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者的心情
佛海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大多數的社會人士對佛教都是既沒有足夠的正確認識,也不肯去認真、虛心地觀察和學習。他們對佛教的一些荒唐、可笑、可悲的知見,多是從電影、電視、錄相和神怪與武俠小說中獲得的,所以對古刹僧侶懷著神秘好奇甚至鄙夷厭惡的心態。
其實,佛法是釋迦牟尼佛對人類進行的至善圓滿的教育,引導每一個人開啓心中塵封已久的無限的智慧,快樂安詳地把握住今生有限的生命價值,徹底解除內心對人生、宇宙的種種疑惑和煩惱。也就是說,佛法本來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只因我們自身的淺薄和無知,才誤解了釋迦牟尼佛如此偉大智慧的聖人留給人類的完美教育。
本文介紹正信學佛者心境之大致經曆,以期讓世人明了:佛法、僧侶並無一絲一毫神秘和值得厭惡之處。學習佛法,是改變我們的心念,即改變過去對世界、對人生的錯誤認識。
一、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一位青年,尤其是生長在周圍人群都對佛法和僧侶一無所知,其至極端厭惡和嘲笑的環境中的青年,他能走出家學佛的道路,剃除須發,披上袈裟,爲究竟無上的梵行現身作證,這是只有具備世間最高尚、最偉大的智慧和心胸的大丈夫才能做出的選擇!
在此芸芸衆生日夜營謀,千思百計爲“我”、“我所有”的一切而忙碌不息的世界上,釋迦牟尼佛的學生們,舍棄自己的一切世俗心態,舍棄一切世人眼中已得到或將得到的成就,懷著一顆探索宇宙人生的究極真理,不漠視衆生苦,不忍睹聖教衰,以爲往聖而繼絕學,爲萬世而開太平的心靈走進智慧、慈悲、清淨的佛門,走到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學校裏,來到繼承和傳續本師教法的法師、同學的身邊,開始了探索宇宙人生真相和啓發覺悟世間一切愚癡、苦難衆生的學習生活。
面對一些可笑可悲的誤解、嘲笑和善意的稱贊、鼓勵,惟微微一笑平靜視之,心中不留一絲痕迹。因爲此時,我們與世俗的宇宙觀、人生觀已完全不一樣了。我們此時的心境,己遠非那些沈溺于財、色、名、食、睡五欲和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中的心靈所能猜測。如同在不同軌道上前進的兩列火車一樣,各自奔向各自的目標。
其實,是否被人理解並不重要,關鍵是自己是否理解自己,明白自己。請記住佛陀所說:“諸善男子!汝不爲王賊所使,非負債人,不爲恐怖,不爲失命而出家。正爲求勝義故,正爲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究竟苦故而出家。”
正如意大利詩人但丁所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二、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
面對博大精深的教理、浩如煙海的典籍,大小顯密、南傳北譯如百花爭豔般的思想和觀點,爲探索宇宙人生真相而出家的佛陀弟子,在寒夜清燈下,在蟬鳴蛙聲中,在山林泉石邊結上清淨、安詳、離欲的跏趺坐,在法師的指導下,虛心認真、次第嚴格地學習本師遺教:從原始佛教思想、曆史到初次典籍結集,從部派佛教分裂到大乘叁藏問世,從密乘典籍出現到佛法傳播順序,對其思想、教義的發展、演變,冷靜、公正系統地學習、思考和研究。對傳入中國後形成的各宗各派,從其成立經過、思想理論基礎到修證方法一一進行全面、系統地學習,乃至對當今世界上本國與他國的社會學家、語言學家、語源學家、考古學家、曆史學家和宗教學者們的有關佛教或其它宗教的著作,也無不涉獵、了解、學習、分析,或接受其思想,或明鑒其得失。
在如此專心一意、勤學苦思和朝暮用功的禅修實踐中,不知不覺,五年、十年、叁十年過去了,心中的無明愚癡、煩惱習氣、貪、嗔、癡、慢、疑、邪知邪見等,在本師教法的熏陶中,在各位博學多聞的法師的言傳身教中,在同學伴侶的朝夕相處啓發中,逐漸減輕、減少和滅盡。心靈越來越清淨、智慧、慈悲,身體也日見消瘦輕盈。此時出現在世人面前的佛陀弟子,無論是講解佛理法義,回答日用難題,還是領衆修行實踐,應酬接物做事,其一舉一動無不流露出內心的智慧、慈悲和意志的清淨、安詳。也只有達到了這種境界的出家人,才能真正生起一切世人對佛法的正知正見和崇仰!
叁、衆裏尋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經過數十年的勤學苦思、用功實踐,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內心所生起的每一個念頭,時時以本師教誡進行檢點和思索,忽然于穿衣吃飯中、大小便利中,或日用勞作中、行住坐臥中明了:原來宇宙間一切事物,無一法不是衆因緣和合而出現,亦必將隨衆因緣離散而消失。眼前所見的任何事物,都是因緣暫時相聚之相,本來沒有一物可以永恒、自主、常存于無盡的時空中。天體宇宙、日月星球、社會國家、村鎮個人,哪一物不是如此呢?
再反觀自己,及自己的家庭、親友,更深深體會到:“我”不過是緣生萬物中的一種而已,本無實“我”。“我”今既尋找不到,何處可見、可覺、可知“我”生、“我”老、“我”病、“我”死、“我”受苦、“我”享樂呢?觀一切衆生皆如我一樣由色、受、想、行、識五蘊聚積而假名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又哪裏可見、可覺、可知“我”與衆生有怨憎會、有愛別離?此時方真正知曉一切法理的學習與悟解,惟真破我執方可得名正知正見;一切利生事業的參與和實踐,惟真破我執方稱得上無私無求!
行者至此境界,心念與過去諸佛、本師釋尊同一悟處,所謂心心相傳、燈燈延續。于世出世間一切法無不洞達明徹,無粘無執,無縛無礙。而起用,則隨所接觸之因緣,或應機諄諄誘導,或批評痛責喝斥,無不圓融自在,收放自如,恰到好處。此時方真正作本師教法的繼承主持弟子,人間天上叁界之中第一清淨福田!
再回首過去,若非本師大慈大悲爲我宣說人生宇宙真相,若非諸位博學法師、同學伴侶爲我講授啓發,此一生必將在愚癡煩惱和怨天尤人中碌碌消耗盡淨,豈不冤枉!
結 論
爲探索宇宙人生真相,爲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爲覺悟和利益一切衆生而學習、實踐本師釋迦牟尼佛教法的尊敬的聖弟子們,老師留給我們的至善圓滿的教法,能否真正在我們的內心中生起正知正見和切實受用,並由我們弘揚光大,折伏攝受和利益于衆有情呢?
現在,讓我們在深入經藏,刻苦學習,勤奮用功于戒、定、慧叁學的實踐中,共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吧!
爲了早日見到“她”——已經衆裏尋她千百度的“絕代佳人”,讓我們無怨無悔地接受這漫長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的學習修證的春夏秋冬!
摘自《普陀山佛教》1999年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