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楞嚴經文句卷第六▪P2

  ..續本文上一頁爲生滅。隨緣不變爲寂滅。成不思議行。作無上衆生。今一往約橫。則四種生滅皆滅。若即橫論豎。則凡夫生滅既滅。超世間衆生濁。位在七信。二乘生滅既滅。超出世衆生濁。位在十信。菩薩生滅既滅。超大心衆生濁。位在初住已上。佛界生滅既滅。成無上衆生。位在妙覺也。是謂初于聞中。入行陰本如來藏之流。亡九界衆生濁之所。

  醜五、圓破識陰超命濁

  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衆生。與諸衆生同一悲仰。

  ⊙後文雲。十方世界及與身心。如吠琉璃內外明徹。名識陰盡。又雲。識陰若盡。則汝現前諸根互用。從互用中。能入菩薩金剛幹慧。圓明精心。于中發化。如淨琉璃。內含寶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等。乃至圓滿菩提。歸無所得。故知此文。是圓破識陰以超命濁也。夫如來藏妙真如性。本自俱非世出世間。所以俱即世出世間。由衆生迷悶。背覺合塵。妄爲五濁之所覆障。是故凡夫以世間自囿。聖人以出世自局。既囿且局。則其相不圓。其光不明。譬如月體雖無增減。而光相妄有盈虧。今以稱性所起圓頓止觀。圓破五陰而澄五濁。故得發本明曜。徹證叁無差別之性而上合下同也。諸佛本妙覺心。即是衆生心內諸佛。今既自證九界中本具佛界之性。便能遍與十界道滅。故雲與佛如來同一慈力。是名無緣大慈。十方一切衆生。即是諸佛心內衆生。今既自證佛界中本具九界之性。便能遍拔十界苦集。故雲與諸衆生同一悲仰。是名同體大悲。十界惟是一心。慈悲本自不二。且約究竟義顯。故但稱諸佛本妙覺心。非謂本妙覺心。獨在諸佛。又約拔苦義強。故但稱一切六道衆生。非謂同體悲仰。不遍九界也。約六即者。世間本非世間。出世本非出世。是謂理即超越。余可例知。今一往約豎。次亡寂滅之所。位在初住已上。若即豎論橫。通于觀行超越。乃至究竟超越也。約四識者。凡夫以現前爲世間。妄計諸天神仙爲出世間。成有漏識起分段命濁。二乘以叁界爲世間。以偏真涅槃爲出世間。成無漏識。起方便土變易命濁。菩薩以生死涅槃皆爲世間。以中道佛性迥超二谛爲出世間。成漏無漏識。起果報土變易命濁。佛以如來藏性不變隨緣爲俱即世出世間。隨緣不變爲俱非世出世間。成庵摩羅識。證法性無量壽命。今一往約橫。則四種世出世間皆悉超越。若即橫論豎。則破凡夫世間有漏識陰。超同居命濁。位在七信。破二乘出世間無漏識陰。超方便命濁。位在十信。破菩薩亦世間亦出世間漏無漏識陰。超實報命濁。位在初住已上。顯佛界非世間非出世間庵摩羅識陰。證寂光無量壽命。位在妙覺也。是謂初于聞中。入識陰本如來藏之流。亡九界命濁之所。

  癸叁、由證起用叁。初明叁十二應。二明十四無畏。叁明四不思議無作妙德。二十四聖所證藏性既同。則所具妙用亦等。但非此會當機。故皆略而不說。慎勿因此作勝劣想也。此叁妙用。不出慈悲感應。以觀音大士心中所有十界苦樂而爲能感。以十界衆生心中所具大士慈悲而爲能應。則有顯感顯應。冥感顯應。顯感冥應。冥感冥應。亦冥亦顯感而顯應。亦冥亦顯感而冥應之不同。顯感顯應者。衆生現在叁業精勤。得見大士所現自身他身。得聞大士所說權實諸法。冥感顯應者。衆生過去善根淳熟。得見大士自他等身。得聞大士權實等法。此二通于叁十二應。十四無畏。及四妙德。顯感冥應者。現在叁業精勤。雖不見身聞法。而密得四益。冥感冥應者。過去善根淳熟。密得四益。此二惟在十四無畏。及第四妙德。亦冥亦顯感而顯應者。過去善根淳熟。現在叁業精勤。得見大士自他等身。聞權實法。此亦通于叁十二應。十四無畏。及四妙德。亦冥亦顯感而冥應者。過現善根業力。雖不見身聞法。密成四益。此亦惟在十四無畏。及第叁第四二妙德也。然此叁種妙用。各有歡喜生善。滅惡入理四益。各有拔苦與樂二用。而一往爲語。則叁十二應與樂義強。故承上文慈力言之。十四無畏。拔苦義強。故承上文悲仰言之。四無作德。慈悲不二。故名不思議也。又叁十二應。既稱與佛同慈。而現身說法。乃具十法界身。則知衆生。是諸佛心內衆生。十四無畏。既稱與生同仰。而所獲功德。不離大士身心。則知大士。是衆生心內大士矣。

  子初、明叁十二應。此與法華普門示現。同而不同。同者。皆現十法界身。不同者。法華說法。惟指流通圓教。此經說法。遍用權實四悉也。又分爲叁。初總明大用所起。二別明應說之相。叁結明功由叁昧。醜、今初

