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大陸的版本優勢在明清。至於新編入藏部分,雖說海外散落了一大批大陸已經亡佚的資料,但從總體看,應該說我們還是有優勢。我們應該充分發揮這個優勢。當然,編纂一部高水平的大藏經實際是世界華人的共同心願與事業,也是整個漢傳佛教文化圈的共同事業與理想,是東亞人民對人類文化的共同貢獻。我們要有發動與團結一切力量,共同做好這件曠世大事的大願心,大胸懷;不要有封疆劃界、唯我獨尊的想法。當然,作爲一個中國人,一個華人,毫無疑問應該爲祖先留下的這份文化遺産承擔更多的責任。
第五、對於電腦技術,本人是外行。從外行的角度考慮問題,大致有如下幾個方面:漢字字庫,檢索系統,單字掃描,關系數據庫。這些問題要靠電腦專家來解決。電腦技術本身正在一日千裏地發展,即使我們現在就動手編纂,第一批成果的正式發行也要到五、六年之後,所以,即使現在電腦方面還有一些技術難關,相信還有時間來逐一解決。
綜合上述五點,我認爲,編纂大藏經及其光電版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現在的關鍵是必須有國家強有力的支持與充足的財力。如果這兩個問題能夠保證,前景是樂觀的。
以往的經驗證明,只要國家重視,集中力量去做,就沒有辦不成的事,也沒有辦不好的事。大藏經編纂也是這樣。
四
怎樣才能編纂好我們所希望的這樣一部大藏經?
大家知道,1982年,在當時國務院古籍整理規劃領導小組,尤其是李一氓同志的支持下,由任繼愈先生主持,成立了"中華大藏經編輯局",開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大藏經編纂事業。這項工作從1982年中立項上馬,1994年底完成上編,共12年半。我是1984年秋開始參與的。該事業前期由李富華同志作爲任先生的助手,協調工作。我則在前期中的半年,加上後期,共約六年半期間,作爲任先生的助手協調工作。我出國期間,由其他同志負責。由於參加這項工作時間比較長,對情況,尤其的後期的情況比較了解。所以在此想介紹一下《中華大藏經》的編纂情況與我們對下一步工作的設想。我希望《中華大藏經》計劃與我們現在討論的大藏經編纂協調進行。
《中華大藏經》最初計劃分爲正、續兩編,正編收入曆代大藏經之有千字文帙號的部分;續編收入曆代大藏經之無千字文帙號的部分。也就是說,正、續兩編合起來,相當于傳統大藏經的正藏與續藏。如前所述,新編入藏應該成爲我們今天編纂大藏經的重點,正因爲考慮到這一點,所以我們內部後來有過增加第叁編,即新編入藏的設想。但又考慮到大藏經本身應該是一個嚴密的體系,如果采用上述正編、續編、第叁編的方式,則將割裂這一體系。所以決定改爲上、下兩編。上編爲曆代大藏經之有千字文帙號的部分;下編的主體爲曆代大藏經之無千字文帙號及新編入藏部分,並以存目的形式包容上編,從而使下編以一個嚴密完整的大藏經的面貌出現。上編共106冊,每冊100萬字左右,總計1.06億字,編輯工作已在1994年結束,至今已經出版了90冊,全藏可望在今年全部出版。下編的准備工作正在進行。
上編以《趙城金藏》爲基礎,加上其余各藏有千字文帙號的佛典影印而成。由於受這一方式的影響,如標點等問題根本不可能考慮。現在有些同志對《中華藏》有一定的意見,如標點問題、結構編次問題等等,戲稱之爲"百衲本"。這些批評都是正確的。編纂之初,的確希望這部《中華藏》能夠起到取代《大正藏》的作用,而現在實際上《中華藏》上編沒有能夠完全實現這個目標。但《中華藏》上編收入了不少《大正藏》沒有收入的資料,《中華藏》依據有代表性的八種藏經,尤其是首次全面利用《房山石經》作了校勘,這都是其他藏經沒有做到的。但它畢竟是十四年以前上馬的一個項目,與現在相比,當時各方面條件都比較差,尤其是人員基礎差。除了少數專業人員外,《中華藏》主要依靠從社會招聘的離退休人員(大多爲中學教師與機關幹部)完成的。所以,《中華藏》成爲現在這個樣子,完全是當時的條件所決定的。
