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你是正信佛教徒嗎(聖嚴法師)

  你是正信佛教徒嗎

  聖嚴法師 

  一、民間信仰

   中國人填寫履曆等各種表格時,對“宗教”一欄,多半會填“佛教”二字;換句話說,多數的中國人自認是佛教徒,除了曾經受過洗,或已參加過入教儀式的天主、基督及伊斯蘭等各大小新舊教派的信徒,確知他們自己不是佛教徒外,其余多多少少,不論由于自己或親屬的關系,都和佛教的信仰有點淵源。這即是說,只要不否定佛教,不反對佛教的人,就算是佛教徒。所以從中國民間而言,佛教徒的涵義很廣,因爲中國人對于信仰宗教,一向是開放、涵容、多元性的。例如對水、火、風、雨等自然神的崇拜;對儒家所謂慎終追遠式的祖神崇拜;對曆史偉人、名將、烈士、貞女的崇拜;對特定的石頭、樹木等靈物的崇拜;對曆史演義及神話小說中的人物及神仙的崇拜;以及對各種神秘現象的鬼神崇拜等,都能互融共存。雖然孔子不語怪力亂神,而民間大衆對于這些神道的崇拜和信仰則由來已久。這種信仰爲民間所需,縱然受到唯物論者及一神信仰者的反對,卻還是普遍地流行,但這些並不是正統的佛教。

  二、多神崇拜

   佛教傳入中國,是在秦漢時代,當時已有民間信仰神靈的事實存在。《楚辭·九歌》之中即有河伯、山鬼等自然神的名稱。因此,印度的佛教傳到中國之初,也只是在原有的群神的名目中,又添增了一位新的神而已。雖然佛經的翻譯、流通,日積月累形成了漢文的叁藏教典,闡述了佛教不是一般民間信仰的流類,但那也只是屬于研讀佛經,乃真正修學佛法的人士才會了知的事;但是,一般人接觸佛教的諸佛菩薩,也和接觸中國原有的祖神、民族神、自然神等的態度和觀念相同。

   所以,在民間的小說、故事等的傳說之中,神與佛並沒有區別。例如:一般民間所知的如來佛、觀世音,都是從通俗小說如《封神榜》、《西遊記》及民間故事如《觀音得道》等書中得知,不是直接從佛經的研讀而了解的。

  叁、靈媒與乩童

   佛教的《華嚴經》、《地藏經》等,雖也載有各種天神地祗之名,而中國民間的多神崇拜,卻不是出于佛經的傳播,乃是來自所謂仙佛借竅等靈媒的降神,以及一般人所得靈異的感應,最普遍的是出于鸾壇,用扶鸾的方式,由乩童或筆生的口宣及鸾書等所示的諸神。最初多半是流傳于民間小說中的曆史人物及神話故事中的諸種神明;但佛教在中國普及之後,也有假托諸佛、菩薩、羅漢、祖師等名字,出現于靈媒之口及鸾書之筆的。因爲儒、釋、道叁教的神、仙、聖、賢、佛祖、菩薩,也都可能輪番出現于任何一個靈媒之口及鸾壇的紀錄,此即把佛教也視爲民間信仰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民間信仰之中,已摻雜有佛祖及菩薩的崇拜了。

   民間信仰對諸佛菩薩崇拜的目的,不外乎求願、祈福、消災、免難、延壽、除病,乃至求財、求子、求婚姻的美滿等,這是宗教信仰的最初動機。將佛菩薩當作諸神崇拜,也會達成所求的目的,因爲一切善神都會護持叁寶,並保佑信仰叁寶之人,向佛菩薩求願,即會受到諸天善神的感應,並受到諸佛菩薩的垂憫。

   對于佛教界普遍信仰觀音菩薩及阿彌陀佛,使得中國的民間大衆,對于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也是最感親切和熟悉的,故有“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之說。既然大衆以佛菩薩作爲求願的對象,當然不能說他們不信佛教。

  四、佛法僧叁寶

   其實,佛教徒是以佛、法、僧叁寶爲歸依或歸敬的對象,而不是崇拜流行于民間的諸神,故在釋迦牟尼佛成道之後,最初度化在家信徒,即授叁歸。所謂叁歸,便是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具體稱爲歸依叁寶。佛是大覺者,他是自覺、覺他而智慧與福德究竟圓滿的人;法是由佛所說成佛的方法,以及爲什麼要成佛的道理;僧是學佛求法,並且助佛弘化,廣度衆生的出家人。初成佛道的釋迦世尊,在尚未度出家弟子之前,便對兩位在家弟子,商人提謂及婆梨迦說歸依佛、歸依法、歸依未來比丘僧。唯有叁歸具足,才能成爲正信的佛教徒。

   如果僅止于信佛而不信法、不信僧,那是盲目的崇拜,便和民間的神鬼信仰類似;如果僅僅探究法義而不信佛、也不信僧,那就相當于一般的學者,看書做學問,與自己的信仰無關;如果僅歸依僧,即與民間流行的認義父義母、拜龍頭大哥等相近。唯有叁寶具足,才能學佛、修法和敬僧。

   僧是住持佛法的代表,因爲他們修學佛法,所以是具體地象征著佛法。在釋迦佛住世時代,僧已代佛弘法;當佛涅槃之後,更需要僧來傳授佛法。僧是由出家人組成的團體,又叫做僧團,每一個出家人是僧中之人,稱爲僧人;在教化的場合,僧人即代表僧團,分頭教化有緣的大衆。因此,佛是佛法的源頭,法是佛教的根本,僧是佛教的重心,叁者缺一不可。叁者和合,才成爲全體的佛教。

  五、正信的佛教

   民間信仰的宗教層次,僅使信仰者求取神的救助,並未能使信仰者由自身起而自救救人。佛教的信仰既能使信仰者有求必應,更能使信仰者淨化自己、強化自己,也能效法救人助人的菩薩與佛,更能成爲菩薩與佛。中國是大乘佛教的化區,信仰佛教稱爲學佛、修法、敬僧的“叁寶弟子”,“佛”是菩薩道的究竟圓滿者;菩薩行是“佛法”化世的軌範;“僧”是住持佛法的代表。

   民間信仰的宗教行爲,確有其存在的功能和流行的價值;當然,他們既無教義的依准,也無教團的約束,更無教師的誘導,僅靠靈媒、乩童等的操作,好則可以配合善良的風俗,否則也能破壞善良的風俗,腐蝕人心。佛教則不然,既有悠久的曆史,也有層次分明的教義和教儀;既有二千六百年前出生于印度的教主釋迦牟尼佛,也有代代相承的教團及教師。釋迦牟尼世尊是曆史明載的佛寶;佛教教義和教儀是法寶;佛教的教團和教師是僧寶。唯有信仰叁寶及歸依叁寶,才是正信的佛教徒。

   那麼請問:您是正信的佛教徒嗎?

  摘自《佛網》

✿ 继续阅读 ▪ 識佛拜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