,但數量較少,只有數百號。國家圖書館收藏的敦煌遺書,就其絕對量(指總長度)而言,約占全世界敦煌遺書總數的叁分之一強。
中國各地的圖書館、博物館也收藏不少敦煌遺書。較爲重要的有:敦煌研究院、敦煌縣博物館、天津藝術博物館、中國曆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北京市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北京大學圖書館、上海博物館、上海圖書館、安徽博物館、山東博物館、江蘇博物館、江蘇圖書館、浙江博物館、浙江圖書館、湖北博物館、天津圖書館、山西博物館、旅順博物館、臺灣“中央圖書館”、臺灣中研院史語所。其他諸如四川、重慶、貴州、遼甯等各地的圖書館、博物館,大都均有收藏。乃至一些地縣級的文博部門,大學與研究機構的圖書館,有的也有收藏。特別是河西走廊諸多地區的文博部門,幾乎都有收藏。
除了各地的圖書館、博物館等文博部門外,各地的文物商店、古舊書店,有的也收藏有敦煌遺書。比如北京的中國書店,天津的文物商店、上海、甘肅的有關文物商店等。此外,佛教寺院也是收藏敦煌遺書的一個重要單位。中國的佛教寺院從來有收藏書畫文物的傳統,敦煌遺書也是其中之一。北京、上海、杭州、蘇州、南京、乃至五臺山的一些寺院,都收藏有敦煌遺書。
中國的部分私人收藏家,也收藏有一些敦煌遺書。這些遺書,有些至今秘不示人,或僅在私下轉手買賣;有的則時時可在各文物拍賣市場上見到。
上述各圖書館、博物館、文物商店、寺院、私人收藏的敦煌遺書,大部分已經公布,也有些一些至今尚未公開。其中漢文敦煌遺書的總數,大抵在3000號上下。
中國國內的非漢文敦煌遺書,主要是藏文,集中收藏在河西走廊諸多地區的文博部門,總數約3400號。河西地區的這些非漢文遺書,是否也出自藏經洞,尚需進一步研究。除了河西走廊外,國內其他單位也有一些零星收藏。
以上中國國內收藏的漢文敦煌遺書總數,約超過19000號。非漢文遺書總數約不足4000號。
其次是英國的收藏。
英國的敦煌遺書目前收藏在英國圖書館印度與遠東部,都是斯坦因搞過去的。由于曆史的原因,這批遺書中的漢文部分,歸該部的中國部負責管理;其中的非漢文部分,則歸該部的印度部負責管理。歸中國部管理的漢文部分分別編在Or8210與Or8212等兩個大號下。Or8210中收入斯坦因1907年第一次到敦煌所得遺書與1914年第二次到敦煌所得的500多個大卷子,總數約14000號。其中前7000號相對比較完整,後7000號則大抵爲殘片。還有20余號木刻品。Or8212中收入斯坦因1914年第二次到敦煌所得殘片1000多號。由印度部管理的非漢文部分中,也夾雜了100多號漢文遺書。這樣,英國所藏漢文敦煌遺書總計爲15000多號。
由印度部管理的非漢文部分,主要包括梵文、于阗文、粟特文、藏文、龜茲文、回鹘文等各種文字。這些遺書有些已經整理編目,有些尚在整理,至今缺乏完整的目錄。總數在2000號到3000號左右。
由于種種原因,個別英國人手上也收藏有中國的敦煌遺書。據我所知就有兩件漢文遺書。其中一件爲彩繪佛像的《佛名經》,五代寫卷。此外,英國的一個拍賣公司也收藏幾件敦煌遺書。
英國收藏的敦煌遺書,約占全世界敦煌遺書總數的叁分之一。
再次是法國的收藏
法國的敦煌遺書收藏在法國國家圖書館,都是伯希和弄過去的。漢文部分總計4000余號。由于法國編目時,將修複時揭下的殘片與原卷編在一起,不像英國、中國那樣另編新號。因此,法國的一號中,往往包括許多小號。總數則顯得並不多。
法國的非漢文遺書,主要是藏文,根據最近的編目,爲3375號。其他文字遺書,包括西夏文、龜茲文、粟特文、回鹘文、梵文等,共計約有數百號。
第四是俄國的收藏
俄國的敦煌遺書收藏在俄羅斯聖彼得堡東方研究所(原蘇聯列甯格勒亞洲民族研究所)。基本上爲漢文遺書,編號多達近19000號,均爲奧登堡探險隊1914年在敦煌所得。衆所周知,1910年,中國政府已經將藏經洞中剩余敦煌遺書悉數押運北京。因此,1914年奧登堡探險隊到達敦煌時,藏經洞已經空無一物。奧登堡探險隊從敦煌當地鄉民處收購到較大的卷子200多個,其余18000多號殘片,大都是在莫高窟各個洞窟發掘所得。不過,其中有些殘片可以與中國、英國、法國的收藏品綴接。由此可見奧登堡探險隊也得到部分原本出自藏經洞的殘片。既然藏經洞已空,他們又從何處得到藏經洞殘片?這個問題現在還是一個謎。如果仔細研究奧登堡探險隊的工作日記,或者可以解答這個謎。
第五是日本的收藏
日本所藏敦煌遺書有兩個特點:第一、除了大谷探險隊所得是從敦煌當地搞到的以外,其余敦煌遺書都是通過各種途徑,從中國私人手中購買的。第二、日本的收藏比較分散。公私收藏單位非常多,但大部分收藏單位的收藏量都不大。
