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平常心,快樂過(顧曉蕊)

  平常心,快樂過 

  顧曉蕊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采訪了他。他跟我講起自己的創業史—如何從家境貧困的農村少年,經過叁起叁落,曆經大悲大喜,成爲資産愈千萬的企業家。整個采訪過程中,他輕皺著眉,始終沒有露出一絲笑容。我對他說:“可以看得出,您的心理壓力很大。”他不置可否地笑笑,說,“人在商海,劈波斬浪,談何容易啊。”停了一會兒,我接著問:“您從事過慈善事業嗎?”

  他想了想,說:“我考慮過這個問題,等企業總資産超過五千萬時,我會拿出一部分資金,資助貧困學校。”“慈善,應從當下做起。”我誠懇地說:“不在于捐了多少錢,關鍵是有份愛心。”他若有所思,輕輕地點頭。

  就在此事漸漸淡出記憶時,我意外地收到他的郵件。他在信中說:謝謝你的建議,讓我懂得取舍,重新找回快樂。

  原來,自投身商場後,他不斷設定目標,追逐利益最大化。一個個膨脹的欲望,如浪花般升騰、幻滅,此起彼伏。那次談話後,他決定走出“小我”的世界,用行動回報社會。

  他在網上看到一所學校,簡陋的校舍,坑凹的操場,還有那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無不扣擊著他的心靈。 他打電話確認後,隨即彙去一筆助學資金,後來,又陸續寄去千余冊圖書。

  半年後的一天,他給山區小學的校長打電話,獨自開車前往那裏。他看到了這一生都無法忘懷的一幕:衣著單薄的孩子,齊刷刷地站在風中,朝路上張望著。

  他下了車,孩子們圍上來,爭搶著牽他的手。沒有牽到手的孩子,顯得有些著急。頓時,他心裏滿滿的盡是感動,那些笑容燦爛的孩子,宛如開在指尖的花。

  他們簇擁著他,朝校園裏走去,叽叽喳喳地講著學校的變化。他的眼淚一下子流了下來,這些年來,他出席過許多重要場合,收到贊美無數,都不及這一刻,讓他感到滿足和快樂......

  讀到這裏,我會心地一笑。多年以前,我也曾像他一樣,被煩惱的蛛絲纏繞。那時的我,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他人一句不經意的話語,都有可能傷到自己,仿佛話語也有生命似的。

  我向一位朋友傾訴煩惱,問如何清除心中“雜草”?她答非所問:“這個周末,我們一起去做義工吧?”我有些猶豫地問道:“做義工?我也可以嗎?”她笑著說:“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我跟隨朋友來到敬老院,有幾位義工在給老人們洗頭或剪指甲。朋友也立刻忙活起來,打來一盆清水,爲腿腳不便的老人洗腳。其中有位老人,腳面黑黢黢的,她換了叁盆水,才把那雙腳洗出本色。

  義工們邊爲老人服務,邊跟他們拉家常,輕快的笑聲,不時飄過我的耳畔。看到一個個忙碌的身影,我的眼睛濕潤了,他們用最平凡、最樸素的方式,傳遞對弱者的心靈撫慰。

  我們都在追尋快樂,如何才能獲得快樂呢?有的人以爲擁有豐厚的物質,就可以得到快樂,卻往往發現快樂與他背道而馳。有的人以爲滿足願望是快樂,可那樣的快樂是短暫的,易逝的。

  其實,真正的快樂來自心靈的富足。保持一顆平常心,不爲生活瑣事糾結。看到他人困苦,盡己所能地給予幫助。這樣的人,內心必然是安甯的、平和的,流淌著快樂的歌。

  摘自《禅露》2011年第3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