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成佛
聖印法師
話說清代有位“勝蓮”居士,姓羅,俗名叫允枚。他未出生前,他的父親曾夢見有位出家的僧人來家請求寄居,次日,他的妻子即生一男。他父親心內明白,認爲這男孩是個有宿根的人,當他四五歲的時候,竟仍記得前世父母的容貌以及所住鄉裏處所。
有一天,他繞著一根柱子在玩耍,因爲繞得太多遍而感頭暈倒地,他母親認爲他太頑皮,就打了他一頓,他哭得很傷心,在精疲力竭之余竟然睡著了。醒來以後,前生的事就再也記不起來了。
七歲那年被送入私塾,他在同學中顯得格外的成熟,沒有一般同年齡學童們的稚氣,學業每日進步神速,而且努力不懈,教他的老師認爲他是一個神童。
到了十幾歲,已經飽讀詩書,很有成就了,可是他的性情格外的恬淡,沒有一般學子亟亟于功名的追求。但是他對于神仙導引呼吸之術卻很積極。
有一天,他去參拜禅門的檗岩老人,在老人開示之下頗有所悟,康熙四十年的秋天,他忽然得了一場大病,臥床不起,行將辭世。自己想作一首偈,謝謝過去對他有恩的大衆,然後死去才覺心安。正在此時,他忽然聽到空中傳來聲音對他說:
“你還有一紀十二年的陽壽,不可自棄。”
說也奇怪,自此日以後,病情就一天一天地好轉而至痊愈,親人故舊都感到驚訝。從此,鄉裏的人也都來居士的住處,聽他講演佛法、學修佛道。當時學佛的人很少,居士乃創立蓮社叁四處之多,積極勸人念佛,發願往生淨土。經他的提倡,全縣參加蓮社念佛的人一天一天地增多。
康熙五十二年秋,居士又顯病相,他屈指一算,距他前次得病剛好十二年,已滿一紀之數了。自知此次得病即將不久人世,一日夢中,有位菩薩告訴他說:
“你勸人念佛,福德因緣很大,因此延年益壽,暫且不必前來。”
自此日之後,病體又告複原,大家聽居士這麼說,更覺得神奇而不可思議。居士一生性情慈善,尤其喜歡布施,凡是育孤、赈饑、修廟等善事,無不領先布施。而對放生更是積極。在康熙己醜的那年,久旱不雨,饑荒遍地,餓死了不少人。當時的官吏知道居士賢能,號召力很強,特聘請他爲赈災襄理。因爲他赈災有功,得到了大中丞于成龍贈匾褒揚。
乙末冬季,有同裏二人向居士借貸紋銀二百兩,說要去崇川經商,當所乘的船抵達天妃宮的時候,所攜的銀兩竟然失去了。沒有了本錢,做不成生意,同船七人只好中途折返。那告貸的二人認爲銀兩被同船的人及船主偷去了,打算告官請求追究。居士聽到這消息就向二人說:
“你們若將同船的人及船主告官,他們必受夾打刑罰之苦,若他們真正是偷你們銀兩的人,受點苦也還不算冤枉,如果他們根本沒有偷你們的銀兩而受刑,豈不是你們要損陰德嗎?同船的七人中,有兩個是嘉興地方人,如此嚴寒季節,他們被押在監獄,無人送飯、送衣、送被,必然凍餒而死。這更大傷你們的陰德了。這樣吧!你們向我借的二百兩紋銀我從此不要你們歸還,你二人也不要告官。這樣,你們大家都有好處。”
居士的這番話說得那兩人又感激、又心服、又敬佩,當然打消了告官的念頭,大家歡喜。由此可見居士的行善非一般人所能及。
康熙五十五年的端陽節,昆山的周安士先生前來拜訪。居士見有朋自遠方來,非常高興地說:
“我很久以前,就想寫一部《西方直指》勸大家修淨業的書,現在你來了,想請你執筆,完成我的心願。”
周先生慨然答應,到六月十四日,書就寫好了,共爲四卷。就在該書告成的那天,勝蓮居士竟然無疾而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了。
原來,居士是有心要在書成之日往生的,所以在六月初二的那天,就向親友們告別,原預定在初六的午時往生,當時囑咐他的兒子說:
“你一定要將周先生所寫的書刊行問世。”
初六那天,沐浴端坐,並說了一首辭世偈,偈說:
“七十一年,拖著皮袋,今日撇下,何等自在!”
于是默念佛號而逝去,家人號叫哭泣不停,過了一個時辰,居土忽然睜開眼睛對家人說:
“你們如此的號叫哭泣,累我不能往生,只有再等七天以後了。”
到了七日後的十四日黎明,居士告訴家人說:
“我今天一定要往生,你們不可以哭泣。”
當時家人都忍住了傷感,另有乾行長老及道友多人在床邊,各人念佛助居士西歸。到了辰時,居士忽然聳動身軀說:
“大勢菩薩來了。”
說完,便合掌面向西方念佛坐化而去。
世間的任何事,人們都可以造假,唯有生死是人世的一件大事,是不能造假的。居士如此地安定,預知于某日往生,這不是一朝一夕念佛之功可以做到的。由此可見,在家之人只要誠心修學淨土,念佛而至一心不亂,一定能如願往生極樂世界。這是人人可修,人人可以去的大法門,值得大家修學。
摘自《微妙香潔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