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我練功夫(釋永信)

  我練功夫

  ◎釋永信

  

  我剛到少林寺的時候,在練功夫方面下了很大的氣力,學了很多套路。當時的少林寺有老和尚,可以教功夫,還有一批還俗的師傅,他們也教我各種兵器,各種拳法。回想起來,我練過、學過的套路應該有100套以上。現在,我們整理出來的少林功夫套路有將近700套。

  

  同時,我還學了很多功法,能掌握的功法也有幾十種。少林功夫每一個套路都在一分鍾以內,長的拳法,也分成一二叁段,講究的是短小精悍,一氣呵成,促使你憋著一口氣把拳練下來。我記性比較好,一個套路,起勢收勢,看幾遍就能記住,再練個幾遍就是自己的了。

  

  當然,要真正掌握上百套的功夫套路,還是需要下一番苦功的,那時每天都要起早貪黑地練。我學習少林功夫,還是采用比較傳統的學習方法,學功夫的同時要背歌訣,歌訣像一首一首小詩,很好讀、很好記憶。每套功夫、每個套路都有自己的歌訣,背會這些歌訣,就能很容易掌握其特點。通過理解歌訣來掌握少林功夫,是我當時練功的一大特點。

  

  少林功夫有總的歌訣,像叁節四梢、八打八不打、叁十六合上法……就是總的通用歌訣的一部分。練功時,通過歌訣把握這個套路的特點,了解這套功法的內涵,功夫的學習就會進步很快。不僅如此,我在練功前後,還要拜緊那羅王,向菩薩發願,持菩薩神咒,這也是少林功夫的特點。少林功夫與一般的武術不同之處,就在于功夫有宗教文化、宗教信仰在裏面。

  

  這樣的練功過程,社會上是沒有的,唯獨少林寺裏才有。我們少林功夫,一是人傳,一是神傳,與衆不同。我之所以提出神傳,是指在練功時享受一種意念的力量。這是少林寺練功夫獨有的套路和形式。少林功夫的練習形式、練習過程,能促使武者的心靈,全神貫注到功夫上去,做到全身心地投入。每天都在想著學功夫,學套路,甚至晚上做夢都在打拳,很多人都在夢中把不會的招式學會,不會的套路掌握,不解的用途理解了,這是很重要的。

  

  達摩祖師當年就告示我們徒衆:“欲見性,必先強身。”指明了“禅拳合一”是少林武功與其他武功的區別所在。什麼是“禅”?禅,即甯神守志,靜心思慮,讓自己全身心完全放松,忘卻塵世一切騷擾、一切煩惱,把千頭萬緒的念頭、人和事統統放下,從而明心見性、覺悟人生、見證生命的根本智慧。少林功夫則講究禅心運武、透徹人生。說到底,練拳也是修禅,是爲“禅拳”。樹樹皆菩提,聲聲蘊佛理,只有在“禅拳合一”中,才會有“招招皆絕招”的功夫出現。

  

  我個人學武過程中,在“神傳”這方面還是很有收獲的。要做到全身心投入,選什麼地方,什麼時間很重要。我當時經常一個人晚上去練功,找一些沒人去的地方練功。

  

   沒人去的地方在哪裏?後山墳場就是。你在那裏練功,靜得出奇,一招一式,都能發出聲響,思想不集中也得集中。

  

   峽谷之間的黑龍潭,也是一個好地方。我往往在半夜天最黑的時候去,到黑龍潭,四周都不敢久看。在這樣的地方練功,注意力高度集中,練一趟,抵得上平時兩個月的功力。跑了一趟黑龍潭,等于坐了一夜禅堂。

  

   再一個,我就是在千佛殿前練功。一般人都以爲千佛殿前有靈氣。實際上只是說說而已,真正的原因是千佛殿前是青石地,來往香客太多,地面被磨得光光的,在這裏練功不小心容易摔倒,所以必須集中注意力。練功專注了,長功就會很快。

  

  當時,我在練功上下了很大氣力,堅持了很長時間。以上說的那些地方,都有我練功的影子,都能引起我的回想和記憶。

  

  學習功夫,剛開始的時候是很苦,用我們的說法,前叁個月是人練拳,後叁個月是拳練人。也就是說,剛開始的時候,人的筋骨還沒有舒展開,需要拔筋、踢腿、劈叉、沖拳,所以,渾身都很疼痛。幾個月下來習慣了,不練,手腳發癢,身子發癢,就會很主動地每天堅持去練。

  

  從技術體系的角度看,少林功夫具體表現爲武術套路。套路是由一組動作組合起來的。少林功夫動作的設計和組合套路,都建立在中國古代人體醫學知識基礎之上,符合人體的運動規律。動作和套路講究動靜結合、陰陽平衡、剛柔相濟、神形兼備,其中最著名的是“六合”理論: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認爲,最合乎人體自然結構的動作,才是最合理的。少林功夫經過漫長曆史的檢驗,不斷地創新發展,去蕪存菁,留傳下來的套路,都是非常珍貴的精華,能使人體潛能高度發揮,是最優化的人體運動方式。

  

  修禅需要悟,練少林功夫也需要悟。初練少林功夫時,處于體能階段,只要方法正確,刻苦用功,定能長功。練到一定火候,超出體能而進入智能階段,就要用心了。用心不只是認真、刻苦,而是指用心去悟。聖凡在此一舉。若能覺悟禅武心法,便能到達武學化境;若不能悟,則枉此一生了。悟與不悟是天分,但不是天定。慧根利的人早悟,慧根鈍的人只要修證,早晚都能覺悟。

  

  修習少林功夫,依我看來,一般要經曆九個階段:

  

  一、結緣:通過各種原因,知道了少林寺,認識了少林功夫。

  

  二、仰慕:被少林功夫所包含的精神、品質所感動,于是産生仰慕向往之心。

  

  叁、抱負:有了仰慕向往之心,就會在內心裏開始對自己的人生進行計劃,立志學習少林功夫。有了具體目標以後,便形成了人生的抱負。

  

  四、癡迷:這是個體對于所選擇目標的自我肯定狀態,從熱愛以至于著迷。

  

  五、行動:將自己的人生目標化爲具體行動,進入學習階段,直接接觸到少林功夫本身。這是一個艱苦的學習過程。

  

  六、認識:通過一段時間習武,開始對少林功夫有了理性的認識,認識到少林功夫豐富的文化內涵。

  

  七、信仰:少林功夫是學佛修禅的途徑之一。學習少林功夫,時刻感受到少林寺佛教文化的氛圍,對少林功夫的理性認識轉化爲佛教信仰。

  

  八、感悟:在自覺信仰的基礎上習武,習武不再是目的,而是成爲學佛的有效途徑。通過習武,感悟到博大精深的佛教智慧。

  

  九、見性:通過習武,體悟到人生宇宙的真實本性,徹底明白佛教智慧裏的真谛。

  

  近些年,當了方丈,事太多,我確實練得不如過去多了,但會經常回顧、熟悉以前學過的套路,不想全部忘掉。白天事太多,晚上會抽時間多練一些。當然,現在只是比劃一些套路,只要套路不忘就行了,說練功就談不上了。

  摘自《禅露》2012年第二期

✿ 继续阅读 ▪ 偃月刀(宋元庚)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