從中華藏編輯局的角度來說,我們對此也並不滿意。任繼愈先生多次指示要設法改進,要提高質量。1986年,我們曾經特意向國務院古籍小組提出過改進意見。但是,當時《中華藏》已經出版了十馀冊,有關人員表示,如果進行改動,那已經出版的怎麼辦?的確,一部大叢書,體例一旦確定,前若幹冊書一旦推出,則很難再作更改。這也是我們今天從事大藏經編纂必須重視的問題。
對於《中華大藏經》的下編,我們考慮其工作大體分叁個階段:
一、准備階段,約五年。
目標:本階段完成資料搜集、整理、考釋工作,藏經結構架構工作,編撰出大藏經總目初稿、版本目錄初稿、經名索引、譯著者索引。完成電腦硬、軟件諸項准備。從第二年或第叁年開始,穿插進行電腦錄入、校勘標點,以此組織與訓練隊伍。並開始詞語索引與實用辭書的編輯。
二、編輯發行階段,約八年。
目標:按照總目順序,全面鋪開編輯(校勘、標點、定稿)。校勘標點工作按照前述每年0.7億字的速度進行,到第五年可以全部完成。複核定稿工作也按照每年0.7億字的速度進行,到第七年可以全部完成。本階段第二年開始可以按照每年70冊(每冊100萬字)的速度出版發行書冊本,到第八年全部出版(總計450冊)。待詞語索引與實用辭書之關聯數據庫配套成功,主題詞體系設計完成,開始發行光盤版。
叁、收尾後續階段,約二年。
目標:處理善後事項。
限於時間與篇幅,上面只是粗線條地介紹我們的基本設想,這是以我們多年的實際工作經驗爲依據的。由於我們是按照全藏4.5億字計算校勘、標點、複核、定稿的工作量。而實際上全藏需要校勘標點的並沒有4.5億字。就複審定稿而言,亦有繁難與簡易之不同。因此,上述計劃還是留有相當大余地的。此外,如果充分發揮電腦的功用,還可以大大減略上述工作量。
當然,如前所述,上述設想是以國家強有力的支持與充裕的財力保證爲前提的。否則,只是空想。
大藏經的編纂的一項學術性極強的工作,沒有有關專家的大力支持與指導,不可能做好這項工作。因此,我們正在爭取成立一個"中華大藏經研究會",希望以此作爲學術後援,起到學術顧問的作用。
由於上面所述的《中華大藏經》下編計劃十分龐大,沒有充足的財力,充分的准備,不能輕易上馬。因此,我們在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等有關單位的支持下,先辦了一個《藏外佛教文獻》,我們的想法是在目前條件下,能夠做多少事,就盡量先去做。以後條件成熟了,這些經過整理的藏外佛教文獻就可以收入《中華大藏經》下編。即使我們的《中華大藏經》下編由於種種原因不能上馬,我們整理的資料也可以爲其他人編纂大藏經所用。大藏經的編纂是民族之大事,世代之大事。吳立民先生說"功成不必在我"。我十分贊同這一觀點。
編輯大藏,澤被千秋。但茲事體大,談何容易。不過,既然利國利民,則即使我們這一代沒有條件實現,後代也會進行。所以,我現在的想法是:只要抱著只講耕耘,不問收獲的心情,盡自己的力量,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自然功不唐捐,事不虛抛。歸根結底,一打方案,不如一步實際行動。話說得再多也沒有用,事情必須一點一滴地去做。
當然,我更加殷切地希望當代中國佛教界、學術界團結起來,勇於面對曆史賦予我們的責任,承擔起這一偉大的事業。
《大藏經及其光電版編纂刍議》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