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傳統佛教的現代課題

  傳統佛教的現代課題

  大正大學綜合佛教研究所顧問  平川彰

  現代文明所缺少的東西就是“對欲望的控製”。西歐文明的最初目標是所謂達到“最大多數人們的最大的幸福”,但是,從其中卻看不到半點控製人欲的“遏抑理念(理論)”。西歐文明附燃于自然科學發達的趨勢,雖然給人類帶來了豐富美滿的生活,不過它沒有示明把生活提到什麼程度才能算完成人類幸福這一偉大目標。也就是說:西歐文明缺少這一“文明完成理念(理論)”。因此,也可以說:現代的文明是一直被無際無邊的人欲所支配而發展起來的。

  然而,欲望又是人自我的“心”的重要結構的一部分,但它並非是“自我的一切”。所以無論怎樣來滿足它,卻終究不能達到“自我的滿足”的完成。相反,誰都知道,如果放縱人欲、任其茲長的話,就會一發不可收拾。甚至還有可能引致自我本身滅亡的危險性。我們應該知道,“欲望”雖是構成人格的重要組成因素,但是,它並非位于人格的中樞,而是常常受著人格中樞的監視與控製的存在。可是,人類的文明又由心中所發的“欲望”來做爲它的推動力而發展的,這也是無可否認的事實。

  今天,我們在人類與自然的力量相較之下,會看到人對于自然的力量在日益增強。如放縱人欲去開拓自然,它不光能把自然破壞得一幹二淨,順而會給人類帶來存亡的危機。但是要想對人欲加以控製,那麼人類本身就不得不犧牲他的舒適的生活。如最近成爲地球規模的、有關地球溫暖化素因的二氧化炭的縮減問題。我們又應該怎樣來解決這些問題,並能控製人的欲望?也就是說:對著被人欲所肯定的文明,我們又如何找出能達成否定人欲的一線光明?

  佛教所以能控製人欲,正是基于佛陀的中道觀。雖說佛教能控製人欲,但並非全面否定人欲,而是通過般若智慧來淨化它,使它能達到更高超的存在,再將其能源導向並利用于全人類的幸福上。能解決此問題的方法,也唯有基于佛教般若智慧的“中道觀”。這也就是在以個人立場與全體立場調和的觀點上所能發現的智慧。這種智慧的實踐就是“中道”。把“中道”的理念解釋成便于現代人接受、進而能對現代社會起作用的形式,正是時代對今天的佛教徒所要求的課題。

✿ 继续阅读 ▪ 清貧思想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