日本收藏敦煌遺書最多的是大阪杏雨書屋。這是日本武田財團所屬的一個古籍收藏單位,也是日本比較著名的中國古籍收藏單位。杏雨書屋所藏敦煌遺書的主體部分,是李盛铎舊藏。李盛铎的敦煌遺書,則是1910年敦煌遺書奉命解京時,串通押運人員竊取的。李盛铎死後,他所收藏的400余件敦煌遺書精品,由其後代拿到日本兜售。經過著名敦煌學家羽田亨的鑒定,全部入藏杏雨書屋。其後,杏雨書屋又通過其它途徑陸續增加收藏,現收藏總數已達700多號,成爲日本收藏敦煌遺書最多的單位。這批遺書至今還沒有公布。此外收藏數量較多的還有東京的書道博物館、京都國立博物館、叁井文庫、大東急文庫、國會圖書館、大谷大學圖書館、龍谷大學圖書館、唐招提寺、京都有鄰館、天理圖書館、甯樂美術館、九州大學文學部等等。日本的一些私人也有相當數量的收藏,並不時出現在日本的拍賣市場上。日本收藏的敦煌遺書總數,大體在2000號以內。
除了上述大宗收藏外,印度新德裏博物館、西歐、北美也有一些國家圖書館、博物館,包括一些私人,收藏若幹敦煌遺書,但數量就比較少了,總數不過數百號。
綜合上面的資料,如果不計敦煌出土的幡畫、佛像等各種其他文物,全世界的敦煌遺書總計約在69000號。其中漢文遺書約爲59000號,非漢文敦煌遺書約爲10000號。
應該說明:
第一、上述59000號漢文敦煌遺書絕大部分都是從敦煌藏經洞中發現的。而10000號非漢文遺書的來源則比較複雜,有些是藏經洞中的收藏品,有些則原來收藏在敦煌的其他洞窟中。
第二、所謂“號”,是各收藏單位爲管理入藏的敦煌遺書所給的編號。編號時,一般的方法是:無論長短大小,一個獨立件即爲一號。也就是說,有的敦煌遺書很長,達幾米,十幾米,甚至幾十米,稱爲一號。有的敦煌遺書則很小,只是巴掌大,指甲蓋大,甚至更小,也稱爲一號。此外,有不少敦煌遺書,原來本屬一個卷子,但後來由于種種原因,被撕裂爲幾件,甚至十幾件,因而也就被編爲幾號,乃至十多個號。還有,敦煌遺書形態複雜,各收藏單位管理方式也不一樣。有的收藏單位,一個號中有時包括幾個,甚至幾十個相互獨立的遺書。所以,同樣是一號,情況千差萬別。
第叁、在古代,敦煌遺書由于長期使用,難免有破損等情況。古人往往隨便剪下一塊其他廢舊紙張,貼補在破損卷子的背面。有時一個卷子,會重重疊疊貼上幾十塊這樣的裱補紙。各收藏單位爲了更好地保護這批珍貴的文物,往往在修整時將這些古代的裱補紙揭下。這些揭下的古代裱補紙,有些空白無字,有些上面也抄寫了各種各樣的經典、文書。于是又被編號收藏。如俄國所藏數量雖多,絕大部分爲甚小之殘片及從寫卷背面揭下之古代裱補紙。英國圖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在敦煌遺書的修整過程中,也揭下不少古代的裱補紙。這樣,各單位所藏敦煌遺書的編號,隨著修整工作地展開而不斷增加。
所以,號數的多少並不能正確地說明該收藏單位所藏敦煌遺書的真實情況。
如果我們排除上面提到的諸多因素,將可以綴接的殘卷盡量綴接起來,將下余那些較小的殘片、碎塊略而不計,將非藏經洞的遺書一律剔除,則就漢文遺書而言,總數大約不足30000號。其中收藏在中國國內的有13000多號,收藏在英國的有7000到8000號,收藏在法國的有4000多號,收藏在俄國的約不足1000號,收藏在日本的約2000號。其他數百號散藏在世界各地。
還應該說明得是,藏經洞發現之後,特別是敦煌遺書在社會上流傳開來以後,有些人爲了牟利,僞造了一批假的敦煌遺書。近年來,關于假敦煌遺書的問題被炒得很熱,有的學者認爲日本收藏的敦煌遺書絕大部分都是假的,以至造成“談卷色變”的形勢。根據我多年在中、英、日、法、俄、印等諸國的考察,假卷的確存在,包括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敦煌遺書中,也發現個別假卷。相對而言,日本的有些收藏單位,及中日兩國私人收藏的卷子,假卷子的比例要略高一些。雖則如此,其比例也沒有達到絕大多數都是假的這樣一種程度。有假卷子的收藏單位,其真假卷子各自所占的比例,也各有不同。
在此,我要呼籲至今尚未公布所藏敦煌遺書的單位與個人,將所藏的遺書盡早公布出來。敦煌遺書固然是一種珍貴文物,但文物要經過鑒定,才能證明它的身份;要講究流傳有緒,才能提升它的價值。將所藏遺書公布出來,經過鑒定與著錄,不但可以起到保證身份,而且可以産生提升價值的作用。
《敦煌遺書叁題》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