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彌勒笑容的啓示(齊曉飛)

  彌勒笑容的啓示

  齊曉飛

  四五年前,佛教界啓動敬造奉化彌勒露天佛像工程時,我參與做了些工作,因此同奉化結下善緣。但我從來沒有來過奉化,這是頭一回。奉化是布袋和尚的故鄉,是彌勒佛應化的道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確,這裏有世上最開心動人、最彌足珍貴、最經久耐看的笑容……這裏令我神往已久。

   中華民族是善良智慧的民族,特別善于在與外來文化的交流中兼收並蓄、融會貫通,既學習借鑒,更推陳出新,因此上下五千年,塑造出了既富有民族特色、又富有多樣性的燦爛文化——彌勒信仰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衆所周知,遠在五代後梁時期,奉化人就用自己的神來之筆,勾畫出了慈眉善目、笑口常開、大肚能容、隨遇而安的布袋和尚形象;從此,“原籍”古印度的彌勒佛,摘下頭上的“天冠”而在中國千古住世;從此,尋常百姓的心靈有所引領,朝向了歡喜無憂的極樂世界。

   在佛教的叁世佛中,彌勒佛是未來佛。未來是什麼?佛教認爲人對未來的期盼是什麼?佛教對人生作如實觀,了知世間一切皆緣起性空,而人生皆苦。佛教由一個“苦”字逆觀生命的過程,最終證得自我“無明”引發了人的“貪、瞋、癡、慢、疑”,人因此苦海無邊。于是,佛教慈悲爲懷,發願普度衆生,要使衆生明了“苦、集、滅、道”,離苦得樂……這就是佛教指出的未來之道。這其中,一個“苦”字悲天憫人,一個“樂”字願景無限。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唱道:“我的未來不是夢……”是的,未來不是夢。《心經》說,未來需要“遠離顛倒夢想”,“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究竟涅槃”。“遠離顛倒夢想”就是離苦;“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就是得樂;“究竟涅槃”就是離苦得樂的極樂世界。

   佛經說,彌勒擔當著接引衆生朝向未來的使命。我想,奉化的布袋和尚,之所以能夠成爲彌勒未來佛的應化之身,正在于他的慈眉善目、笑口常開、大肚能容、隨遇而安的形象和作爲,生動展現了中國人崇尚和樂的精神。和樂、和樂,和諧而歡樂——這正是從古至今,中國百姓對未來最樸實無華的願景;這也正是中國文化仁愛寬厚、圓融和同、避凶趨吉理念與印度佛教慈悲覺他、平等中道、離苦得樂理念的深度契合。奉化的布袋和尚以他的開心一笑,提升和充實了佛教有關未來的現實內容和人間價值;古印度的彌勒也因之而深入了中國的人心,受到廣泛持久的信奉和喜愛。

   布袋和尚是印度彌勒的化身,他的笑容是對佛教未來極樂世界的完美诠釋。但他的笑容笃定是中國式的,笃定舉世無雙。昨天我在網上讀到這麼一段文字,很精彩,援引如下:“在整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可以被他的笑所滋養,每個人的心靈都可以被他的笑所淨化,每個人都可以從他的笑容間感受到純真的幸福。成道後在45年的生涯中,他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笑,那就是他的信息,他的信條,他的經典。他的笑深不可知,卻是人們心底鳴響的歡樂音樂。他的笑駐留在每個聽見笑聲的人的心中,他的笑叩動了他的本性,他的笑更創造出了一種人類的共鳴……”

   “千年走一回。”彌勒從印度化身于奉化,又從奉化走遍神州大地、走向世界。如今,在許多中國寺院的山門裏,都有彌勒佛笑臉相迎。彌勒的笑容告訴我們——

   眼前都是有緣人,相親相見,怎不滿腔歡喜;

   世上盡多難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大肚包容,了卻人間多少事;

   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

  佛教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彌勒信仰則是奉化人民奉獻給中華文化的一塊瑰寶。今夜,奉化城因緣殊勝,雪窦寺法喜充滿。在這裏,我們走近彌勒、親近彌勒,擁抱著他永恒的笑容;我們也都笑臉相對、笑口常開,也會有一個和諧、歡喜的未來與希望同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