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永嘉大師的“半句偈”(曾承木)

  永嘉大師的“半句偈”

  曾承木 

   世尊曾在“佛日未出”時,作婆羅門,修菩薩行,住于雪山,爲得“半偈”而獻身,有稱爲八字舍身命。“生滅滅已,寂滅爲樂。”半偈也稱“半句偈”,以此因緣,便得超越,足十二劫,在彌勒前,成無上正等正覺(《大般涅槃經》卷十四“聖行品”)。

   永嘉大師的“半句偈”是大師女弟(妹妹)玄機大師圓寂時頌的。玄機大師在偶然的一次中,請問其兄說:“自古以來,大修行人臨終往生,有哪些瑞相?”

   永嘉大師回答了以後,玄機大師說:“除了天樂盈空、異香滿室、坐化、立化、吉祥臥化等,還有哪些瑞相?”永嘉大師答道:“未曾聞過。”玄機大師說:“以後往生時,與過去大修行的大德們,一定會有不同之處出現。”永嘉大師不語。

   玄機大師唐·景雲二年(公元708年)得度,作一偈:

   法性湛然,本無去住,厭喧趨寂,豈爲達耶

   平時常習定于大日山的石窟中。後與兄玄覺同參六祖,曾著《圓明歌》與兄永嘉大師《證道歌》相表裏。後住永嘉淨居寺。于唐·先天二年(公元713年)五月初八,倒立而化,推之不倒,永嘉大師爲作“半句偈”:“生也顛倒,死也顛倒。”誦後乃撲。殡後,是夕雷電大作,柩忽不見。經二日,有從大日山來者說,那天夜間,空中有箫鼓聲;越日發現,玄機大師之柩已在大日山岩窦裏。

   火化後,弟子們迎舍利歸寺,建塔號“圓明塔”,因名其岩“機岩”。

   永嘉大師頌的“半句偈”“生也顛倒,死也顛倒”,曾經有人爲這“半偈”作過解釋,說這偈頌的內容意思,是說人在母親的肚子裏,未生時顛倒著長大,又是顛倒著生出來;死的時候,又顛倒著離開世界。所以稱之“生也顛倒,死也顛倒”。

   聽了這樣解釋以後,當時覺得好像有點道理。稍微靜靜思考一下,就覺得這樣的解釋不大文雅,太俗氣、太滑稽;再想想覺得這話有點荒唐。永嘉大師總不會要大家這樣去了解他說的這“半句偈”的意思吧!

   “生也顛倒”中的“生”字,是說人出現在世間,生活在社會裏,生活在地球上,生活在佛教之娑婆世界的時間和空間裏,一定要了解人生,發現人生,分析人生,奉獻人生。人生活在器世間和有情世間,要以正知正見去分析、去判斷、去理解,不要以顛倒的眼光去看世界,不要以顛倒的感受去接觸事物。

   永嘉大師在玄機大師倒立化生時說的“顛倒”的意思是說:妹妹!您已經懂得這個道理了,我很佩服您,您現在是在開示衆生,說世間的人都是顛倒著看問題,顛倒著做人,顛倒著認識世界;把世間醜的說成美的,臭的說成香的,短的說成長的,假的說成真的,空的說成有的。正因爲這樣,您現在通過用瑞相來明白地表演出了這個精彩節目,告訴大家。世尊就是爲這個問題才出現于世,開示衆生悟入佛的知見。

   佛用最原始的科學分析方法,分析人是地、水、火、風四大組合而成的;用現代名詞說,人是固體、液體、熱能、氣體組合成的。佛說的十八界,也就是說人是六根(生理)、六塵(物理)、六識(心理)組合成一個人。佛說每個人的身體都會毀壞的,每個人都會死的,財産最多、權力最大的皇帝老子也會死,都會分解成膿血和白骨。但是人們是不會去想膿血和白骨的,反之,天天要在裹著白骨的臭皮上塗脂抹粉、畫眉修目,選用時髦的衣裳包裝起來,成爲最摩登的人。佛說人很愚癡,認爲自己一個人擁有家庭、妻子、兒女、房屋、田地、衣服、糧食、財産等。佛告訴我們,世間沒有一件東西是屬于個人所有的,佛把世間所有的財産分爲五股人所有:

   一、隨便你有多大的財産,像百萬富翁,大火一燒,你有多大的財産,火會把它燒光,所以火有一份。

   二、財産屬水所有,大水一來,多大的財産都會付諸東流。

   叁、財産多了,盜賊是跟在有財産的人身邊轉的,盜賊是不會跟在窮人身邊轉的,所以盜賊有份。

   四、賺錢多了,發大財了,要人身保險、人壽保險;收入多了,國家要征稅收,要管理費、贊助費、××工程費、個人所得稅等,都得要繳。國家部門也有一份。

   五、你的財産有恒河沙數那麼多,死了帶不走,留下來給子女。四份以外子女有一份。共有五份,本人一無所有。

   人的壽命如果活到一百歲,大家會認爲是長壽的人,稱他爲老壽星。一百年的壽命如果和地球相比,人的壽命實在太可憐了,還比不上朝生暮死的飛蛾或是蝼蟻呢!

   佛說我們衆生都是“背覺合塵”,就是顛倒。《圓覺經》說:“一切衆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爲自身相,六塵緣影,爲自心相,如彼病目,見空中華,及第二月。”比如自己的眼睛生了翳病,反說空中有花,還說天上有兩個月亮。這些都是“顛倒 ”地看世界,“顛倒”地看問題,“顛倒”地觀察一切事物。

   “死也顛倒”的“死”這個字,在佛教裏是說“不曾死”,也就是說,人的死就是生的開始,有死就有生,有生就有死。佛教說人的一生一死的過程,就是像人住房子一樣,房子住長久了,就會舊了、破了、毀了,就得要搬家。人的一生一死,就像汽車用舊了,就得回爐,重新買輛新車駕駛。生又好比是遊花園的開始,死是遊花園的結束;接著遊另一座花園時,又是一生的開始。人的一生一死又像睡夢和覺醒的關系,無始劫以來,我們做了多少美夢和惡夢,到現在仍舊在睡夢中度日。二千年前的莊周,說他自己到底是人夢著做蝴蝶呢,還是原來是蝴蝶在睡夢中夢著做人呢?莊子雖然已經仙去了,這個問題存到今天尚未解決。

   永嘉大師對著倒立圓寂的玄機大師說:您這樣表演,是說世間人都是在顛倒中度過,通過您這個節目的表演,大家已明白認識到,人的一生都是在顛倒中不停地流轉的。

   玄機大師在永嘉大師的“生也顛倒,死也顛倒”的半偈誦了以後,安祥地躺下荼毗。弟子們迎舍利安放在“圓明塔”裏。

   經過曆史的滄桑,“圓明塔”已經毀壞了,《平陽縣志》、“大日寺碑文”、《五燈會元》都有分別記載,未曾被曆史滄桑沖刷掉,“圓明塔”塔基尚在浙江省平陽縣埭頭村,去年大日寺的比丘尼們曾經有計劃重建“圓明塔”。

   如果重建“圓明塔”滿願時,一定要在建塔的碑文上深深地刻上永嘉玄覺大師的半句偈“生也顛倒,死也顛倒”。以此來做人們的“鏡鑒”,要常以“顛倒”二字來敲響每個人的心靈,使之不再“顛倒”。按照《心經》說,要遠離“顛倒”,達到究竟涅槃。

  摘自《妙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