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的學位製度

  佛教的學位製度

  淨空法師

  

  佛教既然是教育,它的教育目的是什麼?佛在許多的經論中,常常講到“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這是梵文音譯,尊重所以不翻;這是佛教教學的總目標,翻成中文是“無上正等正覺”。可以將它分爲叁個階段說明:第一、是“正覺”。第二、是“正等正覺”。第叁、是“無上正等正覺”。

  世尊告訴我們,世間人對于宇宙人生也有覺悟,只是覺悟不圓滿。像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對于世間事理他確實知道不少,但是不能算“正覺”。爲什麼不稱他爲正覺呢?因爲他雖覺悟,但是他的煩惱沒有斷,他還有貪、嗔、疑、慢,還有是非、人我。換句話說,他還是凡夫,不是聖人,所以不能稱爲正覺。如果是貪、嗔、疑、慢,人我、是非、煩惱,都斷盡了,沒有煩惱了,佛就承認這個人是“正覺”,他得到了“正覺”的學位;佛教裏面稱他爲“阿羅漢”,這是最低的一個學位。阿羅漢以上的學位稱爲“正等正覺”,“等”是等于佛,但還沒有成佛。“等”是指他用的心跟佛用的心是一樣的。由此可知,阿羅漢用的心跟佛不一樣,阿羅漢用的心跟我們是一樣的,差的是我們有煩惱,他沒有煩惱,這個心在佛法裏面叫“識心”,就是假的心,不是真心。我們用的心都是假的,都是妄心。所以人與人之間往來,不要太認真,今天別人對你好,要知道是假的,不是真的。面對虛情假意,不可以當真;當真,你就生煩惱了。再看世間人今天說愛,明天就離婚了,這成什麼話呢?可見這不是真的!菩薩用心是真的,真心是永遠不變的。佛用真心,菩薩也用真心;佛用的是“圓滿的真心”,菩薩是“分證的真心”。佛在經上用月亮來做比喻,十五的滿月比喻佛的心。菩薩的心呢?像初叁、初四的月牙。你看月牙上的月光,那個光是真的?還是假的?真的!一點也不假,只是不圓滿而已!所以說初叁、初四,一直到十四,都是菩薩心,他是真心,但沒有圓滿,我們稱爲“正等正覺”。阿羅漢與辟支佛用的心,好像是水裏的月亮,鏡子裏的月亮,叫鏡花水月,都不是真的。從用心上看,菩薩的心跟佛的心很相似、很接近,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縱然是初住菩薩,剛剛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他用的心就是真心,絕對沒有虛妄,這叫“正等正覺”。修學得到正等正覺,這個學位稱爲“菩薩”。阿羅漢好比是學士,菩薩好比是碩士,佛好比是博士。所以“佛”是通稱,不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獨稱;任何人智慧達到究竟圓滿,就是真心圓證,就稱之爲佛。佛所證得的是“無上正等正覺”。所以佛、菩薩、阿羅漢是佛教學位的名稱,他們都是人,不是神仙,諸位千萬不要把他們神格化了!總之,佛是覺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擁有究竟圓滿的智慧,這也是佛教教學的目標。所以佛法是智慧的教育、智慧的教學。

✿ 继续阅读 ▪ 勸學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