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與不空
梁乃崇
從物理的角度來看,只有位置沒有大小的點是零度空間,一條沒有粗細的直線是一度空間,一張沒有厚薄的平面紙是二度空間,一個立體的箱子是叁度空間。但是,實際的世界全是叁度空間,因爲現實中,一個點必定有大小,有大小的點就是叁度空間,零度空間純屬推理想象;以此類推,一度、二度空間也是推理想象。當然天空也是叁度空間, 它是無邊無際的叁度空間。
早晨太陽升起,黃昏太陽下山;夜晚月亮斜照,繁星點點,偶爾流星劃過,流星雨則百年難得一見。這些都是天空的自然景象。
美國太空總署的航天飛機又升空了,環繞地球飛行,宇航員從太空艙內出來太空漫步,修理出了問題的人造衛星,如哈伯天文望遠鏡等,或是建造可住人的空間站;每天航空公司無數的客機載著旅客在天空飛翔,很多人都有搭機的經驗。這些都是科學在天空創造的事物。
以上所列舉的景象和事物是現代生活中用到天空的部分,沒有天空,這一切都不可能發生。但是,我們只注意這些景象和事物,卻把天空遺忘了,幾乎忘了它的存在。假如天空變成實心不空了,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呢?大概是飛機撞山和地球撞太陽的世界末日吧!
中國的老子深知“空”的重要,他在《道德經》中說,誰要實心的房子呢?只有空心的房子才有用,牆壁也需要空一部分牆做門窗才有用;飯碗也是要空心的,實心的碗是沒有用的碗;在車輪的中心挖一個洞,插一根軸,輪子才能轉動,軸與洞必須保持空隙,輪子才不會被卡死,轉不動了。無論如何,空是有用的,真是發人深省的看法。
現在一般人以爲,“空”就是沒有用,實物才有用,從老子的觀點來看,顯然是錯了。“不空”的實物必須藉助“空”才能發揮大用,實物舍棄了“空”,就沒有用了。
先以“不空”的物爲例來說明:在高速公路上,汽車代表“不空的物”,車與車之間的空間代表“空”,當“空”縮小了,必然塞車,高速公路變成停車場,功用全失。再看電腦的記憶空量,資料儲存在記憶體代表“不空”,未存入資料的記憶體代表“空”,我們總得留下一些“空”的記憶體,電腦才能運算,否則電腦就不能運算了。
再以“不空”的事爲例,說明之。在學術研討會中,連續發表一篇一篇的論文,論文代表“不空”的事,而兩篇論文中間通常預留二十分鍾左右的休息時間,或者安排半小時至一小時的喝茶時間,這些時間是無事的“空”閑,大家可以閑聊,激發靈感,精彩的創意大部分在此時産生。研討活動進行得是否流暢盡興,研討成果是否豐碩,不僅與論文的內容有關,亦與“空”閑的安排有關。空閑少了會僵化,多了會松散,恰到好處是功夫。
人生何嘗不是這樣,忙、趕、拼的日子,人人疲累;幸福自在的生活,大家羨慕,只要懂得忙裏偷閑、適當調配“空”與“不空”,人生自是可以過得充實又自在。
佛陀也是注重“空”的聖者,“空”義的闡釋著重在心靈層次,心靈若裝滿所知所見、沒有預留空位,會像電腦一樣停止解讀,新知新觀念沒有空位存放,也就無法接受,何來學習進步?這樣,人就變得愚癡了。若能將心靈放空放大、如虛空一般,才能容納一切智慧放心中,這或許就是佛陀說的般若智吧!
摘自《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