  世尊。由我供養觀音如來。蒙彼如來授我如幻聞熏聞修金剛叁昧。與佛如來同慈力故。令我身成叁十二應。入諸國土。

  ⊙全性起修。修即無修。故雲如幻。以本覺聞性。熏于始覺。以聞性中所起始覺。修于本覺。故雲聞熏聞修。以其頓破無明結根。頓顯常住藏性。故雲金剛叁昧也。叁十二應。總不出十法界身。入諸國土。即是于實報方便同居叁土橫豎而入也。

  醜二、別明應說之相二。初現四聖法界。二現六凡法界。寅、今初

  世尊。若諸菩薩。入叁摩地。進修無漏。勝解現圓。我現佛身而爲說法。令其解脫。若諸有學。寂靜妙明。勝妙現圓。我于彼前。現獨覺身而爲說法。令其解脫。若諸有學。斷十二緣。緣斷勝性。勝妙現圓。我于彼前。現緣覺身而爲說法。令其解脫。若諸有學。得四谛空。修道入滅。勝性現圓。我于彼前。現聲聞身而爲說法。令其解脫。

  ⊙諸菩薩者。遍指四教因中大士。現佛身者。各現當教極果之身。爲說法者。隨其所應。說于四種第一義悉。令解脫者。令證四教佛果解脫之道。究竟歸于圓教解脫也。出無佛世。名爲獨覺。寂靜妙明。指無生觀慧言也。出有佛世。禀因緣教。名爲緣覺。緣斷勝性。言已能成就斷緣生之勝性也。得四谛空等。言先于四谛悟生空理。證須陀洹。今進修無漏道品。欲入滅度也。不言現菩薩身者。大士示居菩薩位故。

  寅二、現六凡法界又爲二。初成就樂欲。二成就厭離。卯、今初

  若諸衆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我于彼前。現梵王身而爲說法。令其解脫。若諸衆生。欲爲天主。統領諸天。我于彼前。現帝釋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若諸衆生。欲身自在遊行十方。我于彼前。現自在天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若諸衆生。欲身自在飛行虛空。我于彼前。現大自在天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若諸衆生。愛統鬼神。救護國土。我于彼前。現天大將軍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若諸衆生。愛統世界。保護衆生。我于彼前。現四天王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若諸衆生。愛生天宮。驅使鬼神。我于彼前。現四天王國太子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若諸衆生。樂爲人王。我于彼前。現人王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若諸衆生。愛主族姓。世間推讓。我于彼前。現長者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若諸衆生。愛譚名言。清淨自居。我于彼前。現居士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若諸衆生。愛治國土。剖斷邦邑。我于彼前。現宰官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若諸衆生。愛諸數術。攝衛自居。我于彼前。現婆羅門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若有男子。好學出家。持諸戒律。我于彼前。現比丘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若有女人。好學出家。持諸禁戒。我于彼前。現比丘尼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若有男子。樂持五戒。我于彼前。現優婆塞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若有女子。五戒自居。我于彼前。現優婆夷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若有女人。內政立身。以修家國。我于彼前。現女主身。及國夫人。命婦。大家。而爲說法。令其成就。若有衆生。不壞男根。我于彼前。現童男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若有處女。愛樂處身。不求侵暴。我于彼前。現童女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欲心明悟者。且指欲界爲暗。色界爲明。欲染爲迷。梵行爲悟也。梵天以上品十善根本禅定爲因。此亦稱解脫者。暫離欲界系縛苦故。又令轉入出世道故。梵王即初禅天王。帝釋。即忉利天王。以上品十善化他爲因。自在天。居欲界頂。以十善及未到地定爲因。大自在天。居色界頂。以四禅及四無量心爲因。天大將軍。護世四王。及王太子。同以五戒十善摧邪輔正爲因。人王有五種。一金輪王。王四天下。二銀輪王。王叁天下。除于北洲叁銅輪王。王二天下。除西北二洲。四鐵輪王。王一天下。唯統南洲。五粟散王。如西域十六國王。此土諸侯王等。同以五戒十善化他爲因。長者。須具十德。一姓貴。二位高。叁大富。四威猛。五智深。六年耆。七行淨。八禮備。九上歎。十下歸也。居士者。隱居求志之士。名言者。典雅名世之言。宰官者。上自卿相。下至百僚。婆羅門。此雲淨裔。亦雲梵志。即道術之流。比丘解現初卷。尼者。女也。優婆塞。此雲近事男。優婆夷。此雲近事女。受持叁歸五戒。堪能親近承事叁寶故也。大家家字。讀作姑音。乃後妃之所師事。令其成就。各有二意。一者現在成就樂欲。二者密令將來成就菩提。

  卯二、成就厭離

  若有諸天。樂出天倫。我現天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若有諸龍。樂出龍倫。我現龍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若有藥叉。樂度本倫。我于彼前。現藥叉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若乾闼婆。樂脫其倫。我于彼前。現乾闼婆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若阿修羅。樂脫其倫。我于彼前。現阿修羅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若緊那羅。樂脫其倫。我于彼前。現緊那羅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若摩呼羅伽。樂脫其倫。我于彼前。現摩呼羅伽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若諸衆生。樂人修人。我現人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若諸非人。有形。無形。有想。無想。樂度其倫。我于彼前。皆現其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諸天雖樂。亦有二苦。一者爲樂所醉。不得見佛聞法。二者複有一種天人。雖由總業。得受天身。別業福微。恒受饑渴。故有樂出其倫者也。龍有熱沙金翅諸苦。藥叉。亦雲夜叉…

《大佛頂楞嚴經文句卷第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