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吸煙之毒害(姜勝芝)

  吸煙之毒害

  姜勝芝 

  1931年,十叁世達賴喇嘛頒布僧衆禁煙酒,否則以破壞教律教儀治罪的號令。弘一大師也把飲酒、吸煙、食肉作爲譏嫌戒,譏嫌即招人譏毀,絕對不可不戒。此爲由佛教提出並作爲戒律禁煙之開始。

   繼後莆田廣化寺也把禁煙作爲戒律,違者遣單離寺。法王如意晉美彭措于1995年在重慶,爲衆弟子禁煙酒。可見吸煙之毒害,爲諸大法王、聖者、法師等痛切,並作爲戒律。所以出家在家衆爲遵佛律,自淨其意,必須禁煙。

   爲令四衆弟子詳細明了吸煙之毒害,現議論以下十個觀點,以期聞者則戒,如此方爲大幸。

   一、吸煙引發多種疾病,導致短壽。

   吸煙是慢性自殺,危害極大。煙草中含有毒物質達20多種,都含大量毒素,吸之可誘發多種疾病如心肌梗塞、呼吸道哮喘、肺癌等,全身器官受損,並可引發急性中毒而喪命。所有這些,都會導致壽命減少,以致短壽,並使身心飽受病苦的折磨。爲過一時之瘾,導致身心受諸大苦,壽命減少,這難道值得嗎?仁者自思。

   二、助長貪欲,以致奢侈,而福祿日漸消減,及至貧窮。

   吸煙之人,貪其滋味,多欲愚昧昏心而不知,卻以爲快樂,實不異于刀鋒舔蜜。貪欲一生,貪嗔癡念頓起,迷戀于五欲六情,任意享受,而福祿財等日漸減少,不覺間家業窮困。有人說:吸煙只是花些小錢,怎麼會減福損壽?答:不知福祿前緣注定,享受一分便消一分。況若貪求上瘾必不能滿足低檔消費,而去追逐高消費享受,如此漸福分消減以致貧窮。實不如把吸煙之錢用于布施、放生,早種福田,福報日大而福祿則自會增添呢。仁者自思。

   叁、吸煙令善知識及善性衆生遠離,令惡知識及惡性衆生親近。

   煙草爲魔女胎血播種而成,吸煙後呼吸之氣臭穢,令一切善性衆生遠離,而令猛獸親近。殺生不生慈悲心,身心不淨,令衆生遠離;而吸煙類同殺生,因身心不淨而令衆生遠離。吸煙之人,心智昏昧而生貪嗔癡念,親近惡知識,遠離善知識。既吸煙則熱衷于世間名利,貪圖享受,終日在五欲中上浮下沈,而把寶貴人身白白浪費,何談親近善知識呢!仁者自思。

   四、不蒙吉神擁護,雖修善行,但其功德很少,且遺患于後代。

   吸煙則有貪嗔癡念,若貪煙成瘾,則熱衷五欲六情,品德日漸下劣,更不得吉神擁護。貪欲愈重,積惡愈多,吉神遠離,夜叉惡鬼奪其精神,心驚恐怖,夜多惡夢,身口意不清淨。雖修布施等六度,但因我執重,雖有功德,但卻很少。吸煙有害健康,並將身體的疾病遺傳于後代。待有子女後,他們奉你爲榜樣,漸失善根,而不知自己吸煙以招罪愆,況複跗于後代。仁者自思。

   五、身口意叁業不清淨,所修佛法不如意,更不得成就。

   淨空法師雲:學佛要有一顆覺悟之心,覺悟就是清淨心,所以學人必須時時刻刻保持清淨。吸煙成瘾,常有貪戀,不利攝心;身體臭穢,呼吸不淨,常造口業。此身、口、意叁業不清淨,則所修佛法不如意,自然不能在修行路上有所成就。僧人上不能弘法利生,下不能報父母恩;居士則不能荷擔如來家業責任。因吸煙不符世尊金口玉言,諸佛菩薩不會歡喜,更不會加持,永不得成就。仁者自思!

   六、天龍八部厭惡,諸天遠離,不蒙護衛。

   所修善業,蒙天龍八部護衛。而吸煙已種惡因,況呼吸氣息、皮膚汗液皆所不淨,諸天護法遠離。若有煙瘾,最爲護法神所厭,天龍八部最畏煙氣熏障。護法不樂聞蒜、韭等辛味,況煙霧如此臭穢不淨呢!護法遠離,彼所修不成,魔障重重,稍一自誤則墮入魔道,可悲可歎。仁者自思!

   七、犯戒毀戒,人所憎嫌,臭名流布。

   煙酒同屬一性,自然爲五戒之一。十叁世達賴喇嘛、法王晉美彭措、廣化寺等都對出家在家信衆定下戒律,弘一大師定其爲譏嫌戒,可見大和尚們對此戒的重視。僧人如若犯此戒,則有損威儀,破壞戒相,失去人天之榜樣(僧相),定招世人譏嫌,絕對不可不戒。居士犯此戒遭外道、世人誹謗,而念佛者爲人間楷模,吸煙導致人所憎嫌,臭名流布,獻身以大乘菩薩道而入世的出家、在家衆菩薩,都應嚴守此條戒律。仁者自思!

   八、障一切善根,使不發菩提心,失菩提道業,終墮入魔道。

   以吸煙之毒害,障一切善根,不容趨至叁寶佛殿,減彼功德。若貪煙成瘾,則沈淪于五欲六情,自然不會發菩提心,何談發起承擔如來家業的責任。《華嚴經》雲:“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根,是名魔業。”忘失尚且如此,何況不發!根據經論:一切菩薩戒的根本爲菩提心。若無菩提心種子,其余善根從何增長?既不發菩提心,則一切善根自然不會生起,雖修善業,臨終仍要墮入魔道,輪回做魔鬼夜叉,償還宿債。所以,作爲大乘入世的出家、在家衆,既知吸煙當墮魔道,不知何時才能得還人身,難道還要貪煙成瘾嗎?仁者自思!

   九、障一切功德,不得解脫生死,不得轉世,或受生于身。

   吸煙者雖有念佛、經、咒之功德,縱經百劫,亦不生微若芥子許之效果。諸善男信女,爲求解脫持經念咒,以吸煙所覆蔽,不得成就,不得聞及正法,何況解脫生死苦海!及至臨終,雖有吉境現前,爲煙所覆蔽,無所見而失墮。于中陰出現化身之際,不得貴族類衆生之胎。吸煙者因其煙霧,多半生于不淨之中,及食便溺者之族類中也。吸煙不得轉世,或不得受生于人身。仁者自思!

   十、臨終受業牽引,不得往生,終墮落地獄。

   吸煙者平時吸煙爲煙之薰染,頂門閉塞;臨終受業牽引,不得往生,甚至隨煙氣墮落地獄。念佛常蒙佛菩薩在頂上加持,而以吸煙之害,頂門閉塞,不得加持力,臨終不得接引,終至墮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古雲:“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故因吸煙之毒害,能種地獄之因,不容許有絲毫忽視。舉一實例,據《廣化文選》載:江西歐陽俊于生病時險墮地獄,因吸煙幾十年已種下地獄之因,幸仗佛力聖號加被,終脫地獄。仁者自思!

   以上觀點,大衆仁者應仔細思考。戒除之法,唯至誠忏悔求佛加被,及用有關戒煙良方。

   佛教是一個講究操行、崇尚智慧的宗教。對煙草之毒害,從龍樹菩薩到近代弘一大師、晉美彭措法王都有著深刻的認識。身爲佛弟子,應嚴守五戒,不應因一時貪心而染上煙瘾,臨終不得往生,而墮落叁惡道及魔道受生輪回。今天我們更應該努力弘揚佛教,提倡四衆戒煙戒酒,早日往生淨土,圓成佛果,倒駕慈航。阿彌陀佛!

  摘自《普陀山佛教》

✿ 继续阅读 ▪ 業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