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菩薩爲何充滿了喜悅?
肖荛
佛學研究網訊:只要到過幾個寺院的人,一定會對露著大肚,慈祥喜悅的彌勒菩薩留下深刻記憶,誰都能脫口而出:“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這樣的對聯一般都挂在彌勒菩薩的兩邊,讓人一方面對可笑之人與難容之事生出寬容之心,一方面也警示人們思索:自己是否是可笑之人,做沒做下讓別人難容的事?
也有寺院在彌勒菩薩身邊挂的對聯有所不同,如四川省遂甯市廣德寺的對聯就是:“開口便笑笑古笑今我笑爾笑凡事謙恭須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你容他容對人忍讓應多容。”在笑中又強調了謙恭,在寬容中又強調了忍讓,而且對笑和容的內涵也進行了擴充,讓人更深刻地認識到古往今來可笑的事太多,天地你我所遇到的難容之事不少。
由于每次見到露腹歡喜的彌勒菩薩,都能讓自己充滿了喜悅,少掉了煩惱。所以我在宜賓竹海去旅遊時,專門請了一尊竹根雕塑的布袋和尚立像回家。唐代末年至五代梁時的布袋和尚就是定應大師,慈悲度衆,弘化一生。在示寂時曾遺有一偈雲︰“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後世佛徒就認定他爲彌勒菩薩的化身。我國曆代有關彌勒菩薩的圖像,大多是以布袋和尚爲依據而繪製的。現在寺院裏供奉的彌勒菩薩,也都是按定應大師的形象塑造的。
每當彌勒菩薩讓自己充滿喜悅忘掉煩惱的時候,自己總在想,面對被稱爲苦海的人生,彌勒菩薩爲什麼他就能做到心寬體胖,笑口常開呢?他爲什麼總是充滿了喜悅呢?
通過學習我知道了:彌勒菩薩原爲釋迦牟尼佛座下大弟子之一,現住兜率天,意譯慈氏菩薩。由于他即將繼釋迦牟尼佛之後在人間示現成佛,所以習俗相沿,也稱他爲彌勒佛。依釋迦牟尼佛的開示,衆生如果願意隨從彌勒菩薩受教求法,則可發願往生兜率天。在經過兜率天之四千歲,亦即人間五十六億七千萬(一說五十七億六千萬)年之後,彌勒菩薩將降生到我們這世界,而在華林園龍華樹下成佛。那時的人間,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使得地球成爲了安樂、美好、善良、互助的人間淨土。在這人間淨土中,彌勒菩薩將在龍華樹下叁次說法,化度無量衆生。初會說法度生九十六億人,二會說法度生九十四億人,叁會說法度生九十二億人,說法滿六萬歲方入涅磐。
對彌勒菩薩有了初步的了解,我突然明白了,彌勒菩薩是因爲人們將得到普度都脫離苦海而喜悅,是堅信這個偉大而光明的時間一定會到來而喜悅,是爲人類的美好前程而喜悅。這才真正是無量的喜悅,無限的喜悅。他怎麼能不笑口常開